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九里山上

“項羽當年多少兵起家?”

李子誠笑問着身邊的人,從拉到袁世凱的那份電報起,在**公司內就討論了一兩天,現在報紙上也已經公佈的自己這“淮海經略使”全權負責“定武軍善後”事宜,甚至還將江蘇陸軍第三師指揮權暫予經略使。

可現在,公司內衆人還是希望自己別去揚州,把這個差事推了,袁世凱說不出什麼,舉國上下沒人能說出什麼。

“西楚霸王八千子弟起江東”

笑吐出這句話時,李子誠倒是對這事頗爲上心,男人嘛,多少總有一些“權力癖”,上輩子沒當過官,現在突然當了這“可領數省的經略使”,當然會上心。

“八幹也比四五幹多呀!”

穆湘玥頗爲不滿的嘀咕一聲。

“致遠,你以爲這是好差事嗎?若是好差事,不知道多少人會搶爛頭,袁世凱爲什麼不用馮國璋,爲什麼不用倪倪嗣沖,反而用你這個手中無兵、無權的淮海經略使”

只要一提到這“淮海經略使”穆湘玥便是直皺眉頭,在中國,其它的經略使都是手中有兵,管轄數縣、半省的軍閥,即便是授了“經略使”,那也是什麼川北之類的固定轄區,他這個淮海經略使,說好聽是是淮海經略使,可事實上。

不僅是有名無實,甚至連那“淮海”兩字,也不遠是一個籠統的詞彙罷了,不過是袁世凱給的一個看着光鮮的蜜棗而已。

“可,”

嘻笑着,李子誠看着穆湘玥。

“我得到了一個師啊而且名正言順”

因爲“權力癖”對這件事上心,那是胡扯,自己考慮的是將來。

“若是這次我能把這件事麻利的辦好了,我便就可以在這連雲港直接開府設幕,當然,我要的可不是什麼權,而是……”

笑着李子誠朝着一旁沉默不語的韓武添看去。

“董事長,武裝警察可以是警察,也可以是江蘇陸軍第三師”

相比於穆湘玥,身爲武警總隊總隊長的韓武添看到的卻是另一個機會,把武裝警察擴大的機會,同時也是掌握江蘇陸軍的機會。

“看吧”

李子誠看着依有些不滿的穆湘玥笑搖着頭,有一些事情,他看不懂,至少現在他看不明白,現在袁世凱送了一個機會給自己。

“可,”

對於出撫揚州一事中的利害關係,穆湘玥豈會看不明白,正是因爲看明白了,所以他纔會有些擔心。

“可,如果失敗了呢?”

“失敗”

先是一愣,隨後李子誠拄着下巴思索片刻。

“添仁,想去徐州轉轉嗎?”

“董事長,您的意思是……”

董事長的話只讓韓武添一喜,他明白了董事長話裡的意思,那是……

“添仁,就按你的那個計劃辦吧”

打從當了第三師師長,方言靖便常常因爲自己的兵馬少而發愁,“徐州兵諫”之後,原騎兵團的張宗昌帶着第三騎兵團投靠了馮國璋,一下子,這第三師就只剩下了四個不滿編的步兵團。

現在這第三師只剩下了不過四千餘人,隴海鐵路公司倒是沒短他的軍餉,一個月五萬元的軍餉分文不少,可內心裡他想擴軍,可他卻又無軍械、無補給,他想收攏地方武裝,可地方武裝不是投靠了張勳,就是投靠了馮國璋。

而他的第三師,現在卻只剩下了一個架子,可打從接到了陸軍部“第三師助淮海經略使善後揚州定武軍”電報後,方言靖便知道,這是一個機會,一個擴軍的機會,爲此,在淮海經略使、**公司董事長、隴海鐵路公司董事長李致遠來到徐州後,他不僅大張旗鼓的迎接,甚至專程陪同,第三師擴軍,也就在此一舉了。

只不過打着如意算盤的方言靖在過去的幾天之,卻一直談不上擴軍的事情,每提到“定武軍兵力甚衆,官兵不敢出討”時,李子誠總會轉移話題,而今天李子誠卻邀着他出城,然後爬上了一座小山頭。

站在山頭上,李子誠舉首四眺,到也空曠無邊。

“呼……”

爬上山,方言靖這會早已經出了一身汗,軍裝全被汗溼,而他身旁的第三師的一衆長官皆是如此。

“這經略使可也真是的,大熱天的……”

站于山上,心情頗爲不錯的李子誠,聽着身後的嘀咕聲,只是在心下笑了笑,然後才問身邊的方言靖,他是自己保舉的第三師師長,可這個人啊……

“這是什麼山?”

方言靖聽着這話笑了。

“說起這個小山,可大有名氣呢!”

“能比九里山名聲還大?”

這幾天來到徐州之後,一番遊玩下來,李子誠倒是對徐州的名勝古蹟頗爲了解,徐州是的歷來兵家必爭之地,而九里山又是徐州之屏,而在歷史上,楚漢相爭時,劉邦聯合韓、魏等諸侯軍隊56萬人,東向伐楚,佔領彭城。項羽聞訊後,親率3萬精兵南下回擊,在九里山前大敗漢軍,奪回彭城。劉邦棄甲奔逃時只有幾十名將士跟隨。連老父親也丟在半路上了。

“大,大多哩!”

“哦?”

“先生,你聽說過“四面楚歌”的故事嗎?”

對四面楚歌李子誠倒是不陌生,於是便點點頭。

“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過去近兩年中,看古書的好處這會到是顯了出來。

“對。”

方言靖連忙說道。

“先生,咱們現在站在地方,就是當年張良當年**的那個山,叫子房山。”

接着他又連忙說道。

“這名字當然是後人起的。因爲張良有個號,叫子房,所以此山叫子房山。”

“**也能打勝仗?我卻不大信。怕又是一些文人嚼舌根,瞎編爛造的吧?”

這會第五旅旅長王益存倒是在旁邊嘀咕了一句

“不,史書上確有記載。”

“史書不是編造的?”

“……”

聽着他們的爭論聲,李子誠只是微笑着,今天來這子房山,是自己特意選的地方,而在這子房山上,自己要給他們心裡埋個釘子。

“四面楚歌,所成皆爲軍心”

輕吐出一句話,打斷他們的爭論,李子誠笑說道。

“這軍心……軍心……軍心渙散了,縱使是強如西楚霸王,打起仗來,也是要吃敗仗的”

所謂的四面楚歌實際上就是心理戰,在後世各國上演的心理戰,所摧毀的又豈是一支部隊,他可以毀滅一個國家。

“先生所言極是”

方言靖等人聽着這話,連忙點頭稱是,即便是王益存,聽着軍心兩字,也在心裡思索開來,算算過去幾年打過大大小小許多仗,有勝有負。捫心自問,這軍心真有些作用:士氣旺了,啥堅也能克;孬兵,聽不得槍響便舉白旗!這會他倒是相信**能吹敗項羽的兵。

“先生,我明白了,士氣跟槍炮一樣起作用。”

“有時候比槍炮作用還大,你們自己琢磨琢磨,看看是不是這個理”

說着,李子誠便朝山下走去。

“走,明天去九里山”

第二天,李子誠帶着第三師的高級長官們,來到了徐州北郊著名的九里山。

九里山,東西蜿蜓,九里之長,故得名。此山因戰爭而揚名:楚漢之爭,漢將韓信搞了“十面埋伏”,一舉吃掉了項羽的主力,一個“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英雄,競揮淚別了愛妾虞姬投烏江而亡。

而在名氣之外,九里山也是座美麗的山,它有象、團、寶等著名峰巔,還有大小孤山、龜山、看花山、楊家山等支脈;連綿起伏,青黛逶迤。

站在山上,遠處可以清楚的看到第三師兵營,第三師的兵營位於馬驗收報告湖畔,當年楚軍被困九里山時,糧盡援絕,尤其缺水,飢渴難忍。正是束手無策之際,項羽的烏騅馬忽然四蹄騰起,跑起圓場,羣馬緊緊相隨。馬蹄之下竟然踏出清澈的甘泉,且泉涌波濤,聚成小湖,解了項羽之渴。因而,這片地方便叫馬場湖。

而第三師駐兵於此,恐怕也同冷雨秋等人的心思不無關係,他們認爲那裡是一個“絕處逢生”之地。同樣的也可以看到於馬場湖附近經過的隴海鐵路,現在鐵路已經修至徐州,而向皖北延伸的支線,則正在向烈山伸展。

而上山時,李子誠一行就是從九里山東端馬場湖畔上山的。

“靖綏。”

登上山頂之後,李子誠轉身看着身後的方言靖,然後開口說道。

“你知道我把你拉到九里山上來是爲什麼嗎?”

詫異的眨眨眼睛,方言靖便有些糊塗問道。

“先生,還有深意?”

這會他到真是有些犯迷糊了,這幾天他全是一副遊玩的模樣,難不成……

“九里山前作戰場,牧童拾得舊刀槍。順風吹動烏江水,好似虞姬別霸王。”

聽着這首詩,方言靖有點呆了,他好像聽人念過這首詩,似乎是……水滸傳裡的。可……他看着站在那的李子誠,順着他的視線朝着遠處看去,只看到鐵路上停着一輛火車,那火車噴吐着煙霧停在那裡,而在火車周圍似乎是……那是上千人正在下火車

“先,先生……”

方言靖雙眼一顫,他看着背對着自己的李子誠,瞬間,他明白了,明白這幾天他爲什麼帶着自己“遊山玩水”,而大傢伙爲啥會這麼熱的陪着李子誠,還不是因爲他手裡有銀子,想擴軍的又豈只是他一個人。

而轉過身,李子誠則狠狠地直視着方言靖。

“第三師軍餉由我隴海獨承,端誰的碗服誰的管,又推薦你爲第三師師長,但你如何對我……”

驚詫的看着眼前的李子誠,方言靖硬是沒能說出話來。

“你想擴軍,沒問題,可問題是,你讓我如何信你”

“先,先生,千萬不要聽他人讒言,我方言靖對您那是忠心耿耿啊若不是先生你……”

聽着方言靖在那表着忠心,李子誠在心裡笑了起來,忠心?他方言靖對自己有何忠心可談,月前,自己曾給第三師推薦了一些“人才”,可他方言靖卻把那些任命爲參謀,參謀不帶長,放屁都不響,他不想讓自己插手第三師,只不過當時自己並不願去撕開這層紙,所以也就忍了,而現在……

“你說說,你的忠心爲何?”

李子誠一笑,然後目中透出些許冷意。

“原本的,推薦一些人充實一下第三師,可你是怎麼辦的?”

說到這,李子誠面色微微一沉,然後嘆聲氣道。

“你的心思我知道,你覺得我李致遠不過就是一個商人,我拿銀子,讓你趕走了冷雨秋,你當了這第三師師長,你就是這徐州地界上的草頭王是不是?我李致遠怎麼不了你,對不對”

一見李子誠把這層紙捅破了,方言靖臉上恭敬之色也消失了,同時也壯壯膽子說道。

“經略使,當初你是幫了我,可那是爲了你自己,若是說承情,你也得承我方言靖的情,要知道,……”

說話的時候,方言靖朝着一旁看去,他知道,上山的一行四十六人中,有一大半都是李子誠的人,至於他們甚至連衛兵都沒帶,可他不怕,畢竟山下就是……

“要知道,我的人,不帶長,可都是參謀,現在嘛……”

伸手笑點着,在十幾米外,同自己的人說笑着的那些軍官。

“帶長的都在這……”

“……”

轉瞬間,方言靖便明白了這話裡的意思,這種事他幹過,而現在……

“本來嘛,我以爲咱們就是一個心眼,一股力量,一家人”

笑着李子誠繼續說道。

“可你讓我很失望,非常失望”

說到失望時,李子誠連連搖頭,然後指着山下朝着馬場湖畔軍營快速行軍的武裝警察說道。

“可失望也好,總歸,咱們當過一家人,我這人待人不薄,你還當你的師長,你們這些旅長、團長的,暫時我不動你們,不過,等揚州之事結束了,你們願意去連雲港的,你嘛十萬,旅長八萬,團長五萬,當個足谷翁吧!”

說着李子誠便轉身朝山下直去,只留下站在那說不出話來的方言靖,還有一羣說笑着的旅團長,他們笑不了多長時間。

第147章 戰之術唯死之狂第145章 憂慮第40章 籌劃(下)第376章 公使們的浮想第16章 逐夢第4章 兩條街間浮想第277章 出擊第308章 改變第289章 第二輪攻擊第323章 袁世凱的決定第42章 地第21章 總長有所圖 總統亦有謀第21章 車廂內他人爲我用 北京城公使自上鉤第75章 前哨第162章 人造絲第329章 取捨第43章 駐京辦主任第4章 楊度第240章 自治會第43章 駐京辦主任第20章 設想更!第169章 袁世凱的心結第47章 他們敢第140章 首戰第175章 失望之心第20章 接連下馬威第12章 不愧是袁世凱第100章 南行第6章 他不是第147章 戰之術唯死之狂第3章 有意思的人第167章 徐州夜第68章 尊嚴是靠打出來的第37章 肉票的開始第328章 各取所需第285章 嘆第244章 血忠社第108章 什麼最重要第284章 澧水號子第183章 帽子第215章 法屬中南的競爭第183章 軍人的約定第93章 已變之局第172章 南坡願一試第182章 傷員第291章 淬鍊靈魂第287章 公而無私第4章 楊度第235章 說服第34章 觀念第314章 爲了……第27章 面君子第107章 匯豐帝國第198章 兩人第139章 他人短視吾不計 吾欲看遠留遺產第127章 災,百姓苦,豐,百姓憂第67章 天堂在那第96章 張季直第186章 兩局合作第206章 綠色革命第153章 敵後穿插戰事忙 乘車飛奪鐵路橋第166章 徐州第276章 改變第85章 槍第164章 最後一刻令強攻 強攻之前又奇襲第275章 遊說第311章 袁世凱的心機第344章 大總統的決斷第118章 捧殺第118章 捧殺第33章 外交突破新歷史 血鑄責任不敢棄第34章 宴無好宴第66章 開創第111章 進一步第46章 建議第322章 解決之道第3章 郵輪上第174章 軍如匪、政如盜第34章 觀念第276章 改變第58章 連雲之利第160章 陳其美的解決之道第130章 材料學第329章 取捨第57章 最現實的問題第138章 子弟兵遠征歐羅巴 琪紫二人遇於海第191章 謀其短第186章 兩局合作第93章 華潤泉的建議第112章 投資商第208章 不惜第69章 巨炮第118章 商無小事第101章 結果不重要第151章 官兵初戰顧慮重 丈夫迎戰不回頭第234章 激發第135章 琪玉心煩惱亦憂 府內舞會迎致遠第79章 少爺第290章 固執第19章 司徒美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