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疑竇叢生

“其賊狡黠,更當設謀。”————————【生經】

爲孫資求仕進、藉此探知皇帝會如何啓用那批新晉的關東士人,這是出於黃琬等人的授意。而再更深遠一點細究,那就是對荀攸個人的算計,是出於王允的授意。

孫資在太學受業的時候,很有才氣,這個荀攸也曾有過耳聞,而當時稱讚過他的人之中,正有他的同鄉王允。

事情想到這裡就明白了,如果荀攸薦舉了孫資,等若是將他與王允間接產生了聯繫。而王允一定是想在背後做些什麼事,所以才試圖拉攏荀攸,希望荀攸在皇帝跟前作掩飾。

王允都已罷免還鄉,再無起復之望了,還想做什麼?又能做什麼?在這之中,黃琬知不知道王允的打算?如果黃琬知道,那麼楊氏的立場呢?當初罷黜王允的時候,楊氏可沒少出力。如果黃琬不知道,或是楊氏被人故意矇在鼓裡了……

荀攸越想越是冷汗涔涔,他幾乎都能預見在不久的將來朝廷會掀起怎樣的滔天巨浪,一個不好,就連楊氏都有滅頂之災。

他不願再與多重身份、又別有用心的孫篤繼續交談下去了,荀攸再足智多謀,也不敢牽扯進這種事裡去。幸好他早早看清了這背後的算計,要不然他這次就真被拐上賊船了。

孫篤鎮了鎮心神,很快反應過來,說道:“荀君多慮了,這純粹是在下私事,只想給我那遠親尋個仕進……卻不知……”

他小心翼翼的看了荀攸一眼,復又問道:“荀君突然提及太原的那位,是何用意?”

“只是想提醒孫丞,凡事需當慎行。”荀攸此時也不再假以溫辭,冷冷言道:“孫丞本也是六百石令官,經過一次貶黜後,好不容易起復,理應不忘前車之鑑。”

孫篤一愣,旋即怒說:“荀君這是……”

這時候忽然來了幾個黃門,正好給荀攸解了圍,那幾個黃門中間一個正是內謁者令李堅。

李堅看也沒看孫篤一眼,對着荀攸露出一臉諂媚的笑容,和氣的說道:“荀君可讓人好找!剛纔荀君走後不久,國家便讓中臺擬寫詔書,這會子吩咐奴婢來宣詔。”

孫篤立即收斂怒容,回身看向李堅,荀攸同時也不再與孫篤進行口舌之爭,移席拜伏。

“制詔侍中攸:卿操守淳厚,心懷社稷,能爲人所不能爲。今加攸平尚書事,參與機務,次錄尚書事以下。望卿束身自修,謹言慎行,上尊天子之德,下敬臣子之節。”

平尚書事!

‘平’即評議,是參與謀議的意思。加此職銜者,可以參與評議論決尚書政事,爲機密要職。兩漢以來,多加於侍中、黃門侍郎之類的中朝官等皇帝的心腹近臣,地位雖遜於領、錄尚書事的外朝公卿,但實質權力卻沒什麼區別。

李堅的到來不僅是給荀攸解了圍,反倒讓荀攸陷入了另一個震撼當中,他知道皇帝對他的重視程度遠超絕大多數臣子,可萬萬沒想到皇帝會將猶如相權的平尚書事加給他。

突如其來的恩賞沒有衝昏荀攸的頭腦,他冷靜地結果詔書,看着李堅,眼神帶着探詢之色。

李堅會意,笑嘻嘻地開口道:“除了荀君,還有侍中楊公也得此嘉賞,陛下身邊六位侍中,今日唯有楊公與荀君榮膺懋賞,聖謄非凡。奴婢得以追侍天子左右,蒙恩傳詔,也是與有榮焉!”

楊琦也加了平尚書事?這樣再算上尚書僕射楊瓚,弘農楊氏可是一下子出了兩個相啊。

荀攸不經意的看向一旁的孫篤,發覺對方也是一臉詫異,眼底悄然掠過一絲凝重。荀攸看到這裡,心裡總算鬆了口氣,看來楊氏也被人蒙在了鼓裡,事情也不算太糟。

如今就看皇帝知不知道這個事了……

此時的皇帝已換好了正式的袞服,當他冒着風雪走出溫室的時候,天空已經陰沉沉一片了。更鼓聲透過層層宮牆從遠處隱隱傳來,更增加了四周的寧靜。

“這天黑得越來越快了。”皇帝皺着眉望向陰鬱的天空。

穆順在一邊陪笑道:“可不是麼,每到冬日裡,天色就黑得快,還不到旁晚就得掌燈。”

奉車都尉劉璋就在丹墀下候着,遠遠見皇帝與穆順一行人打着儀仗下來,忙上前幾步對皇帝稽首道:“奉車都尉臣璋叩見陛下!”

皇帝佇立原地,看了被風雪吹得瑟瑟發抖的劉璋一眼。皇帝打算在明年的時候對漢中動兵,在那時候,作爲益州牧劉焉留在朝中的幾個兒子會起到很大的作用。

只是現在不是跟劉璋說話的時候,皇帝只看了他一眼,沒有吱聲,點了點頭算作迴應,而後由穆帥扶持着走進鑾駕。

初平三年十二月初六。

未央宮,路寢殿。

天子燕禮。

卿大夫有聘而來,與之燕三,牡勞使臣,燕禮是也。

皇帝走進燈燭輝煌的路寢殿,在正中榻席上坐了,這才氣定神閒的點了點頭。

此時正好是夜漏未盡七刻,殿上‘鐺’!‘鐺’!‘鐺’!響起一連串悠長清脆的鐘磬之聲。

這是大予樂令與樂府官員指揮的曲調。

陛下烏壓壓站着一羣或玄或絳、或樑冠或武冠的臣工,他聽到這宛如發號施令的曲調,頓時抖擻起精神,像呆滯的木偶煥發出了生機與活力。

隊伍井然有序的分爲數列,以司徒馬日磾、司空黃琬等三公爲首的卿、將、大夫等魚貫踏上臺階,長長的隊列緩緩走進未央宮最大的建築物。各郡國藩王使臣、州郡遣送的朝使緊隨其後,最後方纔是以匈奴左賢王去卑爲主的番邦使者。

皇帝端坐在高臺御座之上,背北面南,放眼看着底下烏泱泱站滿整座路寢的衆多臣子,殿內鐘磬禮樂止歇,他胸口有一種抑制不住的豪情壯志。

荀攸作爲燕禮之賓,站在御座下,悄悄打量了皇帝一眼。皇帝面容沉靜,渾身上下散發着少年人獨有的自信與朝氣,堅定的目光看向底下的臣子,像是在看某一人,又像是誰也不在他眼裡。

這樣一個皇帝在荀攸眼中彷彿沒有什麼是對方做不到的,無論有什麼在背後算計,在皇帝面前,都將是徒勞無功。荀攸在得知孫篤以及預見將要來臨的凜冬之後,他像是被皇帝的氣度所鼓舞,突然無比自信了起來。

荀攸鼓足一口氣高聲唱贊:“皇帝爲君興——”

第四百一十三章 悉分兵柄第四百七十九章 待看舟傾第十二章 兵勢難料第八十九章 委巷浮說第三十一章丨急擊勿疑第三百二十二章 神人授劍第七十六章 仁至義盡第二百一十八章第三百五十六章 唯在孝義第十七章丨一波三折第四百五十五章 詮福釋禍第一百二十九章 同爲覆沒第三百一十一章 難以欣戴第二十二章 睹冰知寒第十八章丨有詔討賊第一百二十八章 畫無失理第二十八章 試策伊始第八十七章 萍水相逢第一百三十三章 涇渭之流第四百八十三章 蔽而不悟第九十一章 逮下無疾第九十一章 聲色顯露第六十二章 馳高鶩遠第九十九章 簪纓子弟第一百章 度支審計第二百零四章 虎口奪食第一百一十一章 禍機殃流第二十二章 常寧之區第八十章 先從吏始第五百八十九章 事所難逃第六十五章 白波壘築第二百九十三章 勞人草草第九十四章丨夜漏未盡第六十七章 遭際險釁第五十二章 漢化政策第三十章 良工苦心第二百八十四章 牆溼乃補第八十三章 謀應外放第六十六章丨女之耽兮第五十三章 何算其人第二百六十九章 池因於澤第一百二十八章 汾曲之陽第二百零五章 爾虞我詐第十四章 相爲建計第五百零三章 籌畫所料第二百零三章 奔告於事第二百零五章 爾虞我詐第四百八十一章 權智有餘第三百五十章 量定準繩第十八章 興師問罪第七十七章 雅歌投壺第五百四十五章 聲勢促起第三百七十一章 娶婦尚主第四百一十七章 思患豫防第一百六十章 老病將死第一百零一章 兵連禍結第二百五十七章 孰有斯難第三十章 良工苦心第四百二十二章 密密傾談第二百八十章 效力傾蓋第二百五十九章 吏不躬親第一百零一章 乖嘴蜜舌第四十一章 牛溲馬勃第三十七章 皆贊所見第二百六十六章 接馬而談第三百三十八章 食不甘味第二十四章丨一拍兩散第二十二章丨治國治民第一百三十九章 運籌定策第四十一章 牛溲馬勃第三百九十三章 散若鳥獸第二十一章 茵席之臣第三百八十六章 自知者明第三十五章 議將固基第五百九十章 將軍棄鉞第四百九十四章 怒急攻心第十六章 多所告白第七十七章 一網打盡第二百八十五章 時尤未晚第一百二十一章 棄舊圖新第二百一十八章第三百一十四章 圓體修頸第五百三十五章 使君一何第五十九章丨 恭而有禮第四百七十八章 且有大覺第一百四十八章 悽風苦雨第一百六十五章 搴幃賓迎第一百三十章 殉身守義第四百九十三章 毫釐千里第九十三章 研桑心計第一百三十五章 幽贊微言第七十一章 無宜追罪第五十一章 緣定珠結第五百五十章 介冑之間第三十一章 端策拂茵第九章丨青牛先生第三十七章 教於宗室第七十五章 遺學偉跡第六十七章 遭際險釁第七十六章丨狡性難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