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4)

陝軍到蘭後,出示安民,恢復秩序。12月12日,孫蔚如成立“甘肅省政府臨時維持委員會”,自任委員長,所有軍、政、財經機關一律派人接收,儼然組成省政府班底。並且對陳珪璋加以佔據平涼、掐斷陝甘交通、阻礙後援的罪名,令其旅長楊子恆將其殺害於蘭州,旋將陳部擊潰,佔領隴東各縣地方。但蔣介石只發表孫蔚如爲甘肅宣慰使;同時,馬麟、馬鴻賓及地方士紳楊思等以陝軍窺甘蓄意已久,且殺陳珪璋與劉鬱芬殺李長清一樣,都是出於排除異己,爭權奪位。如孫上臺,還是以暴易暴,因而連電反對孫蔚如。馬福祥則在南京呼應,力主陝軍離甘,中央直接派人主甘。這些輿情正中蔣介石下懷,遂派邵力子爲甘肅省主席,另行組織省政府班底。陝軍留段象武旅駐蘭,以圖後望。段因鬧糧餉,公然面侮邵力子,邵不能忍,報告中央,蔣調邵爲陝西省主席,另派朱紹良主甘。不久,胡宗南師入甘,甘肅遂完全掌握在蔣介石之手。

軍閥政客們你爭我奪,相互砍殺,但最終是人民羣衆遭殃,即使是失敗了的軍閥也沒損失什麼。除了掉腦袋的以外,至少可以到大城市、到租界去做寓公,仍不失爲富家翁,還是花天酒地,驕奢淫逸,而最後大得其利的還是蔣介石。“雷馬事變”就是如此。民國以來多少次軍閥之間的爭奪和戰爭也莫不如此。

四、堵截紅軍

1931年元月,馬鴻賓赴蘭就任甘肅省代主席時,把寧夏省主席的職權,委託民政廳長馬福壽(其叔父)代理,並由扈天魁、魏鴻發兩廳長輔佐;軍事方面,以新編第七師二十旅旅長馬玉麟爲省防司令,主持防務。“雷馬事變”後,馬鴻賓退住紅城子,進退維谷,寧夏上層各界派代表到紅城子歡迎馬仍回寧夏,馬遂率部北返。行到中衛,馬廷賢也率部到了寧夏。原來川軍進攻天水,馬廷賢站不住腳,才逃來的。馬鴻賓深知馬廷賢桀驁難馴,恐怕喧賓奪主,遂說服馬廷賢放棄軍權,到天津去作寓公。其部隊改編爲第七師二十一旅,以馬培清任旅長,騎兵馬匹1000餘,全部送交國民黨政府。1932年8月馬福祥病故,蔣介石以“眷念西北宿將”爲名,發表駐在河南的馬鴻逵爲寧夏省主席。這實際上是繼馬福祥之後,蔣介石再於馬家覓一能爲他穩住西北局面的人,而馬鴻賓經過甘肅的角逐,證明是不勝任的,因而必然就落到了馬鴻逵頭上。馬鴻賓深知馬鴻逵一來,自己將難在寧夏立足,左右爲難,不知所措。一天,沒跟親信研究,便自己動筆給蔣介石發了一個電報,大意是:寧夏地盤是馬鴻逵的,請令他前來就職。我在甘肅失職對不起你,現在情願率部去南京伺候你,報答知遇之恩。蔣介石接電後,馬上覆電說:令叔在世時,稱讚你是現代曾(國藩)、胡(林翼),我很敬仰。你既情願前來,我很歡迎。爲了節省開支,你不要帶第七師來,馬鴻逵也不要帶三十五師去,只你兄弟調換一下就行了。原來馬鴻賓發電報,是想試探一下,既不是真心舍掉寧夏,也不是真想去南京。如今接到這樣的電報,大失所望,只好又暗示旅長馬玉麟等署名,給蔣發個挽留馬鴻賓的電報。但蔣既已決定換馬,這樣的電報當然不會起作用。所以之後馬玉麟埋怨他說:“你坐在窯房裡一封電報就把個主席發掉了。”但軍閥帶兵憑的是封建私人關係,即使弟兄之間也不得互換。所以後來兩馬還是各帶各的隊伍。馬鴻逵於1933年春率部來寧夏,他胃口很大,想接收馬鴻賓的第七師,馬鴻賓當然不讓,率部移駐靈武、金積。馬鴻逵對其部隊停發糧餉,僅將馬鴻賓任內縣、局長借欠的公款20餘萬元撥給。這些縣、局長都是馬鴻賓舊部,有的不願拿,有的拿不出來,只苦了第七師下級官佐和士兵,吃的是雜糧,沒有衣服鞋襪,有時連吃鹽的錢也沒有。

1933年冬,蔣介石嗾使孫殿英攻寧夏,馬鴻賓開始抗孫消極,後來也加入作戰,形成“四馬”拒孫,取得勝利。這場殃民禍國的戰爭,將在後面詳細交代。同年12月,國民黨政府將第七師改爲三十五師,馬鴻賓仍任師長,駐防金積、靈武、中寧一帶。1934年冬,蔣介石調該師赴隴東“剿共”。原命令略雲:

“赤匪”在陝甘邊境慶陽縣屬南樑堡已成立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梨園堡設有紅軍軍事委員會,任家窪設有紅軍軍事學校。該師於令到即移防隴東地區,並指揮六十一師楊步飛部隊,協同駐陝北之八十四師師長高桂滋指揮八十六師井嶽秀部隊,相機進剿,以絕根株。

繼又來命令略雲:

豫鄂皖邊境“赤匪”,由徐海東率領西竄,企圖與陝甘邊區“赤匪”合股,爲害西北,該師移駐隴東後,以一部對陝甘寧邊區取包圍封鎖形勢,勿任流竄,以主力集結於平涼、西峰鎮之間,相機截堵“徐匪”。

這時,馬鴻賓的三十五師下轄三個旅:一○三旅旅長馬玉麟,副旅長馬應圖,下轄:二○五團,團長馬惇靖(馬鴻賓三子),副團長白永祥;二○六團,團長馬文清。一○四旅,旅長馬獻文,副旅長楊福榮,下轄:二○七團,團長馬贊良,二○八團,團長馬開基,副團長張海祿。一○五旅,旅長冶成章,副旅長楊自福,下轄:二○九團,團長馬紹武,二一○團,團長馬奮英(歧山),副團長納章。直屬騎兵團,團長馬培清,副團長陝有祿。炮兵營營長馬普仁(馬鴻賓長子),工兵營營長馬敦信(馬鴻賓二子),輜重營營長馬鍾。全師共8000餘人。馬鴻賓除留二○七團馬贊良部留守中寧,師直3個營扼守固原咽喉要地外,所有部隊於1935年元月15日陸續開拔,佈防在北起環縣南到涇川、平涼的一線上,師部駐西峰鎮,對陝甘寧邊擺開包圍封鎖形勢和堵截北上紅軍的架勢。

1.進犯陝甘邊

三十五師進入隴東後,先驅趕了盤踞在慶陽、合水的楊子恆收編的楊猴小部,即專力對付紅軍。1935年2月中旬,馬鴻賓到慶陽西北的三十里鋪親自部署,分兵3路進攻南樑堡,妄圖摧毀蘇維埃政府。但紅軍及蘇維埃政府均已轉移,進攻部隊完全撲空。3月,由冶成章率部由太白鎮到富縣屬之黑水寺一帶進擊,數次發現縣游擊隊,但因是處山深林密,游擊隊採取敵進我退的辦法,馬軍毫無所獲。經過一險坡時,冶成章跌傷,認爲出師不利,率部返回。

4月,馬培清騎兵團活動於子午嶺。26日由正寧縣保安隊配合,到達寧縣金村,發現從襄樂方向來了紅軍不到200人。馬培清倚仗優勢兵力,分兩路向紅軍進擊。紅軍人少,全系步兵,又處於不利地形,傷亡一部,沖走一部,餘一小部據高地堅強抵抗。後以紅軍指揮員受傷,火力頓減。不久天黑,紅軍乘夜突圍而走。紅軍除傷亡外,被俘30餘人,除願回家者外,餘編爲一班。但這班人在爾後阜城戰鬥三十五師戰敗時,仍歸向紅軍。事後據查,這次戰鬥是紅一團,政委張仲良在接觸前已離部隊他去,受傷的指揮員是團長陳國鈞。

5月初,馬部騎兵團應陝西省保安縣金頂山團總王啓斌的請求出擊,先解了金頂山之圍,繼而解了旦八堡之圍,使旦八堡團總曹俊章等反動地主得以繼續爲非作歹,橫行無忌。

2.平涇受挫

1935年8月中旬,北上抗日的紅二十五軍,在徐海東將軍率領下,自陝南、隴南進入隴東地區。馬鴻賓命令一○三旅副旅長馬應圖率王風雲營、拜效禹營和肖全祿營,從西峰鎮出發,到固原西南、平涼以北的瓦亭峽、三關口一帶佈防堵截,又命卡得雲率騎兵營駐於固原與瓦亭峽之間的開城,以爲策應。8月19日下午2時,馬應圖部與紅二十五軍接戰,兩個步兵連被擊潰,三關口被紅軍佔領,瓦亭峽的幾個主要山頭也被紅軍攻佔。卡得雲奉命增援瓦亭峽,率部參加戰鬥。但紅二十五軍只是奪路北上,並未着重打擊三十五師,所以戰鬥不甚激烈,但卡得雲營也受傷2人、被俘5人。次日,被俘5人被放回,說紅軍好得很,還給他們端水洗腳,按照回民的習慣給他們雞肉吃。紅軍寬待俘虜的政策開始在馬部發生影響。馬應圖很惱怒,辱罵5個士兵“把紅水水帶來了”。

瓦亭峽戰鬥後,紅軍一部扼守三關口,切斷馬應圖部與平涼的聯繫,紅軍主力則在平涼以西的二十里鋪、蒿店一帶休息。馬應圖十分恐慌,命令兩個營長“一定衝過三關口,不能被紅軍隔絕,如果衝不過去,拿頭來見”。兩個營長畏縮不前,卡得雲自告奮勇,率騎兵一營向紅軍陣地衝擊。適值紅軍主力已上北塬。卡得雲僥倖衝過三關口,到達平涼。

馬鴻賓唯恐隴東重鎮平涼有失,親自到達平涼,調集十幾個營重點防守平涼和涇川城。8月21日下午5點光景,在平涼以東50裡的馬蓮鋪,雙方在大雨中展開激戰。馬應圖下令攻擊馬蓮鋪西南山頭的紅軍,被打得落花流水,傷亡200多人,多數四散奔逃,3個營長也都於次日逃回平涼。馬應圖率兩個連東向涇川行進,突然遭受埋伏在高粱地裡的紅軍的襲擊,兩個連死的死,逃的逃,馬應圖隻身鑽到一個老百姓家的小樓裡藏起來。馬鴻賓還沒有聽到馬應圖戰敗的消息,帶隨從二三十人,乘汽車一輛,尾隨騎兵數十人。車行到四十里鋪,因道路泥濘,換乘戰馬前進。行抵馬蓮鋪,遭到紅軍的射擊和手榴彈轟炸,所帶隨從和騎兵即四散奔逃,馬身邊僅有他的六子馬定國和譯電員3個人,蜷伏在一個場上,幾乎被俘。幸虧卡得雲率1營騎兵趕來,才把馬鴻賓救出。之後,馬鴻賓派卡得雲喊着馬應圖的小名(全娃),才把馬應圖找來。馬應圖一見馬鴻賓就連哭帶嚷地說:“你是故意作弄我呢。我當團長當得好好的,又叫我當副旅長。結果我只有3個營還指揮不動,連1個護身的連也沒有。你還說紅軍淨是尕娃,讓我們活捉。你乾脆把我殺了吧。”馬鴻賓說:“你把3個營丟光了,我不問你,你反而倒打一耙。”戰敗之後,如此相互抱怨,形同兒戲。原來馬應圖是馬鴻賓本家同輩弟兄,奈何他不得。事後給他記了一過,敷衍塞責而已。

駐守涇川的,是馬開基率領的二○八團。馬開基率兩個營、4個連和團直屬隊在城西北七八華里的王母宮塬構築工事。該團副團長張海祿率馬國忠守城;馬培清騎兵團和馬維麟營則從西峰鎮趕來助戰。馬開基驕橫異常,一心獨攬戰功,認爲馬培清團是客軍,應該聽他指揮。馬培清也不買賬,按馬鴻賓的命令,率部防守涇川南關及塬頭一帶。8月22日下午6時許,紅軍約七八千人佔領王母宮塬後的山頂,居高臨下俯視馬開基的陣地,但並不攻打,只是南渡汭河(涇河支流),向崇信推進。馬開基認爲時機已到,不聽部下的勸阻,率部向紅軍發起進攻。但他派出的騎兵全部被俘,兩個步兵連被山上紅軍壓迫得節節後退,戰鬥在大雨中進行1個多小時,全軍覆沒。士兵死亡200多人,被俘100多人,1個連長死亡,1個連長被俘,馬開基本人則橫屍於大雨泥濘之中。守城的營長馬維麟聽到槍聲緊密,率部出城增援,途中有戰場逃回的士兵訴說已經戰敗,他尚不肯服氣,率部向紅軍攻擊,結果,傷亡100多人,又狼狽逃回城中。在南塬的馬培清騎兵團和在城西10華里的卡得雲騎兵營,卻樂得保存實力,龜縮未動。連長王全被紅軍俘獲,釋放回來,帶回紅二十五軍給馬培清的一封信。信中說:你們不要再打了,中國人不打中國人,不要再給蔣介石賣命了,我們應該一同抗日。23日馬鴻賓和旅長馬獻文從平涼乘汽車趕到涇川,總結失敗原因,責問騎兵爲何不出擊增援。卡得雲說:“雨天山高,騎兵不能行動,如果增援,只是增加失敗。你的幾百騎兵來之不易,我不敢輕易斷送。”馬培清說:“我佔南塬是一星關二的陣地,如去增援王母宮塬,惟恐涇川城有失。”仍然是不了了之,草草收場。但蔣介石還要馬家軍爲他賣命打紅軍,立即撥來10萬元的獎賞。馬鴻賓領到這筆鉅款後,僅給馬開基家屬5000元的撫卹費,負傷的馬金蛟5元養傷費,其餘官兵分文未得。8月24日,馬鴻賓在涇川城宰殺羊只,請阿訇爲馬開基唸經,追悼戰死的士兵。同時開會詳細研究紅軍的意圖。戰鬥之前,馬鴻賓在平涼對部隊說:“紅軍淨是些尕娃,要你們去活捉。”現在則六神無主,口裡不斷叨唸“這麼厲害!這麼厲害!”由於紅軍從涇川折而向西南的崇信前進,使馬鴻賓十分疑惑。既懷疑紅軍乘虛攻取平涼,又害怕紅軍繞道攻西峰鎮殲滅他的師部。就命令馬培清率部,協同甘肅省交通司令馬錫武部的王富德騎兵團1000餘人尾隨紅軍,卡得雲率騎兵3個連速返西峰鎮。其餘部隊仍守平涼、涇川。

第47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2)第44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3)第25章 馬麒雄踞青海(2)第8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1)第18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5)第5章 馬福祥南京供職(1)第9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2)第39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8)第43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2)第43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2)第54章 爭權利聯合告吹第15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2)第32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第33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2)第58章 馬鴻逵先走後敗(1)第53章 打內戰出兵助蔣(3)第53章 打內戰出兵助蔣(3)第13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6)第36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5)第12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5)第52章 打內戰出兵助蔣(2)第8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1)第21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8)第25章 馬麒雄踞青海(2)第4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4)第30章 馬麟繼承兄業(3)第3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3)第27章 馬麒雄踞青海(4)第24章 馬麒雄踞青海(1)第56章 馬繼援慘敗出走(2)第1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1)第58章 馬鴻逵先走後敗(1)第57章 馬鴻賓光榮起義第59章 馬鴻逵先走後敗(2)第30章 馬麟繼承兄業(3)第8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1)第27章 馬麒雄踞青海(4)第10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3)第53章 打內戰出兵助蔣(3)第52章 打內戰出兵助蔣(2)第30章 馬麟繼承兄業(3)第40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9)第55章 馬繼援慘敗出走(1)第15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2)第32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第23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10)第40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9)第3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3)第41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0)第41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0)第25章 馬麒雄踞青海(2)第58章 馬鴻逵先走後敗(1)第8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1)第51章 打內戰出兵助蔣(1)第26章 馬麒雄踞青海(3)第36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5)第24章 馬麒雄踞青海(1)第20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7)第29章 馬麟繼承兄業(2)第30章 馬麟繼承兄業(3)第49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4)第55章 馬繼援慘敗出走(1)第48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3)第22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9)第3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3)第14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1)第47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2)第18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5)第16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3)第25章 馬麒雄踞青海(2)第12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5)第3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3)第39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8)第8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1)第41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0)第51章 打內戰出兵助蔣(1)第11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4)第48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3)第26章 馬麒雄踞青海(3)第16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3)第48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3)第8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1)第51章 打內戰出兵助蔣(1)第34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3)第18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5)第9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2)第46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1)第12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5)第42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1)第10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3)第33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2)第52章 打內戰出兵助蔣(2)第33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2)第33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2)第56章 馬繼援慘敗出走(2)第46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1)第43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2)第11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4)第38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