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傲清廉贊鄧芝

東漢末年,益州有個名叫鄧芝的普通官員,商請益州從事張裕給他卜算前程。張裕察罷鄧芝面相,說:"你年過七十,能位至大將,並封候"。那麼這個預測後來顯靈了嗎?不急,且聽我慢慢道來。

鄧芝,出生於公元178年,字伯苗,義陽郡新野縣,即時下河南省新野縣人。鄧芝的父親名叫鄧禹,乃系東漢軍界名將。鄧芝有一子,名鄧良。

公元214年,劉備取代劉璋。爲了贏取益州當地士族階層的支持,劉備留用、甚至提升劉璋那些歸降於他的部下。內中鄧芝,被任命爲郫城府邸閣督。

一天,劉備途經郫城,期間與陪同縣令接待他的鄧芝交談,劉備覺得鄧芝是個人才,遂擢升其爲郫令,後又升爲廣漢太守。鄧芝作風清廉、辦事公道、理政嚴謹,深爲轄內民衆擁戴,不久被召入朝擔任尚書。

公元223年,劉備鬱死白帝城。之前,孫權爲修補夷陵之戰造成的兩國仇視情狀,曾遣使向劉備求和。現在劉備逝世,作爲丞相的諸葛亮很是擔心孫權因此變卦。恰在這時,鄧芝求見諸葛亮,諫道:"現今新帝年幼,曹魏在側虎眈,應速派使臣赴東吳,表達重新修好意願,以保蜀漢趨穩。"

諸葛亮大喜:"這事我已考慮多日,只是因爲無有合適人士出使,才拖延至今,現在這個問題解決了。"

鄧芝問:"丞相,何人可爲使者?"

諸葛亮哈哈大笑:"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就是使君您啊!"於是鄧芝出使東吳。

鄧芝到達東吳,孫權許久沒有接見。鄧芝便主動上表:"臣此番來吳,有兩目的:既爲蜀漢,也爲吳國。"孫權不得已,於是接見,並表明態度:"我原本想與蜀漢和親,奈何蜀主年幼,也就打消此念。現在我擔心的是曹魏乘虛進攻東吳,難保自身,因此想着歸順曹魏。"

鄧芝分析道:"大王,蜀有重險可固守,吳有三江可阻隔,蜀、吳脣齒相依,如予和睦,進可奪取天下,退可鼎足而立。吳國現在若是委身魏國,魏國必定要求大王每年入朝瑾拜,或者將太子作爲質子留居魏國,若大王不從,魏國就有理由討伐。蜀國見情不妙或者有利可圖,必定發兵順流而下,與曹魏爭搶東吳地盤,如此江南之地,也就不再屬於大王您的了。"

孫權沉思良久,恍然應和:"你所說的,句句在理。"便決定與魏斷絕關係,連和蜀漢,同時派大臣張溫前往蜀漢回訪。

張溫出使蜀漢成功,準備返吳時,蜀漢再次派鄧芝同道至吳,以簽有關盟約。這次孫權立即接見了鄧芝,並說:"有朝一日天下太平,東吳、蜀漢兩個君主分別統治,不是很好麼?"

鄧芝不予贊同:"天無二日,地無二主。如果魏國滅亡,大王或蜀主又萌異想,那爲君之人就會全力證明仁德,爲臣之人就會竭力顯示忠誠,爲將之人則會賣力握棰擂鼓,於是天下爭戰又起,鹿死誰手,誰爲君主,未可知也!"

孫權聽後大笑:"您確實是個真誠之人。"又在寫給諸葛亮的信中表示:“你擇鄧芝爲使,殊爲英明。能將兩國說至和合的人,也就只有鄧芝。"

公元228年,諸葛亮準備北伐,進駐漢中,鄧芝跟隨,被任中監軍、揚武將軍,配合大將趙雲佯攻郿城,作爲疑兵吸引曹真所率的魏國主力。不想馬謖在街亭被魏國大將張郃擊敗,箕谷疑兵因此遭到曹真攻擊,不得不撤。

公元234年,諸葛亮病死北伐戰場五丈原,鄧芝升任前軍師、前將軍,領兗州刺史,封陽武亭侯,不久督領江州。因江州相接東吳,孫權多次與鄧芝互致問候,饋贈豐厚。九年後,亦即公元243年,鄧芝在江州任上遷任車騎將軍,後又被授予假節。至此,證明當年張裕的預測超級精準。

鄧芝個性剛強、質樸,不會掩飾情緒。鄧芝器重姜維,但對其他士人除了工作溝通,少有私交。惟此,連大將軍費禕都對他禮讓三分。但也有不信邪的,將軍宗預就是不肯屈服鄧芝之人。一次,鄧芝從江州回朝述職,湊巧邂逅宗預,便說:"禮法上規定,六十歲的人應該離開軍隊,而你現在爲何還能統領軍隊?"

鄧芝官職大於宗預,照理宗預不能回嗆,但宗預卻反脣相譏:"你都七十了,還手握兵權不放,我僅六十歲,爲什麼就不可以呢?"

據說鄧芝對自己的死期,有着預感。《華陽國志》記載:鄧芝出征涪陵時,發現緣山上棲有許多黑猿。鄧芝的弓弩水平極高,他張弓搭箭,一箭射去,正中一猿。但奇怪的是,那隻猿不掉地下,而是拔出箭矢,卷樹皮、樹葉塞住創口,冷眼靜觀鄧芝。鄧芝當場感慨:"我違拗了物種的天性,我將死了。"另有一說,鄧芝見到的是對母子之猿,正在樹上嬉耍,鄧芝用箭射中母猿,子猿爲母猿拔箭,卷樹皮、樹葉塞住創傷。鄧芝觀之,嘆息中將手中弓弩投入水中,對左右隨從表示:自己死期不遠了。

公元251年,鄧芝逝世。關於鄧芝獲壽之齡,尚有疑竇存世。張裕卜算鄧芝70歲位列大將軍並封侯,鄧芝在公元243年被提升爲相當於大將軍的車騎將軍,如此算來,鄧芝享年大約80歲。

時下四川省成都市內的武侯祠,出劉備殿東偏殿的東廊中,塑有十四尊紀念蜀漢一朝的文臣塑像,世稱文臣廊,鄧芝塑像排在第七位。

這裡必須說個事,以便映襯鄧芝的清廉。《三國志》載:鄧芝爲將二十餘年,衣食住行十分簡樸,私人所有消費,皆爲俸祿支出。負責打理家中生計的鄧芝之妻,有時甚至到挨熬飢寒的程度。夫妻倆死時,家中不見多餘財物留給兒子。

封建時代的一個大官,能夠做到如此清廉,實在難能可貴!時下紀檢部門,當應提取鄧芝事蹟,用以教育官員。

據說西晉統治者在獲知鄧芝的清廉事蹟後,"莫不驚之",在提升其子鄧良爲廣漢太守時,"無人置異"。

獻身勇士貪財奴晚節不保名遭辱曹豹無涉虎豹騎審時度勢一良將人生如意好完美審時度勢一良將狹路相逢勇者勝放浪形骸濁浪高無中生有話周倉人生如戲嬉人生不愛紅裝愛武裝生於憂患死於樂姜維乃悲情人物賦名之改蘊陰謀在國連憂之愍侯清濁太明害張溫這個謀士有點冤內事不決問張昭兇手其實是此人義重如山贊臧洪斡旋高手是孫乾三國時期間諜案曹操最恨哪三人孫策脈系無從覓殺雞儆猴武與文三國鼎立始與滅父女惡行天地怨大丈夫兮太史慈豬般隊友最可怕東吳馬忠終窩囊每況日下咒司馬黃權堪與法正比昏饋靈帝毀江山料敵如神看滿寵後聖大名歸周羣人生贏家歸呂岱謀士成堆牌難打卸磨殺驢亦明智曹魏狗熊知多少善良暴戾陰陽面孰先孰後競風流侍奉四帝獨丁奉德趣益彰頌羊祜東吳大壯僅徐盛大丈夫兮太史慈生於憂患死於樂三國隱士第一人蔡瑁並非將幹害神人難分侃左慈張遼爲何不打蜀識時務者公孫康關羽的三種死法黃忠龐德試比高三國鼎立始與滅放長線可釣大魚仁爲第一義居次識時務者公孫康人生如戲嬉人生親人蒙難痛無奈禍福相依堪唏噓劉備和他夫人們字讀一半大都錯劉君子初是高士五年黃樑美夢苦睚眥必報話許攸最是封建屬株連善惡蛻變一念間誇誇奇談能揚名鐵肩道義宗預擔華歆乃是一好人禍福相依堪唏噓張遼爲何不打蜀禍國殃民枉爲臣獻身勇士貪財奴如意算盤害許貢鐵肩道義宗預擔不愛紅裝愛武裝有仇不報夏侯霸遺言不善恨難了死後哀榮實堪傷孫吳穩固贊呂範浪子回頭金不換勇猛大義令人敬玩火自焚蘊因果文武雙全夏侯玄因果輪迴苦作舟桃源地獄須臾間東吳馬忠終窩囊知恩圖報順天理引狼入室悔己遲人中完美數高順張遼爲何不打蜀曹操最恨哪三人外強中乾紙老虎王凌生就被誅命人生贏家歸呂岱大材小用惜龐統哭笑不得手段妙父女惡行天地怨挪移乾坤應合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