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和平談判。在金靈之戰的同時,雙方的和平談判也在進行。前已交代,解放軍十九兵團先派孟寶山到銀川,勸馬鴻逵和平解決寧夏問題,遭到馬的拒絕。9月上旬,以郭南浦爲首的7人勸降團經同心、中寧,通過雙方火線,到達銀川后,即與寧夏省政府秘書長馬廷秀接觸,溝通了一些情況,但他們卻遭到馬敦靜的嚴密監視,不得與外面接觸,未得展開工作。這時,駐中寧的馬鴻賓悄悄來到銀川。他過去到銀川,總是高級文武官員包括馬鴻逵在內到城郊迎接,此次則無人知道。馬廷秀、馬敦靜和馬如龍等相繼到馬鴻賓的“五畝宅”住處去看望。馬鴻賓對馬敦靜以家長的姿態教訓說:“你避我幹啥?家務事可以商量,你阿大(臨夏人口語,即父親)走了,你能否負責?我看以和爲好,打不出什麼名堂來。至於你阿大的安全問題(指馬鴻逵在重慶被蔣介石控制的問題),不要顧慮。那好辦,就說軍隊掌握不住了。”馬敦靜低頭不語。馬鴻賓又說:“你回去連夜召開軍官會議,商量辦法,簽名蓋章,共同行動。把省政府的人也參加上。”但他這位伯父的話,對馬敦靜不可能起什麼作用,因爲他的父親早已給他交代:“寧夏的事不讓他管。”9月17日,馬鴻賓搭徐永昌的飛機到了包頭,19日返回。等徐永昌飛機次日清晨飛返重慶時,馬敦靜卻悄悄搭乘逃之夭夭,他對其伯父、對其將領都不辭而別,正如人們所說,他是“暗走”。但是,紙裡是包不住火的,“暗走”的消息很快便在寧夏高級軍政人員中傳播開來。馬敦靜一走,最大的障礙消除,一些將領、官員就敢講心裡話了。馬鴻賓則以老主席、現任西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的名義,主持寧夏問題的和平解決。19日清晨,盧忠良與馬全良商定,在仁存渡召開會議,參加者有盧忠良、馬全良、馬英才,並由盧忠良代表馬光宗。會議決定:立即停止戰鬥,致電解放軍,表示願意和平解決寧夏問題。並嚴禁放水、放火,保護地方安全,保護倉庫物資。會後,馬光天趕到。在發電領銜問題上,最後決定由馬全良領銜。盧忠良將決定電話通知馬光宗,馬光宗立即將停在銀川機場的一架國民黨空軍飛機扣留。
馬光天返回銀川,向馬廷秀傳達將領們的決定,讓他起草電文。馬廷秀寫好後,送請馬鴻賓斟酌。馬鴻賓指出:馬鴻逵尚在重慶,要考慮他的安全,措詞不要太激烈。最後定稿電文如下:
申、哿電(九月二十日)
國民黨秉國以來,領導無方,紀綱不振,民生凋敝,致戰禍瀰漫全國,強者死於炮灰,弱者流於溝壑。刻又戰事迫近西北,面臨寧夏。全良等不忍地方七十萬軍民遭受塗炭。乃於本月二十日停戰,服從領導,實行民主,俾人民登於衽席,國基安如磐石。至於軍事如何改編,政治如何革新,聽候協商,一致
服從。
此電署名者是:寧夏賀蘭軍軍長馬全良、一二八軍軍長盧忠良、十一軍軍長馬光宗、副軍長兼三五六師師長馬寶琳與何曉霆、賀蘭軍副軍長兼二五七師師長馬英才與王伯祥、一師師長馬世俊、二五六師師長馬福元、一六八師師長馬清、保一師師長王有祿、保二師師長馬義忠、保三師師長周福財、保四師師長馬全忠、騎一旅旅長馬得英、騎二旅旅長馬萬榮、保安副司令馬如龍,保安司令部參謀長馬光天、處長馬希賢、柴桂勳、馬友梅、金鐘秀、張銑一、孫立正、許德勇、王桐賡、王寬、馬敦禮。
但馬鴻逵並不死心,20日傍晚從重慶打來電話,由馬如龍接話。他先問寧夏戰事情況,馬如龍以阿拉伯語彙回答說:“滿拉不念經了。如再強迫,就要拿囊噶(唸經的木板)放在阿訇的尕洛(頭)上哩!”馬鴻逵說:“我無別意,無非是不忍寧夏70萬人民遭受塗炭。現在仍叫尕老二回來和你們一同幹,好不好?”馬如龍只好直白地回答:“我們已經起義了,不要再來。”接着,馬如龍只聽到話筒中傳來大哭聲。這個哭聲就是馬鴻逵在寧夏大地上最後的聲音。
21日下午5時,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彭德懷司令員覆電,電文如下:
十萬火急賀蘭軍馬軍長、一二八軍盧軍長、十一軍馬軍長:二十日電悉。諸將軍既願寧夏問題和平解決,殊堪欣慰。望督率貴部即速見諸實行,此間即告楊得志司令。望告各方即派代表至中寧與楊司令接洽。特覆。彭德懷馬酉。
22日上午,楊得志司令員、耿飈副司令員、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潘自力、聯絡部部長甄華等在中寧接見賀蘭軍參謀長鄭毅民,令其速返銀川告知馬全良,限於24日12時以前派出代表來中寧簽字。
(2)五畝宅會議。22日上午,馬鴻賓根據彭德懷司令的“馬酉”覆電,在他的銀川城內私邸“五畝宅”召集“寧馬”軍政要員,商討推派和談代表的問題。此時馬全良對自己領銜求和有悔意。馬鴻賓說:“盧軍長過去同打過多年仗,盧軍長去,一方面表示認錯,一方面表示誠意,就讓盧軍長作全權代表。馬光天是盧軍長的助手,也是代表。馬廷秀代表政界。”徵求大家意見,都無異議。隨即由馬廷秀寫了代表證明。3人於9月22日到達中衛縣的石空,準備次日過河到中寧。代表之一馬廷秀後來寫道:
我懷着疑懼的心情,走向通往和平的道路,途中發現軍隊用馬鞍橫梗大路,似乎阻止車輛通行,又見零星士兵棄械逃散,證明軍心已有動搖。當晚,我們住在石空,並報知當地解放軍。次日過河,解放軍派車來迎。我們向十九兵團司令員楊得志將軍、政委李志民將軍和政治主任潘自力將軍遞交證明書。楊司令員嘉勉備至,宣佈寬大政策,既往不咎,我漸漸放了心。
(3)談判後的潰散。9月23日上午9時,盧忠良、馬光天、馬廷秀到達中寧,受到解放軍十九兵團首長的接見。楊得志司令員對他們表示歡迎,同時嚴肅批評一二八軍在金靈地區頑抗的錯誤,他說:“解放軍從蘭州出發,郭均三老先生(即郭南浦)曾自動前來,爲和平解決寧夏問題奔走。但你們不理,反而派人監視。聽說你們有人想在打敗以後把隊伍帶到沙漠裡打游擊,告訴你們那不是好乾的,人民解放軍打游擊出身,如果有人想在沙漠裡與我們打游擊,那是非殲滅不可!掘堤放水更是擋不住人民解放軍的進攻。如今你們毅然放下武器,歸向人民,人民解放軍仍本寬大精神,接受和平解決寧夏的要求。”之後,雙方開始談判。國民黨寧夏代表表示完全接受解放軍十九兵團擬定的協議書。當日下午2時,雙方在協議書上簽字或蓋章。協議書全文如下:
和平解決寧夏問題之協議
一、所有寧夏部隊迅速按照中國人民解放軍十九兵團指定地點集中,聽候處理,在此期間內不得擅自移動。否則,發生任何衝突事件,人民解放軍概不負責。
二、寧夏一切黨政軍機構、市政機關、公營企業、牧場、公共財產和建築及所有武器、彈藥、倉庫物資、公文、檔案等立即造具清冊,聽候點交,不得破壞、隱藏、轉移、盜賣。所有監獄犯人,聽候接收處理。曾經俘去之我方人員不得殺害,應全數交出。蔣系特務機關人員,一律不得放走。
三、凡人民解放軍尚未到達之地區,原寧夏當地軍政機關部隊,應負看管物資、維持治安之責,不得發生任何破壞損失事件。
四、在寧夏部隊方面執行以上三項條款時,人民解放軍方面保證參加和談部隊全體官兵生命財產之安全。
五、爲了切實施行以上四項協議,決定雙方在銀川組織聯合辦事處,處理以上事項。該辦事處由九人組成,解放軍方面五人,並指定一人任主任;寧夏方面四人,並指定一人任副主任。
但是,在該協議書籤字後剛剛一時許,即9月23日下午3時,十九兵團首長即得知國民黨寧夏兵團3個軍均已潰散,且有十一軍潰散官兵在銀川公開鳴槍搶劫的緊急情況。因此,十九兵團首長認爲,國民黨寧夏方面已無力執行協議條款,解放軍故不能按協議條款對待國民黨寧夏兵團,立即撤銷原準備在24日由新華社發表協議全文的決定。此時銀川城內一片混亂,馬全良在亂軍之中,聽到有人要暗殺他的傳聞,即以收容散兵的名義,與其副軍長王伯祥連夜逃奔吳忠堡,向解放軍六十四軍軍長曾思玉報告銀川混亂情況,要求解放軍迅速進駐。次日即23日,馬鴻賓自銀川向解放軍發電告急:“寧夏部隊已形成崩潰現象,官不能管兵,到處發生搶劫情事,請楊司令員即速派兵進駐寧夏,以安定人心。”於是六十四軍一九一師五七二團兩個營在副團長率領下從仁存渡橫渡黃河,乘馬鴻賓派來的卡車急速到達銀川。斯時銀川槍聲不斷,軍庫被搶,商店關閉,人心惶惶。解放軍進佔馬鴻逵公館等通訊指揮要地,又分兵至新城解除寧馬十一軍一六八師殘部武裝,佔領飛機場,接收十一軍所扣國民黨飛機一架。次日師主力入城,銀川才得以安定。
四、寧夏解放
9月26日,十九兵團舉行隆重的入城式,馬鴻賓率寧夏省府人員、回漢各界代表及中小學生700餘人,齊集南門外歡迎。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發布命令,成立銀川市軍事管制委員會,任命十九兵團司令楊得志兼主任,馬鴻賓、朱敏、曹友參爲副主任。當天,銀川軍管會發布第一號佈告:“蔣馬散兵遊勇,限佈告日起,自動向本會投誠報到。”
9月28日,解放軍十九兵團政治部聯絡部長甄華奉命召集寧夏兵團殘部師以上軍官開會。他宣佈:因賀蘭軍、十一軍已自行潰散,沒有向十九兵團移交建制的部隊,所以不能按原《協議》規定進行處理,只能根據軍管會佈告命令,個人自動到軍管會聯絡處投誠登記。凡向解放軍投誠登記者,均發給《參加寧夏和平解放原國民黨軍隊人員回籍證明書》,對“過去一切,概不追究”,以示對投誠登記的個人寬大處理,並按路途遠近發給路費及有關路證等,資遣回籍,自謀生計。筆者系聯絡處負責登記的工作人員之一。據統計,到聯絡處投誠登記的有2萬餘人,其中將官41人,校官近千人,尉官近3000人,蔣馬特務147人。
寧夏解放,宣告國民黨蔣介石和馬鴻逵在寧夏的統治永遠結束。苦難深重的寧夏回漢等各族人民從此見了青天,走上社會主義的康莊大道。而參加寧夏和平解放和投誠人員,極個別的如周福財、馬福元在投誠登記後又組織武裝叛變,被捕獲歸案,於1952年被處決以外,大都各得其所。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盧忠良任甘肅省政協副主席、民革甘肅省委員會主委。馬光天任蘭州市政協副主席。馬廷秀任甘肅省政協常委。馬光宗任甘肅省政協常委、省民革副主委。萬民和任寧夏民革副主委。王伯祥爲寧夏參事室副主任。鄭毅民爲甘肅省參事室參事。張寄亞、王有祿、崔清平、袁壁輝、馬清等爲寧夏參事室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