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息怒停瞋

“凡人之論,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圓而行欲方,能欲多而而事欲鮮。”————————【淮南子·主術訓】

“你慎言。”楊彪看不過去了,在一旁爲楊瓚幫腔,說道:“你真是糊塗了,連這種話都說得出口。”

見楊彪站到楊瓚那一邊,楊懿猶自不平,正欲待說,卻被楊衆適時給拉住了。

這時只見楊琦眉頭一揚,不悅的說道:“陛下許我‘平尚書事’究竟是何用心,你難道還不知道麼?我當時若不如此,如今我就該入尚書檯與司徒他們共同理事了。”

長久以來,楊氏一直避免與馬日磾、甚至是與皇帝正面交鋒,那樣只會將各自陷入不留餘地的死戰,對彼此都沒有好處。所以除了馬日磾以外,皇帝與楊氏都是在朝廷以代言人的形式彼此爭鬥。

這回皇帝突如其來的授楊琦‘平尚書事’,明顯是要強行將楊琦作爲楊氏的領頭人,並將其推到臺前與馬日磾等人正面接觸。這等若是要棋手下場做棋子,主帥上陣做前鋒,一般到了這種時候,要麼是大勢所趨、要麼是迫不得已。

而楊氏無論是出於外因還是內因,都不想這麼早就走上臺前。所以楊琦蒙受‘平尚書事’的職權就讓他的處境很尷尬,不僅在朝中引人注目,就連在楊氏內部,都隱隱讓人產生不快。

楊琦與楊瓚的祖父是楊震的長子楊牧,楊彪的祖父是楊震的次子楊秉,楊衆的祖父是楊震的三子楊奉,楊懿、楊儒則是楊震另外兩個庶子的後人。

按宗法來說,此時的楊氏理當由長房長孫的楊琦、楊瓚爲主,但楊氏衆人各負才學、各有聲名,也沒有誰比誰更具有壓倒性、讓其餘人服氣的聲望,彼此之間共事的時候,總有一股競爭的意味在裡頭。

楊氏在朝中到底是隱忍低調、還是積極進取,若是積極進取,又是以誰爲主。對於這些關乎楊氏前途的問題,楊氏內部說得上話的幾個人都是各抒己見,楊衆與楊懿二人傾向於積極進取、敢爲人先,而楊琦與楊瓚則選擇低調忍讓、不與爭鋒,楊彪則是恪守中立,偶爾和稀泥拉偏架,看似不偏不倚,其實還是有自己的算計。

內部都難以形成統一的意見,也沒有一個具有極大威望的人主持大局,導致楊氏看似人才濟濟,實則因爲互相牽制而損耗了太多的精力。

楊衆出於家族的利益着想,是贊同楊琦能借此機會領頭出面的,但出於個人的算計,他卻希望能帶領楊氏的是自己。所以這也造成了他如今矛盾的心理,說話也有些模棱兩可:

“陛下如今強勢敢爲,不宜直攖其鋒,謙抑點自然仍是上策。”他先是定下一個基調,暫且緩和氣氛,然後嘆息着說道:“不過一味退縮忍讓,寸步不進,也不是個好辦法。鹽鐵的事我等爭不過,但太學五科卻未必不能一爭,如今士子身在雜科,心向明經,不正是子達之功?不正是我等從陛下處爭來的默許、讓步?”

楊懿聽到楊衆對他的付出進行了肯定,面色一喜,目露贊同之色。

只見楊衆又繼續說道:“陛下掌權不過半年,卻大政迭出,所謂‘年少最怕志驕,爲政最忌冒進’。先人之例能傳承至今,定然有他的一份道理,既然公府策試任用本無錯處,何必擅改其政?這吏治科初看時倒還好,安知以後會不會引發別的禍尤?若是連一個吏治科都伸張不得,那我等就真的有負臣子襄贊輔佐之責了。”

“文從。”楊琦叫起了楊衆的字,忍着心氣,好言說道:“吏治科勢在必行,我等不能一再攔阻。”

“我還是那句話,我等可以忍讓,但絕不能一味忍讓。不可冒進,但也絕對不可不進。”楊衆說完,便直起上身,目光與楊琦正視:“尤其是公挺在這件事上,當着陛下的面與黃子琰劃清界限,竊以爲這麼做有失考量。”

楊琦終於發怒了,他霍然站起說道:“如何失了考量?換做是你,在當時的情境下,應對的未必有我好!”

“公挺,有話好說,莫要傷了和氣。”楊彪在一邊安撫着楊琦,又對楊衆說道:“當時那些話總不過是一時權宜,真假參半,就連陛下都未必會信。黃子琰爲人練達,想必也不會放在心上。這吏治科的事情,陛下已給了我等便宜,再論下去,對彼此都不好。”

楊衆雖然有意藉此削弱楊琦在衆人面前的威望,但也不得不承認楊彪所言的事實,在當時那種場合下,楊琦的應對已經算得上是很得體了。

而且皇帝已經先拿出‘平尚書事’來暗示楊氏在此事上妥協,雖然這是帶有強迫意味的利益交換,或者說是實質上的威脅。如果楊氏執迷不悟,得了便宜還賣乖,那就等着皇帝進一步將楊琦推到臺前,代表楊氏去與馬日磾、董承等人正面交手。

這不說符不符合楊氏的整體利益,就楊衆個人而言也是不能接受的。

“朝廷自劉伯安到來以後,局勢就屢屢不靜,陛下一會召見宗親、一會又是設立吏治科,誰也摸不清上意究竟是作何想。也不知陛下到底是針對誰,若真是要對付我等,卻不至於如此。”楊衆重重的嘆了口氣,對楊琦拱手說道:“陛下施恩於公挺,無外乎是要看我等的反應,只要踏錯一步,後果難料。就眼下這副局勢,還是以靜制動、坐觀其變的好。”

楊琦心中默然一嘆,作爲名義上的領頭人,他實在不願在內部引起鬩牆之憂,只得儘量安撫內部的情緒。聞言頷首,臉上表情漸轉緩和,他慢慢坐下,看着楊衆說道:“不錯,越當此時,就越不能着急。”

話說到這個地步,楊衆也不再繼續爲難,歉然道:“適才情急之下,有失禮之處,還望勿怪。”

楊琦點了點頭,不在追究,彼此保持和氣。

他轉頭對楊懿說道:“吏治科畢竟設在太學,你時不時地,也該去看望一二。王斌雖然未有治民的經歷,但陛下定然會對他面授機宜,我等若是能提早窺知,也能有所裨益。”

第二章 堅車載重第七十三章丨時候未到第十五章 少年英雄第三百二十四章 不預則廢第六十三章 未過其譽第五百一十九章 利霈弊雨第一百四十二章 乘勝討逆第四百八十六章 榮者常通第二百八十一章 狐驚兔懼第三百零九章 暫告靖安第八十五章丨議論亡賊第八章丨所薦得人第五百八十八章 難濟於事第二十一章 雞鶩爭食第二十六章丨仗義抗辯第三十四章 遭慈親憂第三十七章丨遊俠膽氣第一百一十六章 青徐之間第一百章 度支審計第十六章 玉汝於成第二百六十一章 望安不得第四十一章丨寒宵獨坐第九章 合縱連橫第四百零七章 每問不盡第四十四章 昭示後昆第二百七十六章 冰山之下第六十六章 戶隱田窮第四章 輕哀薄斂第六十六章 解衣趨鑊第五百九十八章 君難不死第二百四十九章 其敢憚勤第八十四章 任憑自至第一百七十二章 合集士衆第五百七十一章 登進異途第十九章丨長安驚變第五十一章 加以制之第四十五章 千里之堤第四十七章 朱紫不謬第一百四十九章 內結異心第四百五十五章 詮福釋禍第一百零二章 德澤恩被第二百章 喪將失恃第九十章 華山崩裂第二百八十五章 時尤未晚第七十九章 禍福同門第三十二章 吉往兇歸第十三章 重蹈覆轍第十二章 師友相從第二百二十一章 深信如初第五百四十四章 火之始然第四百章 以度取之第三十八章 雪掩承廬第一百五十六章 犁廉耕細第五十三章丨尊長之訓第五百六十七章 懸石飛擊第五十六章丨白龍魚服第二百六十二章 忤違將令第七十六章丨狡性難改第五十五章丨言中事隱第二百九十一章 振乏懲惡第二十一章 茵席之臣第六十八章 乘間襲我第五百二十章 何以足貴第二十一章丨纔不從命第二百六十章 枹鼓相應第八十二章丨五刑之屬第十五章 少年英雄第一百三十九章 運籌定策第六章 吳牛喘月第三百二十七章 自成困獸第四十九章丨見利忘義第一百一十九章 稽功思文第三百六十七章 家國兩泰第二章 堅車載重第五百四十章 融融聲中第二十八章丨議徵白波第二百二十六章 狂疾物故第九十五章丨分化瓦解第四十九章丨見利忘義第五十章丨能斷取捨第五百七十六章 兵連禍結第八十六章 織作文繡第一百章丨開門揖盜第七十章 率循人事第二十二章 常寧之區第三章 利使吞言第十一章丨各有所謀第二百一十一章 農桑歷歷第三百四十五章 念不欲生第三百七十六章 計出無聊第四百八十六章 榮者常通第八章丨所薦得人第三百六十二章 不自相信第一百四十章 離石屠各第七十五章 撰集經傳第一百六十二章 衣冠梟獍第五十章丨能斷取捨第三百零四章 淺藏輒止第二百六十八章 人情揆度第四百四十八章 魯殿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