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來通過通訊器的翻譯,大致上讀懂了這本書,這是一本日記式的自傳,有很多的時事褒貶,同時也是一本充滿了絕望的遺書。
它的主人叫柳生魚太郎,生於3731年5月,於3924年7月自殺,享年一百九十三歲,比當下一百八十年的平均壽命來講,偏向於長壽,是一個日本料理世家的最後傳人,其家族傳統的料理理念是:食品冷做,保留節目是:生魚片。
上面關於生魚片的做法少有論及,但對生魚片的食用方法倒是講述詳細,其中論及口感的部分,竟然和自己片刻之前的感受,如此的相似,甚至論述的更細緻,讓蘇東來的心中充滿了疑惑,自家老祖宗不是一直最恨不會生在的廚師嗎?很明顯,這種生魚片也是廚藝的一種,而且是一種很高明的技藝,但是也不用生火呀!難道老祖宗的觀點,有一點小小的錯誤?
原來這位柳生家族的始祖,起源於八世紀的日本遣唐使,他本是一位貴族的家臣,到了唐朝之後,對天朝的飲食文化,起了敬畏之情,先後在天朝學習廚藝達二十年之久,已經窺得廚藝的本源,其間數次前往廬山,以謙卑之禮,得以見到到呂洞賓的一位真傳弟子,初聞道教之精華。
然道教博大精深,以彼邊鄙小民之見識,實在無法理解其中的玄妙,那位真傳弟子也是隨興而起,滿足了一下他對天朝上邦的敬仰之情,就以道法自然爲本,以修身養性爲綱,以色香味爲手段,對飲食文化做了番論述,爲了更好地處理食材,就傳下來一套叫做《片冰勁》的功法,打發走了了事。
不過那位真傳弟子也說了,天地萬物,所爭的不過一個活字,人如此,飲食也不例外,無論是葷,還是素,它所需要的食材,必須要充滿活力,菜蔬瓜果,飛禽走獸,倘若葉枯株黃,禽病獸死,以之爲菜,必讓食之者病。
爲廚者,當以活力充盈之物,加以烹飪,不僅要使之活力保持不失,還要使鮮活之力宜於人體吸收,使天地萬物之活力,轉化爲人之活力,如柳枝從一地往另一地,插之那活,廚者,就是遷插柳枝之人,要以生爲廚之極限。
此人之後迴歸日本,就以柳爲名,後來覺得柳之一字,不能涵蓋自己所學,即以柳生爲名,等及後世日本全民人口普查時,就乾脆以柳生爲姓,所以此家之姓柳生,與日本社會上的另一個大姓柳生,倒是毫不相干。
而到了此時,其家族將間接傳自呂洞賓的道家思想,與飲食理念,已經牢牢的日本的本土文化,結合在了一起,原本在中原飲食文化中,很少見到的鮮活海鮮,在這裡已經成了飲食的主流,當然,這也成爲了柳生家族的主攻方向。
此時的柳生家族,已經經歷了一千多年的傳承,加上原來的主家,已經在封建爭霸中滅亡,已經使他們成爲事實上的獨立家族,由於他們家族,一直堅持飲食和養生,不參與任何勢力爭鬥,所以一直完整地延續了下來,但是也正是因爲這一點,使得他們的影響力很小,名聲只在少數頂級家族裡面流傳,不過他們並不在乎。
由於日本社會崇尚佛教文化,作爲有道教血統的柳生家族,在日本社會的生存環境,並不是十分的通達,所以在大明王朝時期,柳生家族派了直系子弟,重新來到天朝上邦,以《片冰勁》原文,與終南山的長春教道士,換取天外冰隕石一塊,再次以《片冰勁》原文,換取武當山道士出手,淬鍊了一支寒冰屬性的短刀,他們自己稱之爲聖劍。
這支短刀,連柄長一尺六寸,無護手,柄上也不纏布,通體金屬,刀身薄如紙,極其柔軟,刀口卻鋒利異常,普通的鋼鐵之物,斬之即斷,樣式也與普通的日本短劍不同,更像是一把縮小了的唐刀。
這把刀,有一個十分鮮明的特點,就是經過它處理過後的食材,營養並不流失半分,全部被冰封在食材裡,這也是武當山的道士,願意幫助他們煉製這把刀的主要原因,他們並不是要用這把刀去殺人,爭鬥,而是要用它去向道,以食爲道。
據說當時武當派的開山始祖,三豐真人知道這件事以後,特別是知道,他們得自千年前的功法,竟然一字未改時,也不禁搖頭。
中原大地上,無論是道教,還是佛教,都有一個與時俱進的過程,這也是《片冰勁》的原文,還對他們有吸引力的原因,因爲這些東西,在中原大地上循序漸進的發展,已經讓它失去了最原始的韻味,即使以三豐祖師的見識之廣,《片冰勁》的原文,依然有很強的借鑑作用。
不過三豐祖師爺,也沒有虧待柳生家族的人,他在片冰勁的基礎上,又創造出了一套新的手法,然後回傳給他們,使得他們對天朝上邦的敬仰之情,又加深了一步。
《片冰勁》本來分三個階段,分別是以身爲勁,以物爲勁,以氣爲勁,第一階段,是練得全身佈滿了寒冰之氣,這寒冰之氣,既防身又養身,十分的玄妙,運功之後,握拳運掌,俱帶有一股冰寒之氣,每每可以讓拳頭掌側,堅硬如千年堅冰,殺傷力大增。
第二階段,是以物爲勁,這時候可以通過一些特定的武器,也就是外物,將對這種片冰勁起到一定的增幅作用,如這把冰隕石煉的短刀,不僅使這種片冰勁使用起來的效果更強,也更省力,這也是他們家族,在其後的數百年間,一直在日本金槍魚的片魚師中,佔有一席之地的最重要原因,因爲只有他們,從金槍魚身上片下來的生魚片,上下兩面,都被微量的片冰勁封住,營養絲毫沒有流失。
第三階段,就是以氣爲勁,這個時候,已經不需要假借外物了,只要運氣,隨手一抖,一道比刀鋒還薄的勁氣,直接就可以將生魚片剖下來,而且可以剖得更薄,而且如果有需要,可以通過控制片冰勁的強弱,可以讓剖下來的魚肉片,因受凍的程度不同,而硬軟自如。
柳生家族,經過近一千年的發展,才勉強達到第二階段,而且只有在冬天,通過特別製成的薄冰刀,才能達到這一效果,當然,有了這把刀之後,也就可以全年使用它,來片生魚片了。
可是三豐祖師爺,看了《片冰勁》的原文後,不到兩個時辰,就讓柳生家族從來沒有見過的片冰氣勁,四處亂飛,並當場片了半隻河豚,後來三豐祖師似有所悟,讓人架起柴鍋,燒了一鍋熱菜油,片下的河豚肉片,從河豚身上飛出以後,鑽入滾燙的熱油中,再從油鍋的另一邊飛出來,落入碟子裡。
整片生河豚肉片,外形幾乎沒有變化,但是卻馬上就可以吃,卻沒有滾燙的感覺,只是稍微有一點點溫,一點都不像從滾燙的油鍋裡飛出來的東西,而且味道也更美了,肉質變得稍稍有點脆,完全沒有那魚腥味,甚至有一點淡淡的菜籽油清香。
大開眼界,大有收穫的柳生家族,懷着更加謙卑與虔誠的心情,在武當山的山腳下,結廬苦修。等他二十年後再回到了日本時,已經修到了第二階段的頂峰,卻久久無法突破,在得到了武當山老道士們的指點之後,纔回日本,去尋找突破的契機。
這是柳生家族的頂峰時期,此後再也沒有人達到這個層次了,雖然整個功法的修煉口訣完整,修煉過程中的許多注意事項,經驗技巧也記錄完善,甚至三豐祖師指點的原話,都有據可查,但是整個家族,總好像缺少點什麼似的,不要說第二階段的頂峰沒有,就是突破第一階段,進入第二階段的人也很少。
進入明治維新之後,柳生家族在日本頂層社會,已經有了一定的影響力,資源的佔有量,也增加了許多,但並沒有改變修煉上的怪圈,依然收穫很小,所以從某一代的家主開始,柳生家族定下了兩條奇怪的族規。
第一,因爲家族是以魚和飲食爲根本,爲了獲得更多的資源,得到天照大神的眷顧,柳生家族以後的每一個男丁,名字裡面都有一個字必須和魚有關,如柳生魚太郎,柳生鯨一,柳生鯊正等等。
第二,血統的改善,以後柳生家族的每一代傳人,其正妻必須是中原人,其母也必須是中原人,不管是大家閨秀,還是小家碧玉,亦或奴婢丫鬟,只要是身材矯健就行,甚至柳生家族的幾個分支,正妻的孃家還劃分了區域,如江浙,兩湖,四川,河南河北等。
爲了不引起外人的注意,再加上他們也不太注意對方的家世,所以這些正妻,大部分都是以購買的方式得到的,而且這些正妻,除了不能出入正式社交場合之外,在家族裡的地位倒是十分的高,而且每一個進入柳生家族的正妻,都必須在家族的莊園裡研究廚藝,爲自己的孩子將來正式進入料理界,打下堅實的基礎。
柳生家族內,甚至還有一部分激進的族人,懷疑是不是因爲自己信奉天照大神,而被道教始祖所遺棄,所以在修煉中才這麼困難,是不是整個家族都應該拋棄天照大神,而改信太上老君,三清始祖?
這些模棱兩可的東西,並沒有形成定論,但家族裡又形成了一條不成文的規矩,就是年滿十五歲的男子,必須要到中國去遊學,因爲縱觀整個家族史,只有接觸過呂洞賓教義的始祖,和上過武當山的先祖,兩人的壽命超過了一百一,其他大部分的族人,在日本社會裡,都顯得很長壽,七八十歲很正常,超過九十歲的也有很多,但卻沒有第三個人超過一百歲了。
在長壽這個傳統誘惑的刺激下,修煉,也就成了家族的必然。從明治維新到二戰,整個日本社會都充滿了一種浮躁,只有柳生家族,依然顯得那麼風輕雲淡。
只是專注着自己的修煉,專注着自己的生魚片,專注着自己的日式料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