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九歌又名【東皇錄】,【東皇語要】,原是堯舜時代極重要的一部書。
人族自燧人氏取天火,有巢氏教土居,而現文明之源。後有華胥女履大人跡於雷澤,生伏羲,女媧兄妹,人族始興。伏羲兄妹俱是人首龍身,天生神異。當時,龍族代麟、鳳、龜三族而興,並稱爲四靈。襲五方感生帝之名,號爲五龍帝。役使萬族,莫敢不從。[搜索最新更新盡在.Z
伏羲學道於祥瑞宮,與龍馬太子爲友,得窺麒麟族傲訣【河圖】。歸而創爲八卦。率領族人大敗青龍帝。龍庭震怒,派木神來攻,三戰三敗。伏羲乃遣使於貔貅,狻猊,白虎等族,曉以利害,合五族之衆,直搗龍庭。龍族大挫折,天地側目。
天皇乃延請諸王及伏羲論道於‘紫光殿’內,伏羲極敘萬物並生,相生相長之理,談吐博雅,聞者心醉。五族無有能難之者。天皇大悅,賜號爲【太昊】,即太陽之意。人族始列名於麟鳳龜龍之後,成爲天地間第五大族。
伏羲駕崩,共工康回自以爲功大,來爭帝位。女媧以五德相生之義,燃木而爲火,故號祝融氏。祝融即是火神。康回與女媧戰不得勝,怒而撞不周山,致使四極廢、九州裂、天柱折、地維缺,女媧氏力任艱鉅,煉五色石補天,又斷玄龜之足,支撐四方,才得以平息禍患。
後又制定婚姻,使人族得以繁息。後人傳爲‘摶泥造人’,不過是指婚姻之制而已。
自人皇開基,千百年雖憂患不斷,人族血脈終不中輟。後神農氏生,乃遙繼羲皇,延續盛業,號爲烈山氏,亦號炎帝。嘗百草,播五穀,自漁獵進而爲農耕,人族大興盛,傳七世,四百餘年。
炎帝七世末造,九黎族以善鑄刀兵著名,首領蚩尤,三頭六臂,銅額鐵骨,刀槍不入。有兄弟八十一人,皆獸身人語,俱貔貅族血脈。蚩尤趁炎帝之衰,發兵攻之,襲炎帝之號。軒轅黃帝乃起兵勤王,合炎帝之兵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三戰而殺蚩尤。
黃帝軒轅氏乃人族又一雄主,亦傳下中夏第一個黃金家族。黃帝克定九夏,乃分封長子青陽經營東夷,青陽有伏羲之德,故號爲【少昊】。
黃帝傳位於其孫顓頊,顓頊又傳位於堂侄帝嚳,乃少昊之孫。帝嚳崩,傳於長子帝摯。
……
太古之時,天地初闢,萬物生成。萬族爭勢,專賴大聖而強。道祖知弱肉強食非雅道,萬物生息之道在於相剋相長,乃講道於‘紫霄宮’中,飛禽一族得天獨厚,是以鳳凰、孔雀、大鵬、青鸞皆得聞道。又有三足金烏帝俊既生十日,又生十二月,獨以功大,受道祖法旨,乃建立天庭,自號【天皇】。
其時,飛禽以鳳凰爲首,走獸以白虎爲首,水族以玄武爲首,羣尊麒麟爲長者,麒麟、白虎、玄武、鳳凰便是四族之大聖,因號爲四靈。四族因得聖而強,天皇乃分封十日,使居下土,撫育萬民,以監萬國。世用【金烏歷】,即所爲太陽曆,是爲太古,亦是天皇時代。
其後,祖龍篡麒麟之位,建而爲帝國,麒麟之聖位也被祖龍所奪。祖龍放逐麒麟王,擊敗貔貅,鎮伏玄龜,號令水族,騰而入雲,隱而入淵。自以爲功過天皇,位尊四靈,自稱始皇帝,至尊帝。號稱大地之主,廢黜金烏歷,改用【萬世系】。是爲中古,後稱爲地皇時代。
當時祖龍稱雄海陸,乃頒下【山海經】,詳錄萬國之尊位及帝系傳承,和山海諸神及獻祭之物。當此之時,天皇亦側目而視,避其鋒芒。獨鳳凰不服,號爲‘不臣’。又有孔雀,大鵬爲助,祖龍戰之不勝,亦無可如何。後祖龍崩,帝國裂爲五,分爲五龍帝執掌。
至五龍帝之末世,兵禁大解,悍霸之輩蜂出。五龍帝各號令諸侯,連年攻戰,山涸陸移,流血飄櫓。
太古之時,天皇最尊,禽鳥爲貴,次而爲四靈。上古之時,龍族爲尊,祖龍元鳳分庭抗禮,天地崇尚爲之一變。至人族之興,天皇觀伏羲神異天縱,體氣高妙,乃賜號爲太昊,與十金烏並視。其時,龍族飛揚跋扈,白虎、鳳凰俱不能制,天皇對伏羲另眼相看,亦有制衡龍族之意。伏羲兄妹又是人首龍身,和龍族關係不淺,封官皆以龍名,是以得振興人族。
當時,伏羲觀河圖奧妙,創爲‘八卦’,用以銓敘人文。氣象已與禽獸之類迥異。禽獸之技皆以父子相傳,不能越代,是以其道生而復息,息而復生,終不能有所傳承,更不能有所增益。西哲所謂,站在巨人肩上。實在是人與禽獸相別之根本。是以伏羲氏以前,人族混跡禽獸之間,籍籍無微名。自伏羲八卦一出,聖人疊出,終以治強。人族一無毛羽,二無皮革,卻能與彼輩爭強,並終勝而制之,豈非傳承之功耶?
是以,伏羲八卦一出,又有神農之結繩紀事,嘗百草,播五穀,著【神農本草】,使病有所醫,人族繁衍從此一盛。
至黃帝時,著作大備,製衣裳,造文字。車馬弓箭,無所不有。史載倉頡造字,‘窮天地之變,仰觀奎星圓曲之勢,俯察龜紋鳥羽山川指掌而創文字。天爲雨粟,鬼爲夜哭,龍乃潛藏。’
天雨粟,鬼夜哭,龍潛藏。非虛語也。
大約文字一出,人族之代興已不可抵敵。故而,天雨粟並非天上落糧食,後人解爲天下將餓,謂人族將棄耕作而務刀筆,捨本去末,故而將餓。此本是無稽之談,若說耕作爲本,傳承不得爲本耶?若無傳承,人已恐將不識椒麥,更別說耕具之進化,水利之興起,棄耕作而務刀筆,亦是杞人憂天而已。這天雨粟,其實便是說萬族貢奉,豈非天與之?鬼夜哭,自然是萬族知懼,知人族從此不可戰勝。龍潛藏,知我人族必將代替龍族,支配天地。
是以中夏文字,實與龍馬河圖,神龜洛書,鳳鳥丹詔並而稱四寶。
自倉頡造字,進而爲甲骨文、鐘鼎文,又爲大篆,大秦一統,作爲小篆,隸書。至漢末,又有楷書。文字之道,與時俱進,和人體之生長沒什麼不同。譬如人之初生,三五歲,十餘歲,身體漸長,飯量漸增,毫不出奇。文字之事,亦在於足用而已。
是矣,八卦進而爲結繩,結繩進而爲文字,皆因製作漸增,不敷其用之故。商周之事,渺焉難知,文字大約爲巫覡所掌,藏之秘府,所以刻於甲骨,鐘鼎已足。至周秦之世,天子道衰,王官之學散入民間,著之帛書,刻之竹簡,大篆而已。大秦一統,書同文,車同軌,六國文字大同小異,不得不統一之,是以有小篆,又爲公文簡便起見,則有隸書。至於楷書,只是形體有不同而已。
東漢許慎著【說文解字】,以明漢字體例,即‘六書’是也。所謂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註,假借。前四種,爲造字之法,轉註,假借爲用字之法。
自【說文解字】一出,六書體例大明,漢字可稱完備,好比人之成年,身量已足,飯量已定。之後,行書、草書,不過是求便利或兼顧書法藝術罷了。
文字筆劃固然不是愈繁愈好,但也絕非愈簡愈好。因我中夏漢字並非符號文字,一筆一劃都有意義所在。文字之道,在於足應用。先人造字,實在並非造了幾個文字,更是指明瞭一種記敘萬事萬物的方法。根據六書的方法,不但千萬年前的事物,可以表達出來,千萬年後的新生事物,也可以表而出之。是以,許慎一將六書體例道明,中夏文字便成爲一種完備的文字,數千年來,真草隸篆,蔚爲大觀,稱爲藝術,而無大增減。實在是文明之鑰,傳承之本。
千百年後有人徒羨泰西之製作,率而將一切歸罪於文字,此等不學無文之徒實在應該以金瓜擊頂。至於反問何不習大篆,何不寫甲骨文之流,亦等若說你是喝母乳長大的,既言母乳好喝,何不回去喝母乳。便是癡傻之人也該知此議之不可了。譬如人已長成,飯量已足,每頓吃兩碗飯兩個饅頭,今嫌你吃飯費時,必只與一碗飯一個饃,人能不餓耶?但是親生爹孃便不會這麼幹。
是以,有以明六書之文字,方是活文字。任意斧削,魯莽滅裂,便是廢文字,符號而已。有人方從廢文字中尋找規律,並厚顏以誨人,真不知是真傻還是假傻。此亦何異於換子而食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