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6章 勳戚

鄭州,夏朝和商朝先後在此地建立都城,可謂是華夏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現存的鄭州商城遺址有內外兩重城垣,內城城垣呈長方形,外城城垣呈圓形圍繞着內城。其“外圓內方”的城郭佈局體現了古人“天圓地方”的宇宙觀。它的規模亦超過中東兩河流域的巴比倫城和亞述城,以及印度恆河流域的摩亨佐-達羅。

前朝大周建立之後,設鄭州爲西輔,位於登封峻極峰下的嵩陽書院是本朝最著名的四大書院之一。

嵩山地區自古就是儒家學派活動的重要地區,這裡有嵩陽書院、潁谷書院、少室書院、南城書院、存古書院,其中最顯赫的爲嵩陽書院。

嵩陽書院,位於河南省登封市城北3公里峻極峰下,因坐落在嵩山之陽故而得名,創建於484年(北魏太和八年),時稱嵩陽寺,605年(隋朝大業年間)更名爲嵩陽觀,到五代時周代改建爲太室書院。

嵩陽書院與河南商丘的睢陽書院、湖南的嶽麓書院、江西的白鹿洞書院,並稱爲我國古代四大書院。歷史上嵩陽書院以理學著稱於世,以文化贍富,文物奇特名揚古今。

當初,折從阮交出了府州的地盤之後,李中易爲了酬庸折家的顧大局識大體,破例任命折德扆的二子折御卿爲端明殿直學士兼鄭州知府。

論公,李中易是皇帝,折御卿是知府。論私,李中易娶了折御卿的親妹妹折賽花,那就屬於典型的郎舅關係了。

不管怎麼說,李中易既然經過了鄭州,都需要召見折御卿,以成全折從阮及整個折家的體面。

“端明殿直學士,鄭州知府,臣折御卿叩見皇上。”李中易剛在跳板上露了面,折御卿便大禮參拜了下去。

“鄭州府兵馬都總管,臣郭孝誠,叩見皇上。”折御卿身旁的一名青年武將,重重的捶胸敬禮。

論關係的遠近,這位郭孝誠和李中易也不是外人,其父乃是靈州軍都指揮使郭懷。

從河池鄉軍組建開始,郭懷就追隨於李中易左右,算是最早的一批從龍大將之一。

李中易緩步踱下跳板,走到折御卿和郭孝誠的身前,笑眯眯的說:“大家都不是外人,罷了,不必如此多禮。”

“衛易,以汝父與我的關係,您應該稱我叔父纔是。”李中易擡手拍了拍郭孝誠的肩膀,這小子臉色黝黑,身材魁梧,倒和其父郭懷有着八成相像。

郭孝誠咧嘴一笑,畢恭畢敬的說:“皇上視臣如子侄,臣銘感五內。只是,臣之父時常教導臣下,視君如父乃是本分,實不敢妄言叔父二字。”

李中易微微一笑,這小子很有分寸感,倒和其父的脾氣秉性,有着九分相似。

郭懷是個謹小慎微之人,靈州的事務無論大小,他向來都是鉅細無遺的稟報給了李中易,從不敢私下裡擅作主張。

靈州地處西北,山高皇帝遠,郭懷若是想胡來,多的是藉口和由頭。遠在開封的李中易,恐怕也是鞭長莫及。

可問題是,這麼多年以來,郭懷從來都是最令李中易放心的統兵大將之一,完全不需要擔心忠誠問題。

這就是所謂的君臣之緣吧?

李中易先和郭孝誠打招呼,折御卿多少有些吃味,不過,他倒也可以理解。

畢竟,郭懷是李中易掌權之後,任命的第一位方面之將。並且,郭懷是從河池開始就追隨於李中易的老臣,單單是這份資歷,就比他們折家深厚得多。

“你在鄭州做的不錯,糧食和稅賦雙豐收,還沒有擾民,我沒看錯你。”李中易不可能忽略掉折御卿,只是,他們之間有姻親的裙帶關係,總要先外後內吧?

折御卿恭敬的拱手道:“勤勞王事乃是臣下之本分,這麼點事情都做不好,還怎麼替君父分憂?”

李中易微微一笑,別看折御卿和郭孝誠的年紀都不大,至今未滿三十。可是,他們倆無論做人還是做事,都頗有章法,倒是不能小覷了他們。

李中易把西大門鄭州交給了兩個乳臭未乾的年輕人,朝廷裡的重臣之中,並不是沒有閒話流傳。

只是,折御卿上任之後,一手狠抓農業生產,一手推廣重商主義,兼之鄭州擁有漕運之利,局面很快就打開了。

至於,郭孝誠嘛,因家傳的淵源,他不僅帶兵是把好手,更重要的是,胸中頗有韜略。樞密院和兵部聯合組織的幾次拉練考評,郭孝誠率領的鄭州軍,都名列前十以內。

有了業績墊底子,旁人也就不好再說什麼了,李中易也大感欣慰,面上也大大的有光。

李中易到了鄭州,因爲折御卿和郭孝誠都是自己人的關係,就等於是到了自己的家一樣。他便攜着兩個年輕人,一起去了鄭州府衙,打算來個把酒閒聊,不醉不歸。

和一般的君王不同,李中易歷次出征,都絕對禁止各地修建臨時駐蹕的行宮,以免勞民傷財。

這一次到了鄭州,也不例外!

李中易進了鄭州府衙之後,府衙內外的警戒隊伍,就全都換成了近衛軍和親牙營的侍衛。原本承擔警戒任務的鄭州軍的官兵們,在各級軍官的率領下,各自回營休息。

在府衙的三堂內,李中易率先落座,見兩個年輕人多少有些拘束,就笑着招手說:“都坐吧,磕點小瓜子,吃着水果,咱們慢慢的聊。”

李中易的做派,不像是威嚴的皇帝,倒像是家裡的至親長輩。

折御卿和郭孝誠彼此互望了一眼,緊接着,兩人不約而同的分坐於李中易的兩側。

李中易暗暗點頭,由小見大,看樣子,郭孝誠和折御卿之間,配合得倒也算得上是默契。

按照本朝的規矩,各地的軍政事務,分由知州(知府)和兵馬都總管管轄,一掌庶政,一管軍務,大家分工明確,井水不犯河水。

不過,就目前的實踐而言,各地的知州和兵馬都總管,或多或少有一些矛盾。

儘管,軍政兩界的地方官各有矛盾和分歧,但李中易依然不打算改變軍政分治的制度安排。

畢竟,權柄,尤其是人事、財政和物資的調配權力,只能集中於朝廷,而不可能統一於某個地方官的身上。

否則的話,時間一長,必出藩鎮之禍!

第308章 反骨仔第240章 裁判員第519章 局變第865章 圈子圈套第51章 起火(求推薦票)第163章 收權第892章 妙手第182章 便宜佔大了第1492章 逆賊起事第875章 回開封第1450章 少年講武堂第1174章 都安排好了第188章 遭雷劈第594章 序幕第865章 圈子圈套第326章 回京第1223章 南唐換主第361章 牛肉第902章 號令第1117章 內閣驚變第1235章 總攻開始第1319章 冕服第173章 東渡第405章 情勢逆轉第660章 有內奸第1214章 渡河第495章 多事之秋第521章 花尼第191章 神器(求月票)第522章 宮裡出事了第371章 瞎猜第194章 開戰(12月最後一天,月票趕緊砸)第1311章 餘波第1096章 戲,演砸了第1322章 大悲第1363章 擒逆第73章 趙匡胤跪了(哭求推薦票)第1030章 摻沙子第748章 內應第971章 風起第1343章 講武第1442章 活罪難饒第1515章 鷹犬第439章 鋼軍第十五章 詔見第114章 反手一耳光(3更,求月票)第716章 屠第1261章 戰略選擇第91章 翹家的女人第520章 求援者第1129章 欲加之罪第1456章 栽培第634章 狠辣第392章 表態第549章 無恥第219章 魚死?網破?第84章 不弔你第252章 橫掃第614章 詐降第1418章 沒胃口第1211章 財帛動人心第1146章 內藏庫第237章 陰損第1475章 偷襲戰第996章 新氣象第1391章 威信第96章 摟草打兔子(求推薦票)第1108章 雁過拔毛第278章 誰是強軍?第133章 做局(四更,大吼一聲求月票)第74章 暗渡陳倉第92章 精餾第556章 得軍第1477章 犬子?龍女第742章 搜刮第395章 你來我往第928章 漢奸最可惡第1528章 你是木頭第1050章 取天下第426章 重賞第949章 契丹國危矣第300章 逆鱗第1376章 入杭州第三章 鬥宦第889章 投靠第1407章 險惡之謀第279章 草原之主第1270章 替罪羊第146章 突破點第1447章 互咬第1250章 遊擊第63章 鬼才第691章 折騰第1265章 遊擊與反遊擊第1182章 學政第1280章 東印度公司的雛形第1247章 收穫頗大第293章 翻臉第561章 試1金石第1384章 封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