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有心計的漢和帝
公元88年,漢章帝病逝,兒子劉肇繼位,就是漢和帝。漢和帝登基的時候,只有九歲,竇太后臨朝稱制。竇太后和她的哥哥弟弟們掌管朝政,開啓了東漢歷史上第一次外戚專權。
漢和帝也是個厲害人物,在他十四歲的時候,一舉剷除了竇氏勢力,把大權奪了回來。漢和帝親政以後,大權獨攬,日夜操勞,把東漢王朝推向極盛,史稱“永元之隆”。
《後漢書》記載,劉肇是漢章帝的第四個兒子,母親是樑貴人。樑貴人十六歲入宮,不久生下兒子劉肇。當時,漢章帝的皇后是竇氏。竇氏沒有兒子,於是,她也學着馬皇后的做法,把劉肇收爲養子。
竇皇后與馬皇后不一樣,她心胸狹窄,心計很深。當時,宋貴人的兒子劉慶,已經被立爲了皇太子,竇皇后卻設法害死了宋貴人,廢了劉慶,立了劉肇做皇太子。竇皇后不能容忍劉肇的生母存在,又把樑貴人誣陷致死。所以,劉肇在很長時間裡,都認爲自己是竇皇后親生的。
劉肇當了皇帝,竇皇后成了竇太后,因爲漢和帝年幼,不能理政,由竇太后臨朝攝政。竇太后一朝權在手,便將令來行。她把哥哥竇憲提升爲侍中,掌管朝廷機密,負責發佈誥命;任命弟弟竇篤爲中郎將,統領皇宮侍衛;另一個弟弟竇景,擔任中常侍,負責傳達詔令和統理文書。這樣,竇氏兄弟掌握了朝廷中樞,可以以皇帝和太后的名義,任意發號施令,號令天下。
與此同時,竇太后和竇氏兄弟,還把大批竇氏子弟和親戚朋友,都納入朝中做官,或者任命爲地方官員。一些附炎趨勢之人,也紛紛獻媚投靠,成爲竇氏的黨羽親信。一時之間,竇氏家族形成了龐大勢力,籠罩了整個朝野。
竇氏勢力把持了朝廷,便專權放縱,驕橫霸道,爲所欲爲。竇憲養了許多刺客,對那些不肯依附,或有宿怨私仇的,任意刺殺。竇憲的父親竇勳曾經犯罪,由大臣韓紆審理此案,判了竇勳死罪,如今竇憲手握大權,此仇焉能不報?可韓紆已死,竇憲就派出刺客,殺了他的兒子,並拿首級祭奠竇勳。
後來,竇憲當了大將軍,領兵滅掉北匈奴,建立大功,更加威震朝野,不可一世,竟然起了謀反之心。有一次,漢和帝召見竇憲,羣臣甚至議論,要稱竇憲爲“萬歲”。
漢和帝慢慢長大,他雖然尚未成年,但聰明過人,富有心機。漢和帝目睹竇氏的種種劣行,心裡明白,一旦時機成熟,竇氏家族必將犯上作亂,應該儘早剷除。不過,漢和帝只是在心裡盤算着,表面上並不動聲色,絲毫沒有流露,所以,沒有引起竇氏的警覺,竇氏家族對漢和帝沒有任何防備。
漢和帝仔細觀察朝中大臣,發現多數都依附了竇氏,只有司徒丁鴻和司空任隗,忠誠正直,不肯與他們同流合污。可是,漢和帝身邊,都是竇氏的耳目,如果召他們入宮商議大事,很可能會走露風聲,泄露了機密。漢和帝無奈,只得求助於服侍自己多年的太監鄭衆。
鄭衆,爲人機敏而有心計,他最早服侍漢章帝,後來又服侍漢和帝。鄭衆處事謹慎,忠於皇室,深受漢和帝信任。漢和帝把心中想法告訴了鄭衆,鄭衆十分贊同,並表示誓死效忠。於是,鄭衆私下裡與丁鴻、任隗取得聯繫,向他倆傳達了皇帝旨意,並與他們密謀了除掉竇氏的計劃,暗地裡做好了各種準備。
公元92年,只有十四歲的漢和帝開始發難了。他發出詔書,召在外領兵的竇憲,回京任輔政大臣。漢和帝是想擒賦先擒王,把竇憲騙來扣押。同時,漢和帝命丁鴻和任隗,率領手下將士,把守城門和交通要道。漢和帝自己則親臨北宮,命執金吾和北軍將領備戰,以防不測。漢和帝雖然年少,卻部署得十分周密,他織好了大網,準備將竇氏勢力一網打盡。
竇氏家族對漢和帝的計謀毫無察覺。竇憲接到詔書,沒有絲毫懷疑,他平日驕橫慣了,認爲由他輔政,是理所當然的。於是,竇憲高高興興地啓程回京。可沒有想到,他剛一進城,就被收繳了大將軍的印信綬帶,扣押起來。
見竇憲被擒,漢和帝一聲令下,丁鴻、任隗、鄭衆等人,按計劃分頭行動。一夜之間,竇憲兄弟和親信黨羽全部落網,竇憲的一些心腹爪牙隨即被處死。漢和帝看在竇太后的面子上,沒有處死他那幾個“舅舅”,只是令竇憲、竇篤、竇景等人,都回到封國去,並嚴密監視。後來,竇氏兄弟都在封國自殺了。竇太后也被軟禁起來,不能參與政事。
漢和帝成功奪回了大權,開始親自處理政務。五年之後,竇太后死了,宮中多年的秘密被揭開。漢和帝這才知道,自己的生母是樑貴人,是被竇太后害死的。漢和帝悲痛不已,大臣們紛紛上書譴責竇太后,要求取消其尊號,不與漢章帝合葬。漢和帝念及竇太后對自己有養育之恩,沒有忍心處置。
漢和帝親政以後,深知大權來之不易,不肯託付別人,而是親力親爲,大小事務都由自己親自處理。漢和帝白天臨朝聽政,夜裡批閱奏章,直到深夜才睡,天天如此,從不懈怠。所以,漢和帝是歷史上最勤政的皇帝之一,有“勞謙有終”之稱。
漢和帝既有心機,又有愛心,他多次下詔,賑濟災民,減免稅賦,安置流民,救助鰥寡孤獨。漢和帝在法制上主張寬刑,那個向漢章帝建議爲政寬和的陳寵,被漢和帝提拔爲廷尉,掌管天下司法,使得司法公正,刑罰寬緩,很少有冤獄。
漢和帝注重選用良吏,他曾經四次下詔納賢,選拔了大批優秀人才。漢和帝改變了漢章帝放棄西域的政策,重新設置西域都護,加強對西域各國的統治。
漢和帝也有缺陷,他重用宦官,埋下了日後宦官專權的種子。在剷除竇氏勢力的時候,宦官鄭衆立有首功,漢和帝提拔他爲大長秋,後封爲鄛鄉侯,並常常與他商議國家大事。所以,《後漢書》說:“宦官用權,自此始矣。”
漢和帝時期,是東漢國力最強盛的時期,墾田面積達七百多萬頃,人口達五千多萬,被稱爲“永元之隆”。
可惜,天不佑年,漢和帝在位十七年,二十六歲就英年早逝了。
從公元25年劉秀建立東漢,到公元105年漢和帝病逝,這八十年時間,是東漢王朝的前期,也是興盛時期。開國皇帝劉秀和漢明帝、漢章帝、漢和帝這四位皇帝,雖然性格不同,治國方式有別,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奉行以儒家思想治國,推行仁政,勤政爲民,並且年富力強,賢明睿智,這是東漢前期興盛的根本原因。
在這興盛的八十年間,東漢的經濟、社會、文化和科學技術等,都得到快速發展,出現了許多歷史上著名的大事件,其中之一,是佛教傳入了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