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威清廉傳美名
晉朝時期,朝廷腐敗,綱紀不振,奢靡之風大興,貪官污吏橫行。但是,在這風氣惡劣的大環境下,仍然有人堅守道義,做官清廉,被人稱道。大臣胡威,就以廉潔慎重而聞名於世,受到人們讚揚。
《晉書》記載,胡威,是淮南壽春(今安徽壽縣)人。他的祖父叫胡敏,父親叫胡質,都當過曹魏政權的官員,因品行端正、爲官清廉,在長江、淮河一帶很有名氣。胡威從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胡威的父親胡質,擔任徵東將軍、荊州刺史,位高權重,但他嚴於律已,獨身赴任,沒有帶家眷。胡威十幾歲的時候,思念父親,決定去荊州探親。胡威家裡很窮,僱不起車馬僮僕,就獨自一人,騎一頭毛驢,踏上前往荊州的漫長道路。
胡威一路前行,他住不起高等旅館,只揀便宜的客舍住宿。客舍條件很差,胡威需要自己親自動手,割草餵驢,劈柴做飯。經過多日辛苦,胡威終於到達荊州,見到了父親。
胡質見兒子前來,十分高興,但對胡威說:“府衙內房屋雖多,可都是公房,不能私用。”於是,安排兒子在馬廄住下。胡威並不在意,愉快地在馬廄裡住了十多天。臨別時,胡質拿出一匹絹給兒子,愧歉地說:“爲父沒有積蓄,你拿着這匹絹,沿途賣掉,作爲回家的盤纏吧。”
胡質手下有個都督,見此情景,心中不忍。他知道胡質要求嚴格,不敢送給胡威金錢,便想了一個辦法。都督藉口請假回家,卻在途中等待胡威,與他結伴而行,沿途的吃住費用,都由都督結帳,這樣,暗中把胡威送回了家。胡威感激都督,把那匹絹送給了他,並向父親寫信,告訴了此事。不料,胡質得知情況後,勃然大怒,下令將都督打了一百軍棍,並革除了他的官職。都督雖然受到重罰,心裡卻更加敬佩胡質,逢人便誇胡質品德高尚。胡質的清廉之名,廣爲人知,人們都稱讚不已。
胡威長大以後,入仕做官。他繼承了優良家風,勤政愛民,克已奉公,清正廉潔,不謀私利,獲得一片讚揚聲。胡威先後任侍御史、安豐太守,逐步升遷至徐州刺史。胡威治理徐州很有成績,《晉書》說他勤於研究施政方法,教化之風盛行,給百姓帶來福祉。
晉武帝司馬炎聽說了胡威父子的廉潔之名,很感興趣,有一次,問胡威:“人們都說你們父子清廉,那麼,你和父親比起來,誰更廉潔?”胡威回答說:“臣不如父親。”晉武帝又問:“你父親爲什麼勝於你?”胡威很認真地回答:“臣父的清廉,是發自內心的,唯恐別人知道,而臣卻做不到這一點,所以,臣遠不如父親。”晉武帝聽了,認爲胡威的話坦率而委婉,謙虛而順理,很是讚賞。
胡威後來入朝爲官,任尚書,加奉車都尉。胡威見朝廷貪官氾濫,痛心疾首,多次向晉武帝諫言說,爲政不能太過寬鬆,一定要用刑治貪。司馬炎說:“尚書郎以下的官員,犯了罪沒有得到寬恕的,已經處罰不少了。”胡威嚴肅地說:“應該重點整治尚書郎以上的高官,他們的危害更大。”可是,很多高官,都是司馬炎的親信,或者對他有恩,司馬炎不忍下手,致使腐敗屢禁不止,而且愈演愈烈,最終危害了西晉江山。
公元280年,一代廉吏胡威病逝。史書沒有記載他的出生年月,不知道他終年多少。
後人對胡威給予高度評價,讚譽他爲晉朝廉吏之最。
在風氣敗壞的晉朝,像胡威這樣的清官,是鳳毛麟角,也無法左右大局。但是,出污泥而不染,在污境中能夠獨善其身,更能顯示出一個人的高尚品德,更應該受到人們的推崇和景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