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玄奘西天取經
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描寫了唐僧西天取經的故事,使得中外聞名,婦孺皆知。《西遊記》是神話小說,故事情節當然是光怪陸離、神奇魔幻,肯定不是真的。不過,在唐太宗李世民時期,確實有唐僧取經這一歷史事件。這位唐僧的名字,叫做陳玄奘。
《舊唐書》記載,陳玄奘是河南偃師人,隋朝末年出家當了和尚。陳玄奘對佛教很虔誠,潛心學習佛經,造詣很深。後來,陳玄奘發現,當時的佛經翻譯本有很多錯誤,於是,他立志去西方尋取正版本,以便檢驗校正。
公元628年,陳玄奘跟隨一夥商人,踏上了遙遠的西行之路,這一去就是十七年。陳玄奘在西域和印度一帶訪問了一百多個國家,每到一地,他都講授經義,解釋疑難,受到各國民衆歡迎。陳玄奘還把各國的山川地理、物產習俗記錄下來,編寫了《大唐西域記》。
公元645年,陳玄奘回到長安。李世民接見了他,與他進行交談討論。陳玄奘帶回了六百五十七部梵文佛經,李世民很高興,詔令譯成漢語,還令房玄齡、許敬宗負責,徵聘學識淵博的僧人五十多名,幫助陳玄奘翻譯整理。
高宗李治繼位以後,仍然對陳玄奘很尊重,專門建造了慈恩寺和翻經院,並舉行盛大儀式,歡迎陳玄奘和其他高僧入住慈恩寺。陳玄奘潛心翻譯佛經,當時譯出七十五部。高宗又令許敬宗、李義府、杜正倫、薛元超等文人名士,對佛經進行了潤色。
公元661年,陳玄奘去世,終年五十六歲。陳玄奘被安葬在陝西藍田縣西的白鹿原,送葬的男女教徒達幾萬人。
《舊唐書》對唐僧取經的事件,記載得比較簡略,而唐代高僧慧立、彥悰等人撰寫的《三藏法師傳》,就詳細多了。該傳記記載了陳玄奘的出生、家庭、各地參學、天竺求法、翻譯經書等情況,介紹了他不平凡的一生。
陳玄奘,俗名叫陳禕,是東漢名士陳寔的後代。陳寔有個著名故事,說有一天傍晚,一個小偷悄悄溜進陳寔的家裡,藏在房樑上。不料,被陳寔發現了。陳寔卻並沒有大喊抓賊,而是把子孫們叫來,講了一番做人的道理,告誡子孫要努力上進,不要學樑上君子,藉此教育小偷。小偷受到觸動,便改邪歸正了。從此,樑上君子,就成了小偷的代名詞。
陳家家風很好,陳玄奘的曾祖父陳欽、祖父陳康、父親陳惠,都是飽學之士,入仕做官,名聲頗佳。陳玄奘的父親確實當過縣官,後來隱居鄉間,託病不出。
陳玄奘兄弟四人,他排行老四。二哥陳素一心向佛,在洛陽淨土寺出家,後被尊爲長捷法師。陳玄奘受二哥的影響,自幼喜歡佛學,從小跟着哥哥學習《法華經》、《維摩經》等。
公元612年,年僅十歲的陳玄奘,在洛陽淨土寺正式出家。六年之後,由於洛陽戰亂,陳玄奘與二哥去了蜀地,在蜀地住了四五年。在此期間,陳玄奘參訪名師,研學大小乘經以及南北各家的學說,學業大進,逐漸有了名氣。
陳玄奘二十歲以後,開始遊歷四方,先後到過荊楚、吳地、河南、河北、長安等地,講經說法。當時戰亂頻繁,人民飽受痛苦,佛教能給人們帶來精神上的安慰,所以很受歡迎。陳玄奘的名氣越來越大。
中國佛教是從西方天竺傳來的,天竺是對印度和其他印度次大陸國家的統稱。當時佛經的翻譯本很多,但比較混亂,理解不一,註解也不相同,對一些重要問題分歧很大,陳玄奘便產生了到佛教發源地天竺學習的想法。中國離天竺有萬里之遙,山高水險,路途艱辛,但陳玄奘一心向佛,意志堅定,不怕困難。
ωwш☢тт κan☢C○
公元628年,陳玄奘二十六歲,他與一夥商人同行,從長安出發,開始了漫長的西行之路。陳玄奘經過天水、蘭州,進入河西走廊,穿過千里戈壁,到達瓜州,再出玉門關,翻五烽山,渡流沙河,歷經艱險到了高昌國。高昌國在今新疆吐魯番一帶。陳玄奘受到高昌國王的熱情招待,休整了一段時間。高昌國王送給他一些物資,還派給他一些人員。
陳玄奘等人繼續西行,越往西走,越是荒涼,人跡罕見,氣侯異常,困難重重。但任何艱難險阻,都不能動搖陳玄奘的堅強意志。陳玄奘走了一萬三千八百里,到達今巴基斯坦、阿富汗境內。在這裡,陳玄奘遊歷四國,一邊鑽研佛經,一邊學習梵文。
公元633年,陳玄奘南下進入印度境內。當時,印度處於分散狀態,有很多個國家。陳玄奘走遍了印度的北部、南部、東部廣大地區,到過十多個國家,遍訪名師,潛心學佛。當地的僧人都被陳玄奘的虔誠和不畏艱險的精神所打動,給予他很大的支持。那爛陀寺是古印度的著名寺院,陳玄奘在這個寺院裡住了五年,該寺院至今還保留一座玄奘堂。
陳玄奘在印度待了十年時間,使他成爲理論功底深厚的佛學家,遠近聞名,受到各地民衆的歡迎。公元641年,古印度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帝王戒日王,慕名接見了陳玄奘,併爲他舉辦了由五千名佛教徒參加的佛學大會。在大會上,陳玄奘主講,任憑衆教徒問詢,無一人能夠難倒他。陳玄奘名震四方,被印度人尊稱爲“大乘天”和“解脫天”,這是佛教界至高無上的榮譽。
印度戒日王敬佩陳玄奘的高深學問和高尚品德,打算授予他高官厚祿。可是,陳玄奘懷念家鄉,沒有答應,準備回國。戒日王又再三請求,讓陳玄奘參加五年一度、歷時七十五天的無遮大會。陳玄奘感到盛情難卻,只好又留下住了一段時間。
公元643年,陳玄奘滿載榮譽,啓程回國,隨身帶了六百五十七部經書。又走了兩年,陳玄奘終於回到了長安。陳玄奘西天取經,歷時十七年,總計行程五萬裡,艱苦卓絕,飽受苦難。陳玄奘也由一個英俊青年,變成了鬢髮見白的中年人。
這個時候,陳玄奘在唐朝也是名聲赫赫。李世民當時在洛陽,專門下詔要見他。陳玄奘趕到洛陽,拜見李世民。李世民很高興,兩人交談了很久。李世民還埋怨陳玄奘,說他走的時候沒有奏報朝廷,不然的話,朝廷一定會給予大力資助的。
其實,李世民只是客套話,他並不是很喜歡佛教。李世民常對人說,梁武帝好佛,結果國破家亡,應當引以爲鑑。李世民還在朝堂上公開說:“朕所好者,惟在堯、舜之道,周孔之禮”。不過,李世民胸襟寬闊,也不反對佛教,而是能夠包容。
李世民多次勸陳玄奘棄佛還俗,讓他在朝廷做高官。後來,李治也勸陳玄奘還俗,爲朝廷效力。可是,陳玄奘不羨慕榮華富貴,心如磐石,一生致力於弘揚佛法。
陳玄奘回國以後,把全部心血和智慧,都奉獻給了翻譯佛經事業。他在助手們的幫助下,共翻譯佛經一千三百三十五卷,每卷萬字左右,共一千三百多萬字,佔整個唐代翻譯佛經總數的一半以上,成爲中國翻譯史上的傑出典範。
陳玄奘不畏艱險、捨身求法的精神,受到歷代讚揚。魯迅稱讚他是“民族的脊樑”。梁啓超稱他爲“千古一人”。以“唐僧取經”爲題材的小說《西遊記》,更是家喻戶曉,深入人心。
李世民是中國歷史上最賢明的皇帝之一,他的妻子長孫皇后也是著名的賢后,對李世民開創貞觀之治幫助很大,堪稱一對模範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