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呂梁來說,最讓人欣慰的是華夏人思想觀念上的轉變,這是他最期盼看到的。傳統道德要求的打不還手、罵不還口、以德服人在這個國家中出現的越來越少,年輕人和中年人組成的社會中堅信奉利益至上,在強大的國家宣傳機器洗腦下,對國家的軍事行爲瘋狂支持。舊的文明形態被打破,新的文明形態正在形成之中,無數的糟粕被拋棄,優秀的傳統被繼承,強權讓文明的轉換相對順利,但呂梁也知道傳統力量的強大,他做的只能是儘量將控制的時間延長,防止糟粕死灰復燃。
不要認爲呂梁統治下的華夏是個美好的地方,美好只是對於服從呂梁的人而言的,利益受損、固執守舊的人遭受了慘無人道的折磨,***機器爲這部分準備了充足的警察、監獄、勞改場所,無數的家庭因爲呂梁的殘暴走向毀滅。遍佈全國的孤兒院證明了這一點,呂梁沒有那麼多時間和風細雨的改造社會,直接而粗暴的轉變肯定會引起反抗。
在全國統一到戰爭爆發的這段時間裡,光是民衆暴動、軍事暴動和刺殺就不下兩百起,政府機構、警察局、官員成爲主要的攻擊對象。這些陰暗的事情從不會出現在報紙上,也不會出現在電臺廣播裡,即使民衆的口口相傳都受到調查局的監視。在這個過程中死亡、鮮血和人性的扭曲比比皆是,呂梁只能將其視爲改革所必須付出的代價,並選擇性的將其拋在腦後,如果沒有妻子吳月的寬慰,估計他早就變成了聽不盡人勸的殘暴統治者。
在緊張的工作中,呂梁總會找時間去長江邊釣魚,這成爲他驅散壓力的最好方式。一個小時、甚至半個小時,抽出時間來散心是他每天最期盼的事,當然,釣魚的過程中經常會被手下打斷,比如現在,一名軍事參謀就急匆匆的跑來,他穿過層層警衛,出現在呂梁面前,迫使他放下魚竿,趕回戰時總指揮部。
對日作戰軍事上的準備基本完成,陸軍總參謀部準備了兩百萬大軍,將在3月20日登陸日本,展開日本戰役,代號“征服”。
這兩百萬大軍中,朝鮮軍團15萬人,臺灣軍團7萬餘人,菲律賓軍團6萬餘人,琉球師1.5萬人,本土陸軍將出動180萬人左右。本土第一集團軍羣一百萬人左右,第二集團軍羣八十萬人左右,他們是對日作戰的主力。
全國統一後局勢在兩年內完全穩定下來,經濟走上正軌,於是更多的資源開始向軍隊傾斜,國家也有實力支持軍隊的擴張。從1908年開始到1910年,兩年時間華國陸軍常備軍從110萬擴張到320萬左右,還有民兵、武裝警察、預備役部隊300萬左右,他們接受比較頻繁的軍事訓練,一旦進行動員就能迅速形成戰鬥力。戰爭開始後陸軍已經完成了第一階段的動員,超過一百萬人加入軍隊,並得到了比較完善的武裝。
與陸軍擴充同時開始的還有全軍裝備大換裝,陸軍的變化和其他軍種一樣明顯,編制有六個裝甲軍,十五個機械化步兵軍,三個騎兵軍,三十個常規步兵軍,六個山地師和七個傘兵師。大部分基層軍官都是正規軍事學院出身,具備良好的指揮素質和戰術素養,超過四分之一還經歷過戰爭磨練,他們是這支軍隊最堅實的支柱。
而普通士兵的識字率超過百分之九十八,部分沒有經過文化學習的士兵在軍隊中受到了不錯的教育,華軍的文化水平冠絕全球,即使最精銳的德國步兵也無法超過華軍。他們大部分經歷了兩年或者兩年以上的訓練,光從訓練子彈消耗上就能壓倒性的摧殘大部分國家的軍隊。
對文化要求越來越高的裝備是普及文化的必要要求,在裝甲部隊中,坦克組成員需要一定的文化知識,才能駕馭坦克,才能進行簡單的修理,才能熟練的操縱戰車。戰爭模式的改變要求士兵們不僅僅需要不怕死的勇氣,更需要海量的技術兵種。
對裝甲部隊的重視使華**方要求更換更加先進的坦克和裝甲車,從開始一直是華軍裝甲部隊主力的t01坦克一直存在故障率高、舒適性差、防禦水平低的缺點。在華國工業水平不高、敵軍沒有反坦克武器、沒有裝備坦克的時候,這些缺點還可以忍受,但在各國相繼研究新式坦克,華國工業逐漸深厚的時候,t01坦克就顯得有些過時。雖然它具有結構簡單、便與製造,火力、防護和機動三大指標非常均衡,對訓練要求低等特點,但坦克兵們和裝甲部隊將領要求更先進坦克的呼聲越來越高。
一般人呆在t01坦克裡面兩個小時,就會因爲糟糕的乘坐環境而失去戰鬥力,鑄造裝甲質量一般,受制於當時製造水平的落後,鑄造裝甲裡面沙眼非常多,如果在實戰中捱上一炮,炮塔裡面鐵定鐵屑亂飛,車組成員別想活下去。
新式坦克軍方要求繼承t01坦克指標均衡、結構簡單的特點,改善坦克內部乘坐環境、提高裝甲質量、安裝更先進的觀瞄系統和無線電設備,在有可能的情況下安裝火力更強的坦克炮。
在1908年中,試驗坦克2號走出實驗室,軍方檢驗後對其非常滿意,運往東北低溫地區、西北沙漠地區、西南高原地區、菲律賓熱帶島嶼地區進行作戰試驗,結果證明2號坦克是一款非常成功的坦克,能夠適應各種環境下的作戰需求,當然在那些環境下也需要安裝一些適應性設備,比如在沙漠地區安裝發動機過濾網,不過這些都是小問題,總體情況令人滿意。
被命名爲“豹式”坦克後,軍方向軍工廠下達了第一批1500輛的訂單,要求在1909年6月之前交付部隊,第二批訂單2000輛在1909年底之前交付裝甲部隊。之後華國工業開足馬力,在1909年9月提前完成了第二批訂單,在1910年初,華國已經擁有豹式坦克4500多輛,雖然按照編制,全軍還有兩千餘輛的缺口,但已經足夠開戰所需。
全新設計的坦克底盤讓豹式坦克擁有了更加低矮的身軀,更加寬闊的內部空間,因此可以攜帶更多的彈藥,爲乘員提供更加舒適的環境。在各國都在苦苦研究坦克結構、懸掛系統和負重輪結構的時候,豹式坦克已經採用了最先進的扭杆懸掛系統。地球另一側的德國,華國爲其提供了克里斯蒂懸掛和扭杆懸掛兩種系統,他們的工程師們仍舊和後世一樣採用了克里斯蒂懸掛,對機械美感的執着追求和對橡膠資源的稀缺,導致交錯式負重輪結構再次出現在德國坦克上面——負重輪邊緣的橡膠稱重能力不足,也就是說,德國必須想盡辦法在有限的車體長度限制下,安裝更多的負重輪來支撐整個坦克的重量。
豹式坦克的柴油發動機爲它提供了充足的動力,每小時最大行進速度超過60千米,比美國最新式的卡車還要快。近十年的坦克設計和製造讓華國坦克生產技術越來越成熟,工業水平的提高也讓豹式坦克擁有令人滿意的低故障率,在最容易出毛病的動力系統上,豹式坦克測試的結果是一百輛坦克行進五百公里時,只有四輛出問題,這樣的成就足以讓坦克設計人員和製造工人們自豪。工程師們還提供了一種馬力更大的發動機,不過這種發動機還有變速箱給坦克帶來超凡機動力的同時,還伴隨着高故障率和高油耗,相比之下並不適合豹式坦克。原發動機給豹式坦克不錯機動性的同時,相同的油耗讓它可以行進更遠的距離,這對於實戰的意義超過了更高的速度。
爲了兼顧坦克機動性、火力和防護,豹式坦克仍舊採用75毫米火炮,不過是45倍徑的長身管火炮,這種火炮的威力可以在700米距離上擊穿現有世界上所有的坦克,軍方估計豹式坦克的火力優勢將持續至少三年時間。另外本土鎢礦的豐富讓坦克擁有了更先進的穿甲彈,一種鎢合金材料被華國科學院發現,並用於新式穿甲彈的製造。先進的坦克炮和穿甲彈足以讓豹式坦克的優勢保持很長一段時間。
鋼鐵基地提供的數據和無數次的試驗讓工程師們找到了坦克最佳的防護外形,傾斜裝甲可以將敵人的炮彈彈飛,炮塔頂部100毫米裝甲、兩側和後部都是45毫米,艙體前部裝甲80毫米。不過坦克的裝甲防護水平不能單單用裝甲厚度來形容,比如德國三號坦克相同的100毫米裝甲,可以被坦克炮輕易擊穿,豹式坦克的裝甲卻只能在上面留下一個深坑。不是說德國鑄造水平不如華國,而是在鑄造水平相近的情況下,華國擁有更先進的裝甲材料製造技術。
大功率的無線電設備,板裙、前外掛裝甲板,炮塔周圍的網格防彈柵欄,全封閉的炮塔後部雜物箱,應有盡有。可以說在三年以內,豹式坦克都是無敵的存在。(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