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椒房佩環

掖庭,椒房殿。

董皇后不喜歡黑夜,所以每到晚上,椒房殿裡都會點滿各種樣式的燈燭,有跪坐的宮女、修長的青鶴、健壯的羚羊。像是燈會一般,將偌大的椒房殿照得燈火通明,驅散整個黑夜。

雖說如今朝廷國力衰微,但凡用度都該節省一些,而董皇后卻不以爲然,偏就讓作室鑄造了許多燈臺,每天晚上都按時點亮。在黑漆漆的夜裡,椒房殿就像是一盞燈,隨時等待着在漫長的宮道上爲皇帝指引方向。

即便是習慣了後世燈火璀璨的皇帝有時也覺得椒房殿燈點的太多了,甚至還有安全隱患,好幾次都向董皇后提過要求,可董皇后卻振振有詞的說:“非壯麗無以重威,如今關東不聽詔命,正是因爲有人不尊漢室。若朝廷不修威儀,爲了節省而越加讓日子過的寒酸,那外人便更無敬畏之心了。”

皇帝當時想起歷史上正是由於袁術見到漢天子顛沛流離、威嚴掃地的悽慘處境,所以才生出了篡逆之心。覺得皇后說的也不是沒有道理,有時候形式主義和麪子工程還是得要有的,這是一個朝廷和皇室該有的尊嚴體面,去年招待各地藩王宗親與州郡使者的時候,不就鋪張了一次麼?再者說了,崇禎穿了那麼多年補丁衣裳,節省到何等地步,不也照樣沒能救國。

節儉能興國,而不能救國,當一個國家要亡的時候,光是節儉是無法根治痼疾的,這是皇帝的理解。

總之,董皇后難得違逆皇帝的話,不知怎麼說動了皇帝,於是皇帝再也不管掖庭每個月要耗費多少斤燈油,而董皇后也明白事理,自覺減省了許多不必要的燈燭,帝后兩人相互理解,給外人塑造了一個夫妻同心的形象。

“每到你這裡來,總感覺到了白天一樣。”皇帝邁着步子走了進來,身上還帶着外間的一絲涼氣。

董皇后立即迎上前去,彎膝給皇帝行禮,卻被皇帝一把拉住,她也順勢站起,笑吟吟的說道:“陛下若是不喜歡,我再撤些燈臺就是了。”

“別撤了,只多派人留心着些,莫要燃起火來了。”皇帝說着,一邊看着董皇后。

不知是一直如此,還是知道皇帝會來,董皇后明顯是精心打扮過的,她沒有穿繁瑣華麗的皇后禮服,單是穿了件紅色的曲裾深衣,上面繪着白色的連理枝。寬袖緊身,白色的下襬繞腰轉折,呈現出‘喇叭花’的形狀,然後用綢帶系束,勾勒出美好的曲線。

董皇后頭上挽着墮馬髻,髮髻偏垂於一側,似墮非墮,鬢間極爲單調的插着一支鹿角金步搖。

“謹諾。”皇帝一直注視着董皇后,這讓她有些得意,她很自然的伸手拉過皇帝,半扶半引的帶到內室桌案邊:“雖然國事爲重,但再如何,陛下也得愛惜身體纔是。”

秦漢沿襲分食制,內室裡擺放着兩張漆案,案上擺着一個漆耳杯、五個小漆盤,還有用來盛放羹湯的漆鼎、取食的漆勺。每樣漆器都是黑底紅紋,莊重典雅,十分符合漢代人的審美,有的漆器上還書有‘君幸食’三個字。

“也不是經常如此,反倒是你,自己先進膳不好?非得要等我。”皇帝一邊說着,一邊伸出手去,讓穆順拿着漆匜在皇帝的手上澆水,另一人則用漆盂接住。

“不這樣,陛下又如何會來見臣妾?”董皇后抿了嘴,狡黠一笑,也在一旁任由長御爲其服侍着洗手:“陛下不許臣妾無故到宣室去,難道還不許臣妾心裡掛念?”

皇帝神情默然,也不答話,兩人都行完飯前的‘沃盥之禮’後,他便說道:“用吧。”

兩個在後世都只能算是沒長大的孩子,在這個視禮制如天大的漢宮裡,作爲世上最尊貴的男女,就這麼一板一眼的用着膳。食不言寢不語,只有箸或勺偶爾磕碰到食具上發出的聲音,有時候再好的東西,一旦拘束起來,就會寡淡無味。

皇帝覺得這些飯食一點也不好吃,甚至比不上他當初微服在閭里時吃的湯餅醬菜,他知道這不是食物的問題,而是環境的問題。

隨便吃了幾口之後,皇帝見董皇后動箸的頻率越來越慢,便知道對方也吃夠了,於是放下了箸,一直觀察着皇帝的董皇后見了,也很規矩的停止用膳。

說起來董皇后今年也才十六七歲的年紀,在皇帝面前卻規規矩矩像個小大人似得,這讓皇帝很不習慣:“又要到年底了,等過幾天氣候暖和,我帶你們到上林苑玩一會去,整日待在掖庭難免拘束。”

他有意待衆人出去無拘無束的玩一會,省的整天沉沉悶悶的,順便還能實現以前對宋都的諾言,一舉兩得。

豈料董皇后並不領情,她輕輕地笑了:“我聽說上林苑許多離宮荒廢,掖庭郊遊怎麼也要清掃打點、勞動吏民,此時正是農忙,還是少徵發勞役的爲好。另外,這恐怕會也耽誤陛下處理政務,國事要緊,去上林苑一事不如留待以後吧。”

宋都的嘴裡幾乎藏不住秘密,皇帝對她的承諾幾乎整個掖庭都知道,董皇后拒絕郊遊自然是有她的小心思在裡面的。

“也行。”皇帝微微靠着,兩手垂放腹間,無可無不可的說道。

“臣妾有件事,正好要說與陛下。”董皇后咬了咬脣,忽然說道。

她熱切的迎上皇帝的目光:“聽說陛下特許長公主隨時得入石渠閣讀書,雖有懷園貴人在旁陪讀,但難免會遇到缺漏疑惑之處,臣妾的意思是,不妨從郎官中揀選通儒教導長公主?”

董皇后的本意是從世家大族裡挑選出與自家親近的年輕郎官,不給老師的身份,只讓他們經常跟隨在長公主身邊當個賓客,提前培養感情,好爲接下來的長公主擇婿打好基礎。

皇帝卻想的更爲直接:“《禮記》有言‘婦人先嫁三月,祖廟未毀,教於公宮’,你這是想爲皇姐準備婚事了啊。”

按秦漢的風俗,女子在出嫁前三個月要由人教授如何侍奉夫君的道理,但皇帝這個聯想未免有些太過跳躍,除非是知道了什麼。這讓董皇后心裡微微吃驚,很快她就反應了過來,笑答道:“臣妾可沒有這麼說,倒是陛下心裡急了。”

“我急什麼?”皇帝好笑的說道:“大漢朝的長公主,難道還愁嫁?”

“自然是不愁的,可長公主畢竟有十七歲了,馬上過了年就要十八歲。”董皇后看起來一心一意的爲劉姜打算道:“女人一輩子最好的年紀無非就這幾年,陛下再如何捨不得,也得多爲長公主考慮。”

皇帝沉默了,他這一世的姐姐,萬年長公主劉姜的婚配因爲她的身份而註定不會有太多選擇的餘地,朝廷裡年齡、身份、家世合適的年輕人不是沒有,可一個個細究起來,卻又總覺得這樣或那樣不好。可時間卻拖不得,劉姜可以性情冷淡無慾無求,但皇帝卻不能這麼想。

看着皇帝沉默不語,董皇后知道有戲,於是更進一步說道:“不然,此事先不急着宣揚,讓臣妾私下裡打聽打聽?”

“也好。”皇帝點頭應道,他也想知道董皇后及其身後的董承會挑出什麼樣的人選來。

第三十章 臺閣生風第四百四十章 窮矣困獸第九十九章 錢穀出入第七十六章 靡不有初第三十八章 陟罰臧否第四十四章 欲薦州郡第三十章丨藍田雄鳴第八十章 翻覆靡定第十二章丨自謀出路第三百七十七章 衆議從安第四章丨決事省禁第四十四章 庶官乃和第三十六章丨蕭索宮道第三百九十七章 試議權衡第三十九章 薦璧朝覲第五百七十四章 慮敵不周第二百九十四章 螳螂被翳第十七章 暖殿溫室第十九章 制勝之策第五百一十二章 浮光躍影第三百八十八章 追思補牢第一百四十一章 邊城鳴鏑第三十二章 燕戒與者第一百三十九章 運籌定策第二十三章 應答如響第五百七十五章 抱殘守孤第一百四十六章 扶持相立第三百五十四章 少年心事第六十四章 策名就列第五十章丨西州客商第四十六章 苦心周詳第二百八十六章 咎當在此第四十二章 勉力相付第二百一十八章第四百七十四章 逢君導帝第七十六章 仁至義盡第七十二章 我暨我友第三百七十四章 登臺觀雲第四百五十三章 豪家爭獻第五百九十一章 興替所存第五百一十章 兵渡柴桑第四百七十四章 逢君導帝第二百一十六章 重定庠序第五十八章丨單見淺聞第四百五十四章 江洲棲隱第八章丨屈身奉上第六十二章 議論不一第十九章 制勝之策第二十三章 應答如響第二百九十三章 勞人草草第一百零三章 遠迄南鄭第四百六十三章 謀從此始第六十章 秘書執筆第四章 輕哀薄斂第五章 舊部星散第一百三十九章 運籌定策第四百四十二章 身移難率第十六章 變生不測第二百二十七章 昭德塞淤第二百七十八章 姑免修德第六章丨母之昆弟第五十二章 節用賦稅第五十一章 緣定珠結第八十五章 陳情講武第三十六章 熱湯沃雪第六十九章 願者上鉤第一百七十四章 山霧迷茫第九十八章 防患未然第一百六十七章 駱谷行軍第四十二章 勉力相付第五百二十四章 利義相伐第五十四章 一舉多得第一百零二章 燕處危巢第三百六十八章 窺覷南人第四百零七章 每問不盡第三十三章 疑竇叢生第二百一十六章 重定庠序第九十一章 聲色顯露第二百二十七章 攻城拔寨第二百五十章 訥而慎行第三百五十一章 冀以清肅第三百二十二章 神人授劍第十八章|寸心難算第三百六十章 義何如生第四百六十七章 拋頭露市第九十七章 杖履相從第二十四章|城郊陛辭第七十六章丨狡性難改第二百二十七章 攻城拔寨第二百二十七章 昭德塞淤第一百五十九章 心安乃任第一百四十五章 擐甲執兵第三百二十三章 唯親是任第一百二十二章 東海喬木第二百零八章 互有勝負第二百四十五章 暑氣蒸騰第五百七十六章 兵連禍結第五百四十六章 何彼穠矣第三十五章 議將固基第一百三十九章 運籌定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