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丨詔旨相違

“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爭功。”————————【尚書·大禹謨】

王允聽了這話,道:“不是讓你與他人去城中各府衙、城外各軍營傳達誅董的赦詔麼?發生什麼事了?”

“是陛下。”王宏是王允族人,說話耿直,毫不見外,他將自己探聽到的見聞都說了出來;“陛下在得知董卓身死之後,立即派奉車都尉王斌、北宮門司馬蓋順、謁者僕射楊衆等人手持制詔,赦免了城南的中郎將徐榮等三千兵馬,並將其編入羽林,以徐榮爲羽林中郎將,蓋順爲羽林監。”

王允坐不住了,他本來的設想是讓呂布替他掌握長安諸軍,先安定三輔,再進取圖謀牛輔等董卓餘孽,沒料到小皇帝不動則已,一出手就拿下了長安近半的軍權!

他站了起來,對王宏說道;“到底怎麼回事!”

“呂布手持制詔去董卓部將胡軫、楊定的軍營,剛安撫不久,正準備去徐榮處,沒料到徐榮與蓋順帶兵前來,說要奉詔接管胡軫等人的六千西涼軍,將其編入虎賁,由謁者僕射楊衆監關中諸軍。”王宏直起身子,雙臂撐膝,仰看王允;“呂奉先自然不樂意,司徒給他的制詔說是讓他來統管長安諸軍,如今兩道制詔裡聖意相違,兩方對立,誰也不肯先讓,也不肯說對方是僞詔。”

他們彼此自然不敢說對方是僞詔,一旦說了,他們所做的都將站不住腳。

“胡軫等人的軍心如何?”王允沉聲問道。

“還算安定,本來是已經順服於呂布,現在看到徐榮投靠了皇帝,時間一長,難保不會生出別的心思。”

王允滿面肅容的走了兩步,心念急轉,現在的情況是呂布與徐榮在城外擁兵對峙,所有人都看得出刺董聯盟內部出現了分歧。雖然衆人還不知道其中一方是皇帝,但董卓剛死,內部就有人忙不迭的爭權奪利,這吃相未免也太難看了。

氣惱歸氣惱,王允卻並沒有真的把皇帝的出爾反爾當回事。畢竟當日在石渠閣,別看皇帝與王允約定的好好的,其實心裡都沒把對方的承諾當真。彼此心知肚明,在沒有利益擔保和實力保證的前提下所做的任何承諾,都是空口說白話。

但無論如何,王允由於輕敵而被皇帝擺了一道已是無可否認的事實,王允必須想辦法改變這一被動的局面。

想到制詔,又想到負責撰寫制詔的尚書檯,王允頓時駐足,問道:“蓋順他們的制詔哪裡來的?我未曾吩咐尚書檯發過此詔,如果不能說出緣由,當是矯詔。”

王宏稍移了下位置,正對着王允說道:“王斌與蓋順不過微末之官,豈敢矯詔?竊觀陛下近日所爲,大有坐觀司徒誅董,事成之後介入朝局的意圖,所以今日之事,跟陛下絕逃不了關係。”

“那制詔呢?陛下縱有此意,若是沒有我的准許,尚書檯豈會下這道……”王允突然語塞了,他突然想到小皇帝確實有讓尚書檯爲他私下擬詔的可能性。

王宏尚在等待王允說完,結果片刻沒聽見下一句,擡頭一看,只見王允衣袂飄飄,幾步就走出了門。

尚書檯內分批坐着若干尚書與尚書郎,桌案上簡牘堆積如山,今天事發突然,董卓死後,尚書檯要一時間寫出大量的詔書發告關中各地甚至是天下各州,日常公務也來不及處理。

尤其是出了蔡邕被脫去印綬,押出尚書檯的事後,諸尚書的心都不在擬詔上了,紛紛竊語討論今後朝廷王氏獨大,漢室將何去何從。

這會見王允一臉戾氣的走了出來,更是紛紛把頭低下,生怕王允找自己的麻煩。但王允沒空理這些心驚膽戰的鵪鶉,徑直走到了一個人的桌案前。

那人正持一根彤管筆,在一根粗不過指寬,長有一尺一寸的竹簡上擬詔。見到王允過來,他氣定神閒的擱下筆,避席拜倒:“下官楊瓚,見過尚書令。”

在尚書檯,自然要稱呼王允兼任的另一個官職,尚書令。

這本沒有錯,但聽在王允耳中,卻格外刺耳:“你我同謀,誅董之後,正是我等攜手,中興漢室,還天下太平之時。本該一心,你又何故謀我耶?”

“下官雖然愚鈍,也不敢謀算尚書令,這本無從說起,還請尚書令慎言。”楊瓚擡頭說道。

王允被氣得胸口發疼,不僅因爲這是他頭一次感受到背叛,而且是眼前這個背叛他的人還如此理直氣壯;他一副沒有錯的樣子,難道是自己錯了?

他定了定神,現在董卓已死,在皇帝親政、合法掌握權力之前,朝野內外屬他王允最大。他既已拿下蔡邕,也不介意再拿楊瓚開刀,替換一批自己平日在尚書檯看不慣的官員們;“下發給城北胡軫等人的赦詔,老夫記得是你毛遂自薦,親自擬寫,對麼?”

他這聲音不大,卻清清楚楚的讓在場所有人都聽見了,不僅是尚書、尚書郎們小心觀察王允與楊瓚的言語交鋒,就連尚書僕射士孫瑞也皺眉擱筆,面色複雜走到兩人之間,他對楊瓚說道;“楊尚書先起來說話。”

王允怒視着士孫瑞,他知道士孫瑞與弘農楊氏有世交,前京兆尹蓋勳編練長安虎牙營時,又曾被徵辟爲鷹鷂都尉,可以說蓋勳對士孫瑞有提攜之恩;再聯繫到被皇帝提拔爲羽林監的蓋順是蓋勳的獨子,王允似乎明白了這其中的脈絡。

明白歸明白,也不妨礙他因爲兩個重要的尚書檯盟友背叛自己而大發雷霆,要知道這兩人可是他當初在董卓跟前一手提拔舉薦上來的;“如此看來,那份制詔,是尚書僕射授意的?”

“楊尚書本來是按尚書令的吩咐,撰寫了詔旨,可後來我又接到陛下的傳諭,便讓楊尚書重新改寫了制詔。”士孫瑞一副理所應當的樣子,垂手立在王允身邊,“按理說應該事先知會尚書令一聲,但事情緊急,所以只得先發詔,再通告尚書令了。”

“糊塗!”王允沉聲罵道:“天子年未及冠,才智不顯,他的傳諭未經我等商議,豈能草率書詔?士孫君榮,你任職多年,難道還不明白這個規矩?老夫看你是有意如此,要擾亂朝綱!”

“敢問尚書令,陛下未親政時,說的話就不算話了嗎?發佈的詔令他就不算詔令了嗎?”士孫瑞把袖一揮,側過身去,竟是不願與王允說話。

王允鐵青着臉,哪怕礙於弘農楊氏的情面,他也可以抓住這個把柄處置楊瓚,但若是要將在關中享有名望的士孫瑞與楊瓚一同處置了,恐怕會直接造成士人集團的內部動盪,在董卓剛死不久,朝政人心未穩的情況下,這可不是他想要的結果。

第三百七十八章 微末生非第一百六十六章 匣劍而行第四百二十七章 眉攢翠蛾第四十六章丨騎虎難下第四百三十六章 蛛絲疑影第二百九十六章 急如風火第二百八十章 效力傾蓋第四百五十七章 輕率難知第一百三十六章 機不可失第六十二章 苞筍落籜第四十七章 論議深博第五十三章 何算其人第二百九十九章 任其所之第五十三章 何算其人第五百一十五章 鳴金暗鼓第四十一章 芋魁豆飯第一百五十一章 高臺炎炎第一百零三章丨帳中豎子第一百五十一章 高臺炎炎第三十章丨藍田雄鳴第一百零五章 火傘高張第一百零八章 一波三折第三百九十二章 惘至棄命第八十二章 連騎擊鞠第二百一十九章 國子之制第一百二十八章 畫無失理第八章 怨憤所積第三十九章 盡釋疵咎第四百三十四章 遇事善決第八十四章 任憑自至第三十二章丨覆車悟真第六十二章 苞筍落籜第一百三十四章 良家法相第七十一章丨承明策問第七十七章 履險如夷第一百一十八章 涑水解虞第九十二章丨拔刀相向第一百一十章 數往知來第一百二十三章 謹視鴆鳥第三百章 款兵竄伏第二百五十九章 吏不躬親第二百六十七章 早行之人第二十一章丨纔不從命第七十八章 傳續之典第四百四十章 窮矣困獸第一百七十四章 山霧迷茫第四百九十四章 怒急攻心第一百零八章 乘輿蕩盡第二十二章 雪泥鴻爪第十七章 暖殿溫室第二百六十四章 局勢突然第五百一十九章 利霈弊雨第十三章 重蹈覆轍第三百零九章 暫告靖安第二百一十八章第四百三十六章 蛛絲疑影第九十一章丨磐石生紋第六十四章 勝而不驕第三百八十五章 看風駛篷第八十五章 斗酒炙犬第四百九十一章 臨衝下戰第二百八十二章 輕重之擊第二百九十五章 先登結陳第四百三十九章 攻敵之虛第二百六十七章 早行之人第五百四十九章 草長風生第三百六十五章 善之善者第三百九十二章 惘至棄命第一百一十八章 涑水解虞第六十三章丨安老懷少第一百四十五章 天有不測第四百七十五章 別無擇行第十二章 師友相從第四百一十五章 主得其所第五十二章丨突遭恩賞第二百一十八章第八十八章 援手之勞第一百八十三章 再接再厲第一百五十二章 尺椽片瓦第一百六十八章 興勢雲雷第二百二十四章 深心自許第二百八十五章 時尤未晚第一百三十九章 運籌定策第一百一十五章 措置剩員第二百五十一章 飢時理會第一百二十六章 春盤嘗新第三百一十八章 秉彼蟊賊第八十一章 徑情直遂第二十三章丨書策舒憤第三百一十七章 脅肩低首第三十五章 議將固基第二百八十九章 難自爲謀第四百七十九章 待看舟傾第一百九十七章 欲造逆亂第九十一章 殿前郎衛第二十五章 椒房佩環第六十五章 策馬平輿第三百章 款兵竄伏第四十七章丨先兵受挫第一百六十九章 鬼兵奪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