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 毓秀瓜綿

“細嚼兼收上池水,徐嚥還成滄海珠。”————————【食雞頭】

“兒子從不敢小看任何前輩。”裴俊笑了起來,他這說話的樣子甚至有幾分像裴潛。

“那這話是誰教你的?”裴茂一時住了口,忽然問道:“不、這一切又是教你的?”

裴俊擡眼與裴茂對視良久,方纔說道:“是一個叫鄧芝的兄長。”

“鄧芝?”裴茂沒聽過這個名字。

“他是南陽新野人,聽說是高密侯鄧公之後。”裴俊趕緊介紹道:“只不過百年以來,南陽鄧氏蕃息衆多,屢遭興亂,鄧君只是其中一支苗裔。前些年後將軍擁兵南陽,大肆割剝富室,鄧君遂避難入蜀,因爲蜀中士人向來輕視外人,故而未見知待。姊夫念在同鄉之誼,收他爲門客,這次與劉公定計,謀獻益州等事,鄧君多有出力。”

裴茂這才恍然,兒子裴俊雖然略有智計,但到底資歷與經驗不足,本以爲這回是靠着他姊夫相助,才建此大功,誰知其背後竟還有他人。他想到,陛下自親政以來便優待忠烈功勳之後,不僅是近年的忠烈之家,就連前代的舊功勳士族也是屢有封賞。

譬如原度遼將軍耿祉,曾是敗軍之將,後來其罪過不僅一筆勾銷,還被封爲衛尉。這不單是靠着迎回劉虞入朝的功勞,更是靠着他扶風耿氏的身份。

而與耿氏同爲隨光武皇帝從龍、甚至更爲煊赫的南陽鄧氏,自然不會爲陛下輕易錯過,何況鄧芝又確有才華。

裴茂認爲鄧芝是條尚且蟄伏的潛龍,只要給他個機會便能一飛沖天,這等人物,得趁早交好纔是:“他既在此事立下功勞,便要一應上奏朝廷,你此前又何故瞞着?”

“小子不敢瞞功。”裴俊見父親誤會了,連忙解釋道:“前些天派人報功的時候,事情緊急,只能揀些重要的說。鄧君與此事中的作爲,高府君他們都知道,就等着這個時候將一應功臣的名冊奉給阿翁,託阿翁領銜轉奏國家。”

“嗯……”裴茂點了點頭,復又說道:“你姊夫身體怎麼樣?”

立下大功的蜀郡長史忽然病倒,不能拜見泰山,這讓裴茂心裡很是掛念。一方面是如今正是用人之際,少不得他女婿這等熟於庶務的人才、另一方面則是姻親之情,特加關照。

“姊夫當初在入蜀時便沾染風寒,僥倖得遇名醫,這才無恙。”裴俊面色一黯,擡手說道:“只是病根未除,這些時日又忙於安撫各家人心、維持郡內安靜,姊夫勉力爲之。昨夜裡終是撐不住,在書案上咯了血,臥牀不起,不僅辦不得公事,還見不了阿翁,姊夫這回還讓我代爲請罪呢。”

“既然病了,就讓他多休息會吧。我記得國家曾從長安派了一個名醫南下,專爲診治法監軍的病情,如今正在漢中。若是法監軍病情無恙,我這就書信一封,請他過來診治。”裴茂說完,又微闔雙眸,沉思稍許,終於回到最初的話題,給了裴俊一個答覆:“蜀地頗多俊彥,在來時國家便囑咐與我,要多加舉薦。費氏不乏能人,此戰功勞不小,我自當秉公處置。”

“謝阿翁。”裴俊俯身拜謝。

裴茂忽然問道:“你觀那個王越如何?”

“在任俠劍客之中頗有義名,不過。”裴俊心中一直縈繞着古怪之色,說道:“小子聽說當日,甘寧本可以早些趕到靈堂,阻止劉瑁、孫肇殘害賢良,卻爲王越所阻。雖然彼等的理由也算正當,但小子仍以爲其中有什麼隱處。”

裴茂心中轉過幾個念頭,而後提醒道,語氣帶有一絲警示的意味:“這些事你就不要想了,想多了只會有害處。”

“謹諾。”裴俊的好奇心沒有裴潛那麼重,向來又是裴茂身邊最懂事聽話的一個兒子——不然也不會在兄弟衆人當中,就他一人陪着姐姐、姐夫南下入蜀。見裴茂不願意跟他討論這等隱秘,他也不再追問,索性將這事就此埋在心裡。

裴茂不願涉這趟渾水,但有人卻不得不親涉於此。

作爲南征大軍的二號人物、潁川荀氏的子弟、皇帝身邊最爲親近的大臣荀攸,甫一入城,便受到各家各人的親熱示好。又由於一場變亂,蜀郡豪強名士損失大半,各家都想向荀攸哭訴,博得同情。

“劉瑁悖亂不法,不忠不孝,他的狂疾無論能否治癒,都難逃一死。與之相隨的,還有校尉孫肇等人,殘害忠良,意圖謀亂,任是國家再仁厚寬愛,也不會輕易赦免。”在河南人孟光的府中,荀攸叨陪客座,與作陪的來敏、聞風而至的張鬆、張裔等人說道。

張鬆似乎並不滿意這等處置,他率爾開口說道:“荀君睿鑑,郤揖等人阿附孫肇,甘爲叛逆謀事,險些害了我等性命、擾亂益州,朝廷也該懲處纔對。”

荀攸眼睛始終望着身前的茶碗,竟是一刻也不曾往張鬆哪裡看上一眼,直到聽罷,他這才慢悠悠的說道:“不用等朝廷的處置,郤揖等人罪孽深重,若是能以一死而快蜀士人心,我着即向裴公請節,押往市中斬首。彼等家產一律抄沒入官,變作官市,以爲南征軍資、也慰各家忠良之舉。”

張鬆醜臉一喜,一笑起來怎麼也遮不住他此時雀躍的心情,一旁的杜瓊卻是輕咳一聲,搶過衆人的注意,正色道:“郤揖等人罪有一死,不該由我等置喙,一切只等朝廷公判,我等自不會讓荀君爲難。”

荀攸點了點頭,他這幾日爲了給劉焉、王越留下的攤子善後,沒少在蜀郡各家拜訪往來、安撫人心。在一番交往下來,他也深刻的發現蜀地士人各有千秋,其中有賢良忠直之輩、也不乏心思多變,善於謀算之人。若是將彼等久留蜀中,不予任命,朝廷在士人眼中便就說不過去;若要是任用,按皇帝的脾性,又非得是先入吏治科學習不可,這對於彼等士人來說,要想他們接受,恐又是一番口舌。

眼下依然是得與衆人打好關係,待討平趙韙這最後一支反對勢力後,再與其商榷不遲。

第三百四十八章 明惠及下第一百四十六章 扶持相立第四十三章丨夜分乃寐第三百六十八章 窺覷南人第九十八章丨鑽營冀望第六十三章丨賊勢甫定第五百三十八章 慮非微末第三百三十四章 金鼓進退第一零六章 成人之美第四百五十五章 詮福釋禍第六十五章丨殷勤探看第四百零九章 先明法令第一百一十七章 戎機伏莽第二百一十一章 農桑歷歷第一百六十章 老病將死第十五章 溫生絕裾第二百九十四章 螳螂被翳第三百六十五章 善之善者第十七章 暖殿溫室第四百一十一章 嘉言罔伏第一百零一章 兵連禍結第十三章丨相見恨晚第二十一章 龍返其鄉第三百五十六章 唯在孝義第一零五章丨將士歸順第一百二十一章 雲集仰望第七十四章 經始靈臺第七十三章 月有闕時第三百二十五章 推赤心乎第五十六章 逸而忘憂第一百六十九章 鬼兵奪城第七十七章 朝露日晞第二百四十三章 毓秀瓜綿第三章丨近臣收心第二百一十六章 重定庠序第十六章 變生不測第三百九十二章 惘至棄命第一百二十九章 此起彼落第一百三十章 魚帛狐聲第六十七章 索隱行怪第四百九十七章 諱敗補功第二百五十九章 吏不躬親第一百六十二章 衣冠梟獍第十五章丨趨於歧途第三百一十七章 脅肩低首第二百一十二章 草枯水涓第六十三章丨安老懷少第五百四十六章 何彼穠矣第十二章 算我師旅第十章 推刃之道第二百八十一章 狐驚兔懼第十一章 奮勇爭先第五百五十七章 唯應走耳第一百零二章丨兇頑授首第一百零一章 臺閣生風第九十八章 昌濰原平第二百三十三章 形影相隨第七十九章 太學野駒第四百五十三章 豪家爭獻第二十八章 謀夫是與第七十三章 外寬內深第八十二章 連騎擊鞠第四百五十三章 豪家爭獻第四百五十八章 螻蟻自投第四百八十七章 勸懲勉進第七章丨中黃太乙第四百六十二章 欲速立名第二十四章|城郊陛辭第二百二十章 醉翁之意第三十三章丨御臨中臺第一百一十七章 戎機伏莽第三百九十八章 急見鳴犢第六十一章 臨陣語舊第五十五章 誰說意氣第九十章 華山崩裂第八十七章 御書錢範第三百七十九章 自量其力第五百五十三章 黃屋左纛第一百六十四章 陰雨之期第四百八十章 坐視不救第三十六章丨蕭索宮道第六十四章 策名就列第八十九章 錢法防微第一百三十四章 良家法相第一百零九章 糧谷居奇第五十九章 未晡八刻第四百六十二章 欲速立名第四十三章 矜能負才第一百一十四章 兼弱攻昧第四百九十章 未明細故第四十六章丨騎虎難下第三十八章丨柏梁臺上第一百二十八章 畫無失理第三百五十四章 少年心事第七章丨中黃太乙第六十九章丨勞心治事第三百零九章 暫告靖安第八十一章 振師整衆第三百五十六章 唯在孝義第六十五章 假手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