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1、李淵造反是兒子逼的嗎

李淵造反是兒子逼的嗎

隋末天下大亂,再加上隋煬帝猜忌,李淵終於在太原起兵造反了。李淵起兵,給了隋煬帝沉重一擊,加速了隋朝滅亡。

由於受某些文學作品的影響,許多人認爲,李淵是一個平庸之人,有些膽小怕事和無能,年齡已經五十二歲了,他本來不想造反,但被次子李世民等人逼迫,纔不得已起兵。太原起兵的策劃者和主謀,是雄才大略的李世民,而不是李淵。事實果真是這樣的嗎?

兩唐書記載,李淵,是甘肅隴西人,出身於關隴貴族集團。李淵的祖父叫李虎,漢族,是西魏八大柱國之一,被封爲唐國公。李淵和他的父親李昞,先後承襲了唐國公的爵位。李淵的外祖父叫孤獨信,鮮卑族,也是西魏八大柱國之一,被封爲衛國公。

孤獨信有七個女兒,其中長女嫁給了北周皇帝宇文毓,諡號明敬皇后;四女是李淵的母親,被追封爲元貞皇后;七女叫孤獨伽羅,是隋文帝楊堅的皇后。三個女兒都當了皇后,而且是不同的朝代,這在歷史上絕無僅有。因此,孤獨信被人戲稱爲“天下第一老丈人”。

李淵七歲的時候,父親去世。姨媽孤獨伽羅憐憫他,經常把他接進宮中,悉心照顧。李淵比表弟楊廣大三歲,兩人從小一塊長大,關係親密。楊廣稱帝以後,李淵對他畢恭畢敬。

楊廣對李淵很信任,先任命他爲地方太守,後又讓他入朝擔任高官。楊廣攻打高句麗時,命楊玄感督運軍糧,不料楊玄感藉機造反,致使第二次東征失敗。平定楊玄感叛亂之後,楊廣就把督運軍糧的重任交給了他所信任的表哥李淵。如果沒有“李氏當爲天子”的讖語,楊廣與李淵的關係,是相當不錯的。

隋煬帝三次東征,引發天下大亂,各地起義蜂起,社會上也流傳起“李氏當爲天子”的讖語。楊廣恐慌,無故將李敏家族誅滅,同時也懷疑李淵。李淵正在山西鎮壓農民起義軍,楊廣召他入朝,李淵十分驚恐,藉口有病不敢去。

有一天,楊廣在宮中看見一個姓王的嬪妃,王嬪妃是李淵的外甥女。楊廣問她:“你舅舅爲何不來?”王嬪妃回答:“舅舅病了”。楊廣冷笑一聲,不懷好意地說:“那會不會病死呢?”李淵知道以後,更加提心吊膽,只好自污名節,整天吃喝玩樂,以求自保。

楊廣還沒來得及除掉李淵,局面就變得不可收拾了。李密的瓦崗軍、河北的竇建德、江淮的杜伏威,從東、北、南三個方向威脅洛陽。隋煬帝見勢不妙,趕緊跑到江都避難去了。

楊廣臨行前,留下孫子楊侗鎮守洛陽,另一個孫子楊侑鎮守長安。同時,命李淵鎮守太原,既剿滅起義軍,又抵禦突厥。楊廣對李淵仍不放心,任命親信王威、高君雅爲李淵的副手,對李淵進行監視和掣肘。

隋煬帝到了江都以後,感到千秋大業的夢想已經破滅,於是性情大變,一心追求享樂。他懶於政務,驕奢淫逸,整日沉湎於酒色之中,醉生夢死。

隋煬帝走後,北方更加混亂不堪。李密率瓦崗軍包圍了洛陽,奮力攻打;竇建德在河北建立了農民政權,公開與隋朝決裂;大大小小的起義軍遍佈各地,北方几乎不再歸隋朝所有了。

在這種形勢下,公元617年5月,李淵在太原起兵造反了。對太原起兵的策劃者和主導者,究竟是李淵,還是李世民,人們歷來有不同的看法。《舊唐書》和《新唐書》,對李淵和李世民在起兵中的作用,都有記載,但卻有着兩種截然不同的說法。

李淵太原起兵的時候,他的成年兒子有三個:長子李建成,二十九歲;次子李世民,二十歲;四子李元吉,十五歲。李淵的三子李玄霸,已經在三年前病死了。李淵的這三個成年兒子都很優秀,尤其是次子李世民,胸懷大志,見識超羣,有勇有謀,處事果斷,喜歡結交豪傑,在諸子中尤爲突出。

李世民看到天下混亂,隋朝氣數已盡,覺得正是英雄用武之時,特別是聽到“李氏當爲天子”的讖語以後,心潮澎湃,摩拳擦掌,很想大幹一場。當時,李建成、李元吉在河東郡,只有李世民在父親身邊。李世民奉勸父親,請求起兵造反,開創帝業。李淵一聽,大驚失色,堅決不答應,甚至聲稱要告發李世民。

李世民見父親不答應,雖然無奈,但並不甘心,就自己策劃起來。當時太原有個名士,叫劉文靜,擔任晉陽縣令。劉文靜與李密有姻親關係,因此被關在太原的監獄裡。李世民與劉文靜是朋友,知道他胸有謀略,便想與他商議。

兩唐書在《劉文靜傳》中說,在一天深夜,李世民一個人悄悄來到獄中。劉文靜見李世民來看他,十分高興。李世民卻小聲對他說:“今夜來此,並不是爲了私情,而是要與您共商天下大事”。

劉文靜知道李世民素有大志,曾經對朋友裴寂說過:“唐公次子不是平庸之輩,而是漢高帝劉邦、魏太祖曹操一類的人物”。如今,劉文靜聽李世民說要商議天下大事,自然心裡就明白了。

劉文靜故意說:“當今天下,喪亡離亂,非得有商湯、周武王、漢高帝一類的人物,才能平定。”李世民微微一笑,說:“您怎麼知道沒有呢?”言外之意是說,我就是這一類的英雄人物啊!

劉文靜不再諱忌,向李世民和盤托出了起兵奪取天下的計策。劉文靜說:“如今皇帝遠避江南,北方無主。你李家世代貴族,名望甚高,又有讖語吉言,登高一呼,十萬之衆唾手可得。起兵之後,迅速攻取長安,佔據關中作爲基業,然後伺機平定中原,帝業可成。”

李世民大喜,很是贊同,心中熱血沸騰,起兵大計就這樣定了下來。可是,父親李淵不願意造反,該怎麼辦呢?劉文靜出了個主意,讓李世民去找裴寂謀劃計策。

兩唐書在《裴寂傳》中說,裴寂是李淵的好朋友,當時擔任晉陽宮監。晉陽宮是隋煬帝楊廣的行宮,由裴寂負責管理。早在幾年前,李世民就拿出私錢數百萬,以賭博的方式送給裴寂,用心與裴寂結交,逐漸與他結成了同黨。

裴寂與李世民經過密謀,設下了一計。有一天,裴寂請李淵在晉陽宮喝酒,把他灌得爛醉,讓兩個宮女陪他過夜。李淵酒醒以後,嚇了個半死。宮女是皇帝的人,姦污宮女,那可是十惡不赦的大罪。

裴寂趁機勸道:“如今天下動盪,四方起兵,隋朝就要完了。您二兒子世民欲舉義旗,開創大業。您已經犯下大罪,沒有活路了,不如一塊舉事。”

李淵長嘆一聲,無奈地說:“既然我兒早有此意,也只好從之”。李淵還悻悻對李世民說:“今日之事,族滅人亡由你,化家爲國也由你,你就好自爲之吧。”

從兩唐書這些記載來看,李淵起兵確實像是被兒子逼的,完全處於被動和無奈,李世民則是太原起兵的策劃者和主導者。在這些記載中,李淵被寫成膽小怕事,昏庸無能,甚至有些窩囊;李世民則是胸懷天下,有膽有識,扭轉乾坤,是大唐王朝的真正開創者。李世民的形象高大完美,而李淵則是黯淡無光。不過,對這些記載的真實性,許多學者存在質疑。

兩唐書是在唐朝原始資料基礎上寫成的,這些記載,原始資料上都有,可原始資料是不是被人篡改過,就很難說了。另外,原始資料浩如煙海,沒有人能夠把它們全都篡改完。因此,兩唐書又根據其他原始資料,記載了李淵截然不同的另一面,太原起兵也就有了另一種版本。

同樣是兩唐書,在一些傳記中,說李淵是個平庸膽小之人,而在其他傳記中,卻說李淵是個英雄人物,早就有當皇帝的野心,而且對太原起兵蓄謀已久,是太原起兵真正的策劃者和主導者。從兩唐書記載來看,李淵具有幾個鮮明的特點。

第一,李淵是位少有的英雄人物,決不是平庸無能之輩。

兩唐書在《竇皇后傳》中說,李淵在年輕的時候,娶了竇氏爲妻。竇氏可不是一般人,她出身高貴,是北周皇帝宇文邕的外甥女,才貌雙全,自然要精心挑選女婿。可是,選了很多人,都不滿意。後來,乾脆在屏風上畫了兩隻孔雀,讓前來求婚的青年才俊比賽射箭,誰射中了孔雀的眼睛,竇氏就娶給誰。

消息傳開,羣情沸騰。許多青年才俊躍躍欲試,有百餘人前來射箭,可孔雀眼睛實在太小了,幾天下來,沒有一人能夠射中。李淵來了,彎弓射了兩箭,全都射中了孔雀的眼睛,於是抱得美人歸。這就是成語“雀屏中選”的來歷。李淵箭術神妙,曾經在戰場上大展神威,一口氣射死了幾十個敵人,十分英雄了得。

竇氏與李淵感情深厚,先後生了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四個兒子和女兒平陽公主,兒女們皆不是平凡之輩。楊堅篡周建隋以後,竇氏痛心疾首,用頭撞牀,恨自己不是男兒,無法爲北周報仇。竇氏具有強烈的反隋意識,這不能不對丈夫和兒女們產生影響。可惜,竇氏在李淵起兵之前就病死了。

第二,李淵胸懷大志,在年輕時候就有當皇帝的想法。

《舊唐書》記載說,李淵年輕時,胸懷坦蕩,寬厚仁愛,文武雙全,英俊瀟灑,聲望甚高。有個叫史世良的術士,善於給人相面,對李淵說:“您的骨骼異常,日後必當帝王”。李淵聽了,不僅很高興,而且很自負,認爲自己確實有當皇帝的才能。《新唐書》卻把這個記載刪掉了。

兩唐書都記載說,李世民小的時候,有個術士對李淵說:“此兒有天子之相,日後必能濟世安民。”李淵大喜,唯恐術士泄密,想把他殺了,但沒有成功。所以,李淵爲兒子取名叫李世民。

第三,李淵具有遠見卓識,他其實早就做着起兵反隋的準備。

李淵是位沉穩老練的政治家,他見隋煬帝好大喜功,急功近利,大興土木,窮兵黷武,耗盡國力民力,感到隋朝必不能長久,便暗中開始做着反隋的準備。早在隋煬帝尚未東征,政局表面上還比較平穩的時候,李淵就在汲郡、汾陰宮等地,多次與好友宇文士及密謀造反之事。宇文士及是權臣宇文述的第三子、隋煬帝的女婿,他與李淵是發小,關係親密,無話不說。

後來,隋煬帝三次東征失敗,引發天下震盪。楊玄感造反時,李淵的妻兄竇抗,知道李淵素有大志,建議他起兵響應。李淵覺得時機尚不成熟,沒有同意。

在“李氏當爲天子”讖語流行、隋煬帝冤殺李敏家族的時候,李淵正在山西圍剿起義軍。他的副手夏侯端勸他造反,並說皇帝已經無故誅滅了李敏家族,下一個恐怕就要輪到他了。李淵默然不語,一句話也沒有說。

李淵雖然不說話,卻有行動。他私自收留了隋朝叛將劉弘基、長孫順德等人,又派李建成、李元吉去河東,招攬英雄豪傑,暗地裡做着各種準備。

在李世民、劉文靜、裴寂等人心急火燎、謀劃起兵大計的時候,李淵實際上已經盤算好了,正在做着準備,胸有成竹,只是什麼也不說,裝糊塗罷了。李淵這樣做,一是爲了保密,因爲隋煬帝的眼線王威、高君雅就在他的身邊,不能露出一點蛛絲馬跡;二是爲了鍛鍊李世民,讓他放手去幹好了,反正目標是一致的。

兩唐書在《宇文士及傳》中,都記載了一個很有趣的事情,明確地證明,李淵早在多年之前,就密謀造反了。

李淵起兵攻佔長安以後,宇文士及前來投奔,十分內疚地說:“我來晚了,但看在從前在涿郡、汾陰宮與您密謀大事的情分上,請您收留我”。

李淵一聽,哈哈大笑,回頭對劉文靜、裴寂等人說:“這個人可不簡單,早在六七年之前,就與我商議過造反的事情,你們都在他之後。”劉文靜等人一聽,恍然大悟,原來都被李淵蒙在了鼓裡。宇文士及後來當了唐朝宰相。

有部史書,叫《大唐創業起居注》,對太原起兵記載得就更明確了。李淵被任命爲太原留守,成爲山西最高軍政長官之後,非常高興,對李世民說:“我身爲唐國公,唐國就在晉陽一帶,如今管轄這一地區,豈不是天意嗎?”李淵決定起兵時,又對李世民說:“天意讓我取天下,如果不取,違背天意,必有禍端,到那時家破身亡,徒爲天下英雄所笑。”這充分表明,李淵早就有了起兵造反之意。

《大唐創業起居注》,是李淵身邊近臣溫大雅所寫,記錄了自李淵起兵到建唐稱帝三百五十七天的史事,可信度是比較高的。

從以上記載來看,李淵起兵造反,根本不是被兒子逼的,而是蓄謀已久,早有準備。太原起兵的主導者和大唐王朝的開創者,不是李世民,而是深藏不露的李淵。

李淵不僅不是窩囊廢,反而是心機很重,城府很深,老謀深算,甚至有點老奸巨滑,是一個胸懷大志、老練成熟的政治家和謀略家。當然,在起兵過程中,李世民、劉文靜、裴寂等人的貢獻,也不容抹殺。

《舊唐書》和《新唐書》,都是比較嚴肅的正史,卻記載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說法,其實並不奇怪。在史籍當中,記載不一致的地方很多,這不是作者疏忽或者粗糙,而是作者有意爲之。因爲作者在撰寫史書的過程中 ,面對大量不同的原始資料,有時候難辯真假,作者如果覺得都有可能,會把不同的說法都記載下來,留給後人辨別和研究。寫史的人這樣做,正是體現了史學家客觀公正的治學態度。

史書的這個特點告訴人們,我們今天在閱讀史書的時候,一定要全面閱讀,最好多通讀幾遍全書。如果單憑史書中的某一篇記載,是很容易得出片面結論的。

李淵太原起兵,實際上是蓄謀已久、準備充分,所以起兵十分順利。那麼,李淵起兵的過程是怎樣的呢?他又採取了哪些有效的措施呢?

李淵起兵不反隋

公元617年5月,李淵公開在太原起兵,可他只反昏君楊廣,而不反隋朝。李淵打出的旗號是,廢除昏君,另立明主,匡扶朝廷。當然,這只是一種策略,李淵起兵的目的,最終是要推翻隋朝,改朝換代,自己當皇帝。

李淵起兵,有很多優勢。一是隋朝基本上失去了對北方的控制,只剩下長安、洛陽兩座城池,洛陽還處在瓦崗軍重重包圍之中。所以,李淵起兵以後,不用擔心會遭到隋軍鎮壓。二是李淵世代貴族,又有“李氏當爲天子”的讖語,有很大的號召力。三是山西境內的農民起義軍,基本上被剿滅了,李淵有一塊比較穩固的根據地。四是李淵通過招降納叛,身邊聚集了一批謀臣武將,而且有了數萬兵力。

李淵起兵,也面臨許多問題。一是兵力尚顯不足;二是北邊面臨突厥威脅,有後顧之憂;三是東邊的李密,擁有百萬之衆,不知道能否允許李淵勢力崛起;四是李淵來山西時間不長,根基不深,身邊還有王威、高君雅監視掣肘。

李淵是兩年前到山西的,先任河東慰撫大使,負責鎮壓農民起義,後任太原留守。李淵剛來時,只有五千兵馬,經過收羅豪傑、收編起義軍,逐步發展到數萬人。可是,這與李密、竇建德、杜伏威等起義軍比起來,實力仍然差距很大。特別是,李淵起兵之後,需要攻打長安,佔據關中,以此爲基業奪取天下,這點兵力明顯是不夠的。李淵想招兵買馬,可隋朝有規定,不經過朝廷批准,地方官是不能自行招兵的。王威、高君雅以此爲由,堅決不同意,李淵也沒有辦法。

就在李淵爲這事焦心的時候,來了一個好機會。駐守馬邑的隋軍軍官劉武周發動叛亂,殺死太守,開倉賑糧,招兵萬餘人,自稱太守,後又稱天子。劉武周依附了突厥,實力大增。另外,劉武周手下有個著名戰將,名叫尉遲敬德,有萬夫不當之勇。

李淵聽說劉武周叛亂,又驚又喜,覺得機會難得,趕緊把王威、高君雅叫來。李淵對他們說:“馬邑在我境內,劉周武叛亂,我等皆有責任。聽說反賊要攻打汾陽宮。汾陽宮可是皇帝最喜愛的行宮,有不少珍寶和美女,如果汾陽宮丟失,皇上必定震怒,我等性命難保。你們看,應該怎麼辦呢?”

王威、高君雅沒有真本事,只是靠着溜鬚拍馬,才取得隋煬帝的信任,此時聽李淵說得如此嚴重,他倆面面相覷,沒了主意,只得說:“您是主官,一切聽從您的意見。”

李淵說:“劉武周有突厥撐腰,又有尉遲敬德那樣的勇將,我們兵少將寡,恐怕難以抵禦。當今之計,只有趕快徵招士兵,擴大力量。事情緊急,來不及奏明皇帝了,只好過後再奏報吧。”王威、高君雅二人只得同意。

李淵打着征討劉武周的旗號,以朝廷的名義,堂而皇之地進行徵兵,很快徵得大批青壯男子,兵力擴充了好幾倍。李淵把這些新兵交給劉弘基、長孫順德統領,天天進行操練。

劉弘基、長孫順德原是隋朝將領,因不滿隋煬帝攻打高句麗,半路上當了逃兵,李淵將他們招致麾下。王威、高君雅見李淵將新兵交給叛將統領,而且不去討伐劉武周,頓時起了疑心,再加上其他跡象,二人認爲,李淵可能要造反。隋煬帝曾經對二人交代過,只要李淵有反心,可以先斬後奏。於是,二人密謀,打算趁李淵到晉祠祈雨的機會,埋下伏兵,將其殺掉,奪其兵權。李淵處在十分危險的境地。

在這關鍵時刻,晉陽鄉長劉世龍立了大功。劉世龍表面上與王威、高君雅來往密切,內心卻傾向李淵,他得知陰謀後,立即向李淵報告。李淵當機立斷,先下手爲強,把王威、高君雅抓了起來。李淵沒有皇帝授權,是不能擅殺朝廷官員的,只好將二人關到監獄裡,對外宣稱二人勾結突厥,犯下大罪。

湊巧的是,兩天之後,突厥數萬騎兵真的來犯。李淵設了個空城計,把軍隊撤到城外埋伏下來,大開城門。突厥人見了,心中疑惑,沒敢進城,繞了一圈後撤走了。李淵對外說,是因爲把內應抓了起來,突厥才無功而返的。城裡人都相信了,紛紛痛罵王威、高君雅。李淵名正言順地將二人綁赴刑場,斬首示衆。

擴充了軍隊,清除了障礙,李淵鬆了一口氣。可是,如何對付北邊的突厥呢?突厥勢力強大,不可能滅掉他,李淵最擔心的,是他兵進關中之後,突厥在背後製造麻煩。李淵思來想去,沒有別的辦法,只好決定與突厥和好。

李淵派劉文靜出使突厥,送上大批禮物。劉文靜是談判高手,能言善辯,一陣忽悠之後,突厥同意與李淵聯盟,共同推翻隋煬帝。劉文靜知道突厥人貪財,又許諾說,等打下了長安城,城中財物都歸突厥所有。突厥很高興,送給李淵兩千匹戰馬。突厥人並不傻,他們之所以同意與李淵聯盟,除了貪圖利益之外,更重要的是,他們希望中原越亂越好,以便於從中漁利。因此,突厥支持李淵起兵。

擺平了突厥,周邊的強敵,就只剩下李密了。李密有野心,有智謀,也有實力,是中原農民起義軍的盟主。李密深知關中地區的重要性,如果派兵阻止李淵入關,李淵是很麻煩的。當時,李密正在奮力圍攻洛陽,他想攻佔城池後稱帝,然後再佔據關中。

李淵和李密都屬於關隴貴族集團,兩人早有來往,彼此印象不錯,因此,李淵決定打感情牌。李淵給李密寫了一封信,說要起兵推翻昏君,另立楊侑爲皇帝,自己一心當隋朝的忠臣,沒有奪取天下的想法,但不反對李密稱天子,並對李密大大恭維了一番,態度十分謙遜。

李淵比李密大十七歲,地位官職也比李密高得多,卻對李密十分恭敬,這讓李密心裡很舒服。李密異想天開,想位李淵加入他的陣營,李淵不置可否。李密攻打洛陽正緊,抽不開身,只好默許李淵進入關中地區。

李淵在着力解決這些問題的同時,還廣積糧草,購置兵器,做好軍需物資準備。在這方面,山西文水縣的富商武士彠幫了他的大忙。武士彠多年經商,積攢了大量財富,他散盡家產,幫助李淵起兵,並參與謀劃,被稱爲“太原元謀功臣之一”。武士彠,就是大名鼎鼎武則天的父親。

李淵緊鑼密鼓地做好了起兵準備,他擔心自己來山西時間不長,威望不夠,於是在起兵之前,又想出一條妙計。李淵讓劉文靜僞造了隋煬帝的詔令,說要徵召青壯年全部從軍,再去攻打遼東。楊廣三徵遼東,已經讓民衆痛苦不堪,如今還要去打,不是把百姓往死路上逼嗎?一時之間,太原就像炸了鍋一樣,羣情激奮,紛紛痛罵隋煬帝禍國殃民。

李淵見百姓被煽動起來,心中大喜,覺得萬事具備。於是,李淵召集將士和百姓,歷數隋煬帝禍國殃民的罪行,宣佈起兵造反。李淵起兵,與其他農民起義軍有着明顯的不同,他打的旗號是,只反昏君,不反朝廷,反而要匡扶宗室,振興隋朝。這樣,不僅得到百姓擁護,一些隋朝官員和將領也紛紛響應,使李淵得到最廣泛的支持。

從李淵起兵過程來看,李淵運籌帷幄,慮事周全,策略高明,是一位深謀遠慮的政治家和謀略家。

李淵懷有天下大志,他起兵可不是爲了割據山西,而是要奪取天下。所以,他在起兵兩個月之後,就留下四子李元吉和大部分兵力,鎮守老巢太原,自己親率三萬精兵,直撲關中地區。

那麼,李淵攻佔長安,是否順利呢?他在開創帝王大業的道路上,還有哪些艱難險阻呢?

進軍關中幾乎夭折

公元617年7月,李淵挑選了三萬精兵強將,開始向關中進軍。李淵兵指長安,不是說要去創立自己的基業,而是打着一個漂亮的幌子,他要去擁戴楊侑當皇帝。

楊侑,是隋煬帝的孫子,被封爲代王,當時十四歲。隋煬帝南逃時,留下楊侑鎮守長安。楊侑自幼聰明,氣度非凡,但畢竟年齡太小,城中兵馬又不多,無法有所作爲。面對關中各地起義烽火,楊侑躲在長安孤城內,唉聲嘆氣,一籌莫展,只能祈求蒼天保佑。

楊侑聽說李淵兵進關中,揚言要扶立自己當皇帝,不由地大吃一驚。楊侑雖然年少,卻並不幼稚,他心裡很清楚,李淵前來,決不是爲了擁戴他,而是會要了他的小命。當時,多數起義軍都去圍攻洛陽,長安城暫時比較平穩,可是,如果李淵來了,關中地區必然會更換主人。

楊侑趕緊調兵遣將,派宋老生率兩萬人馬,去守山西霍州;派屈突通帶三萬精兵,據守山西永濟一帶。宋老生和屈突通都是隋朝名將,一生征戰,屢立戰功。楊侑希望這兩位將軍,能夠把李淵阻擋在關中地區之外。

李淵起兵時,傳檄各郡縣,大多數郡縣表示服從,只有山西汾陽郡丞高德儒拒不聽命。高德儒當過隋煬帝的親衛校尉,對隋煬帝十分忠心。汾陽擋在李淵進兵關中的路上,李淵必須首先拔掉它。

李淵命李建成爲主、李世民爲副,帶領一支部隊,去攻佔汾陽,打通進兵道路。這是李淵起兵的第一戰,兄弟倆都是血氣方剛,摩拳擦掌,他倆同心協力,只用九天時間,就攻克汾陽,殺了高德儒。李淵聞報,十分高興,說:“我有倆兒,足可以縱橫天下了。”

李淵率軍南下,進兵神速,不到十天,就逼近霍州。不料,此時正是雨季,大雨如注,連下十多天不停,無法行軍打仗。將士們泡在泥水裡,疲憊不堪。糧食快要吃完了,李淵派人回太原催運軍糧。就在李淵軍隊陷入困境的時候,又有一個驚人消息傳來,說突厥與劉武周聯合起來,要攻打太原。李淵大驚,急忙召集衆將商議。

《舊唐書》和《新唐書》記載說,當時有兩種意見:一是回師太原;二是繼續進兵。兩種意見各有各的道理,爭論得相當激烈,李淵面臨着兩難的選擇。

裴寂堅決主張回師太原。他說:“目前我軍陷入困境,將士疲憊,霍州有強敵據守,繼續進兵前景難測;太原是我們的大本營,如果有失,我軍將陷入進退兩難、腹背受敵的境地。因此,不如暫回太原,等到時機成熟,再出兵不遲。這是最穩妥的辦法”。

李世民堅決主張繼續進兵。他說:“突厥攻擊太原,只是傳言,並沒有元吉的公文。關中是成就大業之地,進可攻,退可守,目前空虛,正是趁虛而入的好機會,如果遲緩,被別人捷足先登,後悔就來不及了。何況我們興正義之師,遇到困難就退縮,還能幹成大事嗎?”

李淵面色凝重,心裡在反覆掂量,他是個謹慎穩重之人,最終採納了裴寂的意見,下令回師,並令先頭部隊即刻出發。李淵這次出兵,眼看就要夭折了。

李世民不甘心,想再去勸說父親,可天色已晚,李淵回帳休息了。侍衛擋住李世民,不讓他進帳。李世民站在帳外,不肯離去。他想想大業初創,就要半途而廢,心中傷悲,不由地嚎啕大哭起來。李淵聽見兒子嚎哭,便把他叫進來,問他緣故。

李世民哭泣着說:“我軍剛剛起事,憑得是仁義和士氣,如果就此退軍,半途而廢,必然會導致軍心渙散。到那時,敵軍乘勢從後面追殺,不僅大業不成,而且會死無葬身之地,所以感到悲傷。”

李淵見兒子進兵的意志如此堅強,受了感動,醒悟過來,取消了撤軍的命令,並讓李世民連夜把先頭部隊追回。

到了八月一日,雨過天晴,將士們處境轉好。這時,從太原運來的大批軍糧也到了,並報告太原平安無事,原來是個假消息。李淵長出了一口氣,將士們也歡欣鼓舞。李淵下令進兵,一舉攻佔霍州,殺了宋老生,然後沿汾水南下,佔臨汾,克絳郡,一路所向披靡,高奏凱歌,很快逼近關中地區。

兩唐書的這段記載,表現了李世民的遠見卓識和堅強意志,是他力挽狂瀾,挽救了面臨夭折的大唐帝業。李世民的頭上,又多了一道耀眼的光環。

不過,《大唐創業起居注》的記載,與兩唐書卻有出入。在李淵召集衆將商議的時候,李世民確實堅持繼續進兵的主張,但並沒有嚎哭之事。而且,長子李建成也是堅決主張進兵的,兄弟倆意見完全一致。可是,兩唐書只記載了李世民,而不提李建成。

李淵大軍逼近關中,抵達永濟。據守永濟的屈突通,是久經沙場的老將,經驗豐富,已經六十多歲了。屈突通憑堅據守,並不出戰,李淵多次攻城,不能奏效。於是,李淵兵分兩路,一路由李建成帶領,留下來繼續圍攻永濟,牽制屈突通;另一路由李世民爲先鋒,李淵親率大軍隨後,直奔長安城。

屈突通仍然堅守不出,後來聽說長安被圍,不得已率兵救援,卻被劉文靜率軍擊敗。屈突通無奈之下投降了唐朝,成爲李世民手下一員得力大將,在中原大戰時屢建功勞,並參加玄武門事變,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李淵率大軍渡過黃河,直撲長安。李淵軍隊紀律嚴明,嚴禁騷擾百姓,又打下永豐倉,開倉賑糧,深受百姓擁護。老百姓扶老攜幼,夾道歡迎,紛紛獻上酒肉食物。青壯年踊躍參軍,每天都達數千人。關中地區的各路起義軍,聞知李淵威名,爭先恐後前來歸附。李淵的隊伍,像滾雪球一樣不斷壯大,等到兵臨長安的時候,已經擴大到二十萬人了。

李淵看着這勃勃生機的局面,高興地合不攏嘴。讓李淵沒有想到而且喜出望外的是,他的寶貝女兒平陽公主,也率領着七萬多人的軍隊,正在長安城外迎接他呢。這是怎麼回事呢?

79、黃巢起義唐朝崩潰44、老子狗熊兒好漢13、貞觀之治探索治國之道59、平叛天子唐肅宗46、女中豪傑太平公主50、優雅才高的張九齡45、巾幗宰相上官婉兒43、韋皇后想當“武則天”35、中流砥柱狄仁傑40、神龍政變女皇下臺1、唐朝興衰歷程47、唐玄宗開創開元盛世23、唐太宗皇后很賢明44、老子狗熊兒好漢76、唐宣宗大智若愚18、保家護院兩門神22、陳玄奘西天取經71、鐵血宰相武元衡19、當槍手當成宰相74、甘露之變宦官逞威37、忠貞之臣魏元忠45、巾幗宰相上官婉兒34、奸佞小人李義府精選5、當槍手當成宰相74、甘露之變宦官逞威76、唐宣宗大智若愚54、禍國宰相楊國忠42、李顯被妻女毒殺5、進軍關中幾乎夭折72、宦官又殺一皇帝80、藩鎮割據天下大亂14、房謀杜斷的啓示23、唐太宗皇后很賢明2、隋末大亂各地興兵24、李世民兒子挺鬧心77、唐懿宗昏庸驕奢36、唾面自乾婁師德29、王皇后引狼入室11、兄弟喋血玄武門33、武則天至少有四大功績精選6、西藏布達拉宮是爲文成公主修建的53、唐玄宗霸佔兒媳婦73、滑稽的染工暴動7、李淵建唐平天下33、武則天至少有四大功績38、武則天的酷吏們13、貞觀之治探索治國之道48、向皇帝提條件的姚崇53、唐玄宗霸佔兒媳婦54、禍國宰相楊國忠65、盛世時期的李白17、李勣攻破高句麗73、滑稽的染工暴動2、隋末大亂各地興兵23、唐太宗皇后很賢明80、藩鎮割據天下大亂57、哥舒翰痛失潼關精選9、李治並非軟弱無能8、瓦崗英雄歸大唐15、魏徵不想當忠臣28、 武則天再嫁李世民兒子61、罵賊不怕割舌的顏杲卿26、中國第一女皇陳碩真76、唐宣宗大智若愚40、神龍政變女皇下臺8、瓦崗英雄歸大唐精選1、李淵造反是兒子逼的嗎65、盛世時期的李白精選4、兄弟喋血玄武門5、進軍關中幾乎夭折82、朱溫滅掉大唐王朝65、盛世時期的李白75、唐武宗會昌中興43、韋皇后想當“武則天”37、忠貞之臣魏元忠22、陳玄奘西天取經79、黃巢起義唐朝崩潰60、慘烈的睢陽保衛戰20、欲殉帝葬兩忠臣27、武則天先嫁李世民精選9、李治並非軟弱無能17、李勣攻破高句麗26、中國第一女皇陳碩真精選4、兄弟喋血玄武門19、當槍手當成宰相41、千年妄議無字碑精選4、兄弟喋血玄武門44、老子狗熊兒好漢2、隋末大亂各地興兵50、優雅才高的張九齡12、大胸懷才能創大業31、武則天是怎樣當上皇帝的56、安史之亂動搖天下80、藩鎮割據天下大亂58、楊貴妃命喪馬嵬2、隋末大亂各地興兵28、 武則天再嫁李世民兒子精選4、兄弟喋血玄武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