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3章 經驗豐富

第1083章 經驗豐富

打是暫時打不起來了。

可是松江府這邊生員的鬥爭可是沒停下。

有了明中晚期積累的豐富經驗,以及新時代下的新經驗總結,松江府這邊的生員們,可謂是步步緊逼。

雖然不再動手了,可是在輿論上,揚州府那邊的生員已經徹底輸了。

之前的政治流氓,配合專業打手,已經在這個突出部,獲得了輿論上的勝利。

而這些生員們,則憑藉這個良好的基礎,在用拳頭取勝之後,更加鞏固了勝利。

江南地區的生員們,對如何掌控輿論、如何煽動輿論,在前朝中晚期的鬥爭中,磨礪地愈發成熟。

比如,要煽動輿論、要造謠,就需要明白一個道理。

就是要搞輿論,千萬不要無的放矢,不看對象。

如果真想煽動輿論,真想造謠,就要想一想自己的文章、演說、談話、寫字是給什麼人看、給什麼人聽的,否則就等於下決心不要人看,不要人聽。射箭要看靶子,彈琴要看聽衆,寫文章做演說倒可以不看讀者不看聽衆嗎……

這些東西,可真不是劉鈺教的。

而真的是生員在前朝的鬥爭中,自己悟出來的。

比如經典案例的“民抄董宦”事件。

第一步,如果要煽動輿論、造謠、獲得輿論優勢,就需要明白,民衆真正喜聞樂見的是什麼、民衆能接受之乎者也嗎?

顯然,不能。

所以,就需要先寫一本戲,叫《黑白傳》。

將要攻擊的董其昌的種種罪名、醜惡,寫成戲劇。

百姓是喜歡看戲的。

將輿論放在百姓喜聞樂見的戲曲中,迅速傳播。

出錢,到處演戲,讓百姓來看。

短短几天時間,整個松江府、蘇州府,都知道董其昌以七十歲高齡,老牛吃嫩草,搶民女。

等着董其昌反應過來的時候,木已成舟,輿論徹底不在他這邊了。

至於這件事到底是不是真的,那就不重要了。

看過戲的百姓,都知道,董其昌這個老不要臉的。

不但編成戲,還寫成了小說。

還專門讓說書人,在各處說這本書。

有點類似於劉鈺在荷蘭辦的黃色小報,而且這些掌控輿論的讀書人,也非常明白老百姓都喜歡啥類型的。

所以據說這《黑白傳》裡,包括戲劇啊,都是些諸如“如何將她的鈕釦兒鬆”之類的話。

等着後來事情鬧大了,後續的輿論那就更是奔着下三路去了,人民羣衆喜聞樂見嘛,而且傳播較快。

以至於說這部戲和小說的作者,因爲仗義執言,記錄真相,被董其昌報復而死。

而董其昌還讓他的家奴,去上人家毆打這作者的母親,還把人家老母親的褲子扒了,綁在椅子上之類的。

諸多細節,繪聲繪色,宛若親見。

以至於還留下了一個很特別的詞彙,說是後來告上公堂的時候,有“剝褲搗陰”之詞。

至於真假……

這就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這種配色的消息,傳播速度極快。

市民當然喜歡看這樣的戲、這樣的小說、聽這樣的故事。

而更專業的《民抄董宦事實》、《景船齋雜記》、《說夢》等小說,也紛紛流傳,越發傳奇。從一開始的七十歲老者是如何強個十六七歲的小姑娘,到後來家裡惡奴如何捆綁秉持公義者的老母親、如何扒褲子等,越發的詳盡。

事實不重要。

重要的,這些前朝的鬥爭經驗,被證明是有效的。

要明白,受衆是市民、是有正義感的老百姓,也是喜聞樂見下三路的老百姓。

搞些四六駢儷的,卵用沒有。

就演戲。

說書。

這纔是煽動輿論、掌控輿論、此時走入羣衆的好辦法。

松江府的這些秀才,都是老斗爭員了。

造謠。

煽動。

製造仇恨。

傳播。

等等,都相當的專業,真的不需要人教。

劉鈺在阿姆斯特丹玩的那一套,這羣人在萬曆四十三年,就玩的不稀罕玩了。

就是人慫一點。

當年周順昌事件,在打死錦衣衛之前,賓朋滿座,因爲罪狀就是個貪污,不是啥大事。

等着真鬧大了打死錦衣衛了,直接挑戰皇權底線,幾乎要定成“吳人皆反”罪名的時候,人情冷暖,立刻就“止三五人”還來看望了,生怕沾上關係。

是以這些生員雖然被劉鈺在江南用橡膠棍毆打過,但也並不太敢造劉鈺的事,怕真的被抓,也怕劉鈺把他們的退稅扣了。

但如今是對付些和他們一樣等級的生員,背後還是個在他們看來肯定要衰敗的鹽商,那還怕啥?

一時間,各種諷刺鹽商的、諷刺揚州生員的、描繪鹽戶悲慘生活的各種戲劇、小說、說書,沿着鹽河傳的飛快。

包括且不限於,這些儒生爲了討好鹽商,是如何讓自己的老婆精心打扮勾搭鹽商的;那些鹽戶又是如何被這些人逼迫欺騙的。

此時這裡比較喜聞樂見的經典戲劇,看戲名也就知道都是啥。

本來嘛,民間的戲劇,都不是多高雅的東西。

本身,《和尚打‘齋’》、《小寡婦上墳》、《鶯鶯拭紅帕》之類的東西,就層出不窮。

這些東西,秀才們也有不少是弄個筆名,靠這個吃飯的。如今寫這樣的劇本、評書,那真是如同兔子啃芹菜一般簡單。

很快,在人民樸素的善惡觀下。

鹽商是壞人。

鹽戶不想煮鹽。

爲鹽商說話的就是壞人。

這樣樸素的觀點,傳播的飛快,每天都有說書的說新的段子。

不過,夾在這些段子中間的,還有一些專業人士夾雜的關於政治、經濟的私貨。

林敏雖然對江南的破靴陣早有耳聞,卻真沒想到能搞成這樣。

如今劉鈺已經帶兵進了城,林敏也算是徹底安心了,知道事情不會再鬧大了。

見了劉鈺後,忍不住笑道:“口皆喊着仁義,心裡想的都是生意。”

“前朝洪武皇帝,對生員有十二項規定。其中第一條,就是不準生員議政,所謂天下利病,生員不許言。更嚴禁生員去訴訟,告不干己事,一律革除功名。”

“是以,梨洲先生才欲行學校議政之古法,實是對此規定的反而動之。終究,還是要先正心,然後才能做事。”

劉鈺心道這玩意兒和心正不正有啥關係,搞政治的前提、政治構想的前提,是人心要正,這不是扯犢子嗎?

生員這樣,也不是一天兩天了。這不就是正常的操控輿論、給對手潑髒水的套路嗎?

地方議員打架,那不是正常的不得了?

“林大人,此番事,我邀請了一些江南大儒來此。這件事,生員鬧一鬧,也正常。”

“鬧完之後,真正判決之後,這件事如何定性,還是要控制一下。由頗有威望的大儒壓陣,把這些事寫清楚,裝訂成冊,也算是儒林一樁盛事。”

“屆時,便有不服氣者,便以十年爲期。十年之後,且看蘇北之生活,竟是好還是壞便是了。”

“十年之內,不得再議。林大人以爲如何?”

林敏知道若是劉鈺預先不知道請來的大儒是什麼態度,肯定是不會請的。至於有沒有給他們賄賂,收買,那就不是自己所能知道的。

這世間,肯定還有不少真正的、有仁義、有情懷的儒生的。

看這意思,劉鈺是準備把這件事,搞成一場大討論。

屆時,肯定還是要羞辱那些揚州生員的。

但羞辱之後,就要進行一場爭論了。

這場爭論,還算是比較必要的。

有點類似於鹽鐵會議,但又不是發生在朝堂中央。

也算是在經濟、賦稅等問題上,對明中晚期的一些思想混亂的總清算。

尤其是鹽業問題。

包括是否應該允許私人隨意開採鹽、鹽到底該不該收稅、鹽引制度到底該不該廢除等。

終究朝廷從太宗皇帝開始,就立下了認爲永嘉永康一派的學問比較不錯的態度。這也算是祖訓了。

這裡面涉及到的經濟思想問題,在劉鈺看來,若是能夠通過這一次的討論,加以引導,是可以形成一些新思潮的。

通過大儒出面的爭論和記錄,整理之後刊行。

政治上的東西,肯定不能碰。現在碰還太早,沒有經濟基礎,搞這些東西就是無本之木。

哪怕是黃宗羲的學校議政思想,且不提鄉賢封建半自治這一套能不能行,只說皇帝肯定是不樂於見到這些東西的。

本身就是在夾縫中生存發展,現在最好還是把話題都帶向單純的經濟問題。

主要還是從王夫之、黃宗羲、顧炎武、唐甄等人的一些經濟上的思索,配合葉適等永嘉永康學派裡一些摘出來的關於工商業的討論。

無非也就是諸如酒該不該徵稅、茶該不該徵稅、鹽該不該徵稅;商人大賈對國家的作用、國家應該控制哪些方面的稅收等等。

也算是爲江蘇下一步的全面的稅收改革、工商業稅收制度,打好一個基調。

當然,最主要的,還是對明末的一些反思和經濟思想的“去其糟粕、取其精華”。

劉鈺對明末的那些思想家,還是充滿敬意的。只不過他們提出的經濟改革方案,是針對明末那種特殊情況的矯枉過正。

不管是現在聽來感覺可笑的人頭稅取代土地稅、全面放開對商人的管控、放棄使用金銀等等。

都是針對明末特殊情況的反思。

不是說全都是扯淡,而是說思考的很有深度,但不具備普遍性。

是明末亂政、魔幻江南、藩王佔地、胥吏無度、詭寄投效,以及土地人丁黃冊等等特定情況下的反思。

現在蘇南解決了關鍵的勞役問題,所以整個的徵稅邏輯都發生了變化。在這種情況下,再延續前朝特定情況下的反思去思考經濟問題,肯定是要走偏的。

是以,這一次,主要還是要把這個“刻舟求劍”的問題解決掉。不要讓那些大儒們,再跟着明末的反思去考慮經濟問題了,很多東西發生變化了。

要通過這一次鹽政、墾荒、圈地等問題,引導他們思考,經濟到底是怎麼回事。

既然已經有了“豪商大賈、國之司命”;“市場調節、鹽價自平”;“富人養活了窮人”之類的想法萌芽,便要試着引導一下他們,去思考些更深層次的東西。

(本章完)

第861章 哄一鬨第22章 被賣了幫着數錢第496章 高規格的宴會第73章 法理問題第648章 你只是枚棋子(一)第1243章 三戰定印度(十)第32章 佈置第473章 百思不得其解(下)第176章 十三張第1086章 破立之困(三)第114章 科學院的設想第1200章 木牛流馬(七)第111章 廷議菜市場第549章 澳門的蝴蝶(上)第1502章 終章 九三年(二十)第1248章 鑽石灣屠殺(四)第1262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八)第1343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三)第919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三)第512章 使民之力第74章 華麗終場前的無趣第810章 聖君第438章 王土之界第716章 歸義軍(下)第209章 變臉第1308章 死與復仇(二九)第663章 推諉第1188章 理藩學(中)第767章 擴大影響力第315章 不做德女第1495章 終章 九三年(十三)第297章 寧與友邦,不給國人第426章 錯覺第1394章 優勢第673章 不神聖的神聖同盟第1315章 逼着商人賺錢(下)第760章 毛遂自薦第983章 決勝千里之外(六)第387章 意外之請第252章 特許第1104章 工業革命(十七)第1475章 臨別告誡(一)第920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四)第1212章 統一市場與地方利益(上)第916章 南洋大開發(十一)第764章 荷蘭災難年(四)第1148章 多歧路,今安在(三)第10章 找茬第619章 越簡單 越有效第655章 兩幅面孔第228章 嘗試外交第32章 佈置第849章 威望(下)第1118章 消亡在即第490章 回威海的第一件事第70章 不明碼標價的交易第410章 白馬是馬第1356章 英國的總崩潰(五)第1458章 最終的鬧劇(五)第7章 紛至沓來的麻煩事第481章 河豚之喻(中)第576章 另一種空想(下)第587章 不平等第864章 相對的仁義第1150章 多歧路,今安在(五)第1456章 最終的鬧劇(三)第493章 盜火 護火第245章 垂釣第711章 悄然改變的心態第1315章 逼着商人賺錢(下)第245章 垂釣第1349章 三角貿易(中)第387章 意外之請第1173章 備戰(十二)第788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五)第1288章 死與復仇(九)第85章 感言 及關於本書是同人第254章 聚成大豬圈方便割肉第625章 手段第506章 舉着復古的大旗往前走第435章 心情起落如潮第1492章 終章 九三年(十)第1173章 備戰(十二)第945章 南洋印度貿易區(下)第942章 南美貿易區第1379章 凡爾賽和約(六)第739章 恩不能久第1063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七)第1304章 死與復仇(二五)第1188章 理藩學(中)第62章 越往事千年第420章 奇襲第226章 節度鯨海問朝鮮第5章 落後第629章 西進南下,互爲信任第877章 辯經的着力點第1319章 施加神聖性(中)第904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五)第769章 真正的雪中送炭(中)第887章 看懂了史書的傳教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