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一章 權智有餘

“戰勢不過奇正,奇正之變,不可勝窮也。”————————【孫子兵法·勢篇】

“伯道?”劉虞腦中浮現出一個少年郎雄壯的身影,這少年是他在太原出兵時、主動投奔的軍士。其人名喚郝昭,年少家貧,有志於建功立業,雖然年紀才十四五歲,但體格壯大遠勝成人。劉虞當時見他樣貌不凡,應對不怯,考慮到出征河北急需用人,故才選爲帳下吏。

想起今日郝昭在帳內的表現,一進一退皆有章法,劉虞不禁心動,莫非他真有不凡之處?可轉念一想對方年紀,劉虞頓時又輕視起來,他搖了搖頭,低聲道:“罷了,此小兒寒家之輩,年資未長,不足與謀。”

聽劉虞這麼一說,趙該也覺得自己困暈了頭,竟胡亂薦舉一個名不經傳的年輕人,世人誰不知道劉虞重名厚德,哪裡會垂詢寒微。

趙該略嘆了口氣,整理了一番思路,輕聲道:“其實,這也不算是壞了朝廷的大計。”他迎着劉虞投來的目光,低低的說道:“如今天下紛爭四起,朝廷遣派各路兵馬,分向而擊,但這勝負之分,還是在中原。袁紹麾下能人衆多,其必不會放任朝廷大軍不顧,引軍他處。”

劉虞眉頭一抖,似有所悟。

趙該生怕他誤解,連忙道:“但也不是說袁紹就會任由後方不安,倘若明公率兵援燕,袁紹再如何也不會坐視不管,屆時明公則首當其衝,而以明公麾下兵馬,談何禦敵?”

“可我的確是有私心。”劉虞緩緩吐出一口氣,像是將這個見不得人的秘密訴之於口後,心裡陡然輕鬆了許多:“公孫伯圭是狼種,固然善戰,但也最難馴服。當初在幽州時他就因政見不合,而敢忤逆於我,如此目無長官,以後若是入朝,眼裡還能裝得下天子麼?”說到最後,劉虞話鋒一轉,還是爲此事找了冠冕堂皇的理由:“待天下一統,朝廷必然是要偃武修文的,公孫瓚向來仇視塞外諸胡,又憑恃武力,豈能罷休?擅開邊釁、勞師動衆,漢室又將何以興復?爲了將災禍消弭於無形,我也只能當這個罪人了。”

也不論是真是假,單就劉虞這一番立論,就足以讓趙該肅然起敬,也難怪魏攸當年說劉虞乃天下士人引領,海內名望:“明公高見,在下才智淺薄,也說不出什麼道理。只是在眼下,竊以爲明公實在犯不着因爲搭救公孫瓚,而招惹袁紹。”

這其實就是矛盾主次的問題,劉虞要是大張旗鼓的去救公孫瓚,袁紹說不定就帶主力先掉頭對付他。以劉虞麾下拼湊的萬餘兵馬,根本不會是袁紹的對手,反而可能會與公孫瓚一同滅亡。這樣不僅自己死了,朝廷的戰略也因他一人而耽誤了。而若是劉虞低調行事,主動避開鋒芒,退守常山,那麼袁紹興許會看在他兵微將寡的份上,暫時忍下這個癬疥之疾。

所以劉虞無論是爲了自己的命,還是爲了一己私心,更或者是爲了保證朝廷的戰略,他都不能帶兵去幽州救公孫瓚,甚至連旁邊的中山國都不能去。

“明公?”趙該見他走神,而這長夜漫漫,睏意上涌,他自覺沒什麼好說的了,於是輕聲喚道:“明公?明日大軍還要開拔,你看是否……?”

“是否什麼?”劉虞回過神來,反問道:“明日傳令,全軍立即撤至真定,眼下就守住常山,一旦南邊有所變化,我等再攻安平、鉅鹿不遲。”

“謹諾。”趙該低頭強嚥了一個哈欠,甕聲甕氣的問道:“那中山甄氏這一干豪族呢?彼等才歸附不久,我軍便引而後撤,是不是就此拋下了?”

劉虞垂眸思忖了一會,燭光將他的臉照的發黃:“他們既然心向朝廷,你明日就去請他們攜家眷部曲跟上,田宅珠寶終究是身外之物,豈不聞垂棘之壁,雖失復得。”

“恐怕世人沒有誰能有明公這樣的氣魄。”趙該笑着搖了搖頭,隨口奉承一句,忽然又止住了,彷彿說了什麼不該說的話。

果然,劉虞冷哼一聲,不悅道:“彼等若是捨不得家財,不肯隨軍,那就得重新審度彼等的忠心誠意。這一些,朝廷可都看在眼裡。”

趙該忍不住腹誹道,怎麼一下子就代表朝廷了?不過也是,依劉虞如今的聲望,戰事一過,入朝爲相也只是坐輛公車的事情,而自己是對方親信,日後少不得也是二千石的好處。想到這裡,趙該又精神振奮了。

冀州河間國,高陽縣。

今夜無月,天上閃爍着點點星光,天地之間因爲黑夜而模糊了邊際,眼力再好的人也只能依稀辨出下方的墨色更濃一些。一陣冷風吹過,黑暗中傳來‘嘩嘩’的響動,緊接着是那一片最濃的墨色動了起來,像是風把夜幕吹開了一角。

風越過這片淅淅索索的森林後,前方豁然開朗,出現一方原野,原野上井然有序的扎着無數營帳。當中的一杆黃色大纛被這風吹得獵獵作響,在依稀的星光下,只能辨認出一個‘袁’字。

在帳中,袁紹頭戴縑巾,身上不着華彩,作普通文士打扮,只有腰間一柄‘思召’劍,配了上等鮫鞘與寶珠,赫然不凡:“劉伯安果然不敢進兵,實在可惜,不然我這一擊,必盡除後患!”

郭圖見袁紹領會錯了意思,也不好繼續解釋,在他看來,做出這個戰略部署的人,顯然是不在乎劉虞與公孫瓚的存亡,甚至是拿他們當棄子與誘餌。劉虞救公孫瓚,則二者皆亡,勝負的關鍵依然在朝廷與袁紹的決戰。若劉虞不救公孫瓚,則公孫瓚身死,劉虞德行有虧、又因退守常山而未建寸功,日後也不會好過。

依眼下的局勢來看,做出這個戰略的人並沒有冒險去實現前者,而是吃準了劉虞與公孫瓚的恩怨註定無法開解,所以才行此着。但無論怎樣,他都會一次解決三個勁敵,成爲最大的贏家。只是這個決策勝利是建立在朝廷最終獲勝的基礎上的,所以郭圖纔不好與袁紹說清楚,以免損自家士氣。

這種糅合了兵家的詭變與朝堂的心術,讓郭圖心慕不已,他知道自己最多隻能看破、而無法破解,更不用說親自設計了,所以他纔會忍不住的感慨:“朝廷這計實在是精妙,中權合變,深得兵法,就是不知是何人所出?是賈詡?還是荀攸?”

第九章 合縱連橫第一百一十九章 別有旁願第九十九章 簪纓子弟第六十六章 戶隱田窮第二百八十三章 蔓草根植第七十八章 監觀民瘼第六十三章 審知彼己第七十二章 唯官山海第十一章 斯言既發第四百三十八章 顯揚激怒第五百三十三章 失望得福第六十六章 解衣趨鑊第二十三章 便起告陳第六章 先屈義聲第一百八十四章 發號施憲第九十六章 取士五科第一百章丨開門揖盜第三十六章 事未遂矣第九十六章 蔭任子弟第五十九章 夏陽扶荔第四十五章丨贊拜稽首第五百八十九章 事所難逃第一百二十三章 祛衣受業第七十一章 復升臺榭第一百章 度支審計第七十九章 禍福同門第五百四十五章 聲勢促起第四百一十七章 思患豫防第一百零三章丨帳中豎子第五十六章丨白龍魚服第八十八章 豪氣崢嶸第九十五章 鶴鳴在陰第一百三十二章 名動人心第二百一十八章第一百八十三章 再接再厲第三百一十三章 難得閒適第五百三十九章 讞不得實第四百八十章 坐視不救第一百二十章 子有良媒第九十六章 蔭任子弟第十五章 異軍東來第一百七十九章 逋竄悔過第三十四章丨冒功邀賞第一百三十三章 涇渭之流第一章丨興亡遠鑑第一百零七章 道破廟算第七十章 披香暖風第二百零七章第五百七十二章 南冠驕豪第二百九十八章 先後失人第三十三章 疑竇叢生第七十五章 遺學偉跡第一百三十七章 拋磚引玉第五百八十六章 僵局驟破第三十一章 誰謂不庸第一百八十三章 再接再厲第二百二十五章 貪官圖爵第一百五十七章 旱生螟螣第四百一十五章 主得其所第一百五十一章 公不見吏第五百零九章 作計自量第九十一章 逮下無疾第二十五章丨案驗戶口第三章丨近臣收心第四百一十三章 悉分兵柄第二百七十二章 巧似成真第六十五章 單車刺史第一百三十八章 衆行賄免第一章丨興亡遠鑑第一百一十九章 稽功思文第三百七十一章 娶婦尚主第三百三十章 人眠庭晝第八十五章 斗酒炙犬第六十九章 水波紋動第四百七十五章 別無擇行第九十六章 取士五科第二百零六章 從容任策第五十七章 捨身相代第十七章 京室爲墟第五百零六章 旋行旋滅第四百九十三章 毫釐千里第三百九十九章 患乎難知第三百二十一章 視事如紋第三百七十章 樹下班荊第五百八十二章 瞽瞍殺人第三百一十七章 脅肩低首第八十二章 何以自新第三百章 款兵竄伏第四百六十一章 輔馬相依第十章 推刃之道第七十七章 雅歌投壺第四百九十八章 高人一着第七十五章 遺學偉跡第七十四章 經始靈臺第十五章丨夜見中臺第四十六章 嗟彼後人第十三章丨相見恨晚第一百六十七章 駱谷行軍第三百三十五章 故事新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