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祐仁義執法
法律,是用來懲治犯罪的,所以鐵面無情。然而,東漢時期有個叫吳祐的官員,卻做到了仁義執法,演繹出了法律無情人有情的動人故事,受到人們稱讚。
《後漢書》記載,吳祐是陳留郡長垣縣人。吳祐的父親官至南海太守,爲官清廉。吳祐從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勤奮好學,十分聰明。
有一次,吳祐的父親打算寫部書。吳祐勸父親說:“您的書如果寫成了,需要大量竹簡,要用不少車輛運載。南海多有珍珠奇寶,您用車輛運載竹簡,很容易被人誤會成運寶物,會遭惹不必要的麻煩。從前馬援載運藥材,就被人誣告過。所以,您還是以後再寫書吧。”
吳祐父親聽了兒子的話,覺得很有道理,撫摩着兒子的後背說:“我吳家世代,都有像季子那樣賢明的人啊!”那一年,吳祐只有十二歲。
吳祐二十歲的時候,父親不幸病逝,他只好回到老家長垣。吳恢做官清廉,沒有財產,家中連一石糧食的積蓄都沒有。吳祐爲了生活,不得已去放豬,以維持生計。
有一天,吳祐遇到父親過去的一個同僚。同僚很吃驚,說:“你是二千石高官的兒子,卻幹這種下賤的事情,怎麼對得起你地下的父親呢?”吳祐只是笑笑,他認爲自食其力,並不是恥辱,仍然繼續放豬。
吳祐一邊放豬,一邊苦讀詩書,積累了滿腹學問。貧苦的生活,使吳祐與普通百姓打成一片,形成了敦厚謙讓的性格。後來,吳祐被推舉爲孝廉,步入仕途。他爲政勤奮,寬厚仁義,逐漸升爲膠東侯相。
吳祐爲官仁愛簡易,以身作則。老百姓有爭訴的,吳祐常常閉門反省自己,然後纔開門斷案。他審案的時候,着重用道德教育他們,力求和解。吳祐經常到百姓聚居之處,爲他們調解糾紛,受到百姓歡迎。這樣以來,民間爭端明顯減少,官吏和百姓都懷德不相欺詐,吳祐的威望日益提高。
有個叫孫性的小吏,很孝順,見父親的衣服破舊了,想給父親買件新的,但兜裡沒有錢,就私自收受了百姓的錢,爲父親買了新衣。孫性父親知道以後,十分生氣,訓斥兒子說:“有吳君這麼好的相,怎能忍心欺騙他呢?”逼着兒子去向吳祐認罪。孫性心裡既慚愧,又害怕,拿着衣服到吳祐那裡去自首。
吳祐見孫性前來請罪,就支開左右,單獨一人詢問詳情。孫性把事情的來龍去脈和父親說的話,全都告訴了吳祐。吳祐原諒了他,說:“你是因爲孝敬父親的緣故,才犯了過錯,而且知錯能改,就不處罰你了,回去好好感謝你的父親吧。” 吳祐自己拿出錢來,讓孫性還給百姓,衣服就送給了孫性的父親。
有個安丘人,叫毋丘長。他和母親在街市上行走的時候,碰到一個醉漢,醉漢侮辱他的母親,毋丘長一怒之下,殺死了醉漢,然後逃走了。殺人是大案,官府全力緝捕兇手,很快就把毋丘長抓住了。
吳祐審理此案,他很同情毋丘長,但又不能爲他開脫。吳祐遺憾地對毋丘長說:“看到母親被侮辱,做兒子的發怒,是人之常情。但是,孝子發怒,一定要考慮後果,不能連累父母。現在你犯了死罪,殺了你,我於心不忍;不殺你,又違背了法律,怎麼辦呢?”
毋丘長對自己的魯莽行爲深感後悔,他用刑具繫着自己的雙手,說:“我身犯國法,您雖然可憐我,但這是不能施恩的,我甘願伏法。”
吳祐心裡更加不忍,嘆息良久,然後,問毋丘長有沒有需要他幫助的事情,又問他有沒有妻子和孩子。毋丘長回答說,有妻子,但沒有孩子。吳祐一聽,心裡便有了主意。
吳祐派人去安丘,假裝逮捕毋丘長的妻子,把她關到監獄裡。吳祐吩咐獄吏,把毋丘長的刑具去掉,讓他和妻子同宿一室。不久,毋丘長的妻子就懷孕了。
吳祐很高興,他爲毋丘長留下後代的計劃實現了。吳祐特意交待獄吏,要好好照顧孕婦,還自己拿錢,買些營養品,給孕婦補養身體。
行刑的日期快要到了,吳祐安排毋丘長的母親,去向兒子訣別。毋丘長給母親跪下,哭着說:“我辜負了母親,罪該當死,只是無法報答吳君的大恩大德了。”
毋丘長咬下自己的一個手指頭,吞到肚子裡,嘴裡含着血,囑咐母親說:“我妻如果生下兒子,取名叫吳生,長大後告訴他,說我臨死之前,吞指爲誓,讓他一定要報答吳君的恩情。”爲了不讓吳祐爲難,當天夜裡,毋丘長在獄中自縊而死。
吳祐在膠東任職九年,他仁義愛民,受到百姓讚揚。好人必有好報,吳祐活到九十八歲高齡,無疾而終。
吳祐仁義執法的事例表明:法律是嚴肅無情的,但如果用仁愛之心來執法,法律也是會有人情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