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織作文繡

“機用一百二十躡,六十日成一匹,匹值萬錢。”————————【西京雜記】

未央宮,披香殿。

“皇后身邊的長御太招人厭了。”宋都爲郭采女打抱不平:“幾次把你叫去訓話是什麼意思,你又不是不知道宮規!”

“長御猶如國家身邊的侍中,位尊權重,這次是奉了皇后之命宣示宮規。未央宮所有采女、宮人都要去聽的,也不只我一個。”郭采女嘴上說的輕鬆,其實她心裡知道這事並沒有那麼簡單。

董皇后藉口稱遷都以來,許多知曉宮規的老人都已不在,規矩廢弛,致使許多新進的宮人采女無以管束。爲了給明年將要新選入的宮人、采女樹立一個好風氣,董皇后便讓掖庭令苗祀以及身邊的長御一同負責教導現有宮人規矩,一個月後還要加以考覈,不合格者會有相應的懲處,嚴重的會貶黜宮外。

郭采女入宮有四五年了,爲人機敏勤懇,熟知各種宮規。雖然長御對她們這些披香殿的宮人總是抱有偏見,言語裡時不時的會譏諷幾句,但對老成的郭采女來說,這並不算什麼。她也不怕這件事會給自己造成多大威脅,畢竟自己的資歷、才幹是擺在那的,就算爲人算計,宋都也不會坐視不理。

她所擔心的,是披香殿其他的宮人。

“長公主將在明年爲國家採選宮人,貴人的披香殿勢必也要添入一些新人,現有的舊人有些拙劣的會過不了掖庭令他們的考校,被汰選出去。”郭采女說出了她最擔心的一種情況:“那時候披香殿人員混雜,不是誰都能信,貴人可不要再像現在這般快言快語,以免被他人聽了去,惹下禍事。”

“這話你已說過許多遍了。”宋都隨口敷衍道。

郭采女有些無奈的嘆了口氣,宋都如今仗着皇帝的寵愛,在宮裡向來是任性隨心,可尋常夫妻都有不復恩愛的時候,何況是天子?如今是宮中只有一個皇后兩個貴人,等明年充進了新一批的妃嬪,宋都這一時的恩寵又能保持多久呢?還不如趁着現在的恩寵鞏固自身的權勢地位,若能率先生下皇嗣,無論是男是女,都是一個憑仗。

這本來是很淺顯的一個道理,可宋都偏偏無動於衷,還跟個沒長大的孩子似得。想到這裡,郭采女苦口婆心的勸說道:“貴人明年可就有十三歲了,玩心也該收一收。貴人這一年琵琶彈得好,國家雖說來的也勤,但也不是特別熱衷,是該……”

這時從殿外走進幾名采女,郭采女適時地打住,望向來人,認出走在前面的是伏貴人宮中的趙采女。趙采女年長,約有二十餘歲,性情敦厚,在未央宮的宮人們之間很有人緣。

“這是爲宋貴人趕製的冬衣,我家貴人託我送來。”趙采女讓身後宮人呈上幾件樣式樸素的冬衣。

宋都高興的站起來,拿起冬衣又摸又瞧,說道:“壽姐姐真是有心了,每年的冬衣都這樣暖和,比織室縫的還要好。”

郭采女心中一動,織室本來擁有民間最出色的繡娘,除此之外多爲官奴婢。但因爲前幾年朝廷遭亂,織室也不復從前。伏壽因爲善女紅,故而被皇帝託付了宮中織室,與織室令一同負責管理整個未央宮的採繒錦緞。由於伏貴人制衣喜好簡單實用,不愛奢華,久而久之,宮裡宮外開始傳出伏貴人樸素賢惠的美名,甚至有好事者開始拿喜好穿粗製袍衣的明德馬皇后與其對比。

這可不是什麼好兆頭。

她擡眉問道:“國家與皇后哪裡可是都有一份?”

“喏。”趙采女答道:“國家與皇后的那份冬衣早已送去了,長公主與懷園貴人的也是。”

郭采女聽罷,便開始沉默不語,待趙采女走後,她看着喜滋滋比試着新衣服的宋都,忍不住加重了語氣:“貴人,你瞧瞧人家!”

“怎麼?”宋都不明白,旋即誤解道:“壽姐姐縫製的衣服確實耐寒,就是不大好看,要是多一些紋飾就好了。”

郭采女無話可說了。

伏壽縫製的冬衣很快送到了皇帝面前,皇帝打量了幾眼上頭的緞紋,放下手頭的簡牘問道:“織室的綾機都足用了?”

綾機就是提花機、又稱花樓,是漢代用以紡織的機器。通常要用幾名織工和提花工合作操縱才能使用,能織出各式各樣的花紋,在滿足宮廷需求之外,皇帝還打算將其適當的作爲官方紡織機構,參與到以後的市場貿易中。

“如今織室已有織工二百餘人,每人三日能斷五匹,算起來每個月能……額,能……”穆順算到一半突然卡了殼。

“行了。”皇帝也不爲難他,徑直說道:“現有綾機綜躡繁多,喪功費日,你過會擡一架提花機送去格物院,讓韓暨和馬鈞他們都看看,可否有改進之處。另外,再讓他們想想,棉花是否也能用提花機織出布來。”

“棉花?陛下說的,可是木棉?”穆順有些不明白,本土的木棉只用來填充枕褥,哪裡能用來織布?

“不是木棉,是白疊子。”皇帝站了起來,走到窗邊,隨手往外面的院子裡一指,指着一叢像是長滿雞子大小的白色蠶繭的植物說道:“就是這個。”

白疊子又稱棉花,張騫通西域之後纔開始傳到中原,由於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以及沒有掌握利用方法,一開始人們只將它作爲觀賞性植物,種植在庭院裡,成熟時也算是一道景色。而且它的分佈範圍太小,民間也只將其與尋常木棉一樣當做被褥枕頭的填充物。

皇帝這還是在院子裡散步的時候才偶然發現了這種植物,在得知這個時代的人對棉花還不夠重視時,皇帝又驚又喜。棉花雖然早在漢代就已傳入中國,但等到其推廣爲人們主要的衣着原料,還得等到宋代以後。

棉花比蠶絲、葛、麻要更能抵禦嚴寒,若是能提前紡織出棉布、棉衣,將其推廣至民間,說不準能減少百姓在小冰河時期的凍害。

“白疊子還能織布?”穆順諂笑道:“奴婢還是頭一回聽說。”

“你不知道的多着呢。”皇帝想起穆順剛纔連算數都算不明白,好笑着說道:“西南夷的哀牢人知染採文繡,罽綴白疊,織成文章如綾錦。可見以此爲服,不是沒有先例,你把這棵棉花采下來給馬鈞一起送去,再給織室送一些。等明年春天的時候記得提醒我,讓上林苑令在上林苑開闢一處,用以種白疊子。”

見皇帝心情不錯,穆順繼續裝傻充愣,打算再說幾句,一轉眼卻見內謁者令李堅走了進來,向皇帝稟報道:“陛下,水衡都尉給陛下送新錢樣範來了。”

第五百三十二章 馳疾驚人第十章丨忠義餘烈第九十章 挾銅鉦束第一百零七章 天感祅災第一百四十四章 箭雨如蝗第八十二章丨五刑之屬第一百四十七章 尚敢懷貳第五百七十五章 抱殘守孤第七十三章 憑几細語第二百三十一章 雨客衣溼第八十七章 御書錢範第四十八章 思精韻高第一百四十六章 扶持相立第五十一章 加以制之第四十九章丨見利忘義第八十二章 連騎擊鞠第二十八章丨議徵白波第六十三章丨安老懷少第六十三章 未過其譽第五十四章 倍算其賦第二百零二章 視事未安第七十五章 跋胡疐尾第四十七章 論議深博第三百六十三章 因機決勝第三百二十二章 神人授劍第二百零四章 虎口奪食第五百九十九章 擒虎拿蛟第七十二章 鄰女詈人第四百一十三章 悉分兵柄第三十三章丨日出星逃第五十七章丨造端倡始第十五章 異軍東來第五百一十五章 鳴金暗鼓第一百二十二章 他鄉遇貴第九十一章 逮下無疾第五百二十九章 勞於心計第一百一十章 數往知來第二十章 得此失彼第十一章 斯言既發第十一章 斯言既發第四百一十七章 思患豫防第一百九十八章 棄猶用疑第八十三章丨連根拔起第三百四十九章 此言可味第五十九章 夏陽扶荔第四十九章丨見利忘義第三百零一章 茫茫山路第二百一十一章 農桑歷歷第六十八章 鉤直餌鹹第四百二十一章 敢有異心第十一章 奮勇爭先第六十二章 苞筍落籜第三百一十五章 雷霆戢發第一百二十三章 祛衣受業第八十三章 人心叵測第四章 爾牧來思第二百二十七章 昭德塞淤第四百五十四章 江洲棲隱第五十三章 何算其人第三百二十三章 唯親是任第一百七十九章 逋竄悔過第一百四十章 實情錯落第三章 后王斯重第一百四十六章 扶持相立第五百零九章 作計自量第三百五十章 量定準繩第三百八十四章 語循循然第四十六章丨騎虎難下第四百七十九章 待看舟傾第四十四章 昭示後昆第四十五章 剛卯既央第一百三十四章 良家法相第八十三章 難逃定數第五章丨往事回顧第七十三章 月有闕時第四百一十四章 柏庭閒敘第一百七十二章 合集士衆第三百九十三章 散若鳥獸第五十三章 何算其人第一百四十一章 邊城鳴鏑第六十四章 匈奴騎蹤第三百三十章 人眠庭晝第一百五十章 難能濟事第九十章丨軍心鼓動第五百一十六章 隱患暫弭第三百五十章 量定準繩第二十二章 雪泥鴻爪第四百五十二章 合力堅持第二百零三章 奔告於事第二百五十九章 吏不躬親第二百八十四章 牆溼乃補第三百三十四章 金鼓進退第五百九十六章 義薄人惡第六十章丨三明儷蹤第七十七章丨鴻門倒戈第三百六十八章 窺覷南人第五百三十七章 狼狽失據第一百四十七章 支離擁腫第二十四章 強詞奪理第七十七章 雅歌投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