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四章:楔子鳳翔

“哥哥如此看重,王君廓豈能有負!”王君廓當即不顧宇文霸的阻攔,起身恭恭敬敬的整理了兩下衣衫,然後拜倒在地,領了令。

宇文霸這才扶起王君廓來,深深的拍了拍王君廓肩膀,道:“待得太原府扯旗之日,便是鳳翔經受考驗的時候,王將軍切記,只守不戰,鳳翔最先只需要做一顆木楔,嵌在那裡就行,等到一定的時機成熟後,鳳翔就可以轉變成一支利劍,直刺長安,王將軍可遵的我令?”

“哥哥之意,王君廓切記於心!”王君廓深深點了點頭,道:“哥哥要我做那不出益州的關二爺,王君廓就絕不做那單刀赴會之事!”

“好!”宇文霸大喊一聲,心頭的擔憂也才完全的放下心來。

只要鳳翔這顆楔子在此處扎穩了樁,除了能夠阻止李淵進入蘭州府外,還可以窺視長安城,監看其一舉一動。

要知曉,當初楊廣被宇文化及搞死後,李淵並沒有立即扯旗造反,而是率先帶兵殺到長安,打着爲楊廣報仇的旗號,長安城中的兵馬幾乎就沒有抵抗,宇文化及自是倉皇而逃,畢竟當時李淵兵強馬壯,再加李元霸的近乎無敵,宇文化及是真的不敢讓宇文成都出戰的。

李淵在拿下長安城後也沒有立即稱帝,而是立起楊廣的孫子楊侑做皇上,這跟當初曹操的手法幾乎一致,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同時,對於那些不聽令的勢力就派出李世民去征討,所謂的師出有名,不得不說,這李淵真的是一手隱忍功夫了得。

其實,李淵的做法天下人皆知,想楊廣是在遊船上被宇文化及搞死的,人家都沒在長安,你李淵要報仇直接帶兵去啊,可是卻沒有,而是大量的進行宣傳,直到等那宇文化及回到長安城後,才藉口出兵討伐宇文化及,也就順理成章的拿下長安城了。

宇文霸的打算就是,如果楊廣被宇文化及搞死後,自己要搶在李淵之前進入到長安城,之後當然是照着李淵當初的做法了,還是立那楊侑,至於以後的事也就以後再說吧。

何況,因爲自己的到來,很多事情已經有了改變,那楊廣到底會不會在外被宇文化及搞死,還真的不知道呢。

“待我軍攻克鳳翔後,會進擊興州劍州,屆時,包括渭州都由王將軍統理,希望王將軍能將這四處州府打理成我瓦崗另一個大後方。”宇文霸對於王君廓的一點即通很是讚賞,此人果不愧是熟讀兵書的存在。

而王君廓對於宇文霸的突然垂青也感到無比激動,畢竟在此番出戰之前自己也就一個戰營的軍將而已,可是在這一戰之後,自己突然就成爲了一個統理四個州府的封疆大吏了!

“那步六營??????”似是想到自己即將脫手步六營,王君廓一時有些感慨,卻聽宇文霸一笑,道:“步六營將軍可留在身邊,要知曉長安城亂時,將軍可得第一個殺入城中,步六營怎可離了將軍也,另外,此番帶下山來的兩個戰旅也皆歸將軍統理,兩萬的俘虜兵以及之後奪取鳳翔興州以及劍州的俘虜兵馬將軍也可按照大信國的募兵條款徵來用之便是。”

“哥哥這般信任王君廓,王某定當爲哥哥肝腦塗地萬死不辭也!”王君廓再一次跪在地上,重重的一個響頭磕在地上,發出砰一聲悶響,宇文霸想要阻止卻根本攔不住,直到王君廓連磕了三個響頭後才撐起了身來。

????????????

在瓦崗大肆擴展大信國勢力地盤的時候,河北竇建德也是沒有停下擴張腳步,經過這麼些年來的努力,整個河北幾乎已盡歸竇建德麾下,大夏國兵馬更是號稱百萬,比瓦崗還多出不少來。

不過這百萬之兵肯定有着誇張的成分在內,但是卻也可見其大勢,對此,大信國諸將卻從未放在眼裡過,因爲知曉竇建德的兵馬戰鬥力是無法跟大信國相比的。

當然,竇建德自己也清楚這一點。

在長樂軍的中軍大帳中,竇建德在聽了探報後,眉頭緊皺,擡眼看向曹旦,曹旦也是很感詫異,竇建德再望向齊善行,齊善行也是皺眉深思,最終對於竇建德看來的目光微微擺了擺頭。

“大信國突然出兵渭州,鳳翔聞風而降,緊接着是興州跟劍州紛紛盡歸大信國。”竇建德深深的吸了口氣,道:“大信國兵強馬壯這人盡皆知,可是渭州水軍可是一霸啊,探報上卻言大信國是直接從水路幹掉渭州水軍後登陸攻取下的渭州城,那大信國何時水軍也這般強大了來!”

竇建德實在是想不通。

有一種感覺,那就是永遠都看不透宇文霸的出牌,竇建德一直都在暗中跟宇文霸比較,雖然自己在是勢大這方面似乎一直都壓大信國一頭,可是竇建德心裡清楚,要是雙方直接幹仗比較真正戰力的話,恐長樂軍不是大信國兵馬的對手。

是以,竇建德在擴大自己兵力的同時跟李密一樣,也在悄悄的學着大信國新建各種戰營,騎兵步兵什麼的,可是就這兩樣自己都還學的要像不像的,人家又冒出個水軍來了,而且還是直接幹掉了渭州水軍的一支強大兵力。

這讓自己的長樂軍何日才能趕得上去也!

“大信國水軍的出現恐也就在其休養生息的那幾年裡。”齊善行說話間滿是感慨,道:“那宇文國主卻乃是極富遠見之人,陸地上兵馬就已令衆多勢力不及,如今再加以水軍,大隋??????”

齊善行說着話突然意識到似乎不妥,悄然的瞄了眼竇建德,果見竇建德似有面色不快,慌忙打住話頭,岔開了去又道:“確是不知其爲何從水路而上那麼遠的地方攻取渭州城,鳳翔,興州以及劍州這四個地方,若說是配合蘭州府奪取的原州會州和靈州的話,卻總覺有些牽強。”

齊善行看事情似乎要遠一些,不過曹旦卻表示不同意見,道:“那大信國與北秦政權簽訂了盟約,據北秦說來兩者就是這般議定的。”

第七百九十二章:千鈞一髮第三百三十八章:統籌全局第七百一十四章:時勢造英雄第八百七十六章:各家心事第三百三十二章:大捷第七百三十五章:程咬金使計第七百零五章:蘇定方用兵第三百七十二章:橫生枝節第八十四章:玩命的馬三保第九百三十一章:服帖的程咬金第七百七十五章:鋌而走險第九百六十六章:又有好消息第七百五十三章:歪打正着第一百一十九章:驚聞楊林第九百七十八章:天降及時雨第三百六十五章:竇線孃的心思第二百二十五章:徐軍師點兵第一百四十四章:慶墜山之思第六百八十章:擂鼓甕金錘之威第八百九十四章:情愫第八百九十五章:談心第八百七十二章:暗流第二百六十二章:單雄信的決定第六百四十二章:故技重施第九十章:理理家底第十四章:這個寨主瘋了第八百一十九章:直爽性子第八百七十八章:大信之福第五百零三章:最後的安排第六百三十七章:凌敬的試探第三百三十五章:梳理家底第七百一十五章:有棋有酒第四百四十章:早有佈局第四十一章:藥王孫思邈第四百九十八章:鳳鳴軍擴張第四百八十六章:攻城受挫第八十八章:水到渠成了第一百七十九章:羅士信第一百二十章:各懷鬼胎第三百四十八章:劉龍的積極性第四百一十九章:金刀之威第五百五十九章:水軍出動第七百六十六章:心中的規劃第二百一十七章:誰是你命中註定之人第八百八十五章:未雨綢繆之慮第九百二十五章:李靖來投第六百七十四章:九省花刀將之威第七百六十四章:程咬金受罰第四十九章:恩怨分明羅春第四百二十四章:出兵與否第八百八十七章:隔岸觀火王世充第八百二十八章:進退維谷柴紹第三百八十六章:處處先機第三百二十四章:有伏兵第八百九十三章:當面任命第四百零八章:混亂局勢第一百八十五章:暴脾氣書生第八百二十七章:倒黴的王儒信第九十九章:自古忠臣多遺恨【二更到】第七百七十六章:風暴之前第二百七十四章:太行山金頂寨第二百二十一章:書生的殺伐第九百八十二章:宋金剛投第四百三十三章:昌平王的改變第九百八十五章:又要出兵第六百五十一章:代盟軍招將第六百五十四章:難得一致第六百一十四章:一力戰三將第八百六十三章:達曼的憂慮第七百二十五章:小將魏堃第八百九十八章:最佳理由第五百一十九章:李元霸顯神威第九百五十六章:涇陽縣第九百三十三章:大勝第五百八十一章:曷娑羅可汗第一百三十七章:衝陣第七百八十章:分外眼紅第七百一十五章:有棋有酒第八百四十八章:裡外配合第九百四十九章:天下局勢第五百六十三章:久旱逢雨第六百三十三章:一葉蔽眼第四十二章:八卦村第七百七十七章:決戰到來第九百零六章:魏徵做媒第五百零九章:兵分兩路第一百四十七章:心裡想着誰第三百一十九章:緊要時刻第九百二十九章:爭議第二百八十八章:醉鬼第五百零三章:最後的安排第六百一十一章:境遇第八百七十六章:各家心事第九百零一章:敘舊情第六百六十二章:管崇相投第七十一章:山寨兩朵花第九百章:老夥計第三百一十四章:虯髯客的大禮第八百九十三章:當面任命第二百六十一章:今非昔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