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創新驅動發展,打造中國經濟新引擎_打造“衆創”發展新形態

打造“衆創”發展新形態

“大衆創業、萬衆創新”已成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理念、新形態。所謂“衆創”,就是由廣大人民羣衆創業創新、創造財富、共享財富。“衆”與“創”的有機結合,是對經濟增長規律認識的不斷深化,是對經濟社會發展本質的進一步揭示。打造我國“衆創”發展的新形態,激發內生增長的新動力,形成內源發展的新方式,厚植創業創新的新文化,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轉型升級、保持中高速增長和邁向中高端水平的重要支撐。

一、“衆創”是國家發展形態的深刻變革

在世界經濟深度調整的大背景下,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增長速度換擋,經濟結構調整,發展動力轉換。其內在原因是我國經濟發展的資源環境約束加大,要素投入的驅動力減弱,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式的發展方式難以爲繼。大力推進“大衆創業、萬衆創新”,實現“衆創”發展,是適應新常態和引領新常態的必然選擇。

經濟發展的戰略選擇,往往具有階段性、歷史性特點。從黨的十二大提出“把全部經濟工作轉到以提高經濟效益爲中心的軌道上來”,到黨的十四屆五中全會提出“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再到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我國經濟發展戰略隨着發展階段與經濟形勢的變化始終在調整。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表面上看是高增長環境和要素條件的明顯改變,實質上是發展動力需要再造,發展戰略需要調整。面對消費拉動乏力、支撐不強,投資增速放緩、效率下降,世界經濟疲軟、外需不振的新情況,唯一正確的選擇就是依靠創新驅動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依靠大衆創業實現產業鏈延伸,以“衆創”發展新形態,重塑經濟增長新動力。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孕育興起,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迅速發展,產業鏈條更加靈活多變,創業創新不斷加快,世界主要國家都在搶佔未來發展先機。我們只有大力推動“衆創”發展,真正在創新驅動發展上邁出實實在在的步伐,才能贏得發展先機和主動權,在全球競爭中佔據更有利的地位。

“衆創”發展是我國發展歷程中的一場深刻變革,是以廣大人民羣衆爲創業創新主體、以創業創新爲動力的發展形態的深刻轉型,是中國經濟包括髮展方式、發展動力、發展路徑在內的全面調整。在新的歷史時期,“衆創”將成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態,從而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奠定堅實基礎。只有站在這樣的歷史高度,才能深刻認識“衆創”發展的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二、“衆創”發展面臨的體制機制障礙

當前,大力推進“大衆創業、萬衆創新”,走“衆創”發展之路,已形成社會共識,以大數據、雲計算、“互聯網+”爲代表的“衆創”發展日新月異,大衆創客不斷涌現,“衆創空間”迅速拓展,涌現出一批像北京中關村創業大街、重慶江北微型企業孵化園等便利創業創新的示範基地。但是,我們要清醒看到,“衆創”發展仍然面臨着不少體制機制障礙。

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發揮不夠,市場自組織功能受到抑制。形成“衆創”新形態,需要激活市場主體的活力和創造力,放大自由創新空間,讓市場機制“自主選擇、自我組織、自行發展”的功能更顯性化、更加強化。只有這樣,經濟發展纔會由“外推”轉

變爲“內生”,動力纔會源源不斷,包容和可持續發展也就有了真正的基礎。但從實際情況來看,作爲“衆創”主體的小微企業,儘管數量龐大,對經濟增長和促進就業貢獻巨大,但由於體制機制改革滯後,政策傳導缺乏有效載體,導致有些扶持政策難以正常發揮作用,市場缺乏“熱情”。

融資體制改革滯後,融資市場體系尚不健全。“衆創”的發展離不開融資。根據一般市場規律,小微企業融資需求自然會催生相應的市場供給,但由於我國中小銀行等金融機構發育緩慢,服務“衆創”對接過少、匹配欠缺、效率過低,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缺乏基本的市場機制支撐,面向小微企業融資的激勵政策也因缺乏載體而效率低下。總體上看,我國融資市場並沒能爲“衆創”提供足夠空間。具體從資金需求方看,大量小微企業由於治理結構不完善、經營不規範、財務不健全、缺少可抵質押資產、信息不透明等問題,獲取市場融資困難。從資金供給方看,我國商業銀行長於搞“批發”、不善於搞“零售”,客戶主要是規模以上的大企業,缺少與小微企業相匹配的風險揭示機制和融資工具。從資本市場渠道看,目前主要服務於小微企業的中小企業板、創業板、區域性產權和股權交易所,以及中小企業債券市場等門檻仍然過高,絕大多數處於種子期、初創期、成長期的小微企業難以企及。雖然近些年民營資本支撐的小貸機構和互聯網金融正逐步形成新的金融業態,但由於體制上的障礙和監管方式滯後,抑制了“衆融”新業態的發展,沒有與實體經濟的“衆創”形成有效對接。從支持政策來看,國務院近年來爲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成效明顯,但在落實過程中一些地方仍存在政策使用成本過高、可操作性不強等問題。

簡政放權只是基本前提,政府服務依然缺位。簡政放權是減少對實體經濟“衆創”發展的體制制約,無疑是當前打造實體經濟“衆創”發展新形態的一個前提。目前,簡政放權已取得明顯成效,以政府扶持之名干預市場的行爲逐步得到遏制,市場隨政策起舞的局面得到改善,市場主體的預期趨於穩定和長期化。但僅僅“簡”與“放”還遠遠不夠,要使“衆創”成爲一場自發自覺自組織的“羣衆運動”,形成長期有效、健康有序的市場協調機制,還需要政府在“簡”與“放”之外提供相應的服務,搬開了石頭,不等於秧苗就能茁壯成長,還需要澆水、施肥、除草,不然就會竹籃打水或收穫有限。在這方面,還存在一些認識誤區,往往把政府服務簡化爲政府“給錢”,如減稅、補助、設基金等等。當然,給一些“引子錢”也是必要的,但對於“衆創”來說,最重要的不是給錢,而是必須轉變觀念,讓政府職能從行政審批爲主轉向以服務“衆創”爲主。

三、積極探索“衆創”發展新路徑

“衆創”發展既是當前穩增長的“定海神針”,也是推動經濟轉型升級、適應和引領經濟新常態的內生動力,更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羣衆基礎。推動“衆創”發展,需要多策並舉,制定系統性的解決方案。

轉變觀念,紮紮實實走好羣衆路線。“大衆創業、萬衆創新”是新時期經濟領域走羣衆路線的具體化,是從羣衆立場出發提出的新理念、新理論。發動羣衆、依靠羣衆、相信羣衆,讓羣衆來創造財富,正是“衆創”的生命力所在。這意味着理順政府與市場的關係,要換角度、換思維、換觀念。創業創新要依靠市場內在動力和羣衆激情,政府的作用首先是“鳴鑼開道”,然後纔是“扶上馬

送一程”。要服務創業創新大衆主體,構建好“衆創”公共服務平臺;增強創業創新制度供給,建立和完善普惠性政策體系;尊重創業創新規律,最大限度釋放各類市場主體創業創新能力;厚植“衆創”文化,營造“激勵創新、包容失敗”的輿論氛圍,形成有利於“衆創”發展的制度環境、扶持體系、成長空間。

圍繞“衆創”發展進一步簡政放權,並提供相應的公共服務平臺。簡政放權是“衆創”起步的條件,其目標不是看減少和下放了多少審批權,而是要看是否符合市場規則,是否有利於創業創新。“衆創”起步之後,創業的存活與成長、創新鏈條的延長,更需要政府提供公共服務平臺。創業、創新都是社會化活動,不是孤立的行爲,政府簡政放權、提供服務,既要注重市場機制以提高效率,也要注重普適性措施以兼顧公平。要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快實施創業便利化措施;加快註冊登記制度改革,健全工商註冊便利化統一模式;努力破除不合理的行業准入限制,健全完善負面清單制度;健全知識產權保護措施,探索建立知識產權有償共享便捷機制;加快科技體制改革步伐,以市場化辦科技取代行政化辦科技;大力發展“衆創空間”,充分利用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國家高新區、大學科技園等有利條件,積極打造“衆創”平臺。

大力推動“衆融”新業態發展,以體制機制創新提供發展動力。放鬆金融管制、促進“衆融”新業態發展,是從大環境上優化創業創新融資市場的重要舉措。互聯網金融是一個有力的抓手和突破口,其特點是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廣覆蓋、低成本、大數據、多信息,實時開展以大數據爲基礎的供需匹配與行爲監控,有效降低了金融服務成本。當前發展互聯網金融的難點在於金融監管體制機制的不適應,必須加快金融監管體制改革,真正轉向宏觀審慎監管,微觀減少干預,讓金融新業態“衆融”和實體經濟新業態“衆創”實現有效銜接。同時,要改進和創新金融監管方式,在促進發展中防範風險。

實行信用風險等級管理,建立健全小微企業信用風險評估機制。可以借鑑一些地方經驗,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幫助小微企業建立經營檔案,並在此基礎上評判信用風險等級,向融資市場推薦,既牽線搭橋,也能起到防範信用風險的作用。實行誠信激勵政策,增強小微企業規範自身行爲的意願,主動配合建檔,推進創業人員和小微企業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將分散在工商、稅務、銀行等部門和領域的信息進行集成,利用“大數據”建立創業人員和小微企業社會信用檔案和查詢系統,並將其信用記錄與其相關社會保障等重大個人切身利益相關聯,提高創業人員和小微企業的社會誠信度和行爲規範性,爲小微企業融資市場發育和金融監管創新,提供基礎設施、降低金融風險。

優化整合小微企業扶持政策,合力推進“衆創”發展。首先,要整合各部委小微企業扶持政策和資金,統一扶持對象、受理標準、審批程序,集中發力,避免重複支持,變選擇式、分配式爲引導式、普惠式政策。其次,提供政策輔導,增加政策透明度和可信度,降低政策使用成本。第三,加大政府與金融機構的互信合作,加大金融政策與非金融政策的協調配合。政府要發揮後勤保障、公益服務優勢,對小微金融機構創新、產品創新,要以發展的眼光和以不替代市場方式的全方位支持,爲創業、創新發展提供良好的金融環境。金融機構要發揮管理經驗、信息綜合與資金優勢,通過互信合作,實現商業利益和政策效應兼容。

(本章完)

第10章 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經濟社會綠色發展_生態文明建設重在污染防治第2章 長江經濟帶,建設新常態下中國經濟支撐帶_長江經濟帶發展的若干重大問題思考第2章 長江經濟帶,建設新常態下中國經濟支撐帶_長江經濟帶發展的若干重大問題思考第9章 “互聯網+”,引領經濟發展新形態_“互聯網+”時代的“四三二一”戰略第3章 自貿區戰略,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_從國家戰略視角看上海自貿區建立第9章 “互聯網+”,引領經濟發展新形態_“互聯網+”催生社會治理新變革知識產權和大數據:創新驅動發展的一體兩翼第2章 長江經濟帶,建設新常態下中國經濟支撐帶_創新長江經濟帶區域合作機制第5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_問道供給側改革(節選)第5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_供給側改革的重點是要素市場改革第3章 自貿區戰略,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_從國家戰略視角看上海自貿區建立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國家戰略分析(節選)第5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_供給側改革的重點是要素市場改革第5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_問道供給側改革(節選)長江經濟帶如何提升在經濟版圖中的地位第9章 “互聯網+”,引領經濟發展新形態_“互聯網+”催生社會治理新變革第5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_供給側改革的重點是要素市場改革推進“互聯網+” 加快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節選)第7章 新型城鎮化,建設經濟強國的必由之路_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中國製造2025:邁向製造強國之路第3章 自貿區戰略,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_自貿區擴大試點的戰略深意第4章 創新驅動發展,打造中國經濟新引擎_打造“衆創”發展新形態知識產權和大數據:創新驅動發展的一體兩翼第4章 創新驅動發展,打造中國經濟新引擎_讓創新成果成爲現實生產力以“四個全面”爲指引 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中國製造2025:邁向製造強國之路第1章 京津冀協同發展,打造新型首都經濟圈_爲京津冀協同發展共補“短板”第6章 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_堅定不移推進農業可持續發展以“四個全面”爲指引 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第6章 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_守住農業安全底線第4章 創新驅動發展,打造中國經濟新引擎_大衆創業萬衆創新要激發多元主體活力第3章 自貿區戰略,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_自貿區“雁陣起航” 引領全國深層次改革第3章 自貿區戰略,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_自貿區擴大試點的戰略深意第6章 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_守住農業安全底線第7章 新型城鎮化,建設經濟強國的必由之路_新型城鎮化重在改革長江經濟帶建設的戰略定位和重大舉措大力推進生態文明 努力建設美麗中國(節選)第2章 長江經濟帶,建設新常態下中國經濟支撐帶_長江經濟帶的國家戰略意圖第2章 長江經濟帶,建設新常態下中國經濟支撐帶_長江經濟帶的國家戰略意圖第2章 長江經濟帶,建設新常態下中國經濟支撐帶_長江經濟帶發展的若干重大問題思考第1章 京津冀協同發展,打造新型首都經濟圈_爲京津冀協同發展共補“短板”第8章 中國製造2025,從工業大國走向工業強國_構築中國製造走出去的新優勢第10章 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經濟社會綠色發展_改革創新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知識產權和大數據:創新驅動發展的一體兩翼第9章 “互聯網+”,引領經濟發展新形態_“互聯網+”催生社會治理新變革第2章 長江經濟帶,建設新常態下中國經濟支撐帶_長江經濟帶發展的若干重大問題思考以體制機制創新推動長江中游城市羣建設第8章 中國製造2025,從工業大國走向工業強國_製造強國建設的戰略佈局第3章 自貿區戰略,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_做好兩種“自貿區” 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第9章 “互聯網+”,引領經濟發展新形態_“互聯網+”催生社會治理新變革第6章 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_堅定不移推進農業可持續發展長江經濟帶建設的戰略定位和重大舉措第3章 自貿區戰略,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_自貿區擴大試點的戰略深意第1章 京津冀協同發展,打造新型首都經濟圈_京津冀一體化特點、挑戰和政策難點第4章 創新驅動發展,打造中國經濟新引擎_以“四個全面”統領創新驅動發展第1章 京津冀協同發展,打造新型首都經濟圈_把握京津冀協同發展新方位從三次工業革命看中國製造強國的歷史抉擇長江經濟帶建設的戰略定位和重大舉措第5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_七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四個全面”爲指引 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第6章 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_爲農業現代化打通金融血脈第10章 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經濟社會綠色發展_打造生態文明建設新常態(節選)第7章 新型城鎮化,建設經濟強國的必由之路_讓智慧城市建設成爲城鎮化新亮點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國家戰略分析(節選)第2章 長江經濟帶,建設新常態下中國經濟支撐帶_長江經濟帶發展的若干重大問題思考第5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_結構性改革:改什麼 怎麼改第11章 “一帶一路”,開創全面開放新格局_共建“一帶一路” 謀求合作共贏第9章 “互聯網+”,引領經濟發展新形態_“互聯網+”催生社會治理新變革第2章 長江經濟帶,建設新常態下中國經濟支撐帶_長江經濟帶的國家戰略意圖第3章 自貿區戰略,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_從國家戰略視角看上海自貿區建立第1章 京津冀協同發展,打造新型首都經濟圈_京津冀一體化特點、挑戰和政策難點貫徹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的明確要求及安排部署以體制機制創新推動長江中游城市羣建設第7章 新型城鎮化,建設經濟強國的必由之路_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大力推進生態文明 努力建設美麗中國(節選)第4章 創新驅動發展,打造中國經濟新引擎_爲中國夢點燃創新驅動新引擎第8章 中國製造2025,從工業大國走向工業強國_“互聯網+”:製造強國的新引擎從三次工業革命看中國製造強國的歷史抉擇第4章 創新驅動發展,打造中國經濟新引擎_以“四個全面”統領創新驅動發展第6章 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_爲農業現代化打通金融血脈第10章 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經濟社會綠色發展_生態文明建設重在污染防治第3章 自貿區戰略,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_自貿區擴大試點的戰略深意知識產權和大數據:創新驅動發展的一體兩翼第9章 “互聯網+”,引領經濟發展新形態_“互聯網+”:到底能夠加什麼第7章 新型城鎮化,建設經濟強國的必由之路_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第7章 新型城鎮化,建設經濟強國的必由之路_以轉型改革破題新型城鎮化第3章 自貿區戰略,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_從國家戰略視角看上海自貿區建立第4章 創新驅動發展,打造中國經濟新引擎_以“四個全面”統領創新驅動發展第10章 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經濟社會綠色發展_生態文明建設重在污染防治第11章 “一帶一路”,開創全面開放新格局_“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意義第4章 創新驅動發展,打造中國經濟新引擎_爲中國夢點燃創新驅動新引擎從三次工業革命看中國製造強國的歷史抉擇第1章 京津冀協同發展,打造新型首都經濟圈_爲京津冀協同發展共補“短板”第2章 長江經濟帶,建設新常態下中國經濟支撐帶_創新長江經濟帶區域合作機制第7章 新型城鎮化,建設經濟強國的必由之路_新型城鎮化重在改革第2章 長江經濟帶,建設新常態下中國經濟支撐帶_創新長江經濟帶區域合作機制第9章 “互聯網+”,引領經濟發展新形態_“互聯網+”時代的“四三二一”戰略第3章 自貿區戰略,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_自貿區擴大試點的戰略深意第3章 自貿區戰略,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_自貿區“雁陣起航” 引領全國深層次改革第1章 京津冀協同發展,打造新型首都經濟圈_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使命和責任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