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此處,高原不禁自覺形穢,同高考狀元韋建軍相比,同建築系才女肖蓉相比,自己顯得孤陋寡聞,簡直就像中國古代小說裡的赳赳武夫。無論話劇劇本寫得多麼天花亂墜,也不能掩蓋專業學習的蒼白無力啊!他不由得攥緊了拳頭,在路人眼裡,這位低年級小同學似乎在對自個兒較勁。
高考與夢寐以求的天津大學擦肩而過,恐怕是高原心中永遠無法抹去的痛,誰讓自己學習不用功呢?衆所周知,天津大學也就是曾經的北洋大學,算得上中國高等教育的真正發源地。甲午戰爭大清國戰敗,洋務運動的中堅分子盛宣懷立志教育興國,經光緒同意籌集大量資金創辦天津北洋西學學堂,其宗旨是用西方模式來取代傳統的私塾教育,後來又更改爲北洋大學堂。與這樣名聞遐邇的學府失之交臂,不能不說是高原人生路上摔的一次大跟頭,他欲哭無淚。
有一段時間,教育學成了他空閒下來研究的重點對象。考大學前夕曾翻閱過有關的詳實材料,熟悉了西方高等教育的前生今世。中世紀的意大利出現了傳授經典的博洛尼亞大學,可以說是正規高校的開山鼻祖。十九世紀德國的教育改革者威廉·馮·洪堡,創建開辦了劃時代意義的柏林大學,標誌着現代高等教育的揚帆遠航。他詳細比較了這兩所學校迥然不同的風格特點,發現博洛尼亞着重向學生輸出既有的傳統知識,而柏林大學則把科學技術的探索研究作爲自己的神聖使命,由此催生了十九世紀德國科技力量的迅猛發展。在讚賞德國的教育模式之餘,高原對英國高等學府培育優雅紳士的教學理念情有獨鍾,在他看來,這對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非常重要。儘管德國大學的思想理念得到世界範圍內的廣泛認可,但他仍舊偏愛像牛津和劍橋之類的學校,本能地排斥缺少人文底蘊的教學環境,尤其不喜歡如美利堅合衆國的那幫所謂知識分子,過多渲染充滿銅臭味的實用性和功利性。
勵志以後,除了白天上課認真聽講外,晚上他把時間都放在了寫作業和複習方面。記得高中時期的學習一般講究學科的綜合性,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外語等各領風騷,還有一成不變的教室和班主任特意指定的座位,學習的課程不到高校四分之一,老師普遍會籠統講解最基礎的課本知識,大家只需跟着園丁的步伐HD學步就行了。與中學的全面開花截然不同,高等學府強調自學成才,提倡獨立思考,老師給同學講課大多集中在理論框架和疑難問題上,允許發表不同甚至尖銳的觀點。沒有雷打不動的上課地點和固定桌椅,上午在此處,下午又在別處聽老師講課,晚上自習必須到處尋覓有空座的教室。四年的課程可以說複雜繁多,包括公共、基礎、專業、選修、畢業設計和論文等。上了大學後,專業的侷限要求學生必須改變過去的思維習慣,用全新獨特的理念重新審視掌握知識的方法和技能。再加上父母家人不在身邊,更需要嚴以律己,自強自愛,儘管所學的東西以後真正能用得上的只有百分之三十左右,但源源不斷滲透其中的科學素養一定會受益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