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九十七章 頭等大事

“無雨(莊興)去把天眼抱來,本帥讓它回郴縣送信!本帥要把你們未過門的媳婦接到隴縣城來,讓你們成親!”

“大帥,是真的?”牛威驚訝的問道。

“大帥說話算數的!”莊興一臉肯定,兩人一路小跑出了大帳。

“元功,你再帶人跑一趟,帶人到半路去接應她們,本帥讓年良(張允)帶人送家眷到襄陽,隨行還有一千二百多車的糧種!”

由於二年前我就開始軍屯,先後組建了桂陽屯田營、酃城屯田營和澧縣屯田營(澧水屯田營和南城屯田營合併),屯田的士卒(包括殘廢軍人)和家眷共計(俘虜除外)六萬三千餘人,先後開墾出荒地三十餘萬畝!沒有增加桂陽郡和武陵郡的負擔,也沒有增加當地糧食的壓力,相反今年桂陽和酃城屯田營還多出了一百五十多萬石糧食。

澧縣屯田營(包括新組建的涼州屯田營)最大,負擔最重!現有四萬一千餘人(其中六千五百多殘廢軍人),開墾了水田七萬餘畝、旱田三萬餘畝,種了一季晚稻,現在全種上了冬小麥!

因產量太低,今年的收成只夠這些人四個月的口糧,需要從桂陽和酃城屯田營大量調撥。

命令鄭秋生繼續開墾荒地,明年達到水田十五萬畝,旱田十萬畝(每人平均六畝,這時代一個壯男能種二十畝)。

種上二季莊稼,到明年秋天,澧縣屯田營的糧食除了能自給自足外,還多出六十多萬石,軍餉也有了部分着落。

酃城屯田營有人口八千一百餘人,水田八萬餘畝、旱田一萬五千餘畝(每人十一畝),去年的收成共一千九百五十萬斤(雙季),合六十八萬石(每石谷二十七斤),除去口糧和軍餉,還剩下三十三萬石糧食。

桂陽屯田營,有水田九萬五千餘畝,旱田二萬餘畝(每人十一畝半),由於種植了二萬畝良種的莊稼,除去口糧和軍餉,還剩下一百二十多萬石糧食。

劉靖早就認識到自己最大的財富就是車廂內旅客留下的十斤稻種,餐廳剩下的半袋土豆、半袋紅薯、十幾個玉米棒和半袋做豆漿的黃豆!

明年糧食將是頭等大事!

劉靖準備開過年在隴縣屯田營種植良種水稻三萬畝(大畝,下同),紅薯二萬畝、玉米二萬畝、黃豆二萬畝和土豆二千畝(種子不夠),共計九萬三千畝,需要消耗良種三百多萬斤!

今年在桂陽屯田營試種的二萬畝良種莊稼喜獲豐收,水稻畝產一千三百四十斤、紅薯八千一百十五斤、玉米一千二百零七斤、黃豆、二百六十四斤,全部已封存作爲種子,明年在桂陽和隴縣屯田營廣泛播種(偏僻,減少長途運輸)。

澧縣屯田營靠近南郡,酃城屯田營靠近長沙郡,保密難度很大;還有一個原因是種子不夠!一畝紅薯需要種子一百斤,一畝土豆也要一百斤……

今年是第一次在桂陽屯田營試種,虎嘯山的谷是變成米運到新苑的。

一旦泄密,他的優勢蕩然無存!

不要幻想只要廣泛播種了良種,天下就沒有人餓肚子!

現代社會,有了袁隆平,天下還是有十幾億人餓肚子,世界糧食儲備只夠地球人維持七十五天!糧食在現代社會都是頭等大事,何況動盪不安的東漢末年?

明年秋收後,劉靖手下的糧食(包括軍糧)就能自給自足了,買賣糧食視市場價格波動而定。

假以時日,他將會動用糧食和馬匹買賣等經濟手段左右市場,影響對手!

涼州今年冬季雨水充足,瑞雪兆豐年!

“屬下遵令!”韓琦也欣喜不已,能見到自己的家人,誰不高興?

劉靖寫好四封信,一封給劉雲、一封給張昭、一封給張允、一封給牟貴,爲了減輕天眼的負擔,廢話少說,四小塊白絹。

天眼吃了三隻野兔,喝足水,休息半個時辰後,劉靖告訴它,你回家一趟,它好像聽懂了,興奮不已,在空中翱翔一圈,高高飛起,向東南方向飛去,它認識回家的路,也想回家看看它的妻兒!

一個小黑點消失在天邊,衆人有些惆悵的回營吃飯。

“宏偉,你知道當地百姓的收成還好嗎?”

“回稟大帥,聽母親大人說,武陵郡今年的秋收還不錯,但長沙郡叛亂,出現了十幾萬難民,各地郡縣負擔巨大!一直到現在,武陵郡還沒下一場雪,母親大人說,明年可能是個大旱年!”

劉靖心裡咯噔一下,連百姓都看出來了,情況真的不妙!

戰亂意味朝廷花費巨大,朝廷有可能增加算稅,又要增加百姓的負擔,他們又要吃苦!乾旱,意味糧食減產,加上叛亂,流民大量增加,大災還有大疫,各郡縣賑災不力,稍有風吹草動,又要釀成大禍!

東漢王朝就這樣惡性循環下去,羣雄四起,天下紛爭,到漢末人口銳減八成!

《漢書地理志》記載:西漢末年,漢王朝總計寬九千三百零二里,南北長一萬三千三百六十八里,墾田八百二十七萬一千五百三十六頃,人口五千九百五十九萬四千九百七十八,戶數一千二百二十三萬三千零六十二。

三國時代,魏有戶六十六萬餘,口四百四十餘萬;蜀有戶二十八萬,口九十四萬,吏四萬,兵十萬餘;吳有戶五十二萬餘,口二百三十萬,吏三萬餘,兵二十三萬。

一千萬人都不到!

----

榆中軍帳。

“大家跟隨本帥征戰快半年了,像堅壽、鎮古,都有一年半沒回家了!本帥昨日接到夫人的家書,突然想夫人了!”

哈哈……

“本帥突發奇想,戰也打,夫人、孩子也要看!你們回去告訴軍侯以上官員,家眷在涼州和三輔的,過年休一個月的假!家在關內的,用帛寫封信,本帥用八百里快騎給你們送到家裡,讓家人過年後趕到隴縣城來,讓大家和家人待上一個月,就是戰死沙場也值!每人多發一個月的軍餉作爲路費;不回家的士卒也發一個月的軍餉,讓他們都花在軍妓的肚皮上!”

哈哈……

“徵西大將軍府出公文過關!”

“多謝大帥!”衆人一臉笑容。

“明日,我們就通知叛逆王國、韓遂,不投降者夷三族!”

------

榆中城。

“金城早就破了?”王國、韓遂和衆人看到長史李相如被官軍放進城來就預感不妙!當聽說金城十天前就破了,大吃一驚!

“家眷怎樣?”王國着急的問道,衆人也一臉擔憂。

“各位不必擔心,都被關押在軍營,徵西大將軍沒有爲難她們!城內的百姓和難民都喝上了一碗粥,沒有人凍死、餓死了!徵西大將軍讓在下前來奉勸大家,無條件投降!徵西大將軍承諾不殺一人,承諾明年爲涼州收復金城郡和隴西郡,但只給各位一個時辰的考慮,過後不接受投降!城破後,假軍侯以上官員全部格殺,夷三族,女眷爲軍妓!”李相如平靜的說道,看着王國、韓遂,沒有了往日的崇敬。

“我們的家眷都扣在他手裡,將士們也失去了鬥志,投降吧!”王國下了決心。

“既然這樣,就投降吧!”韓遂嘆了一口氣,一臉悲涼。

“投降吧!”馬騰如釋重負。

大軍聞訊,歡聲雷動,聽說能回家過年了,誰願意打仗?

------------------------

德陽殿。

“大喜!劉愛卿八百里快報,叛賊王國、韓遂無條件投降了!”

“恭喜皇上,賀喜皇上!”文武大臣一臉喜悅,馬上要過年了,洛陽城裡還沒有一點喜氣。

“這是劉愛卿送給朕的一個新年賀禮!叛賊王國、韓遂不是一直要跟朕談條件?這下可好,做了劉愛卿的俘虜!傳旨劉愛卿,誅滅叛賊王國、韓遂九族,以泄朕心頭之恨!”劉宏突然面色陰沉、惡狠狠的,還瞪了一眼站在最前面的大將軍何進。

“皇上英明,誅滅叛逆王國、韓遂九族!”何進身上起了一個寒戰,急忙接着皇上的話奏道。

“奴才啓奏皇上,劉大人不是已承諾不殺叛逆王國和韓遂了嗎?”上軍校尉蹇碩急忙上前一步奏道。

“既然劉愛卿說了,就先不殺了,嚴加看管!”

“微臣啓奏皇上,現在幽州戰亂正急,急需援軍,是否傳旨劉大人班師回朝?”大將軍何進奏道。

“對呀,既然叛亂已平息,應該班師回朝!”劉宏忙接着說道。

“微臣啓奏皇上,劉大人在奏章裡說了,隴西郡和金城的燒蕩羌、白馬羌、鍾羌等諸羌還有五、六萬騎兵,兩郡的大片土地還被羌人霸佔!劉大人說,如不趁機剿滅,將後患無窮!劉大人說不爲皇上收復隴西和金城郡,決不回荊州!”蹇碩急忙勸道,還瞪了一眼何進。

“是呀,劉愛卿出京前是向朕承諾過,不平息叛亂,決不回荊州!現如今,涼州寒風凜冽,天寒地凍,哪像各位愛卿站在這暖和的屋子裡?傳旨,撥錢一億,嘉獎將士!”

“啓微臣奏皇上,今年各郡送上的賦錢比去年減少了二成,只有二十九億錢,還要償還萬金堂的五億錢,幽州叛亂、匈奴叛亂又撥了七億,還沒開春,就花去了快一半!皇上,微臣無能爲力!”大司農袁逢忙出列阻止。

“劉愛卿一次就送給了董愛卿一萬匹戰馬,現在市場上能賣十多億錢!還從軍糧中撥出五十萬石給皇甫愛卿,各位愛卿都知道,五十萬石糧食如今在幽州能賣四億錢!出京時,朕只給劉愛卿十億錢,五千戰馬!後來,劉愛卿送還給朕一萬匹!朕心裡過意不去,既然大司農府沒錢,朕就從少府拿出一億錢吧!”

“皇上英明!”衆大臣高呼,一臉欣喜。

“微臣稟報皇上,涼州牧傅大人奏請皇上,涼州有二十幾萬災民需要朝廷撥糧賑災!”蹇碩拿起另一本奏摺稟報。

“怎麼一下子出了這麼多難民?平叛之前,還沒有這麼多難民的,怎麼越打勝戰、難民越多?”

“微臣回稟皇上,以前這些難民都跟隨賊首王國和韓遂,現在賊首王國、韓遂投降了,就歸涼州牧管了!”太尉曹嵩忙出列奏道,他現在有些後悔花一億錢買了這個太尉,還沒當上幾天,就發生了幽州和匈奴叛亂!要是再發生什麼大亂?自己的位置不保,一億錢打了水漂?

“傅愛卿要多少錢?”

“奴才稟報皇上,傅州牧要二億錢!”

“朕哪有那麼多錢?你們都向朕要錢,朕向誰要?給傅愛卿撥二千萬錢,讓他自己想辦法!”

“微臣奏稟皇上,徵西大將軍要皇上注意北面的鮮卑人異動!”蹇碩奏道。

----------------------------

“皇上,奴才有個方法爲皇上籌措一筆錢?”下殿後,中常侍張讓和趙忠跟隨皇上回了內殿,看見皇上愁眉苦臉,張讓給劉宏出主意。

“張愛卿,有何好辦法?快快說出來!”劉宏一聽有弄錢的方法,眉頭舒展。

“奴才奏稟皇上,賣關內侯,假金印紫綬。”

“這是個好辦法!你們怎麼不早說!”劉宏恍然大悟,一臉喜悅。

中平四年末,朝廷下旨,爲籌措平叛軍費,賣關內侯,假金印紫綬,可以傳世,一個五百萬錢!消息傳出,西園車水馬龍,幾天不到,就賣出五十多個關內侯!

劉宏大喜!但他沒高興兩天,幽州急報:盧龍塞受到東部鮮卑人素利、彌加、軻比能和叛逆張舉、張純兩面夾擊,關隘陷落,守將奮武校尉田覃及三千守軍全部戰死,遼東、遼西和右北平郡全部陷落。

幽州牧劉虞和右北平郡太守劉政率領一萬二千多士卒退守漁陽郡潞縣。

徵北大將軍皇甫嵩率領越騎校尉袁術、下軍校尉鮑鴻和典軍校尉曹操在信都城匯合冀州都尉周旌的一萬郡軍,浩浩蕩蕩向薊縣進發。

第八零章 考慮遷都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百四十七章 弘農歸附第四卷 新三國 第二十二章 被包圍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二十七章 一箭雙鵰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三十四章 貨真價實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二十章 如虎添翼第四卷 新三國 一百五十一章 關羽襲營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一百一十章 爺們第四卷 新三國 第十三章 許家莊出事了第四卷 新三國 第六十二章 董卓的援軍來了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十一章 硝煙又起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一百零四章 生活如舊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二十九章 峰迴路轉第二卷 嶄露頭角 第四十四章 你死我活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八十八章 浪子回頭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三十九章 一觸即發第二百零四章 人才第一百八十五章 弘農侯劉協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九十五章 匈奴叛亂第四卷 新三國 第六章 劉表出京第四卷 新三國 第六章 劉表出京第一卷 虎嘯山谷 第十二章 紀昌學箭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百四十六章 荊州收復第二百十九章 漳水之戰(一)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七十三章 渭水水師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四十三章 項莊舞劍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三十五章 公主被放出來了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三十五章 公主被放出來了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三十四章 四路猛攻第一百八十章 公孫度投降第四卷 新三國 第十二章 戰事重啓第一卷 虎嘯山谷 第八章 練箭第四卷 新三國 第五十六章 趕往武邑城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五十一章 螳螂擋車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一百零四章 生活如舊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一百五十四章 我回來了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百三十三章 拖住劉靖第二百十一章 恭迎鄭玄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六十四章 郴酒第四卷 新三國 第五十九章 情況危急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三十三章 一場激戰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五十六章 大家庭第四卷 新三國 第八十一章 劉氏宗室第二百二十四章 黃裡阻擊戰(一)第二卷 嶄露頭角 第三十六章 想出趟遠門第九五章 乘勝追擊(四)第四十八章 劉靖的幸福時光(三)第四卷 新三國 第二十六章 棋逢對手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七章 能工巧匠第四卷 新三國 第八十章 傳言變成現實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二十章 如虎添翼第九七章 乘勝追擊(六)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三章 洛陽銀行第二卷 嶄露頭角 第十四章 先發制人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九十二章 推波助瀾第一零八章 拒絕第二卷 嶄露頭角 第五十章 單打獨鬥第四卷 新三國 第八十八章 趕到邯鄲第二卷 嶄露頭角 第五十章 單打獨鬥第四卷 新三國 第五十三章 應對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五十五章 嚮往的生活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九十四章 金城遇趙岐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百七十章 緊要關頭第二百十二章 製作火藥(一)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七十三章 救駕有名第四卷 新三國 第二十九章 心神不寧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一百四十三章 丁零美女白樺第四卷 新三國 第九十九章 天寒地凍第二卷 嶄露頭角 第二十五章 春回大地第二卷 嶄露頭角 第三十七章 整軍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一百三十四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二百二十三章 魁頭和騫曼打起來了第一零一章 彭城朝廷滅亡第四卷 新三國 第二十七章 討伐曹操(七)第二卷 嶄露頭角 第六章 從起點開始第八零章 考慮遷都第四卷 新三國 第八十五章 殺殺管亥的銳氣第二卷 嶄露頭角 第十三章 小試身手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七十七章 前沿陣地第二百章 傾巢出動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百六十一章 詔告天下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十九章 圍獵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百三十三章 拖住劉靖第四卷 新三國 第九十八章 劉靖的陽謀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百一十六章 處心積慮第二卷 嶄露頭角 第八章 行校尉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七章 能工巧匠第四十八章 劉靖的幸福時光(三)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三十二章 時不我待第三卷 英雄輩出 一百五十五章 女人的心事第四卷 新三國 第五十五章 主動出擊第二卷 嶄露頭角 第五章 七星龍淵第一百九十四章 失之桑榆收之東隅第四卷 新三國 第十八章 前後夾擊第二卷 嶄露頭角 第二十五章 春回大地第一百七十六章 恢復西域長史府第一零二章 收復東冶(上)第四卷 新三國 第八十四章 改變策略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十七章 糧草先行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三十二章 突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