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艱難幸運高官路A

我們在前面早已經說過,司馬昭非常愛才、也非常敬才,只要不是明着和司馬家族作對,司馬昭一定會做到人盡其才。杜預是個大才子,司馬昭觀察了他一段時間,對他非常滿意,沒過多長時間,就安排他和自己的妹妹高陸公主成了親。在這裡我們要插一句,杜預這個時候已經三十多歲了,按照當時十幾歲就結婚的情形判斷,我們的杜兄很可能是個二婚,這一樁婚姻,很大程度是一種政治婚姻。

杜預既然攀上了金枝玉葉,就和羊祜一樣成爲了司馬家族的一員,成爲了司馬昭的核心親信,不久就被任命爲尚書郎(國務院司局長),進入了曹魏帝國的權力中樞,從此開始了他輝煌的人生之旅。四年之後,由於工作出衆、忠誠可靠,杜預調到司馬昭身邊,成爲了他的參軍(參謀)。

滅蜀戰爭開始以後,杜預和另一位司馬昭的親信師纂,都被司馬昭派去監視兩路最重要部隊的統帥,師纂被派去當鄧艾的監軍(軍隊監察長),杜預就被派到鍾會那裡去做長史(首席副官)。之後,就是大家都知道的鐘會之亂了,在這場變亂中,鍾會身邊的直屬將領都被殺死,而作爲鍾會首席副官的杜預,憑藉着自己一貫的好名聲好人緣和司馬昭小舅子的身份,沒有受到任何傷害。當杜預知道衛瓘怕鄧艾報復,竟然自作主張把鄧艾殺掉的時候,當着衆人的面,把衛瓘大罵一通,衛瓘知道以後,趕緊找到杜預當面道歉。

從四川撿回一條命之後,杜預回到了首都洛陽。司馬昭對杜預的表現非常滿意,給他增加了一千五百戶人家的賦稅。不久,264年7月,司馬昭委託荀勖、賈充、裴秀、鄭衝等人改革禮儀、法律、官制,杜預因爲開始參與法律的制定,這部法律就是我們前面說過的西晉的根本大法《泰始律》。

名義上,主持修律的總編是賈充,而實際上杜預分擔了最繁重的勞動,《泰始律》裡面所有的法律解釋,全部都是由他和另一個有名的大臣張斐完成的,正因爲此,《泰始律》才又被人們稱作是《張杜律》,用來紀念杜預。可以說,《泰始律》這部西晉的根本大法,從法律思想的轉變到法律內容的改變,無一不浸透着杜預對法律的理解,杜預是西晉當之無愧的法學大師。

在這段時間,杜預進入了人生的第一個春天。在他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泰始律》的這段時間裡,司馬昭死了,司馬炎建立了西晉。公元268年1月,浸透着杜預心血的《泰始律》終於編修完成,杜預也因爲這個巨大的功勞,被封爲河南尹(首都洛陽市長),成爲天下第一市的市長,從此進入高官行列,開始了他人生的第一個春天。

不過有句話,有山尖尖就有山溝溝,杜預這樣的受到皇帝老大的信任和重用,並不表示所有人都信任和欣賞他,其中有一個人還特別討厭他,這個人就是杜預的頂頭上司,時任司隸校尉(首都軍區司令)石鑑。

石鑑,字林伯,是樂陵郡厭次人(山東惠民)。在西晉王朝的高官裡,石鑑是極少數的貧苦人家的出身,但是這個出身,並不妨礙他有遠大的志向。石鑑爲人正直、處事公正,所以得到很多人的幫助,最後幸運的進入仕途。

在曹魏帝國時代,石鑑從尚書郎(國務院司局長)做起,之後節節升官,一直做到了御史中丞(大監察長),先後彈劾過很多違法犯罪的人,連當時魏國實際上的老大司馬昭都有些怕他。後來,石鑑出任幷州(山西)刺史、持有皇帝三級符節(假節)、兼護匈奴中郎將。西晉建立後,石鑑回到中央,擔任了司隸校尉(首都軍區司令)。

按當時人們的評價來說,杜預和石鑑都算有能力也有業績的人,名聲也都很好,可是不知道爲什麼,這兩個人關係出奇的差,簡直可以說是水火不容,可惜的是,他們關係爲什麼這麼差,我們在每一本史書裡也找不到,不過上下級之間關係差,大抵都是上級太苛刻,下級不聽話之類的了。總之,在270年開春,司隸校尉(首都軍區司令)石鑑看着河南尹(首都市長)杜預死活不順眼,找了個碴兒就把杜預參了一本,估計是杜預確實被石鑑抓到了把柄,司馬炎想替他遮掩一下都想不出法子來。於是,辛辛苦苦爬上河南尹位置的杜預就這樣被免職了。

杜預很氣憤,當然要找侄子司馬炎去理論,司馬炎考慮到石鑑的面子,也考慮到杜預的面子,就在當年6月,讓杜預離開洛陽,到秦州去任職,官職就是安西將軍的司馬(軍事總監),管三百多個兵、一百多匹馬,也就是個團長一級的幹部,可是杜預剛走到長安,司馬炎新的任命就追了過來。這一回,司馬炎讓杜預當秦州刺史(甘肅南部)、東羌校尉、輕車將軍。

就這件事上來講,杜預是典型的因禍得福,當然他也明白,犯了錯誤還能升官,全靠他和皇帝侄子司馬炎的親戚關係。走到秦州以後,杜預躺在牀上,慶幸自己又基本恢復了元氣。正在他準備大展拳腳的時候,他就聽到了一個讓他倒吸一口涼氣的消息,司馬炎給杜預任命了一個新的頂頭上司,而這個人,就是剛剛讓自己丟官、現在成爲都督秦州軍事(甘肅南部軍區司令)的石鑑。

3、自掘墳墓C7 、被外甥看不起的名門之後B3、賈充的謝幕B6、 失敗的道德改革3、偉大的全才A4、含恨而死A1、重任在肩的大伯4、含恨而死C4、含恨而死B3、千年西北血淚史C5、過於優秀的弟弟C1、遙遠的過去4 、曹囧的信——司馬炎封王B3 、西晉官職大展出B5、西北守護神C4、王爵的重要性——好弟弟,壞弟弟1、無人性的孫皓B4、禿髮樹機能和西北三名將的陣亡B4、孫皓投降A4 、欺世盜名的道德楷模A1、千年鮮卑人B2、三國時代的結束A3、廢立大權B3、賈充的謝幕A1、導火索——封王歸國A2 、最後的平民一品C3、千年西北血淚史B6、因禍得福——和皇帝做親家2、司馬師的大屠殺A3 、西晉官職大展出C3、虛無之初——玄學的產生4、含恨而死B3、司馬炎和他的小老婆A2 、以德服人A2、名門千金——皇后楊豔和她的低能兒B4、去留之爭A3 、決裂2、士族經濟特權的保護傘——戶調式A2 、以德服人A3、鍾會鄧艾之亂C2、三國時代的結束B5、西北守護神C4、去留之爭A5、淮南一叛——王陵未遂的反抗B5、西北守護神C3、永遠的遺憾B2、在亂世中崛起B3 、空有其名的國學宗師2 、醉酒的阮籍A2 、解開滅吳戰爭的迷霧B1、無人性的孫皓B4、孫皓投降A2 、西晉政治的核心制度——九品中正制1、西晉王朝法律文化的結晶——泰始律1、重任在肩的大伯2、士族經濟特權的保護傘——戶調式B7 、被外甥看不起的名門之後B2 獨霸中央的外祖父A3、王濬!前進!B1、千年鮮卑人A5、淮南一叛——王陵未遂的反抗A4、去留之爭E4、含恨而死A5、流放A1、曹髦之死5、賈南風的政變A2 、西晉政治的核心制度——九品中正制4 、淮南二叛——毌丘儉起兵B5、流放A1、曹髦之死4 、欺世盜名的道德楷模B3、鍾會鄧艾之亂C5、過於優秀的弟弟B2 、解開滅吳戰爭的迷霧A5、流放B4、孫秀投晉和步闡叛亂B4 、軍權帝國——西晉時期的軍事制度A4、魔鬼皇后B2 、以德服人B3、偉大的全才A5 、家族臂膀、吝嗇財奴、大臣首領3 、西晉官職大展出C3 、空有其名的國學宗師4、王爵的重要性——好弟弟,壞弟弟6、二王爭功——名將們的結局B1、滅吳戰爭的迷霧4 、淮南二叛——毌丘儉起兵A序言4、魔鬼皇后B5、流放A4、魔鬼皇后B1、嵇康之死B1、刀槍入庫、馬放南山2、衛瓘和拓跋鮮卑的衰落A4 、曹囧的信——司馬炎封王B1、重任在肩的大伯4、孫秀投晉和步闡叛亂B3、廢立大權B4、含恨而死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