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丨相見恨晚

“賢主勞於求人,逸於治事。”————————【呂氏春秋】

太師、郿侯董卓腰佩長劍,穿着絲屢緩緩行於殿中。他身形魁梧,神色倨傲的看了眼略顯侷促的小皇帝,慢吞吞跪伏在地,稽首道:“太師臣卓叩見陛下!”

“快、快請起!”皇帝知道這可不是他表現睿智的時候,他連忙做出一副驚慌失措的模樣,畏畏縮縮的說道;“太師勞苦功高,不必行此大禮。”

“老臣心裡牽掛陛下的病情,所以特意來看望。”說完,他十分無禮的打量着皇帝,看的皇帝很不自在,末了,董卓微微頷首,像是確認無誤般;“甚好,陛下氣色比以往更足了些。”

皇帝心頭翻騰出一股怒火,董卓跋扈無禮,實在可恨。幸而皇帝還存有一絲理智,沒有流露出任何不滿來,甚至表現的很遲鈍;“是,太師說的對,這幾日還得多謝太醫令悉心照料,太師應該獎賞他們。”

“陛下以爲,應該賞賜些什麼?”董卓反問道。

“啊?”皇帝像是沒料到董卓會毫無臣子儀態的反問,顯然他也沒有想過這個問題,一時間話也說不出來,兩手揉搓着衣襟,吞吞吐吐的說:“那就、那就賞他們每人十匹縑?”

殿內突然沉默了,皇帝不敢看董卓,低着頭,一副很緊張的樣子。董卓見狀,突然一笑,是那種輕蔑的笑聲,像是從皇帝口中聽到了什麼可笑的話來,皇帝耳根沒來由的紅了,後知後覺的發現自己的賞賜太過小氣。

“唯,老臣這就吩咐尚書檯,給太醫令等人各賞縑十匹。”董卓費了一番口舌,也懶得繼續待下去,很快便告罪出宮了。

皇帝按照前漢天子送丞相離去的禮節,起身相送,甚至還走到門邊,直到董卓轉身行禮方纔止步。如臨大敵般的送走了董卓,皇帝長舒了一口氣,這才發覺後背早已被冷汗溼透,他身子一軟,險些跌坐在地,幸好穆順在一旁眼疾手快的扶住了他。

他在穆順耳邊小聲說道:“我跪坐的太久,腳跟有些發麻,你且扶我去換件常服。另外,讓奉車都尉王斌帶北宮門司馬蓋順來宣室見我,快!”

北宮門離未央宮前殿並不是很遠,不多時,蓋順便被引至階下,王斌特蒙恩賞,不需等候便被奉導入殿,獨留蓋順一人在此。

“勞煩司馬先在此等候,容我向國家通報後再行傳進。”穆順這兩天很是春風得意,自昨天皇帝爲他出頭駁斥苗祀之後,宮裡的宦官們無不是聞風而動,對他巴結親近,皇帝也表現出了重視,以修養身體爲由,讓他寸步不離的隨行伺候。

哪怕今天皇帝在董卓面前處處忍讓,穆順對皇帝仍舊是信心百倍,因爲宮中有侍奉過桓、靈二帝的老人以各自的親身經歷告訴他,別看外戚權臣一時氣焰多麼的囂張跋扈,但笑到最後的永遠都是皇帝。只要好生伺候了,等有朝一日皇帝掌了權,還怕自己不能飛黃騰達?

察言觀色是作爲宦人最基本的生存本領,對於皇帝喜歡什麼,厭惡什麼,穆順都要摸索出一個規律出來。就比如他知道皇帝喜歡書法,他便打算日後多去長安郊外看看那些殘碑古文;皇帝喜歡親厚王斌、楊琦等近侍,他便刻意示好,哪怕楊琦等人從不給他好臉色看。

穆順天性聰敏,通過這兩天的觀察,隱隱約約感覺皇帝和王斌似乎在密謀什麼大事。就好比這次皇帝突然召見一個小小的宮門司馬,尤其是在董卓走了之後,這讓穆順感到不同尋常,由是對蓋順也上了心。

但他是慎重的,知道自己還不夠格參與其中,於是便更爲主動的給皇帝遮掩,不該知道的從不多嘴,這很得皇帝的讚賞。

蓋順之父曾飽受宦官中傷,連帶着他對穆順這類宦官也從無好感,聽了穆順的話,他堅毅如石般的臉上擠出一句話來,“那就勞煩尚藥監了。”

“不勞煩,不勞煩,都是爲國家效命,有什麼好勞煩的?”穆順笑道,有意攀談兩句,但見蓋順兩目專注的盯着面前的石階,沒有一點要說話的意思。穆順落了個沒趣,暗罵道‘真是給臉不要!’,隨後按耐下心中不忿,拱拱手上臺階去通傳。這廂皇帝已與王斌簡單的商議完畢,很快便傳蓋順覲見。

“北宮門司馬臣順叩見陛下!”

同樣是覲見的禮節,不一樣的人所說出來的話,所表現的態度也不一樣,這一聲叩見可比董卓先前的敷衍之辭要誠懇多了,皇帝對此顯得很滿意,熱情的回道:“快起來,且近前說話!”

雖然是第一次面見皇帝,蓋順仍然像他先父蓋勳一樣不卑不亢:“唯!”

待蓋順站起身來,皇帝方纔細細打量着對方。

只見蓋順身長八尺,約摸二十出頭的年紀,面白無鬚,長得孔武有力,有點羅圈腿,似乎是經常騎馬的緣故。這副身板立在寬闊的宣室殿中,也猶如原野上的大樹引人注目。

皇帝有意拉近君臣關係,出口問道:“你說你叫蓋順,可有字?”

“家父曾賜字正言。”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這個字起的好啊。”皇帝誇讚了一句,突然說道;“先皇嘗言爾父,道:‘恨見君晚。’如今你我相遇,我卻以爲所見是時,見君不晚。正言以爲呢?”

作爲一個有抱負的年輕人,豈會甘願一直做個看守宮門的司馬?如今皇帝明顯是記掛着先父對朝廷的功績,想要施恩於他,蓋順豈能不抓緊機會?只是他早先答應了先父舊部士孫瑞的請託,參與了司徒王允的密謀,此時皇帝突然尋他,沒準還跟這件事有關聯。事關重大,他不敢爲了自己的前途而耽誤了所有人的命運,所以面對皇帝的籠絡,他極爲小心的措辭,儘可能的委婉。

“太公古稀之年才遇文王,照樣成就周朝八百年基業。若是得見明主,爲其所用,何時都不算晚,又何必爭那一朝一夕?”

皇帝很好奇蓋順的反應,按常理說,蓋順晉升無門,又是忠臣之後,在聽到皇帝如此直白的拉攏後仍能不爲所動,要麼是不相信皇帝能給蓋順想要的,要麼就是皇帝能給的,別人也能給。

想到這裡,他似乎明白一些脈絡了,本來對於歷史上的王允誅董,皇帝只知道王允、呂布和董卓這三個當事人,可經過這麼些天的觀察,他發現事實並非如此。

要知道董卓身爲朝廷重臣,手握重兵,要想除掉董卓,絕不僅僅只是刺殺掉就完事的。在刺殺前如何團結各方,在刺殺後如何迅速穩定朝局,安撫軍心,王允背後一定是有一個密謀團隊來替他出謀劃策,完善刺殺計劃。

在其中,尚書僕射士孫瑞、尚書楊瓚、侍中楊琦、司隸校尉黃琬等人都是他的盟友和謀主,在對抗董卓的問題上,王允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他可謂是團結了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

這樣一個龐然的刺董團隊,所定下的計劃自然是萬無一失的。借楊琦之口和自己的猜測,王允最早會在今晚讓輪值宿於尚書檯的士孫瑞與楊瓚撰寫討董詔書,然後連夜送交呂布手中,明日一早董卓將入宮慶賀皇帝病癒,在董卓入宮的路上,必然是埋伏重兵。而如果想要事先埋伏兵馬,就必須要得到守衛那個宮門的司馬全力配合,而董卓明天入宮要走的宮門,正是蓋順負責的北宮門!

皇帝頓時對蓋順沒有多大期望了,但他不肯輕易放棄,他厲聲道:“蓋順,你是朕的臣子,還是王允的臣子!”

蓋順聽了大驚失色,趕緊伏在地上戰戰兢兢地說道:“陛下何出此言?臣自然是陛下的臣子。”

爲了威壓蓋順,皇帝特意用上了撰寫詔書時纔會使用的自稱:“既然是朕的臣子,又何故聽命王允,謀害朝中大臣?”

皇帝這話在蓋順耳中簡直是顛倒黑白,是非不分,他忍不住反駁道:“董卓專擅朝政,濫殺臣民,王司徒替陛下伸張,誅殺董賊,何錯之有?”

話一說出口,蓋順臉色便登時變得煞白,他到底是年輕,三言兩語就入了皇帝的套;“果然有這麼回事,王司徒未經允許便讓尚書檯下詔誅殺大臣,此等行徑,與董卓又有何區別?”

見蓋順口拙,一副想爲王允辯解又臨時找不到措辭的模樣,皇帝冷笑道:“嘴上說的好聽,是爲朕解憂,其實做的還不是爭權奪利那一套,你能參與其中,想必王允是許了你好處的吧?你自詡忠臣之後,也不想想這麼做又將至朕於何地!”

“陛下,事已至此,臣無話可說。只是董卓大逆,不得不除,還請陛下深思!”

“我自有決議。”見蓋順已被說得方寸大亂,皇帝如何不知乘勝追擊,就此拿下的道理?他做出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樣,對蓋順說出了自己的謀劃;“你有所不知,侍中楊琦與尚書楊瓚早已在前日便投效於我,王允等人密謀誅董,雖功在社稷,但矯詔仍是不赦之罪!我有意在誅董之後親臨政務,還天下太平,屆時念及王允有功,可既往不咎。爾等忠烈,自當拔擢顯要,助我中興漢室。”

“蓋順,王允能在事後給你什麼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你若能跟隨於我,我絕不負你!”

第九十七章丨董氏外家第九章 合縱連橫第一百二十五章 秉要執本第五百七十四章 慮敵不周第四百五十八章 螻蟻自投第六十一章丨茅城津渡第六章丨高廟罪已第四十三章 矜能負才第四百七十三章 質疑問事第三十八章丨啖人賊衆第一百三十四章 良家法相第二十四章 難得寵渥第五十五章 中臺受計第三百四十章 靜聽風雷第三百八十章 參決議事第六章丨高廟罪已第五十五章 達士徇名第九十六章 費力勞心第三十二章 燕戒與者第四百七十三章 質疑問事第十二章 算我師旅第三十九章 敦敘九族第四百五十八章 螻蟻自投第四十七章 御臨二院第六十九章丨勞心治事第一百五十一章 公不見吏第四百四十三章 炭撥還無第八十八章 豪氣崢嶸第一百一十四章 兼弱攻昧第一百四十一章 烽舉燧燔第五十五章丨言中事隱第四百七十九章 待看舟傾第五十四章丨脫穎時至第一百零一章 兵連禍結第四十七章丨先兵受挫第一百八十七章 沐浴清湯第五十章丨能斷取捨第一百零二章 謀主諮諏第二百二十六章 狂疾物故第一百六十九章 鬼兵奪城第三百六十一章 屈指成昔第六章丨高廟罪已第二百零九章 停留枳道第五十三章丨尊長之訓第十四章 憂鬱生疾第七十一章 復升臺榭第三百四十六章 雲行雨施第五百五十五章 柄刃互持第五百三十四章 道路猶遲第二百一十三章 張施帷幙第八十五章 景年不永第四百三十四章 遇事善決第四百二十三章 孤驂單行第十五章 異軍東來第六十五章丨殷勤探看第六十六章丨女之耽兮第一百四十八章 無謂之託第二十章 遺策何算第四十五章丨贊拜稽首第一百一十三章 親臨兵革第六十七章 威刑加誅第七十八章 宣平學市第二百五十六章 暑傷三伏第二百五十九章 吏不躬親第七十二章 今日嘉辰第九十四章 詢於芻蕘第五百六十七章 懸石飛擊第四十一章 微過細故第七十二章 鄰女詈人第五百零九章 作計自量第一百章 碗轉麴塵第二章丨亂由治郅第三十四章丨官無常法第三十九章丨風起微末第一百五十五章 萍水相逢第五百九十章 將軍棄鉞第四十四章丨維王不豫第一百四十七章 支離擁腫第三百七十二章 嚴合雙卯第五百九十七章 林檎送首第七章 淤塞難免第一百三十五章 幽贊微言第一百一十章 數往知來第七十四章 經始靈臺第一零七章丨灞橋折柳第九十九章 嗟乎義士第三百七十章 樹下班荊第十九章 鼓吹煥生第三十八章 宗社攸賴第五百二十七章 聲催黃葉第五十九章 因敵制勝第七十五章丨遇赦無望第七十五章 啓聵振聾第三十七章 皆贊所見第二百八十八章 頗生事端第一百六十七章 駱谷行軍第四百六十七章 拋頭露市第六十七章丨意見相左第八章 怨憤所積第二百一十五章 聘士禮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