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八章 且有大覺

“丘也與女,皆夢也;予謂女夢,亦夢也。”————————【莊子·齊物論】

建安三年六月。

皇帝帶領南北軍等步騎四萬人離開雒陽,前往陳留,在之前,由於駙馬都尉周瑜的請命,皇帝嘉其勇義,詔拜奉義校尉,趕赴徐晃帳下,聽從調遣。隨後,又拜殿前羽林郎張繡爲建忠都尉、宗親劉曄爲前將軍行軍長史,一併入汝南軍前效力。

大軍行次道中,先期奉命往徐州攻打呂布的曹操也已離開兗州,除了本部兵馬以外,兗州諸多郡縣、府庫、官吏僚屬全部移交給了朝廷接管。這是曹操將後路託付,表示忠心的方式,除此之外,他還將自己的親屬家眷也一併留在後方,疏請任‘天子驅策’。

皇帝見到曹昂後,稱其身姿,對左右笑說道:“曹操有子如此,我哪裡捨得困其步?”於是拜爲軍司馬。不久,揚威將軍樊稠率兵攻打白馬、濮陽,殺袁紹所置別部司馬韓定、趙睿等將,就駐當地。

此時皇帝也軍至廩丘,濟陰太守吳資、任城相畢諶、兗州治中從事毛玠、從事滿寵等人紛紛趕來朝見。皇帝特開一席,臨時召見,席間,皇帝對吳資等人說道:“久聞諸君之名,今日一見,果真不凡!大軍所經,兗州將爲戰土,其民前遭黃巾、後遇叛逆,休息日少,我實哀之。等此戰過後,兗州毋收三年田賦口算,以爲修養之用。”

一來就免去三年的田稅與人口稅,利於本地豪強之餘,更有利於普通黎庶。漢代田賦稅率低下,三十稅一的稅率根本用不着地主豪強交多少稅,但這畢竟是朝廷施恩惠於兗州的措施,表現皇帝對兗州的重視程度。

畢諶、毛玠等人都不勝欣喜,連連稱讚。尤其是先效忠曹操,又潛逃歸鄉,最後被曹操寬宥重用的任城相畢諶,他自覺已爲曹操疏離,此時見了皇帝,奉承愈加用心:“陛下經營關中數載,朝廷富強。如今親率大軍,征討不臣,歷述前代,唯光武功業可比!”

“說來也巧。”皇帝最喜歡有人拿他當光武皇帝、象徵天命所歸,因爲宣傳造勢不僅要靠自己,還得靠別人口口相傳、潛移默化:“我幼時曾封國陳留,如今又過陳留,可不是時運輪轉,冥冥中自有天意?”

衆人一聽,都覺得是這個道理,天下崩壞始於孝靈皇帝駕崩,孝懷皇帝繼位、皇帝受封陳留;如今皇帝又回到最開始的地方,這不就是應天命終結亂世的意思?

想到董承死後,十二歲的皇帝親臨政事,不出五年就重塑威權,振興關中,還打造了一支精銳無匹的南北軍。如今十六歲的皇帝眼看就要在二十歲前完成中興漢室、這個無數先帝先賢可望而不可即的目標。

兗州諸人不禁都有了一個與關中朝臣共有的想法:當年若是孝靈皇帝死後,直接由皇帝繼位,那是不是就不會有後來的事了?

歎服之餘,荀攸也在旁漠看着這些初次朝覲就爲皇帝所折服的兗州人,如果不是刻意去想,誰都會下意識的忘記皇帝的年齡。皇帝籠絡人心自有一手,他與賈詡非必要時也不用在一邊說上什麼話,只是荀攸看到眼前這副場景,仍是會想荀彧若是在這裡,是否也會一如他們般驚歎?

這個時候傳來河北軍報,原來袁紹得知朝廷東征,爲了取得道義上的支持,先一步擁立平原王劉碩稱帝,三讓三請之後,劉碩在南皮草草登基,孝崇博園貴人馬氏爲太后,袁紹爲大將軍,改年號興平。

皇帝聽到年號‘興平’的時候簡直啞然失笑,不過旋即他就要把精力投入到新一輪的軍事部署中去,因爲袁紹已經‘奉詔’統領河北兵馬南下,由東郡前往倉亭津,意圖佔東阿,攻東平、任城,直插曹操後背,與袁術、呂布會戰徐淮。曹操面臨着腹背兩處壓力,徐州一丟,局勢立刻失衡,二袁合流,場面勢必難以收拾。剛剛氣勢如虹的局面,重又將變得處處艱難。

由於此事牽涉朝廷的大戰略,一干兗州官員不好進言,只待皇帝與賈詡、荀攸等人最後抉擇。

夜已經很深了。

從高高的易京高樓上往城中看去,月色下的易京便如一方局勢分明的棋盤,在白與黑的光影中界限分明。遠處的幽暗街巷裡隱隱透出昏黃的光來,夜風微涼,穿着寬袖深衣的儒士在樓上俯瞰,風扯着他背後的衣襬緩緩飄動。

背後忽然傳來鏗鏘有力的腳步聲,一身重甲的公孫瓚拾級而上,當他看到那蒼穹中的月亮以及月下的老人時,突的一愣,旋即下意識的行禮:

“盧……盧師。”

“我記得以前與你談《太史公書》,說到紂王兵敗,倉皇登鹿臺,着其寶玉衣,慷慨赴火而死。”滿頭白髮的盧植沒有回頭,漫不經心的說道:“在最後的時辰,紂王就是站在朝歌的最高處,低頭看着自己的城池。”

盧植轉過身來,蒼白的鬢髮間是公孫瓚熟悉的眉宇,讓人彷彿回到了很久以前,師徒坐而論道的日子:“如果有史官流傳,他應該會高歌一曲吧?”

公孫瓚從見到盧植的第一眼起,就知道眼前的這一切是個夢了,他語氣愈自然了些:“盧公從不喜歡桀、紂,今日又是怎麼一說?”

“據說這裡是整個易京最高的地方,高逾十丈,圍塹十重,幾乎不可摧毀。”盧植答也答得漫不經心,彷彿根本沒有注意到自己答非所問:“這是你的城。”

“盧公……”公孫瓚覺得有些不吉利。

“真安靜啊。”盧植笑了,他的笑容很溫和,如春風般和煦,卻帶着毫不留情的嘲諷:“可它怎麼會安靜呢?袁本初就在城外,戰火一日未熄,你心裡時刻擂着金鼓。你就是一隻關在籠中的猛虎,怎麼能死在自己的籠子裡?”

“盧公。”公孫瓚想說袁紹前些日子擁立平原王爲帝,現在早已帶領大軍南下了,易京周圍的主將是袁紹的兒子袁熙,乳臭未乾的小子,他早就琢磨着突圍了。可話到嘴邊,他又閉了嘴,帶着不服輸的眼神盯看着盧植。

盧植不以爲的笑着,他伸手攬過公孫瓚的肩膀,與他並立城頭:“我知道你心裡一直將劉寬當作恩師,畢竟我只能給你授業,仕途經濟一事,實在不如劉寬對你的栽培。但我最後要教你一句‘不是誰對你好,誰就是好的’。”

公孫瓚莫名其妙,剛要說話,便覺腳下一震,高大聳立的巨樓轟然倒塌,無數磚石樑木從天而降,陰影遮蓋了月色,將跌落下去的公孫瓚狠狠覆壓下去。

在跌落的最後一刻,公孫瓚眼前失去了盧植的蹤跡,只見一塊寫着‘薊城’的門牌重重的向他壓了下來。

第三百九十三章 散若鳥獸第九十三章丨夤夜造訪第五百三十四章 道路猶遲第一百四十三章 怨望而返第十一章 毋爲啓釁第一百零九章 自取棄捐第十七章 京室爲墟第三百九十四章 蒿里義行第四百八十五章 公孫不存第四百七十一章 擬將撻伐第三百五十二章 累及無辜第一百九十一章 言辭懇切第五百七十七章 盡忠任事第三百九十八章 急見鳴犢第二十八章 欲知今雨第五百三十七章 狼狽失據第六十九章 私心雜念第八十三章丨連根拔起第四百九十六章 剩勇去何第五百六十九章 渙兮若冰第五十章 抽弦促柱第二十六章 繩以記事第五百三十四章 道路猶遲第五百五十五章 柄刃互持第四十七章 朱紫不謬第八章 杜漸防萌第十九章|奈何煢獨第一百七十九章 逋竄悔過第一百二十章 柱石之堅第三百九十九章 患乎難知第三百三十一章 鬱郁繁森第五十七章 淡乎不阿第一百二十八章 汾曲之陽第九十三章 太學新科第十六章 變生不測第一百一十一章 孰所致然第二百八十七章 預作打算第三十五章 務以政寬第六十七章 威刑加誅第二百五十八章 利行規則第四百九十三章 毫釐千里第四百零四章 竊觀風氣第十二章 兵勢難料第四百四十八章 魯殿靈光第四百三十章 惻然有感第五十九章 未晡八刻第十一章 奮勇爭先第二百一十三章 張施帷幙第一百四十章 實情錯落第七章丨中黃太乙第六十四章丨謙退輦轂第十章丨仕宦郎署第四百六十八章 始足西行第四十九章 人侍帷幄第三百一十章 善泳者矣第七十九章 禍福同門第二十九章 慮周藻密第三十七章 教於宗室第四百九十九章 歧路徒營第三百四十四章 雲來深遠第五十三章 參商之虞第五百八十二章 瞽瞍殺人第一百一十八章 公私圖便第四百三十三章 葦中雙禽第二十五章 窺圖訊鼎第二百二十章 醉翁之意第三百四十四章 雲來深遠第四百零八章 風止雲起第二十章丨有道而輔第三百三十一章 鬱郁繁森第二十七章丨朝盈夕虛第五十八章丨單見淺聞第十三章丨不密失身第四百八十章 坐視不救第七十六章 仁至義盡第五百六十八章 非戰之敗第十九章|奈何煢獨第二百二十八章 靈前驚變第二百二十七章 昭德塞淤第一百八十章 整軍待命第七十八章 金蘭若契第一百二十二章 東海喬木第六十六章 功利之習第九章丨青牛先生第三百五十五章 漫漫林道第四百八十五章 公孫不存第三十三章 疑竇叢生第一百一十四章 兼弱攻昧第二百四十二章 臨城而降第五百二十七章 聲催黃葉第十九章 厝火積薪第五十章 以忠事王第七十九章 名動人心第二十二章丨孤臣忠直第一百零九章 糧谷居奇第七十八章 監觀民瘼第三百零一章 茫茫山路第五百一十章 兵渡柴桑第四章 輕哀薄斂第一百五十七章 旱生螟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