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臣憂顧不在邊陲

||體驗更多快樂讀書功能

當石越稱讚陳元鳳的時候,他其實並不知道陳元鳳在注京做了些什麼。

陳元鳳去京師,一則是爲了協調有關糧草軍資之事,一則是爲了親自向太皇太

後、皇帝、樞密會議彙報戰爭的進展—這個本不是石越本意,石越原本是希望由

參議官遊師雄去替他報告,接受質詢,但是樞密會議點名要宣撫判官兼隨軍轉運使

陳元鳳去,石越雖不情願,但爲了表示自己光明磊落,只得勉強答應。

對於陳元鳳來說,這自然是一個難得的機會。

並不是每個官員都有機會近距離接觸太皇太后、皇帝與兩府諸公,更不是防防

便便哪個官員,都有機會在這些人面前展示自己。有多少官員,就是因爲抓住了這

樣的機會,因而魚躍龍門,一飛沖天。

陳元鳳抵達注京是在七月二日,他到達的當日,段子介兵敗唐河的消息,也正

好抵達注京—比仁多保忠、唐康接到消息,只晚了一天。這得益於自戰爭開始之

後,開始漸漸運轉起來的葬傳系統。大宋的葬傳系統,彷彿一臺老舊生鏽的機器

當它運轉以後,開始是緩慢的,需要一段時間,各種齒輪之間經過磨合,才終於能

慢慢的變得靈光。戰爭初期,傳遞戰報的消息雖然有嚴格的要求,但度不過中規

中矩,葬法中規定一日四百里的度,當時還不過是個美好的願望:一份公文從大

名府送到注京,三百二十里,需要兩三天,但是,漸漸的,在宣撫使司做出一些改

良與調整之後,各地與大名府、注京的聯繫,變得更快捷。各州、軍雖然皆歸宣撫

使司統轄,但是許多府、州、軍官員,也會同時向注京察報,各地與大名府、注京

之間的葬館,都備足了快馬,遇有遇急軍情,都是書不入鋪,晝夜兼程,如今從大

名府一份公文送至注京,一日夜便可抵達州尤戰爭初期度快了一倍都不止。

段子介唐河兵敗後,他自己尚未來得及向大名府、注京報告,鎮、定諸府、

州、軍的官員們,早已迫不及待的將這個消息報告了上去,因此唐康、仁多保忠在

冀州反而知曉得慢一些,實則七月一日,大名府宣撫使司綜合各州、軍之報告,大

體已知詳情,石越深知段子介在鎮、定一帶的人際關係不太好,因此,當注京樞密

院收到這些府、州官員的急報之後,不過晚了五六個時辰,便也收到了宣撫使司的

報告。再怎麼說,葬路之上,宣撫使司的公文跑得總要比這些地方官員的要快些。

這也是段子介能得到寬大處分的重要原因。~

等到段子介自己的奏表送到注京,樞密會議其實早已決定如何處分他了。

但是,注京是一個充滿了自相矛盾的地方,儘管韓維主持的樞密會議決定從輕

處分段子介·可是段子介兵敗徽紉的消息·仍然對注京朝廷產生了極大的衝擊。

有些跡象是如此明顯。

陳元鳳人剛到葬館,便聽說朝廷暗中放鬆了遼使的禁錮,稍稍恢復了對遼使的

禮遇。他甚至從交遊甚密的同僚口中,聽到北朝已經派遣議和之密使前來注京的傳

聞。而這是他在大名府時一無所知的,他相信石越也被瞞在鼓裡—這是人之常

情,注京諸公既然要私下裡與遼使打交道,對於態度強硬的石越,在沒達什麼協議

之前,肯定是要瞞着的。一

此後他往來兩府,又聽到更多的傳言流傳:據說朝廷每日都有人上書,指責石

越此前主導之絕不言和詔。而且,這種言論這些日子漸漸活躍,甚至有人抨擊石越

徒知大言,坐擁十萬大軍,龜縮大名府不出,區區一深州而不能救,卻妄言絕不言

和,甚至暗沙射影的斥責石越是玩寇自重,欲以遼人俠持國家。

這些言論倒不足以動搖石越的地位,身居高位,他一舉一動,無論如何,都會

有人誹謗,有人不滿。

但是,謠傳太皇太后,乃至樞密會議諸公,心裡都是認可“戰和皆國策”的

認爲二者不可偏廢,自春秋戰國以來,以和議而保全國柞者甚多,因此大宋的上

層,大部分並不排斥和議。這一點,從此前陳元鳳與在注京的友人的書信中,從此

番他回到注京所交往的官員的言語中,他都有所體悟:這或者並不是謠言那麼簡

單。

注京有無名氏甚至寫了一篇《漢唐和親論》,在注京廣爲流傳,此文稱讚以

漢、唐之強,亦不免於和親胡狄,讚揚和親給漢唐帶來的和平與福社,避免無數無

辜百姓慘死沙場,認爲真正謀國,不能追求虛名與臉面,而應在乎民衆之實利。他

極力誇讚與匈奴和好之漢宣帝、霍光,而抨擊對匈奴作戰之漢武帝,指責漢武帝的

戰爭,帶給漢朝民衆巨大的災難,對於國家、百姓,全無半點好處。

這篇《漢唐和親論》文采棲件,立論、論證,皆十分有力,頗有西漢之風,許

多人疑心是蘇軾的作品,但也有人認爲近於韓拖古烈的文風一不過,不管此文出

自何人手筆,對於普通百姓來說,石越的絕不言和詔或者能激勵士氣、振奮軍心

但對於朝堂公卿來說,即使再堅定的主戰派,也不能否認拒絕任何和議的聲明其實

是偏激的、意氣用事的。

陳元鳳知道許多的大臣都是支持戰爭的,但是他也瞭解到,他們同樣也認爲

議和也是一種必要的手段。甚至不妨一邊打仗,一邊議和。爲了國家計,總得多準

備幾條退路。打了勝仗有打勝仗的議和法,兩軍僵持有兩軍僵持的議和法,萬不得

已,打了敗仗也要準備打了敗仗的議和法。

不過,這些原本都限於私下的議論。注京的大氛圍,是對遼國的蔑視,對勝利

的自信,對戰爭的熱切—普通的市民、年青的士子、中低級的官員,大多沉浸在

這種情緒中。陳元鳳所感覺到的這些微妙的態度,則主要存在於能真正決定大宋命

運的那些衰衰諸公之中。

百姓愚蠢而極易蝙動,年青的士子自以爲聰明實則同樣的蠢笨,至於中低級官

員,絕大部分都不過是鼠兩端的牆頭草,他們總是軟弱的,爲了自己的前程與烏

紗帽。這都要謝謝石越—在報紙被管制的背景下,要操縱這些人,實在太容易

了。

因此陳元鳳很清醒的知道,哪些人的態度是重要的,哪些人的態度則是可以忽

略的。

雖然到七月二日爲止,樞密會議還從未提過“和議”二字。

但這一切,終止於七月四日。

當天,樞密會議得出結論,認爲段子介兵敗唐河之後,深州已難堅守,左垂相

韓維的態度率先動搖,他對太皇太后表示:爲長遠計,大宋要同時做好戰爭與和議

的準備。他宣稱縱然戰爭最終獲勝,大宋也不可能吞併遼軍,兩國最終仍要有一份

和議,否則邊患不止,非大宋之福。既然總是要議和的,那不如早做準備,邊打邊

談,倘若能由使者得到的,就不必非要用戰爭來獲取。

他的主張立即得到了高太后的贊同。

儘管高太后與樞密會議都聲稱這個變化並不是要停止與遼國的戰爭,而只是要

給遼國“改過自新”的機會。伯該次政策的調整,仍然激起了一些強烈的反應。皇

帝對此大爲不悅,單獨召見韓維,面責之,卻也因此被高太后喝斥了一頓。

這次風波普通百姓甚至中低級官員都無從知曉,宋廷不可能公開封詔書宣稱

他們要與遼人議和,當然更不可能告訴臣民們,他們的皇帝反對議和。但陳元鳳在

注京也有不少朋友,有些人甚至就在兩府當差,而且在許多人來看,他還是範樞使

親信、賞識的人,年輕有爲,前途無量,刻意巴結他的人也不少,這些流言總能傳

到他的耳朵裡,通過各種各樣的方法。

儘管,所有的關於“和議”的流言加在一起,在注京數不清的流言中,也只是

微不足道的一部分,對於絕大部分的注京市民甚至是一般的官員來說,他們在聽到

這些流言後,都會不屑一顧。對於朝中大臣那微妙心思的揣測,也是一件玄之又玄

的事。

但有時候,真相與人心,便隱藏其中。

而陳元鳳的確是一個擅長此道的人。

七月五日的晚上,當千里之外的深州,城牆已破,拱聖軍血戰一日之後,僅存

的將士們隨便坐臥在城牆上、地上,拌着冷水啃着乾糧的時候:當三百里外的大名

府,石越正給王厚、何畏之設宴接風洗塵的時候:在注京的葬館,陳元鳳摒退左

右,點起蠟燭,正在苦心構思着自己的奏摺。

與預想的不同,來注京三日,他只見過太皇太后一面,而且只是簡短的幾句問

話,此後,他便全是與樞密會議、兩府打交道。顯然,他需要做點什麼,才能計高

太后、皇帝留下a刻的印象。

他當然也有一點進展,連續兩日,他拜會韓維、範純仁,極力勸二人說服高太

後,將更多的殿前司禁軍調往河北,他向二人不斷的保證大名府防線絕對安全,所

以京師也絕對安全,不需要更多的兵力來守!。同時,也是他建言,可以將新增的

殿前司軍隊交由田烈武統轄。有些事情,他看得很透徹,在太皇太后眼裡,田烈武

是個如周勃一樣忠義可信之人,即使他出自石越門下,但果真石越有任何不軌之

事,天下最先站出來舉兵反對的,必然是田烈武!

這一點上,高太后絕對是有識人之明的。

如田烈武、桑充國這些人,無論與石越私交再好,甚至也贊同他的政見主張

欽佩仰慕他的爲人與能力,但是,如這些人,也是真正的君子。石越若蒙冤受屈

這些人能爲救石越而不惜家破人亡:但若石越有任何對趙家的不忠之意,這些咒也

會是最堅定果斷的反對者,他們會親手將石越送進鬼門關,而不會有半分的猶豫。

高太后此時倒未必真的在猜忌石越,但是,身居她這樣的位置,做任何決定

自然都會小心謹慎,她不見得是針對石越,任何人擔任三路宣撫大使,都等同於將

天下的兵權送到他的手上,若有可能,她都會做一些防範。就算是司馬光在世,出

任此職,也是一樣的。

陳元鳳對此洞若觀火。

他能做到宣撫判官,不也不是因爲這種心理麼?範純仁難道還不夠信任石越

麼?但那又如何?信任是一回事,防範亦是必不可少。

因此,陳元鳳遊說韓維、範純仁的主題便是:使兵權分於行營,而非聚於宣

臺!

樞密會議應將絕大部分禁軍,直接劃入諸都總管府,宣臺只能直轄最基本的預

備部隊,這並不會影響宣撫使司的權威,因爲若有必要,諸參謀官、參議官、甚至

勾當公事,都可以直接派往諸軍,接掌指揮權—但卻能有效的防範宣撫使兵權過

重,直接指揮權與間接指揮權,在有些事情上,是有着天壤之別的。

看起來,高太后最終採納了陳元鳳的建議。

一天前,樞府來人告訴他,樞密會議己纖決定增派鐵林軍、宣武一軍至田烈武

鷹下。樞府已經在準備舟船,這兩隻殿前司禁軍,會由水路直接運往河間府。

這算是一個好的開始,但還遠遠不夠。

陳元鳳意識到,要讓高太后、皇帝真正留下深刻的印象,“和議”這個議題

如今正是最好的切入點。

他沉吟許久,親自磨了墨,提起筆來,沾墨寫了幾個字,卻又不是太滿意,抓

起來,揉成一團,丟進紙簍,又鋪了一張紙,寫道:“臣伏聞宰臣韓維等……”

“·()”

推薦小說:

支持修真世界請到首發站或書店購買新宋VIP。閱讀更多精彩小說請返回首頁

第2章 下第2章 廟堂無策可平戎第二 卷尾聲第29章 誰知快意舉世無第3章 誰持白羽靜風塵(四)第28章 聖主如天萬物春第一節第16節第10章 下第23章 熊羆百萬臨危堞第1章 上第3節 終南捷徑(下)第20章 關河迢遞繞黃沙(二)15 汴京杭州2第14節 匪斧不克(下)第八章第9節 下第21章 雲重陰山雪滿郊第8節 離間計(中)第31章 與昔一何殊勇怯第7章 下第一章第二十七節第12章 三朝元老心方壯第14章 兩河百郡宋山川(一)第4節 上第9章 國須柱石扶丕構第5章 東風未肯入東門(六)第二十四節第9節 下第27章 臣憂顧不在邊陲第7章 江上潮來浪薄天(三)第24章 天下自古無能才第二十章第1節 熙寧二年下(02)第7節 上第24章 天下自古無能才第二十八節第13章 一夜大雪風喧豗(四)第5節 學術與政治(下)第5節 上第12章 三朝元老心方壯(四)第15章 天機雲錦用在我(三)第12章 三朝元老心方壯(二)第27章 臣憂顧不在邊陲第18章 封疆盡是春秋國第7章 江上潮來浪薄天第3章 上第24章 天下自古無能才第29章 誰知快意舉世無第29章 誰知快意舉世無第10章 下第1節 熙寧二年下(02)第8章 中流以北即天涯(一)第6節 白水潭之獄上(01)第3節 終南捷徑上(02)第九章第22章 君王有意誅驕虜(一)第三章第21章 雲重陰山雪滿郊(四)第22章 君王有意誅驕虜第二十三章第23章 熊羆百萬臨危堞第六章第30章 自古和親誚儒者第三章 下第16節 十字(四)第24章 天下自古無能才第7節 下第29章 誰知快意舉世無第8節 離間計(中)第5章 東風未肯入東門(一)第16章 莫嗟身世渾無事(三)第9章 國須柱石扶丕構第15章 天機雲錦用在我(五)第九章第24章 天下自古無能才第二十八節第十章第14章 兩河百郡宋山川(二)第29章 誰知快意舉世無第四章第五章第21章 雲重陰山雪滿郊第9節 汴京新聞(下)第08節第16節 十字(二)第9節 汴京新聞(下)第6章 上第20章 關河迢遞繞黃沙第6節 白水潭之獄下(01)第12節 再度交鋒(上)第26章 真剛不作繞指柔第28章 聖主如天萬物春第12章 三朝元老心方壯(五)第9章 國須柱石扶丕構第33章 山河百戰變陵谷第25章 河潼形勝寧終棄第七節第3節 終南捷徑中(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