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2)

馬廷勷在河州強作解人,非但調停無功,反被疑爲起事的主使人,弄巧成拙,返回涼州。劉鬱芬反聞馬廷勷有自平番(今永登縣)進攻蘭州之說,即採取強硬態度,下令免去馬廷勷的涼州鎮守使職務。馬廷勷爲向劉鬱芬消除誤會,將武威縣長張東瀛和劉鬱芬派來買馬的團長劉志遠請到鎮守使署,說明:如果劉鬱芬還信任他,他願意盡力解決河州事變;如果不得信任,情願解除武裝,交出涼州,以保身家安全。並將所存機槍10餘挺、步槍1000餘支、子彈100餘萬發扎捆裝箱,封存庫中,委託張東瀛赴蘭州陳述情況。劉志遠卻會同縣署科長毛光明、警佐張育才等,散佈蘭州方面派來便衣的空氣,使馬廷勷心神不安。隨後,劉志遠率領帶來買馬的幾個人和張育才所率警察共100餘人,於6月30日直撲鎮守使署。此時馬廷勷正在集合軍官按名發餉,聽到槍聲,由於事前無備,不知虛實,慌忙中急帶子女從後門逃出,奔往永昌皇城灘。時其部屬駐涼州城有兩個多團,除了少數被繳械,大部出城散走。劉鬱芬急調永昌大馬營軍馬場場長韓鳳章爲涼州城防司令。與此同時,趙席聘亦率部襲擊馬廷勷駐平番、古浪一帶的部隊,馬部潰不成軍。劉鬱芬宣佈馬廷勷八大罪狀,茲擇要摘錄如下:

勾結軍閥,聯絡陝匪,聚衆數萬,圍攻河城,意圖擾亂後方,阻撓革命,其罪一;藉口奔喪,早日旋里,慫恿煽惑,佈置一切……其罪二;包藏禍心,積極準備……脅迫良民,驅之陣前……遂致傷亡甚夥……其罪三;該逆與張逆作霖信使往還,甚稱親密,請其代購槍彈……其罪四;語多欺罔……侮辱長官,其罪五;縱兵殃民,四出劫掠……其罪六;日惟設法苛斂,任意勒索……其罪七;奪民婦女,供之下陳……其罪八。

馬廷勷在皇城灘,集結散部約2000人,偵知涼州並無國民軍部隊,十分後悔。在馬麒暗中支持下,又於7月20日反攻涼州。韓鳳章無力防守,他所率領的是毫無作戰經驗的馬場牧兵和警察民團,無多大作戰能力,涼州城很快被攻陷。韓鳳章隻身逃走,張東瀛死於亂軍之中。馬部入城燒殺極慘,守城民團300人,全被趕入北城樓燒死,商民被殺的不計其數。馬廷勷本人後至,燒殺已成事實。此時正是三次圍攻河州之時,馬廷勷親率所部反攻平番,進窺省城。國民軍第二方面軍總指揮孫連仲奉馮玉祥之命率部入甘助戰,劉鬱芬即決定兩路進兵。河州一路,由劉鬱芬親自督戰;河西一路,由孫連仲負責。孫部於8月25日由蘭州出發,27日解平番之圍。在武勝驛一戰,馬廷勷不支,節節敗退。孫部高樹勳師跟蹤追擊,魏鳳樓師繞大靖、土門堵擊。9月中旬,戰況最烈。9月30日,高、魏兩路攻入涼州城。馬廷勷率殘部向皇城灘轉往樂都、享堂,涼州戰事結束。不久,馬廷勷即隻身逃到四川,經過鄧錫侯寫信引薦,投向蔣介石。但馬仲英、馬廷賢尚擁兵數萬於河州,遂又有談和之議。

四、談和又戰

甘州鎮守使馬璘(字玉清,以下稱字,以別於西寧馬麟)奉命奔走和平。西寧護軍使馬麒此時亦以第三者面目出現,提出收撫之建議。劉鬱芬在去西安謁見馮玉祥歸來之後,即以馬玉清爲宣撫使,以馬麒之弟馬麟(字勳臣,以下稱字)爲副使。旋馮玉祥派軍長馬鴻賓回甘調停。馬鴻賓於10月13日前往享堂,與馬玉清、馬勳臣商議辦法。又於15日赴川口,集合馬仲英部官兵講話,擔保事後不咎既往,保護生命財產,但無甚收效。27日,馬鴻賓、馬玉清、馬勳臣和回紳喇世俊、馬斌,漢紳水梓、張維等抵蓮花堡,與馬仲英、馬廷賢等和談。國民軍方面的條件是:“如繳槍四千,准予改編爲兩旅,以馬廷賢、馬仲英分任旅長,並任馬廷勷爲省政府特派員,專辦收編事宜。俟改編就緒,即歸馬廷勷負責管理。此外無分首從,概不再究,並保護其財產。”但馬仲英等則要求改爲3個旅,以馬廷勷爲師長,駐紮河州、寧定一帶,6個月後再行聽從調遣。馬鴻賓、喇世俊、馬斌三人聯名,還向馬廷賢發出“勸告書”。勸他“翻然改圖,拯災黎於水火,既可以贖已往之愆,更可以謀將來之福”,但無任何效果。

在和談的同時,國民軍又發動軍事宣傳攻勢。馮玉祥時已任國民政府軍政部長,於11月9由南京急電劉鬱芬雲:

此間派定援甘部隊飛機大隊、坦克車隊等不日出發赴甘,曾於急電告達。茲亟應先行急速籌辦者:(1)蘭州、平涼、河州、肅州各處,以城之附近應建長寬各四十畝之平坦之機場,土質要堅固,並於場之一端建築飛機止息房,圖另寄;(2)坦克車就陝甘銜接舊有之汽車路加寬八尺,速令沿途各縣加工構築,至於蘭州通河州間坦克車路,更應早日修好;(3)糧秣最關緊要,韓、石兩部約十萬人、馬匹二萬頭,須充分準備,預先購買存貯,以免大軍到境,臨時無法措施。沿途兵站亦應早日通知。以上數端望弟切實遵辦爲要。

省政府機關報——《新隴日報》於11月10日,在頭版以“馮總司令電令修築飛機場及坦克車路”爲標題,全文刊出上述電報。此後,又在19、20日兩天在顯著地位刊登籌糧、修路等方面的消息。實際上沒有來軍隊,也沒有來飛機助戰。這顯然是製造聲勢和壓力,迫馬廷賢、馬仲英等就範。同時,河州大紳徐紹烈、鄧隆、張建、黃容金等,以“導河難民代表”名義,聯名致電馮玉祥,引同治年間的先例,提出“非痛剿以寒其膽,不肯就撫,即就撫亦不能長治久安”的主張。馮電覆表示採納。但這些並嚇不倒馬仲英、馬廷賢,他們的條件仍不降低。

11月27日,劉鬱芬、趙席聘、戴靖宇同來河州。馬鴻賓等經多次會議,馬廷賢又提出以下就撫條件:

(1)西軍與起事回民分別收撫,即變兵屬西寧者由西寧收編,屬甘州者由甘州收編。原有二十七師(馬廷勷部原有番號)仍準存留舊部。其餘回衆雖多,槍支甚少,分別遣散。(2)改編後以導河、寧定、洮岷等地爲駐紮地點,六個月後服從調遣。(3)保護起事頭目生命財產。(4)保護各處回教商民。(5)戰時被毀回教寺院、學校、拱北,由政府協款重修。(6)被毀回民房舍修補時,由政府酌予補助。(7)在蘭被押之眷口及關係人一律釋放。

劉鬱芬認爲此項條件,儼然以戰勝者姿態,向政府要挾,實屬難堪。同時,馬麒見時機已到,也來電向劉表明心跡。略雲:“馬廷賢、馬仲英等阻兵抗撫,逆情昭著,早爲路人所知。其對麒等不僅信口誣衊,且復多方傾軋,肇亂已來,受侮不少。……爲今之計,擬請採麒前議,電令各使,分途解散,隨撫就結,庶免團聚。並乞分別嚴電限期肅清,不得意存觀望。”他分明又成了馬仲英起事的受害者,完全站在國民軍的一邊了。箇中就裡,劉鬱芬豈能不曉?不過,既然轉了過來,樂得多一助力,又何必戳破這層紙!是時,國民軍駐蓮花堡防地,又被馬仲英部突破,國民軍所有師旅長一致主戰,劉鬱芬遂決定停撫言戰。

在此期間,國民軍在河州集結的,有第二、第七兩方面軍的十一師、十六師、二十一師、二十五師、三十師,共約6萬之衆(官方公佈的數字)。劉鬱芬於11月29日下總攻擊令,劉親赴北塬督戰。佟麟閣率部由河州進攻西川正面,劉兆祥率部由蓮花堡進攻側面。當天下午佔領大小香臺塬、井溝等地,馬仲英率衆退向韓家集、雙城一帶。30日下午,國民軍又佔韓家集。12月3日,馬仲英部漸呈總崩潰之勢,開始退出河州。國民軍在進攻中,沿途殘酷燒殺,進攻西鄉之一路,又發掘了馬廷勷未盡的窖藏。陳毓耀、劉兆祥、李鬆昆等部在大東鄉,捕殺了許多戰爭參加者,並在北莊石家溝截殺避難婦幼老弱2000餘人,不少房屋被燒。

馬仲英離開河州,劉鬱芬開始進行“安輯工作”。發出佈告,說明用兵之“苦衷”。召告“回漢脅從民衆,如限於12月30日以前繳械投誠者,一概不追既往,並予保護。倘仍藏匿迷抗者,當按盜匪治罪。並嚴禁仇殺。所有以前搶奪婦孺,無論回漢,各歸原主”。12月6日成立“甘肅導河安輯委員會”,孫連仲任委員長,馬鴻賓任副委員長,馬玉清、喇世俊、駱力學、徐昭烈等13人爲委員。任戴靖宇爲河州衛戍司令。又成立“清理河州逆產委員會”,宣告對馬廷勷、馬廷賢、馬仲英、馬海淵、馬景良、馬鳳祥、韓進祿等的土地、房屋、森林、畜牧、果園、鋪面、油坊等,一律清查沒收,歸爲公有。12月14日,陝甘剿匪總司令部,發出懸賞緝捕馬廷賢、馬仲英的通令。據另一記載,懸有賞格是:“有生擒馬廷勷者,賞洋五萬元,有戮其屍將頭來獻者賞洋兩萬元;有生擒馬廷賢、馬仲英者各賞洋兩萬元,有戮其屍將頭來獻者賞洋一萬元。”馮玉祥在論功行賞中,對有功的門致中、佟麟閣、張允榮、陳毓耀、劉兆祥、樊曼雲等,給予“革命獎章”,各記“大功”一次。劉鬱芬對堅守6個月未破的寧河堡,派專員前往慰勞,但對其中嗷嗷待哺的難民卻僅口惠而已。

五、竄擾隴南

1928年12月初,馬仲英率衆出槐樹關,撤離河州,時馬仲英與馬廷賢意見已不統一。馬廷賢打算丟開部隊,逃往四川,另謀出路。馬仲英則想回西寧地區繼續抵抗,即率部走向臨潭。馬廷賢令其部衆在韓進祿率領下,隨馬仲英前進,自己挈帶妻孥財貨隨後慢行。馬仲英到臨潭舊城,與卓尼土司楊積慶商洽未妥,遂將其駐在臨潭的白連升隊解決,殺數十人,又殺警察數人。後到卓尼,燒燬卓尼寺一部分,又進駐岷縣。時馬廷賢行至完禾兒溝,被藏兵劫掠,殺死男女8人,未死之婦女被掠去,馬廷賢隻身逃走,請馬仲英爲其報仇。馬仲英復自岷縣返臨潭,對斜藏溝、完禾兒溝等地燒殺兼施,以泄其忿。1929年元月14日馬仲英再到卓尼,焚燬著名的禪定寺。韓進祿所率馬廷賢部在岷縣、禮縣間的閭井地區,與多年盤踞在這一帶的悍匪王佔林、馬應彪等會合。旋因部隊過多,勢難長期在此屯聚,乃商談進軍路線。馬仲英主張過隴西轉入寧夏;韓進祿則主張東撲天水進據隴南。意見不一,遂分途行進。馬仲英到達隴西城,圍攻不下,國民軍吉鴻昌部馳至救援,馬仲英仍退回岷縣。韓進祿陷秦安,又欲進據天水城,吉鴻昌已先從隴西馳至,入城後,偃旗息鼓,僅令民兵守城,以示空虛。韓進祿撲近城邊,吉鴻昌部即槍炮齊鳴,突然反擊。韓進祿敗退,走投無路,只得折轉向西,跟隨馬仲英走向岷縣、臨潭。國民軍吉鴻昌、馮安邦等部尾追,馬仲英等走向拉卜楞寺。

雙方部隊過處,百姓飽受劫難。馮安邦在臨潭舊城,槍斃從河州前來避難的門宦頭目數十人,燒房數十家。元月17日在長拉麻川村落,燒殺居民老幼1000餘人。兵火之後,臨潭縣長魏錫周又勾結藏民首領,對回民橫加壓迫,激起回民馬尕喜順率衆起而反抗。國民軍李鬆昆部前來鎮壓。5月,李鬆昆部擊敗馬尕喜順,將聚在清真寺未逃出的回民,不分良莠,悉數殺掉,並放火燒寺。7月初,以軍事平定,進行“招撫”,假令召集逃出的難民回莊,齊集舊城,聽候點名,全被騙至西門,以18人爲1串,押出南門,全部活埋於預先挖好的13個大坑之內,悽慘景象,不堪言狀。馬仲英、韓進祿自隴西、天水敗退後,馬仲英又攻渭源城不克,即在鍬峪鄉、官堡南邊的喬家溝等地大肆濫殺。昔日所發之禁令已置諸腦後。王佔林部道經岷縣顆馱村時,派人向堡中要糧,堡中見其人少,拖而不給。一青年開槍打死王佔林士兵1人,王佔林立即指揮部隊將堡攻開,燒殺1天,堡中80多戶無一人倖免。馬應彪未久投降國民軍,在定西改編,後又叛變,乘虛入隴西縣城及漳縣縣城,搶掠財物甚多。路過山岔鎮時,也因堡內人民發槍抗拒,一怒攻破堡寨,殺得雞犬不留。

拉卜楞寺有省保安大隊100多人,駐守于山上的碉堡中。拉卜楞保安司令黃正清的藏軍則防守於寺院內,當地政府機關單位和回漢紳商以及一些羣衆也入寺院躲藏。馬仲英部衆於2月初到來,即向保安大隊猛攻,該隊僅逃出十幾人,其餘被打死。旋攻拉卜楞寺,甘加藏兵來援,亦被馬仲英部包圍,相持一天多。夏河回、漢紳商出面調停,馬仲英首肯,但馬廷賢要報家眷被劫之仇,不肯罷手,提出與黃正清會面。原來,馬麒、馬麟與拉卜楞寺爲敵時,屬於馬海晏這一系的馬廷勷、馬廷賢兄弟都曾同情、支持過拉卜楞寺,黃正清與馬仲英也是相識,但此時黃不肯出面,即佯作會面準備,拖延時刻,馬部即放鬆包圍,黃正清趁機率部撤走。馬仲英等到深夜不見黃來會面,非常氣憤,下令燒殺。賴有夏河回民紳商向“二馬”叩頭,並陳述夏河回、藏相處甚好,不能開釁結怨。適國民軍李鬆昆部將至,馬仲英倉皇率部退向青海同仁縣境。

六、湟源屠城

當馬仲英部在拉卜楞寺時,同仁縣保安鎮人民即風聞馬仲英即將來到,羣情惶恐,不知所措。一個開飯館的回民馬七三出主意,聚衆籌措馬匹牛羊,準備迎接。有位當事者寫下一段文字,記錄了馬仲英進入保安時的具體情況,抄錄如下:

這時馬仲英的部隊,已開始進入保安鎮,他們穿戴着藏民或活佛等的紅黃色長短皮衣和皮帽,騎着馬和騾子,也有些人結隊成羣,牽着騾馬,馱着行李及搶得的衣服、氈毯、野牲皮張等類,看來,成員複雜,實爲烏合之衆,官兵無從分辨,前擁後擠,蜂擁而來。部隊行列每經過百數十騎,就有舉着大“馬”字的旗號一面或兩面,羣衆夾道歡迎了七八個小時,始終未見到馬仲英之面。後來有人說:“司令早已進城。”大家吃了一驚,只得趕快返回鎮內當面歡迎。終於在街上見到了馬仲英,當即呈獻馬匹、羊只等禮物,但馬拒絕不收,我們只得帶着恐懼的心情,各自分散回家了。我一到家中,看到我家全院房屋,已作爲馬仲英的司令部,家人早移住於鄰舍。當晚我們爲了略盡東道之誼,就冒險謁見馬仲英,看到他和他的弟弟馬仲傑坐在屋裡休息,所着衣服破爛,猶如一般士兵。另一房內,還有兩個洮岷兩州的小足姑娘,年約十六七歲,後詢之隨從人員,說是“司令太太”。他的參謀長、副官三十餘人,亦分駐各房間,院中繫有新疆大馬四匹,聽說他的部屬以這四匹大馬的搭鞍不搭鞍,作爲預覘開拔與否的標誌。門口、門道和房頂等處,都有警衛佈哨,非親信者,不讓進門。每隔一小時,就有偵探報告情況,看來通訊偵察工作相當嚴密。這一晚據說馬仲英幾次更換房間,以免發生意外,可見他心神不安,疑慮多端,而白天黑夜,都一律戒嚴。

馬仲英的司令部是如此森嚴靜謐,但保安鎮及其周圍十餘華里則是:

連日搜查民間槍支、馬匹、財物和糧食飼料等……其間到處發生吊打勒索情事……竟使羣衆多年積存的一點財力,頓時劫掠一空。凡房屋比較整潔的人家……於搶劫之後,分別逮捕,逼追財物,大半被綁捆懸樑,橫遭毒打,一時號呼哀鳴之聲,遍於保安一帶。而馬仲英則置若罔聞,熟視無睹。

第26章 馬麒雄踞青海(3)第2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2)第42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1)第4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4)第12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5)第16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3)第33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2)第14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1)第22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9)第9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2)第5章 馬福祥南京供職(1)第28章 馬麟繼承兄業(1)第25章 馬麒雄踞青海(2)第46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1)第47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2)第58章 馬鴻逵先走後敗(1)第12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5)第27章 馬麒雄踞青海(4)第47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2)第20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7)第59章 馬鴻逵先走後敗(2)第4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4)第30章 馬麟繼承兄業(3)第17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4)第45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4)第5章 馬福祥南京供職(1)第2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2)第50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5)第18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5)第47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2)第27章 馬麒雄踞青海(4)第2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2)第43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2)第18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5)第29章 馬麟繼承兄業(2)第49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4)第50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5)第53章 打內戰出兵助蔣(3)第12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5)第58章 馬鴻逵先走後敗(1)第16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3)第5章 馬福祥南京供職(1)第46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1)第1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1)第45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4)第17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4)第34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3)第28章 馬麟繼承兄業(1)第11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4)第58章 馬鴻逵先走後敗(1)第4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4)第36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5)第15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2)第57章 馬鴻賓光榮起義第34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3)第22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9)第16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3)第34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3)第36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5)第11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4)第25章 馬麒雄踞青海(2)第37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6)第26章 馬麒雄踞青海(3)第44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3)第21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8)第25章 馬麒雄踞青海(2)第48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3)第49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4)第16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3)第8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1)第36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5)第46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1)第7章 馬福祥南京供職(3)第8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1)第42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1)第5章 馬福祥南京供職(1)第3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3)第33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2)第38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7)第35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4)第16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3)第1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1)第30章 馬麟繼承兄業(3)第36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5)第59章 馬鴻逵先走後敗(2)第41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0)第31章 馬步青由官而富第19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6)第8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1)第14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1)第9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2)第41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0)第40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9)第32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第14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1)第30章 馬麟繼承兄業(3)第5章 馬福祥南京供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