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5章 恍如隔世

孫綽現在並沒有官身,劉彥派來了百名軍士卻沒有派出官員,以華夏的傳統而言算不上是多麼禮遇王羲之,不過現在是形勢比人強的現實,着實是容不得有人多矯情。

會稽是西漢時期納入漢室版圖,長期以來是吳越之地,並沒有經過太良好的開發,王氏要出山陰走的是水路。

江南水網密佈,會稽是一個多山地的區域,有太多的山又因爲道路不發達,要是泛舟行水道真的比走陸路要來得方便。

王劭選出了二十來名王氏俊傑,除了最有名的王羲之之外,當前王氏二代但凡是有些才能皆是入選,三代則是行冠禮的那些人,沒有行冠禮代表未成年,按現在的說法就是童子,也就沒有被帶上。

山陰是在揚州的東南部,屬於靠海的位置,他們是泛舟到西陵,而西陵其實就是揚州東南部一處靠海的城鎮。

東晉小朝廷沒有滅亡之前,漢軍是有從大海不斷登陸揚州東部和東南部,西陵是在東晉小朝廷滅亡之後建立起了海港,一行人來到這裡是要乘船走海路,由東海直入長江出海口。

便利的水網並不是每條都能航行船隻,但是泛舟絕對沒有什麼問題,王氏的二十來人,再加上孫綽和百名漢軍的軍士,合起來就是一百二十多人,用的舟數量也就達到了十七條。

十七條行舟一塊航行並不足以惹人注目,但是隊伍裡面有上百名軍士就不得不讓人注意了。

“那些人……”諸良是南方一個小家族的旁支,來會稽山附近是收藥材:“是王氏的人?”

WWW ▲Tтka n ▲C 〇

南方的文風很興盛,出現身穿士子儒袍的人並不奇怪。東晉小朝廷滅亡只是這幾年的事情,長期養成的社會規格以及習慣不是一時半會能夠消失,當初九品中正制的禁忌當然也還保存下來。

諸良會一眼就認爲是王氏的人,與九品中正制裡面規定什麼樣的人該穿什麼衣服有關。他之所以驚訝,是看到漢軍的軍士竟然與王氏的家族成員同行。

有好事者就瞎亂猜:“該不會是什麼事情發了,被從山陰押送出來吧?”

“呵呵!”諸良不跟沒見識的人說話,是自言自語:“護送能夠看成押送,真是瞎了狗眼。”

會稽多山嘛,很少有平地能夠種田,可活着總是要吃糧食,那就竭盡所能地在能夠開墾的地方整理出田畝。現在是春耕之後的沒有多久,山腰以及曠野有着衆多的農夫正在照料田地,主要是拔除雜草之類。

因爲山地足夠多,很多地方並沒有住人,大自然總是能夠有衆多的回饋,趁着春暖花開進山採藥的隊伍也不少,就給了原本荒無人煙的山林多了一些人跡。

泛舟的隊伍是順流而行,操舟的船伕都是拿着竹子長杆,時不時會劃一下或是撐一下,主要是爲了控制行舟的方向。

“好山,好水,好風光。”孫綽本是要醞釀一下詩詞,見王羲之呆呆地看着清澈的流水,以爲王羲之心情苦悶,就笑着說:“逸少,可以此山此水,賦詩一首?”

王羲之沒有擡頭,寡淡地說:“大王可好詩賦?”

“……”孫綽一個愣神,卻不得不謹慎地回憶,後面苦笑:“大王重征戰,不重詩賦之華美。”

“大王重征戰,乃有胡虜退避,漢家江山重立。”王羲之絕對不是在拍馬屁,他擡頭看着孫綽苦笑說道:“詩賦之華美,不足以保家與衛國,無可抵擋利刃加身。”

“逸少不可如此。”孫綽真的怕王羲之心有怨懟,怕在謁見漢王的時候出幺蛾子,緊張地勸說:“此番漢王召見,逸少當知輕重。”

“羲之並無怨恨。”王羲之很平靜地說:“只是回想,江南文風之重,重中原無數。吟詩作賦者無數,卻是走入了誤區。”

孫綽呆住了,他也有過相似的反省,想過就是再能吟詩作賦又能怎麼樣,他們不就是文不能定國和武不能安邦,才成爲失敗者的那一方嗎?

“聽聞中原科教不興,民間多有一言不合廝鬥之輩,目不識丁者遍佈?”王羲之像是在做總結:“大漢驅除韃虜復我華夏,中原陸沉數十載胡風甚重,大王有意徵募江南士子,是要文武並重。”

孫綽並沒有想過那麼多,一聽王羲之的言論立刻點頭:“中原淪陷年久,文化皆在江南。”

還真的是那麼回事,永嘉之亂打崩了中原,胡虜趁勢而起之後發生了“衣冠南渡”,太多的家族帶着大量的典籍逃往長江以南,留在中原的家族被胡虜一再禍害,中原又是胡虜橫行和統治,一些文化的確是遭到了驚人的摧殘。

滅燕之戰已經開啓,劉彥開始了有了一種緊迫感,一個民族是不能忘卻武力,可也不能太過崇拜武力,他想要重視文化教養的時候,發現中原的文化還真的變貧瘠了,只能是將目光轉向江南。

桓溫一直在南方進行清洗,世家十之五六不存,沒有被滅的也大多因爲土地回贖被搞得元氣大傷,劉彥不太確定南方的那些文化人對自己是什麼態度,只能是點名召見那些名聲比較大的人來作爲試探。

今次得到召見的並不止是王羲之,很多有名聲的人都是在召見之列,要是有拒絕召見者,少不得後面桓溫又有活幹。

劉彥到建康時孫綽恰好就在。劉彥是到建康城內的名勝古蹟看到孫綽題的詩,一問才知道孫綽就在現場,召見之下兩人也就見面了。

當時發生了什麼事情不再重要,一些對話卻是讓孫綽看到了希望,一聽劉彥要召見王羲之,孫綽鼓起莫大的勇氣才攬下這活。

出山陰到西陵需得一百二十餘里,王氏很需要讓排場使更多的人看見,孫綽當然是極力的幫忙,一路上走走停停,該知道王氏受到漢王禮遇的人也就都知道了。

沒人會笑話王氏不矜持,任何一個家族在面對生死存亡與興衰的時候,絕對不會再去講什麼臉面。王氏極度需要有一張虎皮來遏止衆多家族的雪上加霜,沒有比漢王召見王羲之更好的虎皮了。

“真的有船隊在等候!”王薈對船隻並不陌生,不管是傳統的樓船體系還是漢國的新船體,驚訝的是孫綽果然說得沒錯,漢王對王羲之真的有關注。他就扭頭對王劭說:“若大王能夠賞識逸少,那可真的是太好了。”

王氏現在的日子非常不好過,不止是家族的田產以及商鋪那些縮減得太厲害,還因爲政治帶來的影響。他們是抵抗漢軍南下的主力,失敗了肯定是要被清算,官方清算並沒有趕盡殺絕,可有了官方的清算就會讓民間勢力來欺壓,真正是虎落平陽被犬欺了。

劉彥派來的船隻有三艘,船隻並不顯得大,是用來裝載隨行的百名軍士,孫綽出面與人商議,王氏成員獨承一艘,大部分軍士則安排到另外的兩艘。

正當要安排上船,卻是有消息傳來,說東海之外有大風,恐怕是無法再走海路。

所謂的大風,是海上形成的颶風,往年這個時節也確實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就是今年颶風來得更早了一些。

“風暴不知道會持續多久。”王劭看着有些憂慮:“君王召見雖無有定下期限,卻不能讓大王多等。”

孫綽立刻就看向隨行的漢軍軍官,問道:“海路不可行,可否走陸路?”

軍官是一名很年輕的屯長,比較無所謂地說:“吾等只擔負護衛,如何走並不干涉。”

事實上哪怕是真的有颶風,只要不是太大的颶風也就是多等待三兩天的事情,狂風暴雨之下海上航行有風險,只是下雨卻沒有太大的妨礙,王劭提議走陸路是想讓更多的人知道劉彥派人來請王羲之。

“叔父,便在此處安歇等待大風離去。”王羲之其實知道王劭是在做什麼考慮,等待和王劭走到無人處才說:“過猶不及。”

劉彥又不是隻單獨召見王羲之,是南方有名的詩人、書法家、思想家之類的人都召見。

王羲之很清楚王氏需要扯虎皮,但認爲做得太明顯不好,且可能會讓事後知道的劉彥心生反感對王氏不利。

有些話不需要說的那麼明白,王劭聽了立刻苦笑:“是叔父考慮不周。”他比較驚訝的是王羲之的改變。

王羲之以往很少會摻和什麼事情,更多的時候是專注於書法,大有“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意思。現在他卻是變得有“人味”多了,至少是會爲家族進行考慮。

這一等,就是等了七天,孫綽等得焦慮不安,王劭也是有些惶恐,倒是王羲之發現那些漢軍沒有一點着急去勸那些急了的人。

現在當然沒有人會去爲颶風命名,不知名的颶風並沒有直接從西陵登陸,只是外圍掃了一下西陵便往長江出海口而去,西陵只是下了兩天的雨,會足足等七天是他們哪怕出海也得入長江出海口。

登船之後,三艘船花了兩天就抵達長江出海口。

從船上觀看兩岸,能夠看到颶風肆虐之後的狼藉,很多樹木被連根拔起,更多的是直接歪倒,許多地方更是積滿了雨水形成窪地。

“今歲揚州的糧食又要減產了。”王羲之看到孫綽錯愕地看着自己,笑着問:“興公爲何如此模樣?”

孫綽不得不錯愕呀,他們這些人什麼時候真正去關注過農耕,除了吟詩作樂就是連場的歡宴,要不就是聚在一起空談時政,見到王羲之憂愁地談糧食減產不驚訝就怪了。

“王氏已非昨日之王氏,餘在山陰亦要下地生產。”王羲之的那個“餘”,是文人一種帶着自貶的自稱。他說的是王氏已經沒有奴僕,衆多家族落井下石不賣糧食,家族子弟當然得自己耕作:“勞作有所得,方知以往之無作爲。”

孫綽近日來已經發現王羲之的不一樣,聽着不像是王羲之在自憐自愛,倒很像是一種精神上的昇華,不知道爲什麼覺得有些羨慕。

有知識的人很了不起,可光有知識並不足夠,創作文學作品能夠傳達後世,使文化遺產更多,但很多文人……尤其是魏晉的文人也僅是用自己的文章來作爲一種宣泄。他們的文章可以流傳後世,可是於當代,尤其是中原爲胡虜肆虐,殘喘之下無力收復失地,真起不到什麼作用。

進了長江水道,又是兩天之後,船隻在建康城西的渡口靠岸,一上岸立刻就遇到了舊識,寒暄之下得知都是被召見者,那個時候真是什麼感慨都有了。

但凡是能在南方有名氣的人,無一不是九品中正制下的“上品”,也就是高門子弟。不管國家是什麼樣子,他們總是少不了錦衣玉食還有人伺候。時過境遷之下,有些人受到的影響不大,可有些人卻是變得很是落魄。

“咦!?”孫綽似乎是看到什麼了不得的人,做出了不該做的舉動,伸手拉了王羲之的衣袖:“此人……怎也在建康?”

王羲之看過去,看到的是一名身穿灰色沙門衣袍的人,有些不解地問孫綽:“何人?”

“常山衛氏族人,於鄴城師事佛圖澄。”孫綽說的那位僧人打扮的中年人僧名釋道安,很是不解地說:“沙門不該來湊這個熱鬧啊?”

沙門或許在石羯趙國作爲中原霸主時得到快速發展,但漢國崛起之後卻是發展無路,原因當然是胡進主張殺光中原晉人,沒有被禁止傳教,也沒有被大肆殺戮就算不錯了。

王羲之一笑了之,並不關注沙門爲什麼過來,規模似乎還不算小。他是離開建康兩年之後重新歸來,看到的建康還是那個建康,往來人羣似乎也沒有太大的變化,就是能夠發現再無鮮衣怒馬,亦無華麗車駕橫行。

漢軍南下時,建康並沒有歷經什麼血戰,城牆看去完好無損,哪怕是有些建築被破壞經過兩年也該重新建立或是修復。

一樣的地方,因爲城頭插的是漢軍的旌旗,使得王羲之卻有一種恍如隔世的錯覺。

第42章 令、牌、節、符第502章 等待已久第368章 潼關戰場第147章 強襲燕使團第296章 汝家有女初長成?第917章 實事求是第1039章 時代不一樣了第1084章 互有依仗?第855章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第563章 再次親征第578章 都不容易第920章 三宮六院算個啥第256章 第二個選擇第382章 好消息和壞消息第1054章 手太長第234章 思漢之心第286章 丟人丟大發了第941章 怎麼解決?第429章 沒一個正常人第379章 唯名與器第416章 等等,我吟首詩。第246章 千里呈名單第117章 悔到腸子都青了第1075章 求戰心切第908章 對牛彈箏?第754章 不準投降!第48章 誰都不蠢第11章 匈奴鐵弗部第138章 利益代理人第12章 有點意思第493章 晝來夜去第1074章 大戰之前第166章 破碎的“逼格”第541章 好整以暇第120章 各自的選擇第764章 期盼之事第344章 大漢即將再現的消息第433章 爲國而謀第1044章 強國的風度?第45章 來生當個漢人吧第301章 不平等需求第692章 覲見第5章 氐人許冥第469章 鄴城之內第129章 登陸後的尷尬第422章 老夫穩得很第438章 這種打法太無賴第960章 良工不示人以樸第12章 有點意思第568章 劉彥最大的秘密第869章 邀漢天子會獵於此第27章 身在地獄,仰望天堂第320章 都不是正常人第141章 無往不“利”第973章 國事、家事第789章 你們的神靈不行第192章 論投胎正確的關鍵性第779章 新長安第196章 來吧,開幹!第520章 鳳雛初鳴第85章 軍隊正規化第366章 可庇護其子嗣第866章 強大會使我們懶惰第921章 未央宮第119章 危機來臨第148章 只是一個開端第756章 血盆大口第841章 並不算完第1059章 超級大島第1045章 或許可以理解第510章 小朝廷之亡(三)第1020章 舉世攻漢(十一)第661章 和平還是戰爭?第344章 大漢即將再現的消息第214章 系統完成升級第5章 氐人許冥第582章 蹭鼻子上臉了啊!第500章 只是爲了炫耀第477章 萬衆百姓可爲兵第489章 當斷不斷第149章 有仇必報第15章 許家叔侄第918章 汝甚屌,汝子屌乎?第485章 可會獵於淝水西岸第46章 鷹犬走狗第498章 不盡完美第972章 不能齊頭並進嗎?第875章 慢節奏戰爭第1014章 舉世攻漢(五)第453章 王師北上中原日第496章 勝敗已顯第1025章 總覺得有什麼不對勁第1066章 我們是無敵的!第509章 小朝廷之亡(二)第386章 對於搞笑態度是認真的第416章 等等,我吟首詩。第786章 我叫桓溫第681章 真特麼有錢第139章 冰天雪地算什麼!第885章 心態老複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