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無夷可徵的徵夷大將軍

第309章 無夷可徵的徵夷大將軍

劉鈺心想,這應該自己最後一次提禮法和利益的選擇。

這事自己本不該談,家國同構的禮法體系之下,外國君主也是君主,外國的尊卑也是尊卑,有些事朝廷還是看的很重,因爲不想國內有學有樣。

可這件事實在太過重要,幕府必須存在。

因爲劉鈺對日本就沒有太長久的想法,只是想把它最後的一點黃金、白銀和銅都弄走;把它作爲一個商品傾銷地。

事實上,從大順開國到現在,日本一共流出了250萬兩黃金;110萬公斤大約1100噸的白銀。這裡面流入大順的約莫五分之四,剩下的都跑到荷蘭去了。

能壓榨的油水已經不太多了。

但就像是日本“貴族”同行的那番話:像芝麻、越榨越出油,估摸着使勁兒壓榨一下,還能榨出來個百十萬兩黃金和六七百噸白銀。

劉鈺爲了能讓皇帝和勳貴們看到打日本的好處,可謂是煞費苦心。

好心幫着幕府鑄幣改革,提供了很有建設性的意見,穩住了物價、制止了通貨緊縮,也讓日本幕府通過鑄幣改革徵收了不少的“鑄幣稅”,幕府手裡現如今是有現金的。

好心幫着幕府推廣了地瓜,使得幕府挺過去了經濟危機,維繫了後續作爲一個傾銷市場的穩定性,也方便以後無貴金屬可壓榨的時候,還有大米可以運。

所以可以很方便地要出錢來,要是早幾年趕着幕府那邊還得要求大名們貢獻米的時候,就算打了也很難壓榨出來錢。

幕府存在,就有個專門幫着大順收稅的。稅收的差不多了,就去收割一波,總比自己下場去收要省事兒。

而且幕府的特殊政體,以及朱子學說在日本的流行,都使得日本幕府名不正言不順——至今爲止,劉鈺也沒想明白,爲什麼幕府會自己推廣朱子學說,朱熹的學說怎麼看曹操,幕府心裡沒點數?

這一次若是大順打贏了,幕府的威望便會直接降到最低。

到時候幕府想要維持下去,就只能依靠大順,這可以叫賣國,也可以說是階級意識。喊幾句口號就自動放棄權力和利益的故事,基本上只在童話裡,幕府別無選擇。

況且將來傾銷,又不是傾銷軍火,那最好還是不要搞出來戰國亂世。那將嚴重影響貿易額。

大順還在在旁邊坐個平衡手更好一些。

他這麼一說,在場的其餘人也都覺得似該如此。

如果只是這樣,倒也沒什麼。

可這件事還沒這麼簡單。

劉鈺是要把北海道拿到手的。

幕府將軍的正式名稱是“徵夷大將軍”。夷者,蝦夷也。

蝦夷都沒有了,這徵夷大將軍往哪徵?

這件事上,還是要給幕府個面子的,要不然臉上不好看,不給臺階下,到時候談判也不好談。這等於把幕府將軍的法理基礎給廢了。

皇帝知道他已經預先在蝦夷地屯糧的事,但之前也沒當個大事。

此時劉鈺把這件事一說,在場衆人全都啞然了。

都是禮法制度下生活的人,這件事當然是一聽就懂。日本這個徵夷大將軍的名號,確實麻煩。

但對北海道,劉鈺肯定是不肯放手的。

“陛下,那蝦夷地雖然無甚物產,亦和海參崴氣候相近,但論及形勢,可比河西走廊。”

“得蝦夷,則下可監控倭國;上可斷絕羅剎。又能防止羅剎與倭國勾連,故而蝦夷地此時雖不毛之地,卻一定要拿到手。”

“陛下既委臣節度鯨海之職,爲鯨海長治久安,臣移民遷民事,一直都是先外后里,先把周邊一圈的河口、沿海、港口等地佔據。所謂畫地爲牢,四周人口滋生,內部遲早爲天朝實地。”

“蝦夷地於鯨海,極爲重要。節度使雖爲流官,臣卻不得不計長遠。”

他是死了心要割北海道,要說經濟價值,現在幾乎沒有,皇帝早就私下裡答應過劉鈺可以割。

只覺得這種小事可以不用當做預先擬定的條件,到時候一說便是,想來又非富庶地,不過萬餘人口,即便割走,倭國也不心疼。

然而此時一考慮徵夷大將軍事,皇帝皺眉道:“這事,的確有些難辦。諸卿可有什麼想法妙計?”

在場的幾個都是些軍事重臣,這種事上着實沒有太多經驗。

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後只好道:“前朝萬曆年間,冊封日本王,不也是冊封的關白豐臣秀吉嗎?只是之前那是搞不太清楚,如今也不好裝聾作啞,這就另有說法。”

“天子之下,朝貢邦國,自是隻能有一個王的。倭人自稱大君,這大君是個什麼,他們自己叫叫還好,天朝冊封的,卻無大君之職……”

“此時實在不好辦。”

不只是大臣們皺眉苦思,想不出個兩全其美的辦法,皇帝也是低頭沉思。

皇帝覺得劉鈺說的挺有道理的,保持幕府存在,還要保持日本國王的存在,這樣才方便控制。

既不廢王,也不廢幕府,大順才更容易控制日本。

可不廢王、也不廢幕府,還要把徵夷大將軍的“夷”割走……

制定作戰計劃都沒這麼犯難,這件事上確實集體犯難了。

再一個,若是將來日本又對大順開戰,幕府那邊掛個徵夷大將軍的名號,這也讓大順很不爽——誰是夷?

想了好久,也沒想出什麼更好的辦法,皇帝只好道:“罷了,此事先不提。待到事成之後,叫禮政府去想。”

“日本不可外交,只可朝貢。此事禮政府去辦,最是合適。他們皓首窮經,想來會有辦法的。”

劉鈺心說這算什麼說法?

眼巴巴地又看了皇帝幾眼,皇帝笑道:“卿且放心,你爲鯨海節度使,鯨海何處緊要,朕自然要聽你的諫言。剛纔說了徵倭三條,如今再加上一條便是。”

聽皇帝給了保證、背了書,劉鈺謝了恩,心道這事可一定得辦成啊。

煤礦鐵礦要麼在北海道、要麼在長崎附近,後者隨時可以控制,前者要是拿到手就等於鎖死了日本以後的路。

但此時他也想不出辦法,只能不再提。

皇帝又說了一些關於此番徵倭的事,最後道:“卿等還有什麼意見,也都說說。”

老邁的英國公看了一眼劉鈺,問道:“此番徵倭,以萬人規模,是否有些託大?”

“要麼不徵。”

“若徵,便要以雷霆之力,一擊而殺。海運事,守常雖敢保證,可天意難測。一旦兵力不足,又恰逢大風暴雨難以支援……雖說軍改之後,天兵以一當五,可倭國亦非小國,昔年入寇朝鮮,也有二三十萬兵。”

劉鈺趕忙道:“英國公且放心,萬人足矣。此一時、彼一時。”

“彼時,倭國關白亂世之中成就大事,兵將都是久經歷練;如今……武備鬆弛。”

“再者,我也去過長崎、小倉,窺見過其城池,久不修繕。自德川得勢後,生怕手下藩主反叛,各家若修城牆,必要彙報,又難批准。”

“其國狹長,江戶距離九州島又遠。海軍襲擾,其集結兵力也需一年之久。屆時我只要去江戶周邊轉一圈,風帆一晾,其必不敢將江戶本部兵力都用出。而其餘藩主之兵,必不肯出力。”

“故而萬人足以。若是再多,糧草軍備、錢餉撫卹,都需要錢。能省一點是一點。”

“不過……這萬人需得精銳。”

皇帝點頭道:“自是精銳。養兵千日用在一朝,國家耗費錢糧無數軍改,正是用的時候。”

“且諸卿放心,倭國不是準部。攻伐準部,數千斤的大炮要想運到,千難萬難;可倭國近海,這大炮便可多用。”

“本朝軍改之前,炮便極佳。此戰又難得可以多用大炮,料來無憂。”

“況且,倭國近海,敵在此,則我在彼,尋其弱處攻打。其部衆雖多,路上行走,豈有艦船快?”

這番話,正是一直縈繞在皇帝心頭的噩夢。

只是爲噩夢時,是劉鈺訴說的西洋人侵襲沿海,藉助船速運兵,遊擊襲擾。

這樣的噩夢在這一次法蘭西國使團前來、簽訂了互換戰列艦協議之前,可謂經常會在皇帝心間,如同幽靈般飄蕩,難以抹去。

如今將這樣的噩夢撒在別家身上,當真是說不出的快意。

李淦心想,只要劉鈺手裡的海軍能贏,那這一戰也就無甚可說的了。

“劉鈺,此番徵倭,海軍事自是你要負責的。然而督辦糧草運輸,此事也需得你來辦。朕就不再找他人來做了,你當初有意成立海軍部,想來海軍之中也有參謀,運糧之事,你們便一併做了。”

“海商諸事,你也一併談了。條件就如你所言,以兩年爲期,運送軍糧,換兩年壟斷貿易權。兩年權到,再行售賣。”

這一次漕米北運,以及之前的往日本運糧走私,都算是一次後勤演練。

皇帝對此信心十足。

按說,陸軍的參謀部要負責後勤計劃,但劉鈺手底下的海軍也有一個參謀班子,這一次陸軍想要幹成,就不得不依靠海軍。故而後勤的事,江辰根本沒提,等於直接推給了劉鈺。

劉鈺和海商的關係,也是有目共睹,這事交給劉鈺去辦也正合適。

“是,臣遵旨。”

領了軍令,皇帝又問了問衆人的意見,暫時也沒什麼可說的了,畢竟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行動,上一次這麼幹的還是蒙古人。若說教訓,也就得了個不要在臺風天起航的教訓,別的卻沒什麼可談的了。

“既如此,卿等就先退下吧。此事萬萬保密,不可言於他人。若走漏消息,以通敵論處。”

“劉鈺,你且留下,朕還有話說。”

(本章完)

第1322章 符合現狀的上層建築第604章 互相猜錯的底線第1320章 施加神聖性(下)第337章 見過第578章 信了個寂寞第275章 明知故問第825章 海牙慘案(二)第1417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八)第1380章 凡爾賽和約(七)第703章 海戰(一)第141章 封侯真吾意,海波順便平第164章 攤丁入畝第182章 隨時準備着第1040章 大獲成功(五)第1217章 輪臺之思(四)第486章 借勢做正統第1081章 爭功(六)第377章 最後一次外交(下)第882章 不得其時第1006章 新生代(下)第1406章 遷徙路(九)第1389章 凡爾賽和約(十六)第1022章 事物的兩面性(下)第1245章 鑽石灣屠殺(一)第1385章 凡爾賽和約(十二)第376章 最後一次外交(上)第1102章 工業革命(十五)第1492章 終章 九三年(十)第10章 找茬第395章 樞密院第304章 這一年,世界的軸心在京城(下)第1348章 三角貿易(上)第1203章 木牛流馬(十)第809章 閹黨(下)第389章 戰前就分贓第1015章 虎兕出於柙第402章 這還得了?第909章 南洋大開發(四)第821章 大事成矣(八)第960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六)第804章 理性君主 政治動物(下)第1426章 必死之局(中)第1298章 死與復仇(十九)第335章 可利用的矛盾第315章 不做德女第869章 “不正當”競爭(一)第1017章 全都裝傻(上)第936章 綁定(下)第612章 搶人才第274章 孃家舅舅第1205章 太子難當(中)第225章 暫設的機構第290章 翻譯運動第1394章 優勢第1447章 三山合一(中)第442章 打人還要被感謝第1317章 人多聲音才大第589章 面子裡子第1186章 我殺我自己第1345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五)第344章 商人招恨第601章 逃不過的對法宣戰第275章 明知故問第787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四)第128章 得分點和槽點第707章 海戰(五)第295章 自信的開端第1327章 有格調的小圈子(中)第977章 猜疑鏈(下)第1276章 屬性相剋(上)第770章 真正的雪中送炭(下)第588章 另一條腿第1190章 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上)第249章 暫借第184章 備戰第1100章 工業革命(十三)第1365章 裡病外治(一)第298章 道德綁架第1314章 逼着商人賺錢(中)第210章 航海條例第872章 “不正當”競爭(四)第795章 南巡意第1138章 “溫柔”的殖民者(中)第401章 戰前準備第56章 埋伏第683章 皇傢俬事第614章 兩封信(下)第237章 歐洲突破口第1114章 上國心態(八)第442章 打人還要被感謝第277章 兇狠而聰明的敵人第1443章 歪經已成(中)第615章 政變加盟第451章 破除好感第104章 浩然正氣第488章 海波尚未平第236章 中介第1064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八)第301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