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 公孫度投降

六月上,安邑(河東郡治)。

一隊斥候飛奔而來。“稟報呂將軍,劉靖向汾陰城而去!”

麼辦?”呂布面色嚴峻,向李儒請教。“李監軍,劉靖直奔晉陽而去?我們怎

鬧翻,但形同陌路,帶着妻女和張繡、郝萌、曹性、侯成、宋憲到了安邑,駐守河東,手下有二萬步騎。萬年公主暴斃後,呂布和董卓沒有公開

陽、河北和蒲阪的守軍撤退到了安邑。劉靖在洛陽宣佈御駕親征,董卓命令大

的關係不錯,除了出謀劃策,還有監督的作用。李儒帶着三萬步卒趕到安邑,他和呂布

佈下令放棄了猗氏城,做好了劉靖進攻安邑的準備。黃忠攻佔解縣後,和右路大軍會合,呂

土地肥沃,豪門世族衆多。安邑城牆高大雄偉,護城河寬五丈有餘,呂布已經疏散了四萬多老幼婦孺,剩下三萬多男人,城內糧草足夠用一年,李儒又帶來了一千多車的糧草和輜重。河東緊鄰洛陽和長安,境內河流縱橫,

待天下變化。董卓命令兩人堅守城池,拖住劉靖,等

,大軍沿汾水北上,晉陽無險可守,一下子打亂了我們的防守計劃!趕緊稟報太師!”“奉先,劉靖這一招厲害!佔據汾陰後

劉靖的後路,不讓他攻打晉陽得逞!”“請太師再給末將一萬鐵騎,末將襲擊

但知道不會有結果,前年蒲阪一戰,呂布的二萬騎兵損失慘重,去年費盡心機才組建了一萬騎兵,左將軍(李傕)帶走了一萬,董卓的身邊留下一萬,以防萬一。“本官向太師稟報!”李儒答應下來,

、薛忠、趙忠和張讓等人商議,衆人一致請求董卓調呂布和李儒的大軍回防太原。董卓接到李儒的急報,召集樊陵、許相

保,路上還會遭受攻擊,不如留下襲擊劉靖的後路,讓他有後顧之憂!李儒認爲呂布說得有理。呂布認爲放棄河東,西河和上黨也會不

邑、平陽、襄陵、楊縣和永安,固守太原郡。董卓採納了李儒的建議,放棄臨汾、絳

聞風而降(縣府官員和縣卒已帶走),劉靖這次準備充足,從三輔、洛陽、河內和河南抽掉了一批基層官員,出任當地縣令和縣尉。劉靖四年前在本地平息了郭太的黃巾軍,百姓對大軍的來到並不驚慌,沒有出現大批難民。六月中,洛陽大軍長驅直入,沿途縣城

。大軍在永安停下,前面就是太原郡境界

”,雙方在晉陽城下一決雌雄,現在落了空,只好停下來鞏固收復之地,也看看劉辨和劉綜的反應。劉靖打算長途奔襲晉陽,把呂布“調回

樓煩城下,和左將軍李傕對峙。王國和荀彧進展順利,七萬大軍已趕往

吳啓成從絳邑出發,趕到東垣,縣令鄧進打開了城門。大軍馬不停蹄,沿着軹關陘,翻越王屋山,來到箕關下,箕關都尉李濤拒絕投降(後來知道,家眷已被董卓接往晉陽),吳啓成朝着關上一頓霹靂彈和石頭,二天過去,關門破碎,城樓被燒燬,太史慈和于禁率部猛攻,城內守卒孤立無援,早已失去信心,李濤被太史慈刺死,殺死四百多人,一千五百多人投降。左將軍黃忠率領張濤、太史慈、于禁和

臨下,視野開闊,如遇敵情,一覽無餘,“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他知道了爲什麼劉靖不從東面攻打箕關的原因。黃忠站在東門關樓上,向東眺望,居高

都尉林津駐守)連成一體,打通了河內和河東的通道,大大縮短了糧草輜重運輸的路程。攻佔箕關,和軹關陘東部的軹關(軹關

黃忠命令太史慈率部駐守東垣和箕關。

了劉綜!六月下,從洛陽傳來消息,公孫度投降

周旌和張燕趁劉民、馬騰和公孫瓚、曹操混戰之際,輕而易舉的佔領了右北平郡,盧龍塞以南的大片草地成了東部鮮卑大人和烏桓王蹋頓的牧場。去年,劉綜採納了田豐和郭嘉的建議,

瓚自顧不屑之際,抽調張燕率五萬人馬趕往樂浪,會合右將軍文丑,一舉消滅公孫度、金銘和鄧承,解決後顧之憂。年初,劉綜採納了許攸的建議,趁公孫

辨無能爲力,信使很失望的走了。公孫度派信使渡過渤海向彭城求援,劉

公孫度等孤立無援,打開了城門。雙方力量懸殊,在太傅襄楷的勸降下,

昌侯,金銘爲右北平太守、增地侯,鄧承爲遼西太守、房縣侯。公孫度被任命爲幽州牧兼鎮北將軍、新

劉綜的大軍向右北平郡聚集。

公孫瓚大驚,向劉辨求救。

吒風雲、不可一世的遼東王公孫度竟然會投降!歷史改變,人也變了!劉靖也大吃一驚,他沒有料到歷史上叱

大片土地,還得到了三十多萬人口、七萬左右的軍隊(其中有三萬騎兵),實力大增!劉綜這次不費吹灰之力就收穫了樂浪的

幽州危急!

儁率領紀靈、關羽、曹洪和孫策共八萬大軍趕往冀州。彭城朝廷通過一番商議,派車騎將軍朱

柔徵兵五萬,河內、河南、魏郡、鉅鹿、中山和常山郡各徵兵一萬,調廣威將軍(徐榮)、廣武將軍(鞠義)和南中郎將(顏良)率部趕往廮陶。劉靖馬上命令幽州刺史鮮于輔和校尉閻

幽州和冀州風雲又起。

呂布和李儒,剪掉董卓的左膀右臂,晉陽不日可得,以免時間拖得過長,陷入幾路作戰的困境。荀攸和程昱建議劉靖集中優勢兵力消滅

堅守的城池,李儒和呂布決不會投降,傷亡不下四萬人!劉靖猶豫不決,派人徵求賈詡的意見,賈詡語驚四座,集中大軍攻打晉陽,李儒率部救援,圍點打援!李儒不救,全力攻下晉陽,董卓可滅!攻佔七、八萬大軍(包括臨時徵募的)

七月上。

逆水而上,劉靖率領十三萬大軍沿着寬闊的馳道向晉陽奔馳,三萬民夫押送六千車的糧草輜重緊隨其後,大軍浩浩蕩蕩四十多裡。洛陽水師護送二百三十艘的商船沿汾水

董卓急忙調李傕率部從樓煩趕回晉陽。

王國和荀彧的大軍尾追而來。

。城池坐落在汾水東岸,依河而建,從秦朝就開始築城,歷經多次擴建,城池呈長方形,東西長七裡有餘(近三千米),南北寬四里,引汾水構築了十丈寬的護城河,城高五丈。晉陽爲幷州治所,是幷州境內最大城池

營住了五天,刺史府、郡治、縣府、軍營、街道和城防了然於胸,想不到自己真的來攻城!劉靖到過晉陽兩次,第二次還在城外軍

///

第七六章 殺死袁紹(下)第一百七十六章 恢復西域長史府第一一四章 收復樂浪郡(下)(大結局)第四十七章 假小子黃彥第五十六章 譙縣決戰(一)第二卷 嶄露頭角 第四十七章 大開眼界第二卷 嶄露頭角 第二十四章 湘東郡行太守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百零五章 收復元氏城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七十章 郭太進軍冀州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八十八章 浪子回頭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百一十九章 大皇子佔優第四十九章 擾敵之策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一百零六章 強敵出現第四卷 新三國 第十七章 猝不及防第四卷 新三國 第五十九章 情況危急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百三十八章 剷除中常侍(一)第九九章 孫策突圍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三十六章 齊心協力第四卷 新三國 第二十九章 心神不寧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一百五十三章 回家過年第二百零四章 人才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七章 郴縣之行(一)第九一章 滅頂之災(下)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百四十三章 收復宛城第六十四章 不死不休(一)第七七章 佔據譙縣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七十三章 渭水水師第二卷 嶄露頭角 第二十一章 討賊校尉第五十三章 又遇刺殺第四卷 新三國 第二十一章 討伐曹操(一)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百三十七章劉備溜了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七章 報復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七十三章 救駕有名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百七十四章 休養生息(一)第四卷 新三國 第二十七章 朔方郡收復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二十章 如虎添翼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三章 車騎將軍府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百一十五章收網第一百八十五章 弘農侯劉協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七十三章 渭水水師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一百三十一章 河套地區第二百三十二章 收復冀州和平原第四卷 新三國 第九十九章 天寒地凍第四卷 新三國 第六十章 水師東進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三十三章 激怒了呂布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三十二章 突圍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百二十一章 一石多鳥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一百五十四章 我回來了第一零六章 班師回朝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六十三章 吳縣顧元嘆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一百三十六章 武猛都尉呂布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百一十二章 破釜沉舟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百一十一章 公孫瓚襲營成功第九零章 滅頂之災(上)第二百二十八章 趙雲大戰張合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一百一十九章 劉備登場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一百章 春和景明第二百零七章 鮮卑人也簽了停戰協定第二百二十章 漳水之戰(二)第九一章 滅頂之災(下)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一百四十四章 神奇第二卷 嶄露頭角 第四十九章 圍點打援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四章 又見典韋第二百二十一章 太史慈被圍第二百二十八章 馬騰陣亡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一百章 春和景明第一卷 虎嘯山谷 第七章 種植第四卷 新三國 第四十一章 抓住了徐庶第四卷 新三國 第五十四章 牛輔陣亡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百二十五章 交換第一零一章 彭城朝廷滅亡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百三十三章 拖住劉靖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百四十一章 劉靖登基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二十九章 峰迴路轉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四十五章 滿載而歸第二百十一章 恭迎鄭玄第二百二十五章 黃裡阻擊戰(二)第一卷 虎嘯山谷 第四章 第三天第二百零七章 鮮卑人也簽了停戰協定第一百七十六章 恢復西域長史府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七十五章 達成妥協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六十二章 春花秋月第四卷 新三國 第五十六章 趕往武邑城第二卷 嶄露頭角 第二十九章 樂在其中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七十七章 責任重大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百零九章 公孫越刺死杜遠第九八章 朱儁自殺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八十五章 兵不厭詐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百一十一章 公孫瓚襲營成功一百八十三章 攻防轉移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七十九章 戰略反攻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六十八章 隴山古道第四卷 新三國 第二十章 張遼立功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百四十五章 血染長阪坡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四十六章 東阿程昱第一一零章 自信的龐統第二卷 嶄露頭角 第十四章 先發制人第五十三章 又遇刺殺第八五章 居庸關危急第二卷 嶄露頭角 第一章 遇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