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丨糧秣軍需

“大小之官,各守其職,錢穀甲兵之問,不至於廟堂。”————————【上宰相書】

“近年來三輔歉收,黎庶不豐,朝廷糧草不濟,若是驟然組建大軍,恐怕會給百姓帶來負擔。況且……”新任尚書右丞趙戩擡頭看了眼皇帝,直言道:“三輔已有奮武將軍等人,麾下兵馬共計數萬,完全可以保全關中安危。如今羌亂漸弭,董賊已死,而徒增新軍,臣愚鈍,未有見其必需之處。”

皇帝伸手擺弄了一下桌案上的簡牘,冷笑道:“這麼說,你是來駁回詔版的?尚書檯諸人都是這麼想的嗎?”

王允無法明着阻攔皇帝裁汰禁軍,便想了這麼個法子,打算從錢糧上入手,遏制住皇帝軍權的擴張。

這也是王斌一開始面對皇帝下詔擴軍的憂慮,他沒想到王允沒有一開始就明確拒絕皇帝編練新軍的想法,反倒是趁着近萬新兵入伍,數千老弱被裁撤,糧草、兵械等撫卹無一不要巨大開銷的時候,突然暗使尚書檯掌錢穀財用庫藏等事的尚書右丞趙戩以府庫不盈的理由卡住。

要知道在這個關鍵時刻,皇帝和王斌若是拿不出撫卹與犒賞的錢糧給那些士兵,那麼士兵必然鬧出禍端,屆時皇帝的威信一落千丈,王允再從容出面收拾全局。此消彼長,皇帝還能拿什麼跟王允抗衡?

趙戩是王允故吏,又是大儒趙岐的侄子,起初因強項而被董卓貶爲平陵令。如今王允得勢,爲了在尚書檯安插親信,示好頗負盛名的議郎趙岐,故而將趙戩重新提拔回了尚書檯,特意讓他做了掌握財權的右丞。

王允讓趙戩擔任尚書右丞的用意再明白不過,尤其是在王允對皇帝大肆整頓禁軍的事不聞不問後,趙戩更是心領神會。

在尚書檯收到皇帝詔版,要求下詔給少府與大司農撥給北軍時,趙戩拒擬詔書。在與尚書令士孫瑞、僕射楊瓚等人爭執一番後,在王允的暗示下,拿着皇帝草就的詔版就敢來面折廷爭了。

“稟陛下,司徒公奉詔錄尚書事、總朝政,曾在尚書檯屢屢有言國用不足,時常爲錢穀之事嗟嘆,朝廷重臣如此,陛下整頓軍旅,豈能不顧百姓之苦?”

“你在罵我是窮兵黷武的昏君?”趙戩是王允死忠,皇帝也不跟他客氣;“北軍不過萬人之衆,能花朝廷幾分錢糧?上個月皇甫嵩在郿塢誅滅董氏親族,繳獲有金二三萬斤,銀八九萬斤,珠玉錦綺、奇玩雜物堆積如山。更不用說董卓修建郿塢,積穀爲三十年儲,其曾言:‘事成雄據天下,不成守此足以終老。’如此錢糧,你全做不見,不知是另做他用,還是入了某人的私囊!”

“如今奸賊授首,朝廷千端萬緒,百廢待舉,宮室、城牆處處都要花錢修繕,更遑論勸流民返鄉屯墾,這些無一不是要花費鉅萬,王司徒更是憂心今後西涼或有變故,硬是扣着這筆錢穀以備不時。還請陛下念及臣子體國之心,莫要被阿諛之輩誆騙了!”趙戩深知自己等人行事端正,面對皇帝話語裡的威脅,他全然不懼的說道。

趙戩與王允興趣相投,都是性格剛正,不卑不亢的人物,而趙戩又足智多謀,言語必引論詩書。任皇帝恫嚇威脅,趙戩也堅持不鬆口,見這件事在趙戩處討不了好,皇帝也不再多費口舌,只是繼續傳口諭給尚書檯擬詔,理所當然的被王允拒絕。

只是這麼一來,尚書檯內部便產生了不一樣的意見,兩派劍拔弩張,饒是王允也沒想到皇帝會有這麼多的支持者。

等事情發酵後,皇帝打算開始進行下一步的計劃。

這一日,皇帝擺駕上林苑,觀看北軍集中操訓,壯足了聲威,便讓人傳喚大司農與少府。

大司農周忠與少府田芬兩人登上皇帝派來的車輛後,只聽奉車郎輕輕揮鞭,車子便向前開動了。

車行不久,田芬對周忠苦笑道:“這麻煩看來是躲不開了。”

兩人雖然位列九卿,但在這地方離心,中樞虛弱的時代,原本最爲吃香的國家稅收儲蓄部門便成了雞肋。皇帝這次召他們,無非是打算繞過在此事上堅守不退的王允,徑直給他們下詔。本以爲大神鬥法,小仙看戲,誰知這風波說來就來,還使得無辜的妖怪遭了秧。

周忠搖了搖頭,在皇帝與王允的博弈中,他顯然比田芬想的更深一些:“王司徒不早不晚,偏偏在北軍急需錢糧的時候使人反對,無非是想給陛下一個臉色看罷了,可見朝野傳言陛下與司徒兩人君臣失和,實屬不虛。”

田芬出身河北豪族,與袁氏交往密切,是王允天然的盟友,自覺有義務爲王允聲援:“王司徒對國家一片赤心,關中屢遭兵燹,正是要愛惜民力的時候。可如今陛下大肆練兵,放眼天下,近無亂賊,遠無叛族,陛下這會子練兵是針對誰,大司農難道還不知道嗎?”

“知道又如何?陛下連番讓尚書檯擬詔,別看王司徒與趙右丞等人幾次嚴詞駁回,其實是色厲而內荏,任誰都知道陛下是勢在必得,之所以鬧出這個動靜,還不是兩方都想看看各自虛實?尚書檯自士孫尚書令以下,聽附陛下的人雖然不多,但也是司徒不容小覷的勁敵。”周忠緩緩說道。

田芬連忙道,“陛下這次召我等前來,無非是想逼我等就範,可那錢糧是萬不可輕易撥付,練兵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一旦撥給,以後定是一項多出的開支。當年孝靈皇帝編練西園軍,徒耗資財,所練兵卒盡皆被董賊裹挾爲亂,無益於國。那時朝臣不知勸阻這且不說,如今輪到我等,可不能緘默不言!”

周忠確實想緘默不言,他是揚州廬江人,地域上雖屬關東,但與潁川、汝南、河北等地豪族並無太深的往來。目前雖然看似是依附王允,左右不過是暫且依附其權勢立足,其實他與前將軍趙謙一樣,都是相對中立的一派。

第二百四十三章 毓秀瓜綿第二百二十六章 狂疾物故第八十七章 御書錢範第四百三十章 且行且止第四百八十四章 疲精竭力第一百二十八章 畫無失理第四百二十六章 阻隔難敘第八十八章 錢文旋讀第一百二十七章 悉以惠官第五百六十章 聲東擊西第九十二章丨拔刀相向第四百零九章 先明法令第三百四十六章 雲行雨施第八十三章 人心叵測第二百七十八章 姑免修德第四百九十八章 高人一着第四百五十章 勢成難輟第一百零二章 燕處危巢第九十四章丨夜漏未盡第五十六章 快馬一鞭第二十五章丨案驗戶口第六十四章 府君囑吏第一零五章 吝財忍棄第六十四章 勝而不驕第五十四章丨脫穎時至第四十一章 微過細故第二百三十二章 出入自如第四十九章丨見利忘義第二百九十二章 下邳之煙第五十二章 漢化政策第三十三章丨日出星逃第二百零九章 停留枳道第三百八十五章 看風駛篷第二十章丨詔旨相違第一百一十四章 層疊欺壓第五十九章 未晡八刻第三百零六章 罔不自知第四百零一章 部伍嚴整第二十二章丨治國治民第一百二十章 子有良媒第九十二章 明光故址第一百零四章 青徐播亂第三十六章 趨庭之下第五十章 以忠事王第五十章丨西州客商第四百三十八章 顯揚激怒第七十八章丨各奔東西第二十八章丨校場點兵第一百一十四章 兼弱攻昧第九十一章丨磐石生紋第三百六十九章 懷瑾握瑜第一百二十六章 困蹇虎穴第三百七十五章 口蜜腹劍第五百三十六章 利慾薰心第五百七十五章 抱殘守孤第十九章 制勝之策第八十五章 景年不永第四十二章 訪求故老第一百七十七章 捍蔽無存第五百八十三章 不相投合第九十七章 絲恩髮怨第八十八章 豪氣崢嶸第三百一十一章 難以欣戴第五十章 以忠事王第五十七章丨良將所歸第四十章 濟人利他第二百五十章 訥而慎行第六十九章 水波紋動第一零六章丨三軍聽命第六十三章 去來有定第一百七十五章 野麋闖營第三百五十九章 子將無裳第十八章 專諸進爵第一百零七章 算前思後第三百三十九章 殃必及身第十八章|寸心難算第二十四章丨一拍兩散第四十五章丨贊拜稽首第四百六十一章 輔馬相依第二十九章 慮周藻密第一百零三章 遠迄南鄭第二百四十五章 暑氣蒸騰第三十八章丨啖人賊衆第一零六章丨三軍聽命第四百七十四章 逢君導帝第一百零一章 乖嘴蜜舌第三百六十六章 屋漏連雨第十章 推刃之道第二十九章丨三河五校第三百四十六章 雲行雨施第一百四十一章 邊城鳴鏑第二十三章 裁心延算第二十章 遺策何算第五百九十一章 興替所存第二百七十二章 巧似成真第四百九十六章 剩勇去何第六十七章 民戶委輸第一百零五章 郡邸宿論第二十九章 避籍任官第四百章 以度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