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1章 顯學胚子

第1031章 顯學胚子

穿過興奮的商賈,劉鈺領着衆人來到了過幾日即將開鹽賣下半年鹽票的會館,這裡要先舉行一場募股大曬鹽場成立鹽業公司的活動。

雖也還需幾日,但這時候已經有不少商人聚集於此了。

等進去後,見過了這些商人,聽完他們的期待,劉鈺便問兩淮鹽政使道:“林大人於這曬鹽場一事,有何看法?”

兩淮鹽政使對此並無反對意見。

“此事甚好。前朝徐光啓便曾上疏此事,言及曬鹽之利、煮鹽之弊。只是,曬鹽一事,定要與票法配合。引法曬鹽,私鹽必要橫行。”

“鹽稅乃國稅之次重,僅次於畝稅,朝廷水利賑災打仗練兵,都需要錢。若無相應的鹽法就該曬法,走私橫行,於國不利。”

“淮地鹽場鹽戶,飽受煮鹽之苦,取滷之疲。若能興曬鹽大場,確實利國利民。”

劉鈺見他並不反對,心裡正自高興,卻瞥見遠處幾個負責此事的官員身邊,站着個打扮明顯不太對的人。

既不是商人,也不是這邊辦事的人,更不是抽調過來的新學會計之類的,反倒是一副書生打扮,實在有那麼點白鴿子站在一堆黑烏鴉裡的意思,頗爲顯眼。

那年輕書生在那都瞅瞅、細看看、這也問、那也問,看的劉鈺滿是好奇。

這裡出現商人不奇怪,甚至出現罪犯都不奇怪,但出現個正統的書生,就特別的奇怪。

好奇之下,他走到那幾個官員身邊,那幾個官員和那年輕書生趕忙行禮,劉鈺奇道:“此人是誰?這裡竟有讀聖賢書且不是做官的,倒是奇了。”

旁邊官員趕忙道:“回國公,這是下官友人的弟子。姓孟,名鬆麓。他的先生,國公也應聽聞過,正是古儒一派南渡傳承的綿莊先生。”

“嗯?誰?”

一旁的秘書立馬提醒道:“程廷祚。”

“哦哦哦!”

孟鬆麓這時候還保持着躬身行禮的姿勢,劉鈺打量了一下,心下多奇。

應該說,他們學派的思想,是劉鈺最最最警惕的反動思潮。

作爲他最提防的反動思潮,劉鈺當然看過很多他們的書,雖然和他們沒有太多直接的接觸,但出於一種類似於瞭解敵人的目的,他對這些人的大致思想、領頭人物還是瞭解頗多的。

他對類似思想的提防,從他還沒大發跡的時候就已經開始,要不然當初年輕時候在京城鬧事,也不會想辦法把和他有矛盾的正統儒生扔到法國去。

既對方是本土打着復古儒學旗號的空想派南傳領軍人物,劉鈺自然知道程廷祚是誰,也知道他們學派的一些基本理論。

當然僅限於經濟、政治上,不涉及宇宙觀、氣、理、太極之類的東西。

他也是好奇這程廷祚讓弟子跑這裡來幹啥,遂叫孟鬆麓不必多禮,問道:“你來此處是爲何事?難不成,你先生也有些本錢,想要投資?”

孟鬆麓忙道:“回國公。”

“先生說,昔者,趙令穰作畫,叫人身臨其境。因其是宋太祖孫、秦王德芳之子,是以不得遠遊。每作新畫,蘇子得之,便說他必是又去祭掃帝陵歸來歸來了。前朝董其昌曰:作畫就是趙令穰這般的道理,讀書也是一樣,必要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方可有成。”

“先生頗以爲然。且本派學問,素來講究實務。”

“先生言,蘇南經濟學問,雖多霸道,但若前朝因之,恐也未有險亡天下之亂。然其複雜,難窺全貌。”

“是故聞海州事,特叫弟子多見、多聞、少言、少論。晚生是來參觀、旁聽商賈求票、參股之事。”

程廷祚本就頗有名聲,加之那首島夷詩,更是名聲大振。

一旁的兩淮鹽政使便道:“既是綿莊先生的學問。多行多看,確有好處。既如此,當可多看看。這鹽改諸事,亦算是你們分齋之學中的大學問了。”

劉鈺對他們學派的風格還是讚賞的,只是對他們學派的一些理論反對,不過這個學派名聲大、勢力卻小,根本沒幾個吊人,暫時不是很成氣候。

一則這本來就是個北方學派,因爲華北地區的小農經濟基礎很穩固。但天下的文化中心在南方,而南方的經濟基礎,註定了這個學派在南邊根本立不住腳。我反我自己?我均我自己?

二來就是這個學派,入室弟子規矩太多,而且學起來也苦,不但要學文還要練武,苦的厲害。問題是學的那些破玩意兒,科舉又不考,誰肯學?有練武的功夫,多做幾套八股文練習,豈不美哉?

如果要是按照原本的情況繼續發展下去,這個學派也就是類似於先秦諸子般的命運,被欺負的時候,被後人翻出來緬懷一番,假設若是他們會如何如何云云。

只不過,伴隨着大順改革,尤其是蘇南那邊的一系列發展工商業的政策,劉鈺心裡很清楚,這種以復古爲名的空想派,很快就再度興盛、廣爲傳播。

想了想,劉鈺問道:“你老師對蘇南的事、對鹽政改革,有何看法啊?”

他壓根沒問阜寧土地的事,因爲他不想在這件事上爭論。

孟鬆麓連忙從懷裡摸出一封信道:“晚生來時,先生有書一封。只說若有機會見到國公,當代爲遞上此信。”

接過信,粗粗一讀,便將信遞給了旁邊的兩淮鹽政使,笑道:“林大人飽讀詩書,這秦伯嫁女一說,出自哪來着?”

兩淮鹽政使接過書信,不經思索便回道:“語出韓非子。秦伯嫁女兒,卻把陪嫁的媵妾打扮的漂漂亮亮,而至晉人喜歡媵妾卻低看秦伯之女。韓非子以爲,這是善於嫁婢女,不是善於嫁女兒。如果目的是爲了嫁婢女,那麼這麼做就極好;但目的是爲了嫁女兒,那麼這麼做就不好。手段要以目的爲指導。”

一邊說着,一邊將程廷祚的信看完,再交還到劉鈺手中,讚歎道:“程綿莊之名響亮,不想其見識亦是如此。信上言論,下官以爲,亦可借鑑。”

信上,程廷祚用秦伯嫁女的典故,來比喻劉鈺或者說蘇南發展的一些思路疑惑。

信上自然是拿鹽政改革作爲例子。

說是,按照現在的生產水平,全國百姓是不可能吃不到鹽的。

這和絲綢不一樣,如果全國百姓都想穿絲綢,現在的生產力水平肯定不足。

這和糧食也不一樣,就算糧食能保證吃飽,那麼總還想着吃肉、吃魚,或者我想吃大米不想吃饅頭,我想吃窩窩不想吃煎餅。

鹽就是鹽,再怎麼也吃不出花花來。這玩意兒它不是雞,可以只吃雞舌頭、雞冠子什麼的,多少都不夠。

既然如此,就現在的生產力水平,全國百姓吃鹽是如同讓百姓都穿絲綢那樣的生產力問題嗎?

如果不是,爲什麼明明鹽足夠保證每個人用,甚至家家醃鹹菜都夠了,爲什麼百姓還是吃不起鹽呢?

程廷祚在信上,整體上對諸多變革表示了支持,但也從自己見識的角度,提出了對一些東西的疑惑。

鹽,是讓人吃的。但現在,鹽卻成爲了賺錢的東西。

以至於漢口等地,經常有大鹽商,趁着枯水期運輸不便的時候,故意放火燒掉鹽倉、燒掉鹽船,提高價格,製造稀缺。

如果說,絲綢瓷器鐵器等,百姓用且不足,那麼扶植資本發展,暫時不去考慮這麼遠的事。

那麼,鹽明明是夠了的,而且現有的生產肯定是可以保證夠吃的,爲什麼會出現百姓無鹽可吃的情況呢?

在松江府那邊,廣爲宣傳的,是要建大曬鹽場的事。因爲松江府有資本,但那裡的商人和鹽引總承包商一樣,並沒有銷售途徑,所以不能去一羣禿子那推銷梳子。

故而鹽政改革的重點,在松江府那邊,聽起來好像重點在於生產,而不是分配。

是以,程廷祚才隱晦地提醒了劉鈺,這是秦伯嫁女,搞錯了重點。

這算不上新鮮,此時歐洲那邊的空想者也有類似的思考。

只不過,大順這邊的思考,源於鹽。

準確來說,源於鹽商爲了提高價格,故意在枯水期焚燒鹽倉、燒燬鹽船而提升鹽價的舉動。

而歐洲那邊,空想者的思考,源於香料。

準確來說,源於荷蘭東印度公司爲了保證香料價格,將一船又一船的香料焚燒、倒入海中、甚至大規模毀滅香料樹。

只不過,他們這兩邊的思考,還只是停留在此,並不是在思考“產品生產的目的,是爲了使用,還是爲了賺錢”、“鹽的生產是爲了滿足吃鹽的需求,還是爲了滿足收稅和盈利”。

此時兩邊類似的空想啓蒙,幾乎是同時進行的,最終殊途同歸,也算是大順商業發展的一個體現。

總不能說荷蘭人砍伐丁香樹、焚燒香料是商業資本的趨利選擇;大順鹽販子燒燬鹽倉、鑿沉鹽船,炒作缺鹽,提高鹽價,就是單純的道德敗壞吧?

劉鈺覺得還是蠻高興的。

既高興於這種投機、炒作、製造稀缺而漲價之類的事。往好了看,商業氛圍濃重,生機勃勃,要走資的道路,要連這個都沒有,實在不配。

也高興於程廷祚等人的空想,總算是空想了點稍微有點意義的事,不再是僅僅糾結於均田井田,而是考慮工商業發展帶來的問題了。

但這封信裡的疑惑,讓他感覺到了極大的危險。

正確的想法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是要有社會基礎條件的,就現在的條件……

當初他和法國這邊搞好關係,別的都好,最擔心的一件事,就是法國的那羣空想派,和大順的空想派融合。

法國農民多。法國集權程度號稱歐洲小中國。雖然其實區別還是挺大的,但比較來說,肯定相對英荷更相似一些。

法國那羣空想派的思潮,對大順這邊的空想派,有着極大的吸引力。

當然,同樣的,大順這邊的空想派,對法國那邊也有同樣巨大的吸引力。

兩邊是王八看綠豆,非常順眼。

所以當初他才扔人去法國,東學西漸、西學東漸,互相影響,相見恨晚,你們在巴黎折騰着玩吧。

反動的不一定是聽起來道德壞的,有時候,尤其是中、法這種情況,反動的那些東西反倒是更溫情脈脈、暖融人心、聽起來更暖和更溫柔更溫文爾雅。

就此時的經濟基礎,以及小農經濟的底子,和法國那邊類似,肯定奔着禁了欲、空想、兼愛、平均、道德、支持君主制家長制、往田園般理想化的村社手工場、全國變成大農村的方向上狂奔。

這種思想的傳播是很奇怪的。

如果大順是一潭死水,止步不前,那麼很快就會湮滅,一時之語爾。

如果大順不是一潭死水,而是一步步往前走,就會極快地擴張影響力,成爲顯學。

而且,大順每往前走一步,其成爲顯學的速度也就越快。

如同歐洲早期的空想派,很久之後可能會被天主教封聖一樣;大順這邊的空想派,也基本要在變革期成爲真儒的旗手。

算是現在各派裡唯一能打的吧,剩下的沒一個能打的。

劉鈺將信取回,交人收好,問孟鬆麓道:“你可知信上說的什麼?”

孟鬆麓連忙搖頭道:“不曾看過。先生說,有些東西,我還不到可以弄清楚的時候。雖說,疑義相與析,但弟子年幼,不曾經事,是以析而無益、反遭心亂。是以,先生信上所論之事,必然深遠,弟子不知。”

(本章完)

第629章 西進南下,互爲信任第886章 恐嚇第1218章 輪臺之思(五)第882章 不得其時第312章 偶然第1189章 理藩學(下)第471章 百思不得其解(上)第864章 相對的仁義第631章 被坑的瑞典人第1515章 終章 九三年(卅三)第567章 預判了你的預判第351章 舊相識第702章 備戰第827章 海牙慘案(四)第124章 女無脂粉閨中態第601章 逃不過的對法宣戰第21章 紙上談兵第1204章 太子難當(上)第721章 因爲沒本事第616章 利用 被利用第472章 百思不得其解(中)第40章 野心第1030章 氛圍第21章 紙上談兵第466章 爲何要抑商第1315章 逼着商人賺錢(下)第1316章 膽大才能發財第1461章 最後的鬧劇(八)第89章 條約第1080章 爭功(五)第1372章 裡病外治(八)第121章 我們都有光明的未來第467章 糧食定價權的佈局第1213章 統一市場與地方利益(下)第468章 被動變主動第438章 王土之界第459章 馬關換約二十八條第238章 敲定第285章 黃淮患第325章 迎天使第1445章 皇帝改良的死路第134章 懂倭語的第1291章 死與復仇(十二)第93章 破題第1084章 破立之困(一)第277章 兇狠而聰明的敵人第51章 小小批評第472章 百思不得其解(中)第1090章 工業革命(三)第990章 拍馬屁(下)第800章 時代的浪漫(中)第235章 市什麼骨第241章 泰興十六年的變化(上)第1458章 最終的鬧劇(五)第1435章 分歧(一)第986章 止步(上)第69章 奇怪的要求第1108章 上國心態(二)第632章 貴圈真亂第1440章 分歧(六)第180章 因地制宜第898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九)第220章 雙簧保底第1219章 大忠臣(上)第64章 笑與悲第1353章 英國的總崩潰(二)第1384章 凡爾賽和約(十一)第167章 論跡第206章 狠話第1395章 強迫去過好日子(上)第857章 決心第1349章 三角貿易(中)第794章 憧憬(下)第919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三)第367章 平平無奇第135章 正當競爭和不正當競爭第1198章 木牛流馬(五)第1465章 最後的鬧劇(十二)第106章 喊最響的口號第85章 感言 及關於本書是同人第376章 最後一次外交(上)第1259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五)第1134章 只想當狗第1386章 凡爾賽和約(十三)第726章 昨日投名狀 今日罪名簿第1512章 終章 九三年(三十)第228章 嘗試外交第417章 最後的機動兵力第298章 道德綁架第1486章 終章 九三年(四)第1233章 開戰(十二)第312章 偶然第1125章 自身定位(上)第545章 難題第76章 恍然第88章 變革的第一抹漣漪第302章 這大英,藥丸吶第1310章 死與復仇(三一)第156章 新思維第667章 分贓大會(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