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21號衛星表面的光照度很低,依賴海默星對衛星重力拉扯產生的內能使它維持着熔融核心沒有冷卻,或緩慢或激烈釋放的能量在有毒氣體的保護下維持合適的表面溫度,讓水能以液態形式存在。這裡也有原始微生物,因爲蟲子定居太久短期內無法確定是否爲原生的。另外有毒大氣很容易被雷電引爆,會致使短時間內改變小範圍大氣結構並破壞溫度環境,原生生物難以獲得進一步進化的機會。
身爲能跨越星系繁衍的超級生物,異蟲卻不管這些,它們適應的非常好。
爲本地環境進化出的,依賴地熱生長的菌類構成的菌毯分佈十分廣泛,覆蓋了幾乎所有水源周邊數公里範圍,算是蟲子們的大後方。以菌毯爲基礎,蟲子們四處打洞尋找它們需要的“精華”,既人類口中的能源型礦產。
要在蟲子的地盤挖礦不是件簡單的事,想着消滅所有蟲子後再開採更是異想天開,滅掉一個已經定居很多年並擴展至整個星球表面的蟲羣,不如直接摧毀整個星球還比較容易。
當第三批次也是剩下的全部陸戰隊員到達時,降落點附近已經形成了一個被警戒柵欄圍起來的簡易機場,包含兩條臨時跑道和兩棟複合材料拼接的小樓以及一套水汽蒐集與過濾設施。
由於蟲子們喜歡打洞,沒有大量混凝土和金屬板材構築高級工事的登陸隊暫時還無法獲得真正安全的庇護,簡易機場只是一個暫時的落腳點。
隨着所有陸戰隊員和少量技師與小型設備到場,登陸程序進入第二步——軌道投送。
軌道投送的優點是可以在兩三個小時內投放大量物資到地表。送爲在大氣氣流影響下保證足夠的精確度,軌道投送時需要用大且重的箱子,不過即使是它們,並且經過軌道上的模擬計算,在最後開傘減速的過程中,仍然會散佈到較爲寬廣的區域。
D21登陸行動的第一次軌道投送僅有一個箱子,接收到軌道上的信號後,地面部隊開始行動,分出一半的人員出去開“寶箱”。
大規模的行動刺激了蟲子,路上再次打了起來,本次蟲子動用了數十隻擁有高度特化器官的戰蟲加入戰鬥。
姑且稱這種擁有半透明外骨骼的蟲子爲“水晶蟲”,水晶蟲的外骨骼非常特殊,蜂巢般的結構中充斥着大量液體,能極大幅度的偏轉和分散來自能量武器的傷害,同時極易導致實彈在外骨骼區就發生破碎從而減低對內的傷害。它明顯是這個異蟲蟲羣專門爲對抗高科技種族進化出的高階種,也是前期偵查中對偵查人員造成傷亡最多的蟲子。
水晶蟲出現後幾乎無視了一切攻擊,在付出半數傷亡後接近了陸戰隊們,近戰已經不可避免。
近戰總共只持續了十數秒,剩下的水晶蟲就被其他隊員從各個角度擊殺,但就在這十數秒間,有三名開着小型機甲的隊員犧牲了。
水晶蟲的大小與小型機甲相當,用四條腿跑步,不參與行走的特化前肢前端是非常鋒利的三棱錐狀物,利用衝擊力擊穿小型機甲的裝甲層似乎都未盡全力。值得慶幸的是相比蟲子,人類的科技力量也不算太爛,小型機甲一樣使用複合裝甲,裝甲某種爲保護駕駛員免受二次傷害的特性,讓水晶蟲第一次擊穿後很難把前肢拔出去。多功能複合裝甲不但限制了水晶蟲的動作幅度便於其他人瞄準或自行使用機甲刀具,也讓幾個沒被刺中本體和供養氧部件的陸戰隊員撿回一條命。
簡單就地埋葬犧牲的隊員,其餘隊員繼續行動。
在D21生根的蟲羣發動攻擊似乎是自發的,顯得有些無序,短兵交接之後,仍然陸陸續續的有幾隻蟲子試圖攻擊隊伍,然而這種程度的攻擊對全副武裝的部隊並沒有什麼用,連陸戰隊的邊都沒摸到。
就這樣走走打打,半個小時後陸戰隊終於到達了第一個軌道空投的箱子所在地。
被保護在中間的兩臺由技師駕駛的工程機甲出來對箱子進行拆除。第一個箱子是特別訂購的,外層由很多零碎的裝甲片組成,它們不會被浪費,將作爲一段時間內人員休息區最好的防護材料。
拆開一個面的裝甲和裡面的防震層後,現場很多陸戰隊員透過機甲和動力裝甲發出了驚訝的聲音。
三臺四足型重火力機甲,兩臺大型多功能工程機,十幾套自由組合地面運輸套件,水和食物。
四足型重火力機甲是潘文的,柏妮斯說要重火力機甲,他覺得那邊補給不便,得買一種連續自持戰鬥時間能超過二十小時的機甲,於是就拿了這種被稱作“區域殲滅者”的傢伙,這玩意做成四足因爲滿彈裝填後一臺有一百一十噸,結果導致蜂D065X登陸艦根本運不下來。
隊伍中六個使用動力裝甲的小不點歡天喜地跑到重火力機甲邊,兩個一組鑽進三臺機甲的機艙,等工程機甲再拆開幾塊外殼,三臺重物腿部伸展站起來移動到隊伍中間。區域殲滅者在地面單位中噸位非常大,差不多有普通機甲五臺的重量,但它比常規機甲的高度還矮一些,行動姿態最大高度只有7米,實彈炮擊姿態高度僅僅不到4米……其實有點像揹着幾個炮管和兩個大箱子的螃蟹。
區域殲滅者有三套武器系統,背上箱子裡是密集導彈就不提了。其火炮系統有兩種炮擊模式,一類是實彈,也就是電磁炮模式,因爲地面部隊無法搭載太離譜的設備,它所發射的電磁炮彈彈道速度也就是常規火藥炮彈三到四倍,而且在大氣層內彈藥速度會在極短的時間裡迅速降低至常規火藥炮彈的程度,不過更高的速度讓它可以使用稍小口徑的彈頭達到同樣的殺傷效果,而且沒有火藥部分可以減少大量儲存彈藥的空間。火炮第二種炮擊模式是等離子電漿模式,等離子電漿武器能耗非常高,彈道精確度又很低,但它擊中任何物體後可以使數百平方米中大部分物質發生氣化效果,很適合一到兩公里間替代導彈打擊成片的目標。第三套武器是激光炮,沒什麼可介紹的,大部分人形機甲的手持武器都是它。
陸戰隊員不是上面的頭頭,除了相關人員其他的也不知道下一批會有什麼裝備進場,現在有了重火力機甲的加入,現場人員感覺也輕鬆了些。像剛纔的那些個水晶蟲,如果不是僅有的數臺常規機甲微型導彈一次裝填的數量不夠,很可能不會發生傷亡。重火力機甲在場就不會有那種情況,因爲它們必然會有可替代導彈效果的大面積殺傷能力,即便導彈真打光了也不會像普通機甲一般尷尬。
重火力機甲爲地面人員帶來更多的安全保障,兩臺大型多功能工程機到場也意味着可以開始構建工事。但是對於整個地面任務來說,其實第一個空投箱裡最重要的是最不起眼的運輸套件。
自由組合運輸套件就是一個個腦袋上頂着兩塊板子的四輪車,在陸地上,尤其是在沒有公路的地方建設時,是唯一一種運輸大型設備時能跟上機甲步行速度的東西,隨着後面的箱子一個個被丟下來,不可能每一個都是自帶輪子或腳底板的,靠機甲去做苦力可不成。
簡易機場設置完成,安全、施工、運輸的最基礎設備全部就位,地面行動終於進入了基地建設的階段。
防禦蟲子從各個角度的攻擊外,陸戰隊員們的工作還包括每天兩小時在機場以外地區蒐集一個個從軌道上丟下來的“寶箱”。
行動開始的第四天,技師們完成了對機場附近一個含量偏低的鐵礦的掃描,確認蟲子們地下坑洞的狀態。第五天,金屬冶煉設備被丟了下來,第六天是中型加工設備……
到第十一天時,簡易機場已經不再簡易,跑道換成了被反覆碾細壓實的礦渣與沙土混合物,沒有采用混凝土只是現在還沒有足夠的生產力製造足夠厚實的跑道,一旦跑道破裂比礦渣沙土混合物對着陸機構的損害還大。人員休息區有了三棟帶有地下結構的裝甲樓,從休息區到礦區通道上建立起的幾個小工廠不停的產出基礎材料與零件。
爲了應付各種蟲子,整圈警戒柵欄內一直到礦區,挖了條七八米深的巨大暗溝,現在大部分混凝土都主要用於加固這條淺層的地下防禦帶。
到此時,地面建設面臨最重要環節不是現在還顯得很初級的設備,也不是武器裝備的維修,而是水資源。
人類在水邊起源,是一種無法離開水的生物,即使到了銀河時代也沒什麼不同。
機器從空氣中搜集水的效率很高,再循環系統也能儘可能保證水的消耗水平不至太高,但是想要繼續生產更大型的設備擴大生產規模,單純依靠空氣水汽已經不現實,假如非要那麼做,整個工程可能要用數年計算。聯合艦隊停在軌道上也是在耗費資金與物資的,他們等不起。
所以此時到了必須和蟲子爭奪水源的地步。
穿過數公里的菌毯找水也許能偶爾爲之,長久下去地面部隊絕對支撐不了保護水線的代價。以最大程度降低危險爲前提定製的計劃,是避開地面水源的菌毯區,直接在附近尋找儲量足夠大的地下水源。蟲子的菌毯孢子可以在水中傳播,它們也有水生類,不過只要防護與過濾措施做得夠好,不讓菌毯在人類開的口子附近長出來,應該不會吸引幾隻蟲子。
他們的運氣不錯,地面和軌道艦隊同步對大片地區進行深度掃描後,發現兩個合適的地下水源,其中之一是尋常的地層水,另一條則流經數百公里外的一條休眠火山帶,溫度很高。
地下水受壓高,那條高溫地下水的溫度足有兩百度左右,打出的開口會因高溫高壓有些危險,可是相比被蟲子鑽進來的可能,一羣人開會後讓地面人員做了些取樣調查,還是選擇使用高熱水源。
當高熱水經由管道送到工廠區時,大局基本已定,陸戰隊員無需往外跑,技師們對佔領區無上限的加固擴大再加固,就算蟲子發動蟲海攻擊,軌道艦隊也不是吃素的。
對軌道艦隊而言,假如沒有不開眼的傢伙打來,剩下的事情只有單純的等待。
某人不想留下乾等,換乘一艘炮灰艦,搭上物資運輸隊的便車離開,準備單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