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欲取先予

作爲男人的袁世凱,身材短小,體態臃腫,讀書不多,屢試不中,自難風雅。在女性的眼裡,既無“高度”又少“風度”,顯然魅力不夠。

哪像人家李鴻章,1米83的高度,早年進士出身,翰林院養就的文章氣質,外加“洋務運動”歷練出來的外交官風度,往哪兒一站都帥氣奪人。

可袁世凱繼承了李鴻章北洋大臣的政治衣鉢,卻無法繼承李氏的男人風度。

倘若以貌取人,袁世凱的確有點色不如人,至少不養女人的眼:個頭不到1米60,身軀臃腫,圓頭短頸,在一襲德式軍大衣的襯托下,不免示人粗鄙。

而東交民巷的法國人用恭維代替開涮:他的身材、面部表情、頭部的外形、面貌的輪廓以及鬍鬚的式樣與他們的老虎總理克萊蒙梭非常相像。

在袁世凱就任大總統的時候,《紐約時報》則直截了當地說他:“矮小結實,有着粗脖子,身形微胖。”

美國駐華公使芮恩施用外交辭令修飾了一下自己的評語:“他身材矮胖,但臉部表情豐富,舉止敏捷。”

衆口一詞,個矮腰圓,體壯脖粗,袁世凱一亮相,在架勢上就矮了李鴻章三分。這還是遠瞧。走近看,袁世凱皮糙肉厚,面如蒙塵,暗無光亮,比不得人家李鴻章氣血充盈,滿面紅光。得,在膚色上又吃了一虧。

可誰能想到,這的相貌不佳,讀書不多,既無高度又遜風度,袁世凱卻憑着久處市井,歷練江湖,深諳市井風俗,爲人處世上,既不違人情,又頗合事理,加之機心綿密,善於權變,所以官場上,巧於應付,拿捏尺度,自顯英雄風采的“不學有術”,在共和之後,入主的新華門後的中南海,成爲了中國的大總統。

咕嘟

一口喝罷杯中的武荑山新採的女兒香,感覺有些悶燥的袁世凱用手帕擦了下額涌出的汗水,隨後又放下手中的杯子,看着窗我的亭謝,倒是一言未發,可臉上的愁意,倒是什麼都未顯出來。

“不妨等船告日本時,大總統原本不是有意讓陸宗輿任駐日公使嗎?可請其提前往日本,在輪船靠港時,搶在孫文等人與其接觸之前,先與其接解,微露其意。”

趙秉鈞一字一的斟酌着說道。

“當然,意思一定要懇切,一定要把大總統的意思傳達到,而且還要讓他明白,大總統看好他,願意支持他辦實業。”

沉默一會,袁世凱便點點頭問道。

“如果碰了釘子呢?”

“釘子?”

“旅美華僑向來傾於孫文等革命黨人,多年來具爲革命黨人所惑,怕這釘子是要碰得!”

沉吟片刻後,趙秉鈞開口說道。

“釘子或許是會碰的。可他欲回國投身實業,自也屬商人之列。即爲商人,那也一樣!”

雖說的袁世凱沒說什麼,但他在心裡還是知道,這實際上是不一樣的,一般的商人,無非以利取之,可那人只是欲投身實業而已,更何況其學勝於商,顯然不能等於普通商賈。

這是袁世凱心裡的盤算,當然不便說破。也不會說,實際上對袁世凱來說,相比於個人的意見,他反倒更看到下屬幕僚的意見,同樣他亦明白自己能有今天全賴用人。

這幾日,從南到北,幾乎所有的中國人都在談着一件事,鍊鐵高爐和一萬萬一千萬兩,自然的也少不了一個人——李子誠,那個拿着專利賣給美國鋼鐵公司,賣了一萬萬一千萬兩的中國人。

當報紙和國內認爲他就是“中國覺醒”的象徵時,不知道有多少人想着他的銀子,有的家裡有女兒的,想着給女兒找個好歸宿,有的則是想從中撈些什麼,這都是人之常情,可之所以讓袁世凱如此重視此事,倒是爲了另一件事,南方的孫文等人,正試圖其與接觸,謀求資金支持,而現在政府財政緊張,自然也有官員提出能否從他那“借一筆款子”。

現在的李子誠就是那唐僧肉,是個人都想撲上去咬上兩口,至於他袁世凱,也不例外,誰讓政府現在沒銀子,爲了籌銀子,能抵的、能押的幾乎全部都用上了,可那也不過是杯水車薪,這邊外國人不承認共和政府,不承認共和政府,自然的就不需要遞解關餘。

“大總統,大總統……”

覺察到的袁世凱似乎走了神,趙秉鈞連忙喊了兩句。

“哦,嗯……智庵說到了那了?”

一問,趙秉鈞倒不敢說什麼您走神了,反倒是繼續說了下去。

“慰翁,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既然這報上說他欲回國投身實業,以助國強,那自然的,就離不開政府的支持,若是他是個明白人,自然知道,投資革命黨人,無非財助亂局,資助政府即維國穩,又可得大總統之好感,政府自將妥爲照顧,敦輕敦重,豈能不分?”

嗯!理倒是這個理,可年青人……想着那些年青人,總是心傾的革命,多少讓袁世凱心裡還是沒什麼底子,好久說不出話來,只道得一聲。

“理倒是這個理……”

話未說完,便讓趙秉鈞把話打斷了。

“大總統,曉之以情,動之以理,誘之以利,此事必可成!”

趙秉鈞的話,倒是讓袁世凱在心裡頭難過了起來,平生沒有做過這樣窩囊的事!自從做了這個大總統開始,成天沒別的事,腦子裡就只剩下兩字,銀子!銀子!還是銀子!

那邊各國卡着幾千萬兩的關餘不遞解,另一邊,六國銀行團又提出條件苛刻至極意欲接管中國財政的貸款,儘管他並不願意貸這個款子,可這邊財政吃緊是明擺着的事,沒銀子,這政府就維持不下去,就連軍隊也維持不下去,政府沒銀子要倒閣,軍隊沒銀子要兵變,一切都是銀子。

不過對於袁世凱來說,他善於作假,有喜怒不形於顏色的本事,所以沒有人知道他到底在想些什麼,沒人知道他對這貸款的看法,對於他來說,這善後借款就是一個工具。

“大總統,李氏於國內並根無萍,欲辦實業自離不開政府的支持,若是能得大總統支持,自可事半功倍,想來他也是明白的!”

“陸宗輿去日本……”

端起丫環剛繼上的茶,袁世凱沉吟片刻後才繼續說道。

“位輕言微,不顯政府對其關護之意!要能顯得,要能……”

話至一點,袁世凱突然停了下來,他卻是微皺着眉,臉上堆出了一派思索的神情。

“智庵你覺得,誰人前往日本最爲合適?”

一聲反問,倒是讓趙秉鈞沉默下來,他沉默好一會,開始在心裡犯起嘀咕了,這大總統難不成是想讓自己去日本?不行,自己不能去,現在自己這內務總長的椅子還沒做穩當,若是去了日本,不知道會出什麼旁叉來,得好好尋思一下。

在腦子裡的反覆尋思好一會後,趙秉鈞試探的問了一句。

“若是派出政府要員前往日本,雖爲他事,但只怕會引得各國反應,到時徒增麻煩!”

“嗯!”

點點頭,袁世凱倒沒反對。

“各國怕我國與日本定下何種私下之易!”

打定主意,自己肯定是不去日本的趙秉鈞試探的詢問一句。

“不知大總統以爲皙子如何?”

“楊皙子?”

袁世凱倒是一愣,旋即明白了原因,雖說楊度未有官職,可卻也是自己的親信幕僚,若請他去,再合適不過!

“嗯!皙子去到也合適!”

看看是時候了,袁世凱始將籌思早熟的辦法說了出來。

“這樣,就讓皙子去日本,親自陪他一同去回國,最好……最好不要讓他去上海!嗯,總之要千方百計的,說服他從青島下船!這邊……智庵,你再好好籌備一下如何歡迎他!要不遜於孫文的禮遇,銀子什麼的,花點就花點吧!”

“欲取先予”,這是一切政治陰謀家的慣伎,一直以來袁世凱倒是頗精此術,同樣也明白,對於一個年青人來說,什麼東西最具誘惑,而那些東西卻是南方的孫文等人給不了的東西。

“大總統,若是如此那李子誠可就是承情不盡了。”

(關於保鏢,無語想解釋一下,在當時連個照片都沒有情況下,即便是有新聞報道,在美國也不會有幾個人認識“子誠·李”,如果說李子誠請了一大堆保鏢前護後涌的,這幾乎等於告訴其它人“這廝是頭肥羊”,低調、低調,呵呵,當然保鏢會有的,一切都會有的,在回國前後,一切都會有的。

新書不易,而推薦票對新書而言又非常重要,還望有推薦的大大多多推薦,還未收藏的大大點擊收藏支持一下無語和新紀元,爲表感謝!明天加更!呵呵!)

第359章 我不能……第51章 借刀一用第210章 期待第248章 新式武器第315章 戰地歌聲第197章 是政客?還是……第15章 議員醜聞爲我用 政治妥協定強硬第269章 拼死而爲第217章第326章 學會敬畏第20章 設想更!第86章 蠕動第128章 奸商第263章 一個民族的覺醒第126章 在農村第96章 以內急逼以人第95章 袁氏一字決第28章 袁世凱之愁第16章 華盛頓公使憂 唐寧街抉擇斷第34章 觀念第174章 根本第91章 震驚第368章 搖扇軍師第243章 怎麼辦?第322章 解決之道第290章 固執第11章 是忠?是奸?(上)第341章 長寶第179章 是狂或是愚第317章 那一天第203章 大總統的憂民之心第136章 他來得了嗎?第75章 前哨第340章 走向海洋第7章 諸人心思第340章 走向海洋第183章 軍人的約定第40章 籌劃(下)第122章 晉身之道第367章 袁世凱的妥協第180章 情報分析第236章 風雲際會第163章 意外收穫第2章 第四帝國的迷團第268章 陣地仍在第146章 大風起兮血飛揚第98章 私與公第174章 驅虎吞狼第40章 袁氏兄妹議奇事 致遠謀定內務事第260章 喚醒民衆第18章 車廂之內起爭持 鷹遊門內睹新艦第290章 固執第51章 借刀一用第114章 筆的故事第45章 銀行團第175章 失望之心第126章 罪過連連第139章 保安部第149章 以拳迎夏第361章 人體試驗第156章 根基第156章 宣傳之力妙無窮第366章 梁啓超第91章 震驚第52章 父與子第34章 宴無好宴第19章 九里山上第91章 震驚第355章 準備好了嗎?第34章 宴無好宴第324章 何遂的聯想第253章 東西方第183章 軍人的約定第141章 隴海造揚世界名 華陰試驗新兵器第322章 解決之道第37章 肉票的開始第11章 海盜第123章 一個模範第11章 是忠?是奸?(上)第195章 再做嫁衣第234章 激發第368章 搖扇軍師第121章 袁世凱的心思第368章 搖扇軍師第16章 逐夢第9章 說客遊說華盛頓 議員所重唯私利第327章 諸人心境第110章 文化遠征第3章 郵輪上第263章 湘潭地第17章 鷹遊門內議新廠 新廠要爲新隴海第46章 建議第328章 各取所需第39章 籌劃(上)第108章 什麼最重要第113章 何爲重第247章 航母第316章 投降第132章 廣播電臺第102章 張三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