第27章 堯舜之辯

李世民不想聽他賣慘,道:“朕說的是聖人經典,你胡扯些什麼!”

“臣只是心裡太過委屈,抱怨兩句。”見李世民又要發怒,李牧趕緊把話拉回來,道:“剛纔臣之所言,絕非信口雌黃。臣確實是這麼想的。而且臣也不是張嘴就說,臣是有所依據的,臣研究過。”

李世民也忍不住笑道:“你什麼時候研究起聖人經典了,既然你說研究過,那朕考校你一下,致君堯舜,語出何典?”

李牧不慌不忙,道:“回稟陛下,致君堯舜,語出《孟子》。伊尹耕於有莘之野,而樂堯舜之道焉……湯使人以幣聘之,囂囂然曰:‘我何以湯之聘幣爲哉?我豈若處畎畝之中,由是以樂堯舜之道哉?’湯三使往聘之,既而幡然改曰:‘與我處畎畝之中,由是以樂其堯舜之道,吾豈若使是君爲堯舜之君哉?吾豈若使是民爲堯舜之民哉?’,不知臣說得可對。”

李世民愣住了,百官愣住了,就連孔穎達也愣住了。不是李牧說得不對,而是李牧說得一分不差,這實在太奇怪了!

李世民問道:“你讀了《孟子》?”

“臣讀了。”李牧答道:“臣不但讀了《孟子》,臣把能找到的書都讀了。”

李世民不信,道:“你竟如此好學?”

李牧聞言,不好意思地笑了,道:“臣並非好學,臣是預感到有朝一日用得到,爲了不像孔祭酒一樣被人說得啞口無言,故此臣便找書來讀了,《孫子·謀攻篇》中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臣深以爲然,早早做了些準備。”

“還會引經據典了。”李世民看到李牧這一副小人得志的樣子,好氣又好笑,道:“你知道會與孔卿家爭論?若沒有這場爭論,這些書不是白讀了?”

李牧肅然道:“陛下此言差異,聖人經典,句句振聾發聵,何言白讀啊?”

“你剛不是說,聖人之言無用麼?”

李牧立即否認:“臣沒有說過!”

孔穎達抓住了機會,指着李牧道:“陛下看見了吧,逐鹿侯睜着眼睛說瞎話,他剛說完學子們所學的聖人經典不能致君堯舜,現在就要改口了!”

李牧把孔穎達的手推開,道:“孔祭酒,不是我說你啊,你這喜歡指人鼻子的毛病是得改改了。《禮記》中哪一個章句,教你指人鼻子說話是遵禮的?你爲孔聖後人,當律己纔是啊,倚老賣老,豈不惹人笑話?”

“我……”孔穎達緊緊抿着嘴,生怕一口鮮血噴出來。恨恨地看了李牧一眼,道:“你否認不得!”

“我沒有否認,那句話是我說的。”李牧面向李世民,道:“陛下,臣之所言,並不衝突。《孟子》中原文所表達的意思是,孟子認爲,伊尹輟耕出仕是因爲想以自己的智能德行,輔佐商湯使之成爲堯舜一樣的賢君。故此纔有了致君堯舜之語,但孟子可從沒有說過,學了孔孟之道,便能夠致君堯舜。而且臣所看過的各種典籍中,也從未有過一處記載孔孟二聖說過類似的話。臣才疏學淺,還要請教孔祭酒,你看過的哪本典籍中有過類似記載啊?”

孔穎達被問懵了,他努力回憶,還真就沒找到孔孟說過類似話的記載。

李牧笑道:“既然孔祭酒也想不出,那便是沒有了。臣可以得出一個結論,認爲學習孔孟之道便能致君堯舜的人,都是一些自命不凡之輩。就連孔孟二聖都不敢說能夠做到致君堯舜,他們以爲讀幾本書就能做到,豈不是荒謬麼?!”

孔穎達聽李牧這樣說,登時激動了起來,道:“你竟敢非議孔孟二聖!”

“孔祭酒莫要激動,我沒有非議孔孟二聖!我說得都是事實,當年孔聖周遊列國,可做到致君堯舜了?孟子游說於齊宋之間,可做到致君堯舜了?”

孔穎達無法回答,嚅囁半天,嘴硬道:“那是因爲未遇明君!”

李牧笑道:“這倒奇怪了,既然孔孟之道可致君堯舜,爲何還挑人呢?”

“……”孔穎達答不出,百官也答不出,他們甚至沒有想過這個問題。他們恍然發現,致君堯舜說了這麼多年,竟然沒有人去深究其意。

李牧見把孔穎達問得沒話可說了,灑然一笑,道:“孔孟之道,源自孔孟二聖。二聖自己都做不到致君堯舜,爾等聖人後代、門徒,口口聲聲致君堯舜,說你們荒謬,難道委屈了麼?”

李牧向李世民施禮,道:“臣以爲,孟子所言,乃是一種期望,想要表達的意思是,我盡我所能,讓我所侍奉的君主,儘量像堯舜一樣賢明。這種期望恰恰說明孔孟二聖清楚他們所侍奉的君主不是堯舜,也成爲不了堯舜。”

“堯舜之所以是堯舜,是因爲他們是堯舜。此乃天賦,非人力所能干預。國子監讀書的學子,爲何學業有好有差?也是這個原因。有的人天生擅長做木匠,有的人天生擅長做鐵匠,非讓他去讀書,自然讀不好,這便是天賦的差異。縱觀歷史,哪一個明君是所謂的賢臣教出來的?沒有,一個都沒有!哪怕賢臣能教出一個好太子,但若這太子本性邪惡,他繼位之後,也會荼毒天下,前朝煬帝便是一例。”

“臣以爲,賢臣造就不了明君,但明君卻可造就賢臣。賢臣之所以爲賢臣,或是因爲他糾正了君主的過失,或是因爲他們解決了百姓的疾苦,但若君主無道,賢臣剛說一句話,還沒來得及做事,君主便把他殺了?還哪有賢臣?”

“這便如同微臣,臣本布衣,躬耕於馬邑……”

李世民本來聽得入神,聽到這句,皺眉道:“好好說話,朕是讓你背誦《出師表》麼?”

“陛下恕罪,臣讀書讀得太多,太雜,一不小心就串了。臣的意思是,臣本來是馬邑小城的一個毛頭小子,僥倖立下一點功勞,若非陛下知人善任,讓臣到工部任職,臣的才華哪有機會施展。臣的才華不得施展,就不會有貞觀犁,不會有馬蹄鐵,不會有印刷術。這不正是印證了臣的話,明君乃是天賜,先有明君後有賢臣麼?”

這一記馬屁,拍出了一個新的境界,李世民頗爲受用,百官也是甚爲折服。拍一個馬屁容易,但如李牧這樣,把馬屁拍得如此理論深厚,一般人還真做不到。

李牧一直偷瞄着李世民的神色,見他受用了,趁熱打鐵,道:“臣方纔說,孔祭酒對臣有誤會,臣便藉此機會解釋幾句。臣是討厭門閥士族,但臣要說明的是,臣只是討厭其中一部分人。臣討厭崔玉言那樣的人,但臣尊重王侍中這樣的人。這其中的分別,是臣讀了《史記》之後才明白的。”

“你還讀了《史記》?”

李牧道:“臣讀過,臣在《史記》中找到了‘士’的來源。上古部族時代,‘士’爲部落中有特殊能力之人。可能是武士,也可能是巫師,可能是一個會捕魚的人,還可能是一個會打獵的人。把他們稱爲‘士’,因爲他們出類拔萃,百姓需要仰仗他們的能力,因此尊重他們。”

“到了先秦時代,這些‘士’爲了讓他們的後代也享有如同他們一樣的地位,便產生了私心,把自己擁有的知識和能力,只傳授給自己的子嗣或者親近之人,由此產生了‘士族’。”

“士族勢力逐漸累積,超越了平民,成爲了士大夫。士大夫受到帝王封賞,變成了公卿。朝代更替之間,又形成了門閥。”

“如同遠古的‘士’受到百姓尊重一樣,士族也引領百姓生存繁衍,同樣值得尊重。但是其中有一些人,只因生在門閥士族之家,便天生成了門閥士族的一員,他們身無寸功於國家,身無寸功於社稷,身無寸功於百姓,卻也同那些有功的士族一樣享受着特權,便如崔玉言這樣的人,只是門閥士族中的蛀蟲罷了,臣認爲不值得尊重。”

“但若像王侍中這樣真正有才能的士族,還是值得尊重的。”

李世民細想李牧的話,覺得頗有幾分道理,想了想問道:“那依你看來,學子們該如何教導才能成爲有用之才?”

“臣不知道,因爲臣沒有教導過學生。但臣知道,如現今這般教導,肯定是教導不出人才的。陛下請看滿朝文武,哪一位是如孔祭酒這般的老師教出來的?若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聖人經典只會照本宣科,刻板執拗,不知變通,這樣的人才,陛下要來何用?”

孔穎達實在是忍不住了,道:“逐鹿侯,你休要恃才傲物,你這樣說是不把天下學子放在眼中麼!”

李牧轉過頭看向孔穎達,道:“能入我的眼,自然就入了我的眼,入不了我的眼,難道還硬塞進去麼?”正說着,李牧忽然看向孔穎達頭上方的殿樑,道:“誒呀?奇也怪也,孔祭酒,我能聽到你的聲音,但是看不到你在哪?孔祭酒,你人在何處?”

孔穎達再也承受不住,突然眼前一黑,仰面摔倒,咣噹一聲砸在地上,聲音比之上次更大,徹底昏過去了。

第563章 荒唐君臣第972章 一夜暴富第280章 倔老頭第924章 佛光普照第868章 被擄第39章 老婦第950章 坦言第960章 風聲鶴唳第17章 鬧上門第644章 內憂外患第15章 李牧獻計第923章 熬徒第476章 莫名其妙的問題第114章 自戀的李世民第554章 當殿質詢第333章 始作俑者(卷終)第482章 三狗的野望第358章 再生事端第534章 歌功頌德第644章 內憂外患第738章 夜謀第239章 銅鏡害人第492章 犀象第160章 郎呀郎第105章 淪陷第958章 刺殺第19章 難唸的經第511章 早有安排第417章 急公好義第875章 投奔第952章 安置村第330 謀士之殤第273章 口嫌體直第649章 炸第249章 陛下的面子很重要!第629章 積極自救中第70章 雙面魏徵第562章 一物降一物第149章 錢從哪來(“頑主小王”打賞加更)第639章 聖火令第103章 連環誤會第1021章 孤注一擲第619章 謊話連篇第89章 內帑令第430章 欺君之罪?第357章 終相見第921章 原來如此第711章 綁架皇親第924章 佛光普照第875章 投奔第904章 把事情搞大第1018章 帶路黨第156章 馬場開業第108章 裝逼到底第125章 搖身一變當老師!第606章 甕中之鱉第798章 按部就班第234章 心太軟第600章 混元霹靂手第18章 酒坊黃牛第840章 靈兒妹妹第926章 白鹿雅集第22章 強人所難(2)第73章 授官工部第453章 糧價第165章 勞心費力第11章 閒話未來第394章 各說各話第41章 人在屋檐下第634章 寧死不屈第381章 我委屈!第110章 弘文館第310章 馬球新規第330 謀士之殤第78章 交鋒第3章 返家第978章 七姓靺鞨第880章 繼承人第128章 敲竹槓第199章 上門抄家?(大封推)第54章 心思第712章 夜刺第586章 應對之法第963章 與高句麗的恩怨情仇第124章 這個學生教不了!第180章 真真假假第158章 各懷心思第304章 招攬第2章 逃第252章 更待何時?第251章 魏徵又來了!第348章 血光之災第917章 競拍第824章 打入內部第958章 刺殺第925章 律己條約第20章 格局不同第470章 設計師的思維第44章 傳國玉璽(2)第855章 戰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