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百六十二章 樂浪郡求救

太守鄧承趕到樂浪郡後,採納光祿勳許攸的建議,沒有派兵繼續追擊,把玄苑郡送給了鮮卑東部大人彌加,感謝鮮卑人的支持,也換到了一萬匹鮮卑馬,接着又採納尚書令田豐的建議,把都城從陽樂遷到襄平,派左將軍張燕鎮守陽樂城,右將軍張鄰鎮守西安平。佔據遼東、遼東屬國和遼西,人口達到八十二萬劉綜帶去了五十三萬,陣亡和被俘虜了十一萬,步騎十三萬,實力大增,遼東烏桓峪王蘇僕延歸附;遼西王蹋頓派人向右北平王烏延索要家眷,烏延迫於壓力,於年末把丘力居的遺孀和兒子樓班偷偷的奉還給了蹋頓。

新年伊始,劉綜拜車騎將軍周旌爲大將軍、左將軍張燕爲車騎將軍、光祿勳許攸爲司空、尚書令田豐爲光祿勳、侍中郭嘉爲尚書令。右將軍張鄰爲左將軍、徵東將軍管亥爲右將軍、徵南將軍白饒爲前將軍、鎮西將軍楊奉爲後將軍。

採納光祿勳田豐的建議,拜蹋頓爲烏狂王,樓班爲遼西烏祖殘餘,蘇僕延爲遼東烏桓單于、烏延爲右北平烏框單于、難樓爲上谷烏狂單于。爲表示重視,把柳城撥給蹋頓作爲烏狂人的單于庭,烏極王蹋頓統,攝四部烏狂。

在繼續追剎公孫度和佔據右北平郡的戰略上。司空許攸和光祿勳田豐發生了分歧,許攸主張攻打樂浪郡,消滅公孫度、鄧承和金銘,鞏固後方。積聚實力。而田豐主張趁劉靖、劉辨和劉協三方呈膠着之時。聯合鮮卑人攻佔盧龍塞。佔據右北平郡,威脅淡陽郡,見機行事,進可攻防可守!

太尉王芬、司徒陳逸和大將軍周旌等大臣們支持許攸的主張,衛尉文丑、車騎將軍張燕和左將軍張鄰等支持田豐的主張,雙方爭論不休。

“郭愛卿有何高見?”劉綜見尚書令郭嘉只顧喝茶,不參與爭論,知道他已經有了主意。

衆人的目光,注視着郭嘉。

“懇請皇上寬恕微臣的不敬!微臣請問皇上,皇上是偏居一隅、做遼東王?還是爭霸天下、做大漢的皇帝?”

襄揩、田豐、文丑和張燕等等連連點頭。

“郭愛卿問得好。聯要是安於享受,就燃、肥侯足矣!聯是爲了大漢百姓着想才廢黜劉宏!爲天下百姓安居樂業,聯願意做大漢的皇帝!”劉綜神情堅毅。

衆人肅然起敬。

劉綜採納了郭嘉的建議,派司空許攸和左將軍張鄰率七萬大軍從西安平出發,命令蹋頓派二萬烏框騎兵相助,向公孫度佔據的最後一座遼東城池一番汗進軍,看看叛逆劉靖、劉辨和劉虞的反應?要是派人來救。就全力攻佔樂浪郡;要是無人支援,派人勸降金銘和公孫度,不管他們答不答應,大將軍周旌親率大軍和鮮卑人配合攻佔右北平郡。佔據盧龍蕊

三月,彰城。

“奏稟皇上,樂浪太守金銘派人渡海過來稟報皇上,叛逆許攸和張鄰派十萬大軍攻打樂浪郡,請求皇上派兵支援!”太尉袁魄面色憂慮,雙手呈上奏摺。

“聯如今自顧不暇,哪還管得了樂浪郡?命令金愛卿堅守城池,和城池共存亡!”劉辨把周折丟在龍案上,龍顏不悅。去年就是聽了袁魂和皇甫嵩等一幫大臣的建議,遷到這裡來,損兵折將不說,還把自己的錢財都送給了劉靖,搞得自己如今要錢沒錢、要兵沒兵,只能看幾個州牧的臉色行事。

“以微臣之見,樂浪太守懇請皇上派兵支援,皇上不可不管!不然傳出去。會寒了將士們的心!”太傅盧植急忙出列勸阻。

皇甫嵩的突然陣亡對盧植的打擊很大,加上長途奔波,水土不服等原因,盧植大病一場。開過年後,盧植才勉強恢復,上朝賜座,劉辨拜盧植爲小皇子劉玄的太傅,皇叔劉備爲尚書令,但盧植的精神和氣色遠不如以前。

“以微臣之見,盧大人言之有理,皇上因派兵支援!”車騎將軍朱郡面色嚴峻。

皇甫嵩陣亡後,朱偶出任車騎將軍,孫堅出任揚州牧。盧植舉薦護國將軍劉備出任左將軍,劉辨也想借助宗室之力,但遭到袁魂、張溫和楊彪等重臣的反對,舊話重提劉備前年從信都逃走,劉辨只好拜翼州牧袁紹兼左將軍,充州牧袁術兼右將軍、豫州牧曹操兼前將軍揚州牧孫堅兼後將軍,盧植一氣之下病倒了。

年初,劉靖組建徵東將軍和徵北將軍的消息傳到彰城,劉辨大驚,忙召集袁院、丁宮、張溫、盧植、朱偶、袁紹、袁術、曹操、孫堅、陶謙、劉岱和劉備等人商議,命令豫州牧曹操、揚州牧孫堅和徐州牧陶謙各徵募四萬士卒組建鎮西將軍府。曹操和孫堅出任正副統領,分別鎮守南昌、舒縣、平輿和陳留;翼州牧袁紹、充州牧袁術和青州牧劉岱各徵募四萬士卒組建鎮北將軍府,袁紹和袁術出任正副統領,分別鎮守濮陽、甘陵、信都和盧奴。

車騎將軍朱偶統帥北軍五校尉駐守彰城,隨時增援。

“盧愛卿言之有理,但叛逆劉靖在荊州和翼州邊界陳兵,隨時攻打豫州和翼州,朱愛卿舉薦何人前往?”劉辨又大了一歲,把包袱丟給朱偶,他這兩年經歷了不少事故,大臣們把大將軍何苗架空,什麼事都聽大臣們的。去年底,劉辨想添一些宮娥,照顧母親和皇后,但大臣們以財政拮据爲由拒絕了。

“以微臣之見,請皇上下旨命令幽州牧劉虞率部從陸路前往!皇上派翼州牧袁紹派幾艘商船送些兵器和錢物過去!”

“就依朱愛卿之言,這事交給袁愛卿去辦!”

信都。

“公與沮授,劉伯安劉虞會遵旨嗎?”

“回稟州牧大人,以屬下之見,劉州牧就是有心也無力,以幽州之財力能維持到如今已經很不易了!皇上讓他率兵前往救援,有點勉爲其難。除非皇上撥出軍費!”

“這次組建鎮西和鎮北將軍府都是我們這些州牧自己想辦法,今年大家就無多餘的稅賦上繳了,朝廷哪還有多的錢給劉伯安?皇上和車騎將軍是把樂浪郡丟失的責任丟給劉伯安!”

“舅父大人,劉州牧會不會去找叛逆劉靖?”翼州校尉高幹擔心的問道。

“元才高幹不必擔憂!就讓劉州牧去找叛逆劉靖,樂浪郡離洛陽三千多裡,等他趕到時,樂浪郡早就淪陷了,叛逆劉綜要是把他的援軍拖在遼東就幫了我們的大忙了!”別駕逢紀面露微笑。,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心。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

【記住網址: 】

第四卷 新三國 第八十八章 趕到邯鄲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一百二十三章 惻隱之心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九十六章 南陽張仲景第一一四章 收復樂浪郡(下)(大結局)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九十八章 茶餘飯後第四卷 新三國 第二十七章 朔方郡收復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一百零五章 圍點打援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二十二章 人才打包第二百二十四章 黃裡阻擊戰(一)第一卷 虎嘯山谷 第六章 築城第八零章 考慮遷都第四卷 新三國 第五十五章 主動出擊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百六十四章 討伐公孫瓚(一)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一百五十二章 河西羌歸順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一百零四章 生活如舊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九十七章 頭等大事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百四十一章 劉靖登基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七十六章 進退兩難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七十六章 潞縣失陷第七八章 前往相縣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五十三章 雨過天晴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百零三章 蔡邕勸降第二卷 嶄露頭角 第三十三章 小試牛刀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百一十四章 火星碰地球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七十四章 啞巴吃黃連第四卷 新三國 第二十七章 朔方郡收復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百七十二章 收復常山郡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八十一章 渡口襲擊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一百五十一章 軍營失火第四十九章 擾敵之策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一百四十四章 神奇第一卷 虎嘯山谷 第十四章 發現了鹽塘第四卷 新三國 第五十七章 魚死網破第九六章 乘勝追擊(五)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百六十三章 劉虞被害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四十章 顏良的同鄉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百二十九章 攻佔懷縣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九十二章 推波助瀾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百五十二章 佔領蒲阪第四卷 新三國 第八十八章 趕到邯鄲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一百五十三章 回家過年第一卷 虎嘯山谷 第七章 種植第二卷 嶄露頭角 第二十六章 推心置腹第四卷 新三國 第二章 休戰一年第二百零四章 人才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三十八章 天下掉下金元寶第二卷 嶄露頭角 第八章 行校尉第二百十二章 製作火藥(一)第三卷 英雄輩出 一百五十五章 女人的心事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一百一十一章 車騎將軍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一百二十五章 屠夫與狼第四卷 新三國 第二十四章 討伐曹操(四)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二十一章 臧霸出場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百零七章 救援南皮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三十二章 時不我待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七十三章 救駕有名第一百八十章 公孫度投降第八七章 安南將軍麴義趕到第一零五章 重獲新生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二十七章 一箭雙鵰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三十七章 長途跋涉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一百二十章 得不償失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十一章 硝煙又起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一百一十一章 車騎將軍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一百二十四章 善罷甘休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九章 忙裡偷閒第一一三章 收復樂浪郡(中)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八十章 劍拔弩張第四卷 新三國 第二十三章 預謀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七十六章 潞縣失陷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三十三章 激怒了呂布第一卷 虎嘯山谷 第八章 練箭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一百二十四章 善罷甘休第二百二十三章 魁頭和騫曼打起來了第四卷 新三國 第二章 休戰一年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百一十一章 公孫瓚襲營成功第四卷 新三國 第四十三章 兩不誤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一百一十九章 劉備登場第二卷 嶄露頭角 第四十六章 情不自禁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八十六章 響噹噹的英雄人物第七十一章 不死不休(八)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百四十六章 荊州收復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一百五十九章 益州叛亂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八十三章 單打獨鬥第四卷 新三國 第二章 休戰一年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十九章 圍獵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七十三章 救駕有名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二十七章 一箭雙鵰第二百三十二章 收復冀州和平原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一百章 春和景明第五十五章 秋後算賬(二)第一零八章 拒絕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百三十章 于禁獻計第二卷 嶄露頭角 第三十一章 辭職第五十三章 又遇刺殺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七十九章 封鎖河岸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三章 洛陽銀行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四十九章 翻雲覆雨第四卷 新三國 第二十五章 挑釁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百一十七章 計劃被打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