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貞觀之治探索治國之道

貞觀之治探索治國之道

玄武門事變之後,李世民控制了朝廷。過了兩個月,李淵頒發詔書,退位稱爲太上皇,李世民正式登基爲帝,被稱爲唐太宗。

當時,唐太宗李世民只有二十八歲,年富力強,精力旺盛,他又胸懷大志,歷經戰火鍛鍊,於是躊躇滿志,很想幹出一番大事業,使得剛建立不久的大唐王朝能夠興旺發達,萬世不衰。

李世民在登基不久,就把羣臣召集起來,出了個題目,讓大家議論。題目是:周朝的統治,爲什麼能夠長久?貌似強大的秦朝、隋朝,爲什麼會二世而亡?

這無疑是個重大的課題,大臣們議論紛紛,各抒己見。李世民一邊聽着,一邊不時地點頭和沉思。最後,他總結說:“蓋取之或可以逆得,守之不可不順故也。”意思是說,奪取天下,可以不擇手段,不用顧忌道義;但治理天下,必須順應發展規律,需要有治國之道。

李世民把自己的年號,定爲貞觀。貞觀二字,來源於《易經·繫辭下》中的“天地之道,貞觀者也。”意思是說,天地間萬事萬物,都是有其發展規律的,統治國家也不例外。李世民是一位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他一生孜孜以求的,就是努力探索治國之道。

李世民探索總結的治國之道,包括很多內容,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第一,唐太宗的治國之道,體現在他以民爲本的治國思想上。以民爲本思想,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了。孟子說過:“民爲重,君爲輕”。荀子也說過:“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過去的一些君主帝王,有的也強調以民爲重,但是,無論是在認識程度上,還是在具體實踐當中,沒有人能超過李世民的。李世民把以民爲本的治國理念和實踐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李世民親身經歷過隋末戰爭,親眼看到了龐大隋朝被人民推翻的現實,深刻感受到人民羣衆的磅礴力量,所以,他對以民爲本的思想,領悟得尤其深刻。李世民親自撰寫了《民可畏論》,提出民心可畏、民力可畏。李世民多次強調:“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爲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君依於國,國依於民”。這是李世民在隋亡教訓中領悟到的寶貴治國經驗,也是治國的根本之道。

李世民把以民爲本的治國思想,貫徹到一系列政策措施之中。當時,經過隋末十幾年戰亂,社會滿目瘡痍,經濟凋零,人口銳減,百姓生活貧困。李世民實行輕徭薄賦、與民休息,採取均田制和租庸調製兩大經濟政策,使人口穩定,經濟得到恢復。同時,他戒奢從簡,取消各地進貢,不搞大型工程,大大減輕了人民負擔。

李世民除了重視農業生產以外,還重視發展商業。中國古代社會歷來都是重農抑商,李世民卻看到了商業對於繁榮經濟的重要作用,採取了許多鼓勵政策,扶持商業發展,使大批新興的商業城市像雨後春筍一般興起。當時世界上出名的商業城市,有一多半是在唐朝。商業的發達,促進了絲綢之路的興旺,貞觀期間,來往於絲綢之路上的商旅絡繹不絕。貞觀時期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不歧視商業的王朝,足以表明李世民的遠見卓識。

第二,唐太宗的治國之道,體現在他對國家管理體制的改革完善上。唐朝建立之後,形式上照搬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但卻與隋朝有着很大的區別。隋文帝創立三省六部制,目的是集中皇權,分散相權。隋煬帝的三省六部制,更是形同虛設,大權由皇帝一人獨攬。

李世民爲了克服隋朝弊端,建立了強有力的中央管理體制,擴大了三省的權力,完善其職責,形成了三部門既互相協調、又互相制約的管理體制,這大概是世界上最早的“三權分立”制度。

尤爲難能可貴的是,李世民爲了防止自己一時心血來潮而做出錯誤決定,還特地規定,皇帝詔書也必須由門下省審查之後才能生效。能夠在制度上限制皇權,這在中國曆代封建王朝中,大概只有貞觀時期才能做得到。這顯示出李世民的高度自信和博大胸懷。

第三,唐太宗的治國之道,體現在法治與德治相結合上。李世民十分重視法治,強調管理國家,一切都要以法律爲準則。他在《開皇律》、《武德律》的基礎上,按寬簡原則,制定了《貞觀律》。《貞觀律》共十二篇、五百條,公開發布,要求天下人共同遵守。

與此同時,李世民大力推行德治,他設置文學館、弘文館,各地興建學校,推行儒學,教化百姓。在貞觀時期,法律並不嚴苛,但犯罪率較低,社會比較穩定。有一年,全國的死囚犯只有二十九人。

第四,唐太宗的治國之道,體現在選賢任能、激發社會活力上。有一天,李世民與大臣們一起議論隋文帝楊堅。大臣們都說,楊堅勤勤懇懇,從早忙到晚,是個勤政的皇帝。李世民笑了,說:“你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楊堅之所以事必躬親,是因爲他從孤兒寡母手裡篡奪了江山,總怕別人不服氣、不盡心,也怕別人有了權,會像他那樣篡位,所以,什麼事都自己幹。可是,偌大的國家,僅靠一個人的勤勉,怎麼能行呢?”

李世民是想依靠大家的力量,他高度重視人才,以寬宏的氣度招賢納士。在著名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當中,早期跟隨李世民的沒有幾個,大多數是他從敵方陣營中招降過來的。李世民稱帝以後,五次頒佈求賢令,廣泛招攬各種人才。他知人善任,從諫如流,充分調動大臣們的積極性,發揮朝廷和官吏隊伍的整體效能。李世民還重新實行科舉制,使大批人才脫穎而出,有效地激發了社會活力。

第五,唐太宗的治國之道,體現在妥善處理周邊民族關係上。唐朝建立之初,周邊環境並不樂觀,北面有突厥、薛延陀,西邊有吐谷渾和西域各國,南邊有吐蕃,東邊有高句麗,他們時常侵擾唐朝邊境。李世民採取軍事打擊和安撫兩手,將他們一一降服,增強了各民族的交流與融合。李世民被少數民族尊稱爲“天可汗”,成爲各民族共同的最高首領。李世民還加強與日本等亞洲國家的友好往來。

李世民探索總結的治國之道,很多並不是他的首創,但他卻是一位集大成者。李世民的治國思想和所採取的重大舉措,主要記載在《貞觀政要》一書當中。《貞觀政要》是唐代的一部政論類史書,記載了貞觀年間李世民與大臣們的對話、議論、奏疏和施政措施,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社會等諸多領域,體現了唐太宗在治國思想、施政策略等方面的思考和探索,對後世有着深刻的借鑑意義,在史學界佔有重要地位。

李世民在位二十三年,他爲了唐朝興盛和長治久安,對治國之道不懈地進行探索和實踐。貞觀時期,由於社會剛剛經歷過戰亂,百廢待興,所以在經濟上並不十分繁榮,甚至還趕不上隋朝的開皇之治。然而,唐太宗秉持正確的治國之道,採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實現了政治清明,經濟復甦,文化繁榮,社會穩定,風清氣正,人們心情舒暢,因而受到後世廣泛讚譽。

貞觀之治在中國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它不僅爲後來唐朝的繁榮強盛奠定了堅實基礎,而且爲後世統治者提供了比較完整的、十分寶貴的治世經驗。從某種意義上說,後者的影響和作用要更大、更重要一些。

李世民開創了貞觀之治,爲大唐王朝的繁榮強盛奠定了堅實基礎。那麼,輔佐李世民開創大業的謀臣武將們,都有哪些人呢?他們都各自發揮了什麼樣的作用呢?

11、兄弟喋血玄武門70、唐憲宗元和中興13、貞觀之治探索治國之道22、陳玄奘西天取經34、奸佞小人李義府42、李顯被妻女毒殺8、瓦崗英雄歸大唐28、 武則天再嫁李世民兒子59、平叛天子唐肅宗71、鐵血宰相武元衡36、唾面自乾婁師德43、韋皇后想當“武則天”56、安史之亂動搖天下42、李顯被妻女毒殺71、鐵血宰相武元衡28、 武則天再嫁李世民兒子77、唐懿宗昏庸驕奢3、李淵造反是兒子逼的嗎27、武則天先嫁李世民68、唐德宗削藩惹兵變55、包藏禍心安祿山46、女中豪傑太平公主71、鐵血宰相武元衡73、滑稽的染工暴動2、隋末大亂各地興兵精選7、真實的唐僧取經故事28、 武則天再嫁李世民兒子22、陳玄奘西天取經10、英雄難斷家務事28、 武則天再嫁李世民兒子18、保家護院兩門神精選9、李治並非軟弱無能22、陳玄奘西天取經精選8、李世民的皇后賢明兒子卻鬧心82、朱溫滅掉大唐王朝19、當槍手當成宰相65、盛世時期的李白54、禍國宰相楊國忠精選7、真實的唐僧取經故事62、忠武雙全郭子儀27、武則天先嫁李世民20、欲殉帝葬兩忠臣27、武則天先嫁李世民52、唐玄宗亂國先亂家71、鐵血宰相武元衡2、隋末大亂各地興兵19、當槍手當成宰相精選10、武則天先後嫁給李世民父子22、陳玄奘西天取經45、巾幗宰相上官婉兒33、武則天至少有四大功績精選10、武則天先後嫁給李世民父子精選4、兄弟喋血玄武門59、平叛天子唐肅宗61、罵賊不怕割舌的顏杲卿42、李顯被妻女毒殺51、口蜜腹劍的李林甫43、韋皇后想當“武則天”65、盛世時期的李白62、忠武雙全郭子儀82、朱溫滅掉大唐王朝61、罵賊不怕割舌的顏杲卿15、魏徵不想當忠臣35、中流砥柱狄仁傑63、夷族忠臣李光弼6、歷史上首支“娘子軍”33、武則天至少有四大功績20、欲殉帝葬兩忠臣73、滑稽的染工暴動44、老子狗熊兒好漢76、唐宣宗大智若愚47、唐玄宗開創開元盛世1、唐朝興衰歷程30、皇帝皇后並稱二聖64、叛軍屢見兒殺爹79、黃巢起義唐朝崩潰精選9、李治並非軟弱無能40、神龍政變女皇下臺29、王皇后引狼入室42、李顯被妻女毒殺58、楊貴妃命喪馬嵬23、唐太宗皇后很賢明8、瓦崗英雄歸大唐66、亂世之中的杜甫17、李勣攻破高句麗精選7、真實的唐僧取經故事8、瓦崗英雄歸大唐21、文成公主遠嫁吐蕃61、罵賊不怕割舌的顏杲卿75、唐武宗會昌中興29、王皇后引狼入室19、當槍手當成宰相19、當槍手當成宰相2、隋末大亂各地興兵81、唐昭宗賢能卻無力迴天65、盛世時期的李白精選1、李淵造反是兒子逼的嗎46、女中豪傑太平公主11、兄弟喋血玄武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