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五章 恃其利我

“王者必因前王之禮,順時施宜,有所損益。”————————【漢書·禮樂志】

皇帝聽着哭聲,心本不忍,卻聽聞穆順幾句轉述,面色微沉。

朝臣俱不知溫恢竟如此膽大,與盧毓哭謁殿前不說,竟還敢質問皇帝。原本回落的事件很快又因此提了起來,吳碩作壁上觀的想着,這個溫恢一來長安便擔任了秘書郎的要職,還不滿足,如今倒好,觸犯聖怒後看他會有什麼下場。

更多人卻是抱有積極樂觀的態度,認爲溫恢憑着孝名、孝行在前,盧毓又是名臣之後,是皇帝着意要拿來當榜樣的。皇帝最是深謀,絕不會因此事過多計較、因小失大。只是他們心中對溫恢與盧毓都不以爲慮,但對別的事,卻因溫恢等人的橫插一腳而墜入谷底。

果然,皇帝撫着穆順代呈的奏疏,略嘆道:“我等所思,與其並無異同,今日所聞,比素日相見更悉知其意。”接着,他又垂下眼瞼,說道:“盧毓在玉堂殿誦《詩》,每至於‘哀哀父母’之句,無不捧書慟泣,荀公、蔡公由是停《蓼莪篇》不復講。其人誠孝,親愛兄弟,如今更可見一斑。”

皇帝不僅不對兩人衝撞御前加以怪罪,反而極力稱讚,既拔高了兩人的聲名,更顯得自己寬宏親善,這做派極易博得士民好感,同時也能讓溫恢、盧毓二人折服。在衆人或是唏噓或是感慨的應諾聲中,皇帝又接着命吳碩出去好言勸了幾句,申明朝廷決議後,這才安撫了兩人的情緒。

待溫恢與盧毓抽噎着在殿門外拜謝離去,皇帝也無心議事,揮手讓衆人退下了。

溫室殿內溫暖如春,皇帝沉默地坐着,忽然被這熱氣烘得煩躁起來,他一手扯鬆了衣領,跟着從席上站起,邁着步子往殿後走去。可穆順在溫室殿內擺的炭爐燃得太旺了,加之皇帝心裡煩悶,致使其愈發失控。

‘砰——!’

皇帝將手中緊握的奏疏往最近的火盆裡一扔,摔出好幾枚碎炭來,穆順被嚇了一跳,趕緊跪拜叩首:“陛下息怒!”

“他太拿自己當回事了!”此間無有旁人,皇帝只有穆順這一個傾訴的對象,他不吐不快的說道:“如今是真救不得麼?幽州從事鮮于輔、齊周,騎都尉鮮于銀,那個不是當地豪強,那個不是他昔年舊部?幷州兵馬調動不得,鮮于銀等人就不能聽從號令?他根本是不願救,枉我還以爲他秉性寬宏,孰料他竟將私仇大於公利!”

穆順心裡忙的叫苦,這回皇帝發怒,身邊沒有一個能勸住他的,王斌犯了腿疾,休養在家;荀攸剛剛退下;賈詡此時更是遠在河南,鞭長莫及。穆順心裡飛快的將這些在皇帝心中頗有分量的人物一一過了個遍,都覺得來之不及,難道要去掖庭喚人?他才這麼一想,轉念又在心裡暗罵,如今這些人都不在,自己豈不就趕上現成的麼?

激動之下,穆順的聲音都帶着顫聲,好在他此刻心懼猶在,仿若戰兢,這纔沒有讓皇帝察覺出異樣。他心念急轉,故意裝傻道:“劉虞若是罔上,陛下大可降罪於彼,何苦興怒,勞損自身?”

皇帝此時正側身站立,怒氣未消,更把火指向了他:“我次次許你旁聽政論,就望你有所長進,你本也是個機靈人,如今就看出這麼個道理?”

穆順連忙叩首,他與趙溫、黃琬等大臣相比,有一個最大的優勢,就是捨得折腰屈膝。該下跪時就下跪,該叩首乞憐時就叩首乞憐,什麼尊嚴、氣節、道義全都置於無物。於是他抓住了皇帝吃軟不吃硬的性格,很快使得皇帝面色稍霽,不再追究。

於是穆順鬆了口氣,這才小心揣摩道:“其實奴婢在一旁聽了半天,起初是覺着劉虞所言也不無道理,如今大雪遍降,太行山路阻絕,朝廷的確派不得援兵。可後來又一想——”

他故作小心翼翼的窺了眼皇帝的神色,慢條斯理的說道:“劉虞單隻舉相援之弊,卻不談越冬之後,將如公孫瓚之若何,奴婢這時就品出蹊蹺來了。”

“越冬又如何。”皇帝忽然嘆了口氣,悠悠說道。

穆順一愣,不解其意的擡頭看向皇帝。這時溫恢上呈的奏疏已在盆中燃起,冒出縷縷黑煙,那布帛先是焦黑、冒煙,然後再捲起明亮的火舌。

皇帝似不欲多說,聞到刺鼻的煙氣,他對着炭盆擺了擺手:“把它搬出去滅了,溫室殿以後炭盆要少擺,我用不着那麼多。”

“謹諾。”穆順也不知自己剛纔這一番問答有什麼成效,他也不敢追問,乖覺的低頭應下。在起身喚人移炭盆時,他忽然想起剛纔趙溫、黃琬等人俱是一副如臨大敵的模樣,好似他們面對的不是區區一樁公孫瓚請援、劉虞諫阻的公案,而是一項在背後決定了無數人性命、影響長遠的戰略決策。

而以穆順對皇帝的瞭解,只要是皇帝心中所認定的決議,極少會讓手下人推翻、改變過。這次皇帝看似是要派援兵,可幾句話就讓黃琬、吳碩等人勸服,這實在太反常、太從諫如流了。如果不是皇帝根本沒有思慮好,半路改口——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那麼就是皇帝一開始就與劉虞不謀而合,不欲派遣援兵,可這又是爲什麼呢?

想到這裡,穆順才發覺,自己在皇帝身邊學習君臣理政的水平,還遠遠不夠。

“你也下去吧。”皇帝轉過身去,輕薄的衣袍緊貼在上身,顯得身姿矯健。他的怒氣不知何時平息了下來,也不知是不是穆順排解的功勞,皇帝的聲音恢復了素日的冷靜,他輕聲道:“今夜詔皇后來。”

溫室殿外,那盆被幾人搬出去的炭盆被孤零零的擺在庭中,北風呼嘯,雪花在漸暗的天空中簌簌落下,炭盆裡上好的青炭此時經風一吹,火光登時就瑟縮了起來。

一大片灰塵被風揚起,風中夾雜着雪花、炭灰、還有溫恢那份未被燒盡的奏疏。

第四十八章 思精韻高第一百二十九章 此起彼落第九十一章 逮下無疾第四十三章 郡國正卒第五百章 取義爲公第三百五十三章 先民是與第八十一章 振師整衆第六十三章 未過其譽第五百五十七章 唯應走耳第二百零八章 互有勝負第三百七十一章 娶婦尚主第十六章 多所告白第二百五十三章 簡舉平當第四百八十九章 斬將卻敵第五百九十二章 朽株有蠹第八十一章丨計熟事定第一百三十五章 丰容顧景第五百七十一章 登進異途第五百七十二章 南冠驕豪第五百八十六章 僵局驟破第七十一章 無宜追罪第八十七章 萍水相逢第二十八章丨議徵白波第四百八十一章 權智有餘第一百零七章 道破廟算第八十九章 披堅執銳第五百四十一章 深論莫及第三百六十一章 屈指成昔第一百四十八章 悽風苦雨第一百一十章 自取其叛第四百三十九章 攻敵之虛第三十三章 風物長量第二百三十章 真相大白第一百零一章丨蕭牆刀兵第一百零二章 謀主諮諏第六十七章 威刑加誅第三百六十一章 屈指成昔第四十三章丨檢校談兵第五百七十九章 勢危實安第五十二章 節用賦稅第五百九十章 將軍棄鉞第二十二章丨治國治民第三百九十章 料度彼己第五百七十三章 旋至輒興第五百四十一章 深論莫及第九十二章 議論錢貨第一百一十四章 層疊欺壓第十三章 勢危而走第一百三十章 魚帛狐聲第一百七十九章 逋竄悔過第三十五章 務以政寬第二百七十二章 巧似成真第一百三十三章 送子涉淇第一百四十七章 尚敢懷貳第四百五十九章 時否俗薄第二十七章丨整軍經武第三百二十八章 己欲施人第六十八章 臨歧片言第四百零八章 風止雲起第一百二十章 柱石之堅第九十三章 太學新科第四十五章丨贊拜稽首第二百七十七章 因勢遷民第四百四十一章 不徇顏面第四百八十四章 疲精竭力第三十七章 教於宗室第二百四十六章 甘於籍籍第二十章 得此失彼第五百六十一章 守缺攻餘第九章 合縱連橫第五百一十章 兵渡柴桑第八十三章 謀應外放第一百零二章 燕處危巢第五十四章丨脫穎時至第七章 公孫伯圭第一零五章丨將士歸順第五百三十五章 使君一何第十二章 算我師旅第五百一十九章 利霈弊雨第二百六十四章 局勢突然第一百二十一章 棄舊圖新第三章 后王斯重第四百一十二章 剖符施檄第一百四十三章 怨望而返第二十八章 欲知今雨第八十四章丨預先安內第四百九十三章 毫釐千里第三十一章 端策拂茵第六十五章丨殷勤探看第十四章 相爲建計第十八章 興師問罪第四百一十六章 不止爲薪第六十二章 議論不一第六十四章 府君囑吏第三百一十八章 秉彼蟊賊第十章 設師於雒第四十一章 芋魁豆飯第二百七十九章 據相運籌第四百九十章 未明細故第三百八十八章 追思補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