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 簡舉平當

“風向?”左靈頭一次從胡邈口中聽到這個名詞的新用法,他知道這想必是胡邈常在太尉董承身邊、而董承又時常靠近皇帝的緣故。所以輾轉從皇帝口中聽來的新詞,逐漸流傳開去,左靈已經見怪不見了。此刻因其他注意的,卻是胡邈口中的那番話,他進一步問道:“難道說……北地傅氏已經不受聖眷了?”

胡邈剛想說話,轉而醒悟過來,一口斷定道:“我可沒這個意思!”

接着,胡邈又說道:“是非皆在帝心,我等爲臣者還是少妄議得好。”

儘管他反應的及時,但左靈還是從對方口中套出了自己想要的信息,何況他最後那句話實在太欲蓋彌彰了。

皇帝疏離傅氏不知是何時從宮中傳出來的消息,起初由董皇后告訴董承的時候,董承等人還不放在心上。認爲如今吏部尚書傅巽、右扶風傅睿、秘書郎傅幹人人身居要職、典司大權,其年輕一輩的傅允也在太學裡小有才氣,在旁人眼中這是一個如日中天的北地高門,絲毫看不出有何遭受冷遇的樣子。

直到這一次伐蜀之戰,皇帝對有功之臣進行封賞的時候,董承才暗中窺出端倪:同爲秘書監出身,監軍謁者法正被拜爲黃門侍郎、擔任親隨,而沮縣長傅幹卻僅被轉爲下辨長。如若皇帝仍對傅氏榮寵不減,即便傅幹功勞不及法正,也不至於落得這點薄績。

胡邈心知在朝堂上的任何一個變化,都會事先在細微之處有所表徵,等到事態開始鬧大的時候,那纔是一錘定音、無可悔改的終局。只是傅幹那件事嚴格來講,到底說明不了什麼,所以董承與胡邈等人商議後都打算靜觀其變,藉由這次傅睿在右扶風任上的失誤來觀望風向。

看到左靈的神色,胡邈心中其實隱隱有了些悔意,儘管左靈目前是一個他信得過的人,但還遠遠不到讓他接觸這些機密的地步。他咳嗽了一聲,將扇子放在矮几上,嚴肅的說道:“這幾日朝廷將從御史臺派侍御史下放關中各郡、督促賑濟,可見朝廷已有了決斷。在侍御史來之前,你且先替我出面向杜氏、王氏等豪強陳說,勸其趁早收手,也不怪我不提醒他們。”

左靈訝然道:“怎麼、御史臺遣派御史的事情,朝廷不是還在爭論麼?聽說司徒馬公以爲此舉是朝廷不信地方大臣,容易使上下割裂,議論了幾天終未見下文,如何突然就推行了?”

他到底是不瞭解中樞的情況,還是要靠胡邈來解釋道:“馬公豈會不知此政斷無寢廢之理?之所以如此,無非是要多爭些時日,好爲底下那些人脫身——功勳士族、累世貴戚,不僅傅睿惹不得,便是朝廷一時也不好妄動。不然,如何對得起國家‘善待英烈勳臣’的名頭?”

馬日磾雖然爲人清正,但扶風馬氏瓜瓞綿綿數百年,人口蕃息,旁支近親衆多,總會有一批鼠目寸光的族人看不清形勢、聽不進告誡,自以爲自家有個身爲三公、位居宰輔的大臣,便可以在鄉里胡作非爲。彼等只知一榮俱榮,藉着家世爲非作歹;卻不知一損俱損,自己惹下的禍事也會殃及全族的道理。

面對一個人口繁盛的大家族,馬日磾應付朝政尚且艱難,如何有餘暇能管得住鄉里親族?對於彼等在扶風的所作所爲,他即便知道、也管不住,只好視而不見,等到皇帝有意要查的時候,這才設法拖延時間,好讓那些人趁早收手。皇帝也是沒有將事態擴大化的意思,給了他們時間應對,換取監御史的順利推行。

左靈會意,也不停留,顧自下去代表胡邈召見京兆杜氏等一批與胡邈親近的豪強,向他們傳遞最新的消息。

杜騭親切的握着左靈的手,熱絡的說道:“此等大事,多謝左公不忘相告!”

左靈不敢小瞧這位淡出仕途的老者,雖然杜騭無甚才能,但他若是想要結交如今熾手可熱的河東郡丞杜畿,還得靠對方來爲他牽線搭橋。在任何時候,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總是沒錯的。左靈任由對方執着自己的手,淡淡笑道:“杜公說笑了,這一次關中大旱,黎庶少食,全賴各家出糧救濟。於今朝廷已有明詔放糧、又有御史督查,在下擔心生出誤會,特請示府君,勸杜公早些明悟,莫要與朝廷奪這濟民之‘恩’。”

此等消息自然不會告訴所有人,不然消息的‘價值’就會大打折扣,朝廷也會因爲捉不到足夠的替罪羊背鍋而順延牽連。杜騭精於此道,幸而他藉由董鳳,與胡邈有這一層關係在,不然朝廷外放御史的事情,他還要被瞞在鼓裡。到時候消息靈通的人都跑了,自己卻還不知情的在長安大肆高價賣糧、低價收地,那麼第一個死的就是他。

“左公說的是,但無論如何,今日之恩,老夫必然是斷不肯忘的。”杜騭知道消息的可貴,對左靈自然感激備至,心神安定之下,他轉念又想到京兆的另外幾家:“只是不知,韋氏、駱氏……?”

左靈不動聲色的放開了與杜騭握着的手,一邊伸手示意與其步入庭下,緩緩說道:“杜公忘了?韋氏自有天恩,何須我等多言?而駱氏,料想彼等才人不乏,應是有自知者吧,我與彼等不甚熟稔,若是上趕着說了,反倒落了下乘。”

京兆韋氏自打武都太守韋端屢立大功,受皇帝封賞以來,其權勢水漲船高,隱隱有壓過昔日與其平齊的杜氏、第五氏、金氏的風頭。杜騭聽了這話,知道韋氏肯定是有別的渠道能從容脫身了,於是心裡略有吃味,知道聽見另一個對頭駱氏對此毫不知情,這才欣悅不少。

顯赫的高門大族可以憑藉多年的關係網、或者官居中樞的族人等多種渠道來探知朝廷政策的風向,以藉此搶佔牟利的先機、並且能早於其他人及時收手,逃得一劫。其他豪強由於實力並不如馬氏、楊氏,其所能得知的朝廷關鍵政策風向便會有滯後性,而勢力越小,滯後性就會愈加嚴重,所受到的波及也就越大。

所以那些底層的小豪強要麼就隨時觀望大族的動靜,與之同進退,要麼就想法設法與官府、權貴打好交道。若是什麼都沒有的小豪強,等到他們知道朝廷要派遣御史下發地方監督開倉放糧等一系列賑濟的時候,御史早已經到郡府門口了。

派往各郡的侍御史無不是御史中丞桓典精挑細選,而放在京兆的尤爲重中之重,這一次來到京兆的侍御史,來自幷州太原,名喚侯汶。

第三百六十八章 窺覷南人第二章 堅車載重第一百一十二章 帝命急宣第二百六十八章 人情揆度第二百零一章 仰憑仁君第四十六章 嗟彼後人第四百九十二章 急轉直下第一百八十六章 水則畢露第一百三十五章 幽贊微言第四十三章丨夜分乃寐第四百五十五章 詮福釋禍第一百三十五章 丰容顧景第三百七十三章 議論流泉第二十一章 茵席之臣第四十三章丨檢校談兵第五百二十四章 利義相伐第一百四十六章 扶持相立第六十一章 初來乍到第二百九十七章 鷸蚌相危第七十一章丨承明策問第一百零四章 說是談非第三十七章 皆贊所見第四十一章丨開達理幹第四十五章丨贊拜稽首第四章丨太師歸朝第二百三十章 真相大白第三百二十六章 炎德有傷第五百八十八章 難濟於事第三百九十五章 曲終人定第三百五十六章 唯在孝義第二百零五章 爾虞我詐第四十九章 人侍帷幄第五十五章 中臺受計第二十章 遺策何算第一百八十一章 別開新面第二百八十九章 難自爲謀第二百八十四章 牆溼乃補第六十七章丨意見相左第五百九十五章 急於催攻第一百四十一章 烽舉燧燔第三十六章 趨庭之下第五百四十二章 路險且夷第一百七十四章 山霧迷茫第三十七章 皆贊所見第七十四章丨彼欲何爲第六十八章 乘間襲我第二百六十二章 忤違將令第四百零二章 後悔無及第四百七十一章 擬將撻伐第三十九章 盡釋疵咎第二章 堅車載重第一百二十二章 東海喬木第三十五章丨詔旨奪權第一百六十七章 駱谷行軍第三百四十八章 明惠及下第八十三章 難逃定數第九十九章 錢穀出入第五百三十三章 失望得福第五百九十章 將軍棄鉞第一百一十八章 涑水解虞第六十九章 願者上鉤第二百零八章 互有勝負第五十七章丨良將所歸第一百一十三章 市恩不受第五百四十六章 何彼穠矣第三百八十九章 出路已決第十一章 斯言既發第二百二十四章 局勢跌宕第一百二十一章 棄舊圖新第二百八十三章 蔓草根植第九十章丨軍心鼓動第九十七章 杖履相從第一百章丨開門揖盜第三章 東州名儒第三百六十五章 善之善者第三十章 臺閣生風第二百二十五章 貪官圖爵第五十六章 周密溫樹第二十三章 便起告陳第一百零三章丨帳中豎子第一百八十六章 水則畢露第四百九十七章 諱敗補功第五十六章 逸而忘憂第四十九章丨見利忘義第一百一十三章 市恩不受第三百一十七章 脅肩低首第二百九十二章 下邳之煙第七十六章 務期實用第七十五章 跋胡疐尾第七十八章 宣平學市第四十六章 苦心周詳第三百八十六章 自知者明第五百二十八章 華陽道上第一百四十二章 乘勝討逆第五十五章丨密謀顛覆第三百三十七章 向火微炙第六十四章 匈奴騎蹤第一百二十一章 棄舊圖新第二百八十七章 預作打算第四百三十章 且行且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