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書生還是豪傑

“及身而敗者,尚有邪心好亂之流,爲其諱惡粉飾。流毒於仁義者,將使薄識淺學之輩,羣起而毀仁義。伐木本而塞泉源,是使中夏之道,不亡於異類之手,而亡於不肖子孫也。先有急功好利者發其端,更有愚蒙無知者繼其後,大言欺天欲救天下,非惟亂天下,更是殺天下。是以陳勝、吳廣之起也,逃亡是死,造反也是死,於是鋌而走險,求於一逞。元末徐壽輝、張士誠諸輩,皆有亂天下之才,而無安天下之志,孤注一擲,以求富貴,是以稍得其志,便稱王稱帝。漢高、洪武之起也,不得已而後起,不惟亂天下,亦能安百姓,是以能削平羣雄,定於一尊,兩志相較,豈非鴻鵠之比燕雀。且以漢高比於項氏,洪武比於陳友諒,孰爲宏遠,孰爲正大,豈不顯而易見。”

“楚煌,恪守仁義之操,而不通情達變者,書生之流也。我以你爲豪傑,豈不聞‘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哪)個書生萬戶侯?”火弩沉沉一笑,緩緩道:“古來君王無道,必是豪傑並起,習攻殺而聚百姓,亦各任其能而已。陳勝、吳廣、陳友諒、張士誠之輩,固然缺乏鴻圖遠志,或急於富貴,或安於守成,然先起之功固不可沒也。改天換日豈少得此輩,此輩也代有其人,這是天下大勢,固不可以仁義是非之。”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是天下必然之勢耶?我中夏之百姓何罪而紛紛多難也。”楚煌感慨道:“昔漢季之失統也,曹操、劉備並起,曹操操權謀,行霸道,委政於司馬仲達,而司馬氏終篡之;劉備聚豪傑,行仁義,身無寸土,而終得天下三分。託孤於諸葛孔明,而諸葛鞠躬盡瘁,病死軍中,子孫皆死身殉國。西晉八王五胡之亂也,禍連六朝,實發軔於曹操。曹操所自得者,惟纔是舉也。才德豈能判然兩分,爲上者獨操才論,其麾下必有不德之子,潔身自好者必裹足不前矣。爲上者以小節無礙,孤直耿介之士必遠之矣。是以崔珪、荀彧、孔融、楊修皆不得善死。舉枉(曲)措(放)諸(之於)直,天下能不病乎?司馬氏之篡曹魏,惡德昭彰至於路人皆知,而託言名教,是以竹林七子皆攻名教,非攻名教,實攻司馬氏之惡德也。元帝東渡請王導言先世取天下之事,至於掩面長吁。以下六朝皆以篡奪爲故事,誅戮前朝苗裔惟恐不盡。無曹操之才,而行曹操之事,豈能不變本加厲?劉玄德地不過一州,傳不過兩世,而三顧求賢,播於人口,諸葛之法,永爲世範。你所觀者,當時之成敗,我所觀者,千秋之功罪。我等修仙之士,篤信天道,早以一時成敗爲烏有,若徒以一逞爲快,豈不爲黃帝之罪人。”

“楚相公快論,火弩受教了。”火弩朝楚煌正色一揖,輕籲道:“只我現在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但願我不爲黃帝之罪人吧。”

他通曉史事,又心志堅忍,有鷙鷲之才。想以短短數語屈服其志,無異於天方夜潭。

楚煌心知其難,只能略盡人事,使其稍除戾氣。想了想,道:“古來以拾芥之微起於天下,而終得其志者,漢高祖,明太祖而已,人言漢高無賴子,明洪武險詐,不知兩人皆豪傑也。秦皇大一統之功無可非議,及其窮奢極欲,則神人共憤。是以始皇未死即有博浪之錐。及豪傑之起,蕭何、曹參皆畏其不成,怕受其害,而漢高獨當之。張良與人說天下事,人皆不明其意,獨漢高聞之大悅。韓信鬱郁不得志,及見漢高,拜爲大將軍。楚漢之爭,蕭何常鎮漢中,君臣不疑。其得人如此。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羣分。使一無賴子安能爲此?”

“有元之世也,別人以爲四等,殺一漢人,償一牛馬。中夏成嗚嗚之國,九土爲塗炭之地。洪武之起也,驅除韃虜,使日月重光。漢唐以下,誰能爲此?至於黃巢、李自成之起,成事不足,敗事有餘,難道只是一句成王敗寇說的盡嗎?古來舉義起事者不計其數,終成帝業者二三子而已。雖由天時、地利所限,究其大者,更在於人和也。”

“哈哈哈哈……”火弩拍手笑道:“精彩,精彩。楚相公觀我可能成事?”

“有漢高、洪武之志者,或可成事。”楚煌急走了幾步,慢慢平定心緒,“今時不同於往日。四靈之事,固然虛誕,先秦之事,也非盡然可知。自始皇至於前清,大一統之世也。權重於上,而民弱於下。是以外患如潮,一次比一次兇厲。五胡之來也,我民間尚有氣力,是以五胡不得不改姓易服,歸化於我。遼、金、元之來也,宋室惟厚賂卑守,鑑於唐室藩鎮之禍,爲政乃不求制人,勇於制己。是以皇權傾覆,弱民頓成魚肉。遼、金則但行分治,元則肆行壓迫,又安能不敗。至於讓清、東瀛、泰西諸國之來,則不惟戕我人民,更有甚者,乃欲催殘我文化。我中夏之文化,人道也,自伏羲畫八卦,黃帝制衣裳,倉頡造文字,至於今四百萬年矣,此舉世無雙之瑰寶,我華夏傲立寰宇之根本。前清之入關,乃厲行削髮易服之政,毀我衣裳,變我風俗。修纂四庫又繼之,乃欲刪改我古書,毀我脊骨。文字/獄又繼之,乃欲鉗天下之口,終於其世風聲鶴唳。此三政,遂使中夏之民奴性多而人性少,是以末造以來,幾死者數矣。亡而不亡者,其爲天佑乎?”

楚煌說着望了望天,神情便有些怔忡。他知這番話說下去便有些不合時宜,況且古史博大,人言人殊,立論雖不得不篤,信之越堅便越容易失之過當。

“不想楚相公也好爲此荒唐謬悠、無端涯之詞?”火弩笑了笑,倒是一直聽的很有耐心。他於學問一途也頗下過一番功夫,楚煌所言雖不盡是出奇之論,姑妄聽之,也可備異聞。

“你這小子,滿口人道人道的,你但說你的人道,我等修仙又是爲何?”

伏天一在一旁聽的不耐,雖說抓了一個風野,但此人明顯才識低下,無甚用處。又聽火弩說他是被白禺族掃地出門的,登時大覺無趣。招呼刺虎將風野扔了出去。

“哈哈哈哈……”火弩笑道:“伏地魔君,你只管取你的魔刀、寶鼎,我們還說我們的人道。兩不相涉,豈不甚好。”

“哼。”伏天一面色陰沉,心頭暗怒。

火弩淡淡一笑,心知他在沒有萬全把握之前,決不肯率先取刀。火弩跟楚煌雖是見過數面,對其性情喜好卻一直揣摩不透。只覺其性格似在無可無不可之間,冷峻矜傲,喜怒莫測。哪知今日交談之下,卻發現楚煌似乎還是一個尊信古賢之人。

書生還是豪傑?

火弩方纔向伏天一點出荒蕪刀的威權,本來頗有合作的意思。這會兒見楚煌也插手進來,恐怕是不會讓伏天一輕易得手了。楚煌此人看起來微不足道,卻與三族都有莫大幹系,他是白天任命的掌兵長老,和秦箏似乎也關係不錯,白元等人自然以他馬首是瞻。他對赤飛霜有救命之恩,即便赤飛霜掌握不了赤鶴族,但她本身便有不俗的神通,正是一絕好臂助。他和韓志公之妹似乎也頗有交情,若是他和伏天一交起手來,韓志公好像也沒有從中掣肘的道理。如此看來,眼見便只有楚煌、伏天一和那兩個卸甲令主有一搏之力。旁人要取刀,都是力有未逮。

心念至此,火弩便起了化敵爲友的心思,“楚相公,你方纔說到今時不同往日。不知今時卻又如何?”;

第173章 玫瑰的刺第79章 最後的戰鬥第121章 荒蕪刀精第125章 鎮殿四將第80章 非常之事須待非常之人第16章 三太子第134章 參商指第105章 一身殺伐氣,戰火亦隨身第13章 收將第320章 推衍仙傳第278章 地宮第95章 止步於營門第260章 同舟共濟第23章 捆仙繩第184章 客負秦第164章 氣運盛衰第79章 最後的戰鬥第251章 僥倖一時第79章 最後的戰鬥第167章 鼎重幾何第72章 血祭先祖第306章 黃雀在後第145章 歸來第295章 箭在弦上第258章 鐵索攔江第229章 魔宗有奇功第207章 闡與截第246章 臨危收徒第227章 皇赤瞳第160章 躡雲履第176章 別時容易見時難第198章 天帝四尚第38章 白獼王第28章 鐵牛第302章 大小週天第242章 莊中大火第110章 青青子衿第3章 龍君第107章 夜戰八方第151章 以火攻火第188章 說劍第83章 殺神附體第147章 奪刀第11章 孫綽第196章 天河倒影陣第87章 神通大成第292章 不讓走第219章 你死我活第27章 十戰決勝第243章 金雀龐鑫第158章 風乍起第294章 蒼角軍第289章 救孤第97章 闖轅門第238章 陰王煞主第81章 獨闢蹊徑第155章 自斷此生休問天第139章 我之素心,不比雪心第162章 楚莊王和十步殺第267章 朝生暮死第320章 推衍仙傳第56章 腥紅毒針第260章 同舟共濟第123章 坐觀成敗第12章 巧飾第72章 血祭先祖第13章 收將第134章 參商指第126章 人事枯榮,主之在天第189章 桃源中人第246章 臨危收徒第123章 坐觀成敗第249章 置之死地第83章 殺神附體第184章 客負秦第12章 巧飾第256章 龍門大會第163章 公子如玉第190章 大雕接引第186章 窮匕現第98章 裂地阻擊第302章 大小週天第67章 血靈第66章 白禺第239章 替天行道第209章第227章 皇赤瞳第204章 亡人無以爲寶第114章 求人不如求己第6章 奇陣第173章 玫瑰的刺第245章 今昔之言第120章 鼎中凶煞第82章 刀兵相見第219章 你死我活第287章 陳魚第61章 殷月第119章 六道歸元鼎第199章 四美女之奇與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