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紙貴”的左思
有個著名成語,叫做“洛陽紙貴”,說的是西晉時候,有個叫左思的人,寫了《三都賦》,因文章精妙,大家爭相傳抄,以至於洛陽的紙供應不上,貨缺而貴。後來,人們比喻作品爲世所重,風行一時,流行甚廣。
《晉書》記載,左思,字太沖,是山東淄博人。他的祖先,是齊國的王族,有左、右公子,左公子這一支,就以左爲姓了。左思的家族,世代學習儒學。左思的父親,叫左雍,出身小吏,憑着自己的才能,逐步升遷至殿中侍御史。
左思小時候,腦瓜比較笨,長大以後,也不算聰明,先後學習過書法和彈琴,都沒有學成。左思面貌醜陋,說話遲鈍,因而不喜歡與人交往,整天呆在家裡。父親左雍覺得兒子沒出息,嘆着氣對朋友說:“左思這孩子,都長這麼大了,所知道的事情,還不如我小的時候。”
左思聽父親這樣說他,深受刺激,於是暗下決心,刻苦學習,日夜讀書。功夫不負有心人,左思經過幾年的不懈努力,終於成爲學識淵博之人,尤其擅長寫作,寫的文章辭藻壯麗,很有氣勢。
左思足不出戶,絞盡腦汁,寫了一篇《齊都賦》。《齊都賦》不是很長,大概只有數千字,左思卻用了整整一年的時間,《晉書》說他“一年不出戶牖”。《齊都賦》全文已佚,若干佚文散見於《水經注》、《太平御覽》等史籍中。從散落的佚文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些名言警句,至今仍在流傳。如:“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古今一理。”“選賢任能,興盛之道,治吏者不可不察”。這足可以表明,《齊都賦》確實是名篇力作,不枉花費左思一年的心血。
左思父親見兒子勤奮好學,積極上進,並且寫出了這麼好的文章,十分欣慰,加以鼓勵。鄉鄰朋友們,也對左思大加讚揚。這極大地增強了左思的信心,激發起他更加高漲的創作熱情。左思計劃以魏、蜀、吳三國的都城爲題材,創作內容龐大的《三都賦》。
創作《三都賦》,難度顯然要比《齊都賦》大得多。左思是齊國人,對齊都的情況十分熟悉,而對魏都鄴城、蜀都成都、吳都建康的情況,卻瞭解得不多。然而,左思有一種鍥而不捨、知難而進的精神,並不懼怕困難。恰在這時,他的妹妹左芬被召入宮,左思全家搬到洛陽居住,這爲他創作《三都賦》提供了有利條件。
左思去拜訪名士張載,向他了解成都的情況,又拜訪其他名人,分別詢問鄴城和建康的情況。爲了開闊視野,便於創作,左思主動要求擔任秘書郎的職務,使他有機會進行實地考察和廣泛收集資料。經過一段時間的辛勤努力,左思收集了大量歷史、地理、物產、風俗人情等方面的資料,爲創作《三都賦》奠定了堅實基礎。
左思收集了大量資料之後,開始構思和寫作。他閉門謝客,謝絕一切社會交往,全身心投入到創作當中。左思廢寢忘食,常常徹夜不眠,苦苦思索,精心構思,反覆推敲。他在牀頭、廳堂、庭院、廁所等各個地方,都備有紙筆,每想到一個精彩的句子,就立刻隨手記錄下來。
左思的創作態度十分嚴謹,凡是寫入賦中的山川、城郭等地名,都一一對照地圖查考;凡是賦中提到的鳥獸蟲魚、花草樹木名稱,都同地方誌一一對證;對於各地的歷史、風俗、人物等,更是一絲不苟,確保無誤。
左思撰寫《三都賦》的消息傳開,引起許多人關注,有的讚許,有的驚詫,有的不以爲然,有的甚至嘲笑。陸機當時也打算寫此賦,聽到這個消息,撫掌大笑,給弟弟陸雲寫信說:“這裡有個無名之輩,竟想作《三都賦》,等他把作品寫出來,我正好可以用它蓋酒罈子。”不管別人怎樣議論,左思一概不理會,只是心無旁騖地寫自己的文章。
十年時間過去了,左思蒼老了許多,有了不少白頭髮,背也有點駝,但浸滿心血的《三都賦》,終於完成了。
《三都賦》辭采秀麗,氣象宏大,特別是通過對客觀事物的描寫,揭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那就是單憑天險立國的,都會滅亡;國家興盛的根本,在於德政,而不在於地形險峻。
左思把寫好的《三都賦》,送給張華看。張華逐句閱讀,越讀越愛,竟不忍釋手了。張華感慨地說:“文章太好了!足能與班固、張衡相媲美。現在有些世俗文人,只重名氣,不重文章,是一種庸俗的現象。皇甫謐先生爲人正直,名氣很大,我想和他一起,把你的文章推薦給世人。”
皇甫謐是西晉醫學家和著名學者,名望很高。他看過《三都賦》之後,大加讚賞,欣然提筆,爲《三都賦》寫了序言。皇甫謐對《三都賦》十分喜愛,又請了名士張載、劉逵等人,爲《三都賦》做注。
在名人的推薦下,《三都賦》很快風靡京都,讀過它的人,無不讚嘆不已。從前譏笑過左思的陸機,聽說之後,也細細閱讀了一遍。陸機邊讀邊點頭稱讚,連聲說:“寫得太好了,真沒有想到。”陸機斷定自己若寫《三都賦》,決不會超過左思,於是便停筆不寫了。
《三都賦》的名氣越傳越廣,許多人一睹爲快,爭相傳抄,以至於洛陽的紙張供應不上,紙的價格不斷上漲,出現了“洛陽紙貴”的奇特現象。左思耗費了十年心血,終於有了可喜的回報。
左思活了五十五歲病逝,他一生創作了大量詩、賦等文學作品,有文集五卷。左思成爲我國古代著名文學家,他的作品對後世產生了重要影響。
左思的事情告訴人們:要想獲得成功,最重要的不是天賦,而是勤奮;只有勤奮之人,才能成就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