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探(八)

轉過身來,對太監說道:“張內侍,到後面將朕那張大地圖拿來。”

“喏。”

一會兒拿來一張很大的地圖。

上面分成了幾個區域,先是淡黃色的大唐疆域,單看這張地圖,面積很驚人了,遠超過了歷朝歷代,南部伸到了後來的越南中部,東部還有一些南海上被諸海客佔領的島嶼。硫球羣島上盛產硫磺,也被朝廷圈了進去。

東北部因爲靺鞨人臣服,一直圈到了外興安嶺之北,綿延到堪察加半島,北部延伸到小海的北岸。西邊因爲易薩部的臣服,圈過了鹹海,南邊是呼羅珊。僅是一個吐蕃屹立在高原上,每一次看到後,李威心中十分不滿意。

但各部臣服的程度也不同,管理的鬆嚴也不同。遼東諸部離中原近,卻不及對呼羅珊的控制力度。交趾是後來小越,噁心死了人,然而現在對朝廷很忠心。因爲倭國的入侵,新羅停止了擴張的腳步,終於將疆域停在了大同江。否則這幾年發生了這麼多年,都能將唐朝驅逐出了鴨綠江。但真正的核心區域要縮水一半的,西域僅是以點帶面的管理。從肅州往東纔是朝廷真正有控制力度的區域。北方也幾乎以長城爲線,要麼陛下以後設立六鎮,向北推伸到陰山。

在這個淡黃色的區域裡,塗了許多深黃色,特別是長江一帶,還有全國一些零碎的地區。不用說,這就是以後興修水利,有可能騰出來的耕地區域。還有嶺南與遼東有大片赭色的區域。那是未來開發的地方,皇上的雄心壯志,能略見一斑。

然後是更多的地方,分成了兩片,一是南海諸島,顏色變成了深綠色。其次往大洋洲,綠色稍淺,再往東去,那兩個大陸,全是淺綠色。再就是西方,信德、馬克蘭、俾路支斯坦等地,塗成了紅色,那是血腥與殺戳

將地圖懸起來,說道:“大家看一看綠色的區域,它能容納多少耕地。以前朕一直通過種種措施,直接的變相的,鼓勵你們前去開發。爲什麼非要擠在中原,與幾千萬的百姓搶中原緊張的地源?難道非要逼得我將所有百姓遷移走,只有你們來保衛朝廷安全嗎?會不會?”

這個問題很重要的,兩京安全是重中之重,甚至不惜緊張的田地資源,李世民與李治,先後還遷移來大量的百姓。正是有了人,就有了府兵,有了府兵就有了拱衛京城安全的力量。

比如徐敬業謀反時,魏思溫說,我們打洛陽吧,洛陽東南方向府兵不多。

後來安祿山謀反,也是看到唐玄宗好大喜功,府兵敗壞,兩京府兵所剩無幾了,自己手中有了龐大的軍隊,這纔敢謀反的。

因此,李威前面說開發遼東與嶺南,諸位宰相很是不樂意。就怕人口分散了,京畿要地百姓數量不足,安全無法得到保障。

掛着這個大義,所有大戶人家不敢開口說話。不然有的說了,你讓我們去,爲什麼不讓平民百姓去?去肯定要去的,然而飄洋萬里,平民百姓力量不逮,朝廷又沒有力量過海派駐官員。就是以後遷居的人多了,恐怕多是羈縻而己。

但政策有許多拘束性,所以李威再次一轉語氣,說道:“海外已有人在開耕,多用土著人。人無遠憂,必有近禍。土著人不開化,所以不可懼。一旦與我們接觸時久,開化起來,熟悉當地地形,適應當地氣候,恐會生起不好的事例。所以我與諸相公商議後,有可能會給你們一些照顧性的政策。例如,上戶人家,可以遷移兩千居民,前去開耕,中戶人家,可以遷移一千百姓,前去開耕,下戶人家,可以遷移五百居民,前去開耕。甚至提供你們大量武器,進行自衛。但勿得虐待他們,所有遷移的百姓必須備註在冊,朕在登州幾年前就訓練了一支海軍。會不定期的派人前去各島巡視。也勿得想賄賂官員將士,這些巡視的官員,朕也會不停的調換。”

後面僅是從人道着手,已經有許多人眼中閃起亮光,以前也遷移了一些百姓過去,但都是偷偷摸摸的,也不敢遷得多,怕朝廷察覺動怒。這一條決定,不但公開制度化,數量也不少。這麼多人,再加上船上的人,有了充足的武器,就可以武裝起一支強大的軍隊。那怕就是南海上最大的國家,幾家子合夥起來,都能將他們推翻了。

有的國家,比如赤土國,那真富裕啊。

敢情想這個好事呢。

確實這樣一來,地的矛盾也解決了。中原更好,然而皇帝不讓吞併,怎麼辦呢?只好另尋他路,似乎做一個海外的土霸王也不錯的。

這一條前提,就是必須有充足的勞力。

所以李威放了放。

這一放,可是幾十萬百姓流落到海外去了。甚至大規模發展起來後,都能遷出上百萬的百姓。

非是他是穿越者,換那個皇帝前來,都不會下這道詔書。

將地圖合上,又說道:“當然,有許多細節,這幾天,你們都留下來,有什麼想法,只要心中還念着這個國家,廣大的百姓,都可以提出來,我們大家一起將它完善。”

“喏。”還有什麼可說的?

再說,不可能將皇家的園林都騰出來,給他們侵佔吧。

“再談錢財。君子恥於談利,以前許多人進諫,對朕的批評,也是要朕勿要貪利失義。我想,是大家誤解了。百姓生活,要穿衣,要吃飯,要住,要行。能力大小不同,所獲也不同。吃飽了就想吃好的,穿暖了就想穿漂亮的,有了住,就想住更大的房屋。這本身無可是非,朕恨不能全天下的百姓經常能食肉,能穿綾羅,能住溫暖華麗的大房子。只是君子愛財,取之有方。以才幹以勤勞獲取,以道義獲取。道義,乃是社會穩定的基石。所以朕一直說良,也就是道義,賺錢可以,要有這個國家,要心存道義。難道非要象土著人那樣,大家一起過着刀耕火種的生活,纔是最完美的嗎?”。

衆人會心一笑。

李威又拍了拍手,兩個侍衛擡着一樣東西,上面蒙着布,後面還跟着一個拜占庭的傳教士。

東西擡到大殿裡,放了下來,將布扯開。是一個長墩子,放在木盒裡,有小石板,小石條,還有一種灰漿,局部地區是粗砂,縫隙處填滿了細沙,上面也是細沙。

李威說道:“這位是拜占庭的主教悉瑪若,在他年青的時候,主持着建修拜占庭人的一條大道。在道路的技術上,他們在某些方面,比我們稍稍發達。曾經因爲完好的道路,使羅馬軍隊侵佔法蘭克時,一天能將步軍推進了近兩百里路。這就是他帶來的模型。朕正準備與諸相公商議,撥出一千緡款子,每一年撥出一百萬緡,由他與我朝精通水木的官員,共同協商,修建各條大道,通達各個州縣。”

要想富,先修路,還沒有出來。

但在座的無一不是精英人士,道路發達了,貨物流通速度加快,對繁榮商業,有很大的幫助。當然,也更有利於統治。

是朝廷從硬件上,對商業進行支持。

又說道:“關於海市政策也不完善,朝廷僅設三處,多有不便。因此朕會逐步從幽州、登州、明州、欽州再設四港做爲補充。江湖之中,在各個海市市舶司交納稅務後,朕下明詔,可以溯江而上,直通各州縣,簡化程序。”

這兩條政策,也就是生錢了。

提供的好處,已經非常驚人。特別是在許多人道德與觀念沒有轉變之前,這些詔書一旦下達,會掀起許多反對的聲音。除非他們做出讓步,讓衛道士無話可說,這樣才能使皇帝將詔書順利下達。

一個個寂靜,全部在沉思。

李威又說道:“朕說兩個故事,第一個故事是鄒穆公的。鄒穆公曾下達一道命令,飼養賞玩的鴨鵝必須用癟谷,不得用粟米,當時糧倉裡沒有癟谷,只好與百姓換。結果一石癟谷居然需要兩石粟米才能換到。吏請曰,秕食雁,本來花遇很少,可今求秕於民,二石粟而一石秕,花費太大。請以秕食雁。穆公說,去非而所知,百姓煦牛而耕,曝背而耘,苦勤不敢懶惰,豈爲鳥獸哉?你只知小計不知大計,周諺雲,袋子漏了,盛的東西在倉庫裡,你沒有聽說嗎?國君乃是百姓父母,用倉粟移之於民,難道這粟米就不是我的嗎?即使禽鳥吃了昂貴的癟谷,也無損我國的粟米,反而讓百姓食用。粟米在我的倉庫裡,與在百姓手中,有什麼區別?”

“第二個故事是有漁人獻魚給楚王,說,今天打的漁很多,吃又吃不完,丟掉又很可惜,用它來獻給大王吧。左右侍從說,這話說得很粗鄙(指吃剩下來的獻給王)。楚王說,子不知,漁者是仁人,我曾聽說過倉庫裡糧食有餘,國內就有飢餓的人,後宮中有幽怨的妻子,百姓之中就有娶不到妻子的人。多餘的財物放在國庫裡,國內就有貧困的百姓。這是管理百姓的要道。故庖有肥魚,廄有肥馬,民就會有餓色。凡是亡國的君主,都喜歡將好東西放在倉庫裡。嗯,朕忽然想到隋煬帝在東都儲存了可供天下百姓食用六十年的糧食。楚王又說,我聽到這個道理很久了,未能行也,今漁者用這種方式暗示我,我就來執行吧。乃遣使撫鰥寡,存孤獨,出倉粟,發幣帛振不足,罷後宮妻鰥夫,楚民因此欣欣大悅,鄰國歸之。”

這兩個小故事自一個人君嘴中說出來,不得了了

嚴格意義,它與劉備的以人爲本,與李世民的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可以競相媲美了。

說到現在,也說了許多事,還是有許多大臣不服氣的,也在心中草擬進諫的稿子。然而聽到皇上居然將這兩則故事翻出來,並且當着大家的面講出來,居然逐漸打消了念頭。

“朕一直在做的事,就是藏富於民。包括剛剛提到的種種政策,然而這個民,是指全國所有老百姓,還是僅指你們幾十家,或者幾百家,讓你們幾百家最後力量比國家力量還要強大,比國家人才還要多,比國家財富更充足,你們纔會滿意,是不是?”

誅心之言哪。

一個個伏了下去,誠惶誠恐地說:“陛下,言重,臣民皆沒有這樣的想法。”

“那麼爲什麼各位吞併之風,朕連下數旨怦擊,都沒有停止過。水澤之利,醜態競出?”

PS:等會兒還有一更,新書已開,請大家支持一下。

第392章 憶往難寐(二)第66章 圖窮(上)第358章 欲摘弓(二)第477章 天上人間夢裡(一)第431章 聽得念奴歌聲(二)第156章 啓航(二)第215章 烏龜第313章 方來還有英傑(一)第297章 算蛟龍(二)第309章 萬事空中雪第377章 勇臨寒磧(四)第35章 豪放徐儷 通靈燕子第179章 合(七)第44章 脫變第74章 微調第242章 高度第274章 無人聽第103章 母親的懷抱(一)第2章 正單衣試酒(二)第144章 入甕之君 暴刑長安第119章 太子出行 左擁右抱(上)第69章 公主大婚 上官婉兒(上)第74章 興唐於野 潤物無聲(上)第104章 會戰(五)第177章 風輕雲淡 花好月圓第111章 太子檔箭 曬鹽大害第207章 妃兒吹笛 甸子指路第228章 貴重大禮 破是不破(上)第293章 只愁風雨無憑準第344章 非川悽草(二)第153章 問鼎(五)第408章 望不盡(二)第104章 母親的懷抱(二)第394章 一聲羌笛(一)第46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九)第369章 龍出海(一)第164章 再冊東宮 欲定未定(下)第137章 地域遠大 老花密報第60章 許家僵持 太子昏之(上)第37章 孤身郊遊 商人法事第22章 釵鈿墮處遺香澤(二)第214章 王妃是妃 堅城人城第29章 輕翻柳陌(二)第101章 會戰(二)第395章 一聲羌笛(二)第473章 暗滴蛟珠淚(五)第454章 腸斷竹馬兒童(二)第255章 尚飯心不老(二)第373章 香車血斾(三)第406章 竿旗過市(五)第119章 問琴(下)第127章 三敗俱傷 此身非彼第123章 母子交談 明府施法(下)第467章 又說向燈前擁髻(二)第411章 望不盡(五)第281章 殺死你(下)第260章 大婚(中)第138章 再論大非川第161章 啓航(七)第476章 便當日親見霓裳(三)第400章 紅妝春騎(一)第39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二)第109章 越權第335章 衛公拍手(一)第159章 太子加冠 花落誰家(上)第149章 廢地爲寶 立體養殖(上)第135章 春雷(七)第305章 那更寒蟲四壁(二)第243章 祥瑞第101章 會戰(二)第126章 東都黃昏(五)第252章 決心第139章 謀架公主 低談秋雨第459章 三千樂指(一)第168章 探(六)第74章 微調第221章 姚州之戰(六)第100章 會戰(一)第232章 太子成人 皇帝上天第183章 卜者和山 父之福畤(下)第414章 習習香塵蓮步底(一)第329章 杜鵑枝上殘月第46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九)第460章 三千樂指(二)第235章 黑手不知 龍顏震怒第449章 看往來神仙才子(二)第394章 一聲羌笛(一)第392章 憶往難寐(二)第10章 一去無跡(一)第23章 小孩子打架 鬼市裡傳聞(下)第152章 大案落幕 蕙好小母第253章 枯骨接翠(三)第32章 歷史真相 海上利弊第413章 樓臺歌舞(二)第475章 便當日親見霓裳(二)第57章 封禪的耳光(上)第93章 大風不利 妾身等你第194章 父子對答 驪山怪旨第161章 蘿莉進宮 韋月乖巧第60章 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