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買辦是條不歸路(中)

第462章 買辦是條不歸路(中)

當買辦是可恥的。

但在日本這種諸藩林立、形式統一的狀態下,還純在一種“欲當買辦而不得”的情況。

大順爲了保幕府,海關稅是直接交給幕府的,並沒有選擇各藩做代理人。

而如果大順的條約,把開埠地點選在長州、熊本甚至鹿兒島等藩,那這些藩得樂瘋了。

用不了幾年可能就有挑戰幕府的財力了。

德川宗武認定這件事可以算作好事,只要利用好了,完全可以達成“削弱諸藩、增加財力”一箭雙鵰的結果。

不是幕府不信任諸藩,而是西南諸藩在這場戰爭的表現,着實可疑。雖沒說真的倒向大順,可那是大順不要他們,而不是他們不想。

而且各藩的藩兵,在這場戰爭中的表現,也讓德川宗武認清了,藩兵制度根本打不了打仗。

壓制一下國內的一揆還行,整天鎮壓一揆,野戰能力已經徹底喪失。

大順開國時候,一羣西北邊軍,沒少和蒙古人玩低烈度戰爭,玩的面對重步兵和炮兵極強的後金,一陣懵圈。

大順開國之後,西南改土歸流,搞來搞去得到的經驗就是:火繩槍火力不足,靠大量的輕便小炮補充,靠小炮把土司壓死。結果野戰戰術差一點走錯方向,最終要不是劉鈺,肯定會走向火繩槍加海量虎尊炮、海量類似皮炮填補火力不足的配置方向,而不會是野戰炮加燧發槍刺刀的方向。

日本這邊也是差不多,沒打過高烈度戰爭,要麼就是衝進一揆的百姓裡面開無雙;要麼就是死抱着戰國時代的經驗。

人的正確思想要從實踐中得來。現在實踐了一次,德川宗武即便沒想明白組織方式的區別,也知道靠武德刀劍是打不贏的。

藩兵既然打不了仗,那幕府就需要改組旗本,至少手裡有一支新式的火器部隊。

這需要錢。

幕府又要賠款,又已經壓榨百姓太狠了,沒錢。

沒錢,就得想辦法從諸藩搞錢。

讓他們直接給錢,諸藩肯定不樂意。

但若換個方法,賣貨給諸藩,靠貨物吸血呢?漢武帝可以搞鹽鐵專營,幕府搞買辦專營,是不是可行?

有錢,不一定能辦成事。

沒錢,肯定是辦不成事。

這一點,德川宗武還是比較務實的。

真要是日本實現了真正的統一,德川宗武或許會站在新井白石的角度,去考慮一下整體金銀外流的局面。

但現在站在幕府的角度,這就另有說法了。

經此一戰,雖然德川吉宗靠着權謀,重新把握了輿論的主動權,可幕府的危機已經種下。

只是暫時打着抗戰到底的旗號,逼得諸藩背了大鍋,暫時壓制住了而已。

原本看起來強大無比的幕府,原來不堪一擊,這肯定會讓諸藩蠢蠢欲動。

多半會想,不就是火器嗎?只要自己組建一支火器部隊,他德川氏做得幕府將軍,我緣何做不得?

防備外敵之前,諸藩自然是要先防備“自己人”,幕府也一樣。

朝貢大順,只要恭順,幕府將軍之位還可做的長久。只要別像一條兼香說的,中原大亂、海軍獨走自立稱王,看樣子目前大順對日本也沒有完全征服的興趣。

真要是出臺什麼節儉令、禁用唐貨令之類,大順這邊一看,費勁吧啦地打了一仗、開了商埠,結果沒啥效果,說不定又會再打一頓,一直打到徹底服了爲止。

與其這樣,還不如量日本之金銀,結大順之歡心。

這話當然是不能當着外人的面說,但二條城裡也沒有外人。

德川宗武心裡明鏡似的,這時候父親對繼承人的選擇已經動搖,自己要做的就是要賭一把。

語出驚人,另闢蹊徑。

否則要只是蕭規曹隨,中規中矩,那父親爲了穩定,何不繼續讓大哥做繼承人、自己和弟弟做“御二卿”拱衛?

享保改革改了這麼久,已經算是有所成效了。要沒有中日開戰的意外,也不需要一個太聰明的做繼承人。

果然,德川宗武的想法讓德川吉宗深吸一口氣,沉吟一陣,不言不語。

德川宗武只覺得自己投下了骰子,卻在等待骰盅打開。

等了許久,德川吉宗既沒有好,也沒說不好,而像是把這個問題忘了一般,又問了另一個問題。

“劉鈺私下裡說,只要朝貢,便可售賣一些軍艦火器。”

“有人言:當大建海軍,效仿大順,禦敵於國門之外,將來決戰碧波之上。”

“荷蘭國商館館長,亦私下裡說,若本國造艦,荷蘭國可幫助聘用造船匠師。當年伊達政宗既能造西洋船,吾亦可以。”

“吾兒以爲如何?”

前一個回答並沒有得到讚許或者反對的明確答案,德川宗武心頭卻是狂喜。不反對,那便是默許,終究疲敝諸藩而強幕府的政策,實在不好讓一個幕府將軍直接說出來。

此時聽到海軍一事,德川宗武大聲道:“萬萬不可!此荷蘭人鷸蚌相爭之計也。”

“一艘戰艦,劉鈺報價七十萬兩。鬆平輝貞亦是老成之輩,必與昔日江戶所見不同。縱不值七十萬兩,亦在五六十萬上下。”

“唐人多金,若是比拼造艦,如何比得過?”

“海上決戰,今非昔比,不可載武士登船肉搏,要比拼的就是船大、炮多。本國造一艘,唐人造十艘,與其寄希望於碧波決戰,尚不如寄希望於神風再臨。”

“花費百萬金,一戰全滅。況且劉鈺狡詐,豈能放任本國造艦而不顧?荷蘭人不過是希望本國造艦,大張旗鼓,以讓唐人注視,倒是免去了他們的危機。”

“以荷蘭風說書所言,唐人在南洋諸多,只恐荷蘭人意欲使本國爲器,而緩唐人南侵之時。”

“劉鈺求財若渴,荷蘭人富庶,豈不動心?是故此誠鷸蚌相爭之計。”

“朝貢之時,當如實相告,或添油加醋,只說荷蘭人挑唆本國造艦反抗天威,反倒使唐人與荷蘭心生罅隙,當可行之。”

德川吉宗反問道:“如此一來,荷蘭反目,又將如何?”

“父親,若荷蘭人反目,又能如何?若來攻打,豈不正好讓中華出兵,使鷸蚌相爭,而使唐人無力再覬覦日本?若不攻打,反正唐人要本國杜絕與之貿易,又有何區別?”

德川吉宗苦笑道:“如此,只好做中華之忠臣?劉鈺狡詐無比,自長崎所輸入之書籍,十年間,除甘薯救荒與西洋諸國惡行之外,竟再無半本奇技之書。火器之類,他今日售賣,明日便可不售賣。”

“父親,昔日南蠻人沉船,本國始得火器。本國亦有巧匠,緣何就不能效鐵炮之事仿製?至於荷蘭國……父親且想,若荷蘭國真有獨戰大順之力,何不出兵?若其出兵,日後貿易擴大十倍,父親難道會不允許嗎?荷蘭人如此重利,且不出兵,足見無求勝之機。此其一也。”

“其二,荷蘭人既有鷸蚌相爭之意,豈因本國幾句話就結仇放棄?縱然挑唆唐人與荷蘭之矛盾,荷蘭人爲了自己,又豈在乎?況且只要給錢,何愁不能得所求之書冊?”

“其三,昔日英圭黎人再求貿易,本國以英圭黎王迎娶葡萄牙切支丹教公主爲由拒絕。南蠻諸國,又豈只有荷蘭?英圭黎國亦不信切支丹教,在平戶多年,也不曾傳教,且有三浦按針之故事。”

“父親需知,是荷蘭人有求本國,力求本國牽制唐人。而非本國懇求荷蘭,牽制唐人。”

“荷蘭人既有求於本國,本國越是挑唆唐人與荷蘭的矛盾,荷蘭人便應該更支持本國纔是。”

“挑唆的越狠,荷蘭人越會支持。而不是使勁兒結好荷蘭人,荷蘭人才會支持。”

“不但要將荷蘭人建議造艦的事告知唐人,更應翻出歷年的荷蘭風說書,將荷蘭國以往風說書中有對唐國不敬、仇視、不滿之語,盡皆找出,一併奉上。”

德川吉宗眉頭一皺,隨即舒展。

只一瞬間,他心中廢掉長子而立次子的心思,已然定下。

自己可以藉着中日戰爭結束一事,辭掉徵夷大將軍一職,效東照神君退位隱居,大御所居後控制。

一來可以避開一些風言風語,再怎麼樣也是戰敗了,天皇被抓了,京都被攻破了,總得走個形式避一避風頭。

二來也可以在背後操控輔佐,讓二兒子坐穩位置。雖說不少重臣其實是支持德川宗武的,但終究德川家重纔是長子。真要是自己死前再傳位,那可能會有一些波折。

不管德川宗武說的辦法有沒有用、也不管荷蘭人是不是真有這樣的心思、亦或者荷蘭人是不是隻是因爲貿易上更依賴大順……

但德川宗武的想法和思路,至少是有些腦子的,思路還算是活躍的,能跳出傳統的諸藩和幕府的關係,去看待國與國的問題。

夷陵之戰吳蜀兩國打出了腦漿子,諸葛武侯還不是很快派人修好?

可能這種挑唆,並沒有什麼用,至少思路不那麼死板。

現在的情況,今後的未來,誰都不曾見過,一個墨守成規的人,擔不起幕府的未來。

大約用後世的關係做不恰當的比喻,大順就像是女神,要跪着去舔,舔到極致,說不定就真能舔出來一些好處。

而荷蘭可以類比用工荒時候的老闆,急缺工具人的時候,明知道工具人在背後嘀嘀咕咕沒有好話,甚至擺臉子,那也得笑臉相迎只求幹活。工具人舔再多,也不會多拿一分錢。

日本很合適做牽制大順的工具,沒有更合適的了,反正不能去找朝鮮。

所以就算再坑荷蘭,爲了抗順,荷蘭也會幫日本;反過來,大順離得這麼近,稍微沒舔好,可能就又要挨一頓打。

去舔荷蘭,舔半天,荷蘭也不會出兵去打大順,白舔。畢竟要打的話,早在大順出兵釜山的時候,荷蘭就該派軍艦了;舔荷蘭,還會導致大順極爲不滿,心裡擔憂三千越甲可吞吳之教訓,說不得就要打到幕府倒臺。

這其中的關鍵,就是德川宗武所說的:荷蘭人私下裡支持日本造艦,不是因爲愛日本,而是因爲要用日本。既然是用,那是荷蘭自己的利益,與日本怎麼對待荷蘭並無關係。

荷蘭人不出兵,也是因爲荷蘭自己的利益,而不是因爲日本沒舔到位。

當年島原之亂的時候,可是根本沒舔,荷蘭人趕忙派了軍艦來助戰。

當年禁教的時候,也沒舔荷蘭人,反倒給荷蘭人甩臉子。荷蘭人可是主動派軍艦在呂宋到長崎的航線上航行,到處抓偷偷前往日本的天主教傳教士,比監管切支丹教的大目付還積極,不要一分錢,一手炮製了平山常陳事件。

(本章完)

第750章 臥榻之側(下)第1297章 死與復仇(十八)第711章 悄然改變的心態第741章 巴達維亞新政(二)第1045章 平衡第43章 二百九十三年後的守望第1336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七)第342章 摸不到的理想國是最美的第1115章 上國心態(九)第1397章 強迫去過好日子(下)第1118章 消亡在即第349章 死國矣第32章 佈置第336章 無中生有第14章 江湖第951章 撒旦與震旦第1470章 最後的鬧劇(十七)第623章 大順在歐洲的第一次亮相(四)第721章 因爲沒本事第1088章 工業革命(一)第1085章 破立之困(二)第136章 爭朝不爭夕第883章 無用功第1092章 工業革命(五)第1029章 不公第583章 都是生意(上)第1302章 死與復仇(二三)第425章 掩耳盜鈴的新境界第802章 理性君主 政治動物(上)第1123章 鄉約村社(四)第211章 撬動的槓桿第185章 提前交兵權第355章 對罵第111章 廷議菜市場第516章 南進之前定北疆(下)第1133章 濟天下和利自己第1312章 死與復仇(三三)第1085章 破立之困(二)第1374章 凡爾賽和約(一)第1208章 洋務運動式思維第525章 不敢殺第981章 決勝千里之外(四)第973章 名與實第500章 誰也不是普遍真理第1286章 死與復仇(七)第980章 決勝千里之外(三)第1356章 英國的總崩潰(五)第1479章 臨別告誡(五)第1038章 大獲成功(三)第996章 超額完成第60章 思維差異第1121章 鄉約村社(二)第535章 爲什麼是錫蘭(上)第496章 高規格的宴會第1105章 工業革命(十八)第1499章 終章 九三年(十七)第715章 歸義軍(中)第315章 不做德女第213章 西學東漸來不及了第1422章 事已畢(下)第1122章 鄉約村社(三)第455章 賣舊貨第1199章 木牛流馬(六)第982章 決勝千里之外(五)第729章 最後的平靜第196章 呆若木雞第904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五)第704章 海戰(二)第503章 鷙鳥將擊,卑飛斂翼第663章 推諉第54章 全員賭棍第1079章 爭功(四)第806章 社稷之臣第1225章 開戰(四)第178章 釣魚先撒餌第889章 東學西漸的詭異產物(下)第894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五)第222章 爛傷疤不可揭第472章 百思不得其解(中)第887章 看懂了史書的傳教士第326章 演戲做全套第1459章 最終的鬧劇(六)第435章 心情起落如潮第901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二)第859章 最終還是看天意(上)第177章 機遇期第1490章 終章 九三年(八)第859章 最終還是看天意(上)第1230章 開戰(九)第316章 結善緣第445章 諸藩給幕府的臺階第459章 馬關換約二十八條第1052章 定性第76章 恍然第368章 我是誰第661章 對抗性和非對抗性矛盾(下)第1050章 坐莊(中)第907章 南洋大開發(二)第1475章 臨別告誡(一)第958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