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2)

流。馬鴻逵部由河北移駐魯西、魯北。

1928年12月,北伐甫告結束,蔣介石爲排除異己,在南京召開編遣會議,蔣、閻共同排馮,其部隊大量縮編,馬鴻逵部由第四軍縮編爲陸軍暫編第十七師,轄步、騎各1旅,共6個團。1929年4月,馮玉祥部署反對蔣介石,決定放棄魯、豫,全軍西撤。馬鴻逵部由魯北星夜向洛陽撤退,遂有韓、石、馬倒馮投蔣之舉。

三、倒馮投蔣

大小軍閥之間,軍閥內部的上下級之間,只是一個利字。以利而結合,也以利而決裂。蔣、馮、閻之間是如此,韓復榘、石友三、馬鴻逵聯合倒馮投蔣也是如此。

1929年,馮玉祥策劃反蔣戰爭,放棄山東、河南,將主力集結於洛陽、陝州一帶,揚言回師西北,實際想出其不意暗渡黃河,襲取山西,進佔河北、河南、山東,然後直下南京,與蔣爭雄。孰料此時他的內部出了問題,使他這一雄心成爲泡影。原來韓復榘覺得馮對他沒有重用,且不久前韓被蔣介石在武漢召見,蔣極盡拉攏之能事,對韓說:“現在北伐成功,不應再有內戰,應當從事和平建設,希望向方(韓的表字)兄在這方面努力。”蔣介石命何健與韓住在一處,臨別時,又贈韓10萬大洋(《馮玉祥將軍》)。石友三是個朝秦暮楚的傢伙,對馮有功高不賞之怨。馬鴻逵因部隊由第四軍縮編爲暫編第十七師,沒有正規師的番號,只轄騎、步各一個旅,軍隊實力減少,個人官位下降,且常受孫良誠的壓制,久有不滿之心。而且韓、石、馬三人早已締結金蘭,稱兄道弟,默契已深。這是三人勾結倒馮投蔣的原因。

這年5月,馮玉祥命所部由山東、河南向鄭州、洛陽集中。馬鴻逵部從東昌出發,經曹縣、開封向洛陽行進。路過開封時,韓復榘集合馬部講話,並設盛宴招待馬部將領。行抵洛陽時,韓復榘先派其參謀長李樹椿和馬鴻逵商談舉事。馬當時雖顧慮其父馬福祥的處境(馬福祥當時奉蔣之命赴潼關馮玉祥處做說客),但終於決定隨韓倒馮,與韓密議後,馬召集旅長以上將領開會,出示由韓復榘、石友三、馬鴻逵、龐炳勳、席液池、張萬慶、程希賢7人署名的通電,徵求部屬意見,部屬當然表示服從。1929年5月22日,韓復榘等在洛陽發出通電,聲明維護和平,擁護中央。又給蔣介石發電,表示擁蔣。蔣自然欣喜,覆電嘉獎,令韓復榘保有其河南地盤,仍任河南省主席,並許以所有駐陝甘部隊概歸韓指揮,還犒賞500萬元,對石友三、馬鴻逵也各犒賞300萬元。5月25日,蔣明令討伐馮玉祥。馮軍集團受此打擊,只有退回潼關,閉關自守。但對於背叛者也決不放過,立即部署力量,予以打擊。

在發出通電的同時,馬鴻逵部即自洛陽向東開拔,從韓復榘處取來預先印好的安民告示,交先頭部隊到鄭州等地張貼。馬部分爲四個梯隊,馬寶琳團爲第一梯隊,盧忠良團爲第二梯隊,馬鴻逵率師部及直屬隊爲第三梯隊,教導團、工兵營爲第四梯隊,每梯隊乘火車一列。當馬鴻逵列車到達孝義車站時,駐此的龐炳勳請馬下車到師部會晤,並稱贈送大批槍彈,希即裝運。馬與其參謀長羅震覺察其中有詐,遂熄滅車燈,告以馬鴻逵還在後面一列車上,隨即派副官蔣有祿監視司機趕快開車離站。其實,龐炳勳早已變卦,奉馮命對韓、馬等進行攻擊。所以車剛開動,龐部即予以開槍射擊,但僅輕傷3人,無甚損失。車到黑石關站,馬鴻逵與羅震恐途中埋有炸藥,遂帶手槍隊1連,徒步入山,由登封繞道前往鄭州。途中屢遭攻擊。馬鴻逵賴衛兵輪流揹負奔跑,後在他的副官馬孝祥家中匿居數日,才找到一匹騾子到達鄭州。這時鄭州極爲混亂,馬的第一、二梯隊先期到達,馬部旅長馬全良自以警備司令名義出示安民,並派人尋找馬鴻逵。馬到鄭州後,臉上無光,藉故要槍斃馬全良,經馬騰蛟等高級將佐跪求,纔算了事。第四梯隊的教導團在偃師車站被龐部包圍繳械,只有工兵營由營長王書典率領進入南山,繞道到達鄭州。韓復榘部則在洛陽、陝州之間被馮部樑冠英、龐炳勳東西夾擊,潰走登封。此時,席液池騎兵師在開封,態度不明,各方面情勢緊張。馬鴻逵不敢住鄭州,即率部向南轉移到薛店,意在與駐許昌、南陽一帶的石友三部靠攏,取得支持。之後,韓復榘到鄭州,派火車將馬部接回。韓部曹福林、展書堂等也率5000多人陸續到鄭,又收容殘兵,共得兩三萬人,聲勢復振。蔣介石召馬鴻逵赴南京,恩禮有加,命馬兼任鄭州警備司令,將其部隊改編爲陸軍第二師,後又編爲第六十四師,旋又升其爲陸軍第十一軍軍長,部隊開往山東濟寧,招募新兵,擴充軍實。是年冬,又駐紮徐州。

但蔣介石對新附的韓、石、馬等並不放心,極盡其分化手段。先發表石友三爲安徽省主席,命其南下赴粵。對付在粵樹起反蔣旗幟的陳濟棠、張發奎。石友三表面服從,實爲粵省政客、桂系軍閥所拉攏,於是留一部分隊伍駐安慶,大部隊伍則集中於浦口,準備渡江襲擊南京,策應桂系反蔣。但事機不密,爲蔣偵悉,蔣軍在石部登輪之際,從獅子山開炮轟擊,石部倉皇還擊,寡不敵衆,只好從浦口北撤。時韓、馬袖手旁觀。蔣介石拉攏馬福祥父子,以青島市長爲誘餌,要求馬鴻逵活捉石友三。但馬鴻逵本與韓、石關係密切,韓屢囑馬照顧石部。時韓部屯駐隴海路東段,馬不敢違拂韓意。因而在石友三北撤中,馬既不攔截,又不敢違抗蔣命,只好虛與委蛇,兩面應付。當石友三北撤路過徐州時,馬部有人主張捉石獻蔣請功,馬鴻逵不敢下手,實際上韓復榘已派其精銳谷良民旅進至歸德、碭山一帶,掩護石部北移。嗣後馬又轉思對蔣不好交代,遂協同蔣的工兵團炸壞津浦路符離集鐵橋,阻石歸路。石部只好由蚌埠徒步北上,而馬鴻逵又派火車到符離集迎接石友三。當石帶衛隊一團到達徐州時,馬卻佯裝他往,只派副官長馬如龍設宴“殷勤”招待。如此撲朔迷離,鉤心鬥角,可笑亦可悲。

廣東反蔣勢力成立國民黨西南執行部,陳濟棠自稱聯軍統監,北方閻、馮反蔣氣氛又熾。馬鴻逵所駐之徐州成爲重要樞紐地區,對蔣關係至大。蔣即對馬極力籠絡,委馬福祥爲青島市長。派李鳴鐘經常到馬鴻逵處通款曲,並函電勉馬堅定“立場”,顧全“氣節”,馬覆電雲:“父子受恩甚厚,決不變心。”蔣深爲嘉許,約馬的總參議海濤到奉化,在妙高臺召見,成爲蔣的座上客。馬鴻逵不負蔣的重託,嚴密控制津浦、隴海兩線。蔣令其負責運輸補給軍需品,成立運輸司令部,鐵路客、貨運業務全部停頓,專供軍用。結果使徐州地區民用食鹽頓感奇缺,馬藉口解決軍用食鹽,派專車到海口大量運鹽,倒賣3個月之久,牟取暴利不下百萬元,蔣爲投馬所好,並不追究。馬更借其父任青島市長之便,與日本浪人、特務相勾結。派馬繼德爲代表,以上海慎昌洋行買辦顧蘭蓀爲經紀人,購得一批軍火,補充了他的一個步兵團的裝備。由於蔣對馬與對石、韓的態度顯著有別,三人聯盟遂形瓦解。但蔣對馬仍不放心,不久,即調嫡系顧祝同第二軍進駐徐州,取馬而代之。

1930年春,桂系李宗仁與蔣介石發生大戰,馮玉祥在河南積極響應反蔣,並與閻錫山正式結盟。蔣介石爲驅韓、石、馬反馮,又各封新職。以韓復榘爲討逆軍前敵總指揮,石友三爲平漢方面總指揮,馬鴻逵爲津浦方面總指揮。但石友三渡過黃河後,二次投馮反蔣。五月,蔣親赴河南歸德指揮作戰。這時馬部第六十四師自徐州進駐安慶、壽州,將壽州任應祺的留守部隊全部繳械。之後,馬部又調駐山東兗州、泰安一帶。蔣以中央軍在隴海戰役中傷亡很大,雙方形成拉鋸戰,即調馬鴻逵部兼程趕往隴海線參戰。蔣在柳河車站火車上召見馬部旅長馬全良,慰勉有加,並賞參戰官兵3萬多元。馬部在歸德車站下車後,以第一旅旅長馬全良爲前敵指揮官,以該旅盧忠良團爲前衛,以該旅第二團及師直屬山炮營、迫擊炮營等爲主力,以馬寶琳的第二旅爲總預備隊,向歸德西北老君營方向前進,中途得知石友三部已佔領老君營及其附近各寨。這時蔣軍左翼爲陳調元部,右翼爲夏鬥寅部,正與馮玉祥軍對峙。馬部炮擊石友三部,石部後撤。第二天,閻錫山突然發起反攻,來勢異常兇猛,馬部傷亡很大,黃昏後才全部撤出。接着蔣軍張治中的教導師也失利,蔣下令全線總退卻。直退到歸德、碭山一帶,令馬部退至泰安進行整頓。

閻錫山的晉軍由傅作義指揮攻打山東,進攻濟南甚急,馬鴻逵除防守泰安、大汶口、兗州外,又派一個團到肥城拒阻。蔣軍主力撤至膠濟線,準備放棄濟南,馬鴻逵部遂離泰安南下。到達曲阜附近時,夏鬥寅師也趕到曲阜縣城,馬遂留馬寶琳的步兵第二旅駐守兗州,其餘撤至鄒縣、滕縣佈防。這時晉軍已佔濟南、泰安,主力南下。蔣命退到膠濟路沿線的韓復榘反攻濟南,韓卻在青島搖擺不定,大有被馮、閻拉去的可能。蔣在急切中屢電馬鴻逵,以“歲寒知松柏,板蕩識忠臣”相勉,命馬鴻逵去青島說服韓復榘。馬果將韓說服,韓決定向濟南反攻。蔣令馬鴻逵守兗州,其嫡系部隊守曲阜,派裝甲車護路,另調蔡廷鍇、蔣光鼐兩師由徐州北上增援。兗州、曲阜一線,經過幾次激戰,傷亡很大,但蔣軍終於堅守下來。7月,蔣軍在津浦、膠濟兩路開始反攻,晉軍全線撤退。傅作義爲策撤退之安全,命令黃士桐旅及一個炮兵團固守泰安。馬鴻逵奉命進攻泰安,泰安城高池深,連攻不克,部隊傷亡很大。劉峙調重炮轟擊,仍然未克。斯時韓復榘已克濟南。泰安不下,鐵路受阻,蔣限期令馬攻下泰安,馬寫信勸降,守軍回信說:“節命不能兩全。”最後採用坑道戰,由西關挖掘坑道。用炸藥炸開西門甕城,但第二道城門未塌。8月24日,旅長馬全良、團長盧忠良帶奮勇隊攻擊,打開城門,經4小時激烈巷戰,才佔領泰安,全俘守城官兵,馬將黃士桐等押送南京。繳獲的山炮、機槍等即補充了馬部。蔣升馬鴻逵爲討逆軍第十五路軍總指揮,參謀長爲羅震,下轄兩個師。六十四師:師長馬騰蛟,參謀長馬光天,下轄兩個旅,旅長爲車有德、馬英才;七十二師:師長馬全良,參謀長孫繼先,下轄兩個旅,旅長盧忠良、馬寶琳。一個獨立旅,旅長馬及第。一個騎兵旅,旅長馬魁。直屬隊也擴充爲特務團、教導團、炮兵團、工兵營、輜重營、憲兵營。之後蔣介石又將原直系馬吉第師整編爲第六旅,隸屬於十五路軍建制。馬鴻逵在軍閥混戰中,以士兵的鮮血爲代價,大大撈了一把。

這次戰爭後,馬鴻逵駐防泰安,並及於大汶口、兗州、濟寧一帶。時山東省主席爲韓復榘,馬恃功與韓爭地盤,先後向韓“推薦”了十來個縣長:泰安周百鍠、肥城李伯海、臨清馬銳、濟寧趙文府、寧陽楊鴻壽、兗州周竹生、滕縣葉森、諸城李文勵、鄒縣屈伸,大有割據魯西之勢。馬向所“推薦”的縣長規定:要按期徵送壯丁,解糧撥款,如不能完成,必然嚴責。可見這樣的縣長無非是爲他拉丁、抽糧、送款而已。但老百姓只有那麼一點點,馬拿去了,韓就拿不上,馬還嫌這幾個縣拿的太少。因此,韓、馬之間的矛盾就越來越大。馬公開對他的部下發牢騷說:“江山是我們大家打下的,不是姓韓的一人打的,我軍的糧餉困難,爲什麼不早解決,要我的好看呢!”馬鴻逵此時躊躇滿志,在泰安訓練骨幹,擴充實力。爲籠絡軍心,還在蒿里山大修“討逆陣亡將士紀念碑”。在修碑中,挖出唐玄宗和宋真宗刻在玉簡上的祭天文告,馬據爲私有。後曾拿到天津,企圖賣與外商,被天津《實報》偵悉揭露,事發未果。近據有關資料記述,此一文物尚在臺灣。

中原戰爭結束後,馮玉祥失去對西北的控制力,蔣介石又急於圍攻江西紅軍,無力顧及。但經過考驗,他認爲馬鴻逵還可靠,就想任其爲甘肅省主席,徵求馬福祥的意見,馬認爲其子鴻逵性情橫暴,恐開罪於鄉里,又薦馬鴻賓(時任寧夏省主席),並說:“我侄才學勝曾(國藩)、胡(林翼),可以大用。”1930年11月,任馬鴻賓爲甘肅省政府委員,代理省主席,任馬鴻逵爲寧夏省主席。馬鴻逵對其父這一舉措極爲不滿,滯不就任。次年8月馬鴻賓在甘肅省主席任內發生“雷馬事變”,馬鴻逵乘機向蔣介石請求,願率所部入甘平亂,未得允准。“九一八”事變後,蔣介石繼續堅持“攘外必先安內”政策,調馬鴻逵部駐河南許昌,年底又命開赴信陽,向鄂豫邊蘇區進攻。馬鴻逵到信陽,將其總指揮部設在袁世凱舊居袁家大樓,爲“對內防逃”、“對外防擾”,深壕高壘,嚴設崗哨。又以親信周百鍠爲信陽縣長,便衣暗探,到處偵防,士兵、百姓稍涉嫌疑,動輒捕獲,殘酷拷打,刑訊逼供。不少人被無辜處決,且梟首示衆。一次,馬福祥到信陽,感到馬鴻逵做得太過火,在對官兵講話中,反覆引述“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不嗜殺人者能一之”的古語。另一方面,則是士兵沒薪餉,吃不飽,軍紀敗壞。連其旅長馬全良也看不慣,竟同馬鴻逵當面頂撞,憤然離隊回到西北。

馬鴻逵也心中有數:進攻紅軍不是被吃掉,就是被打垮。爲保存實力,藉故拖延,按兵不動。1932年7月,蔣介石準備發動對豫鄂皖蘇區的第四次“圍剿”,劉峙部集結於西平、遂平,陳繼承、胡宗南等部集結於孝感、廣水,以武力脅迫馬鴻逵進兵,有對馬部包圍繳械的態勢;蔣同時令馬福祥告誡其子不要學石友三。馬福祥看馬部形勢緊迫,星夜趕到漢口,面見蔣介石,爲其子緩頰。但因染時疾,臥牀不起。馬鴻逵在信陽聞訊趕來,又遵醫囑,搭車轉至北平協和醫院,8月19日車至琉璃河車站,馬福祥病逝。馬鴻逵以治喪爲名,躲在北平,部隊交參謀長羅震指揮。在蔣嫡系軍壓力下,馬部不敢怠慢,轉而積極配合蔣的嫡系部隊作戰。

7月的一個夜晚,紅軍向馬部所駐的信陽南李家寨等地進攻,蔣軍鋼甲列車巡邏到附近,鐵道被紅軍破壞,進退不能,陷於重圍。馬部在鋼甲列車炮火支援下出擊,救出此車。

第38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7)第42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1)第13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6)第15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2)第8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1)第51章 打內戰出兵助蔣(1)第10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3)第5章 馬福祥南京供職(1)第52章 打內戰出兵助蔣(2)第24章 馬麒雄踞青海(1)第55章 馬繼援慘敗出走(1)第42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1)第1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1)第55章 馬繼援慘敗出走(1)第25章 馬麒雄踞青海(2)第15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2)第38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7)第31章 馬步青由官而富第43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2)第46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1)第24章 馬麒雄踞青海(1)第52章 打內戰出兵助蔣(2)第45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4)第24章 馬麒雄踞青海(1)第36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5)第33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2)第33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2)第34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3)第22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9)第19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6)第40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9)第41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0)第17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4)第27章 馬麒雄踞青海(4)第19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6)第41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0)第23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10)第34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3)第49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4)第30章 馬麟繼承兄業(3)第51章 打內戰出兵助蔣(1)第32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第27章 馬麒雄踞青海(4)第36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5)第10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3)第10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3)第44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3)第53章 打內戰出兵助蔣(3)第6章 馬福祥南京供職(2)第37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6)第25章 馬麒雄踞青海(2)第20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7)第45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4)第48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3)第55章 馬繼援慘敗出走(1)第36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5)第13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6)第31章 馬步青由官而富第40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9)第24章 馬麒雄踞青海(1)第54章 爭權利聯合告吹第7章 馬福祥南京供職(3)第53章 打內戰出兵助蔣(3)第38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7)第50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5)第3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3)第1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1)第56章 馬繼援慘敗出走(2)第45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4)第39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8)第50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5)第13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6)第4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4)第43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2)第43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2)第9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2)第36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5)第17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4)第26章 馬麒雄踞青海(3)第41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0)第59章 馬鴻逵先走後敗(2)第13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6)第49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4)第47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2)第36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5)第12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5)第12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5)第53章 打內戰出兵助蔣(3)第41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0)第15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2)第31章 馬步青由官而富第2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2)第49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4)第44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3)第40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9)第45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4)第12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5)第36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