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容貴妃都如此說了,那名太監再也無話可說了。
他立刻動手,把黃色綢緞抽過來,摺疊好,露出了黃色綢緞下方所覆蓋的木製高臺。
到了這個時候,三皇子才緩步地踏上了木製臺階,一步步等到高臺上。
站在高臺上,三皇子舉頭望去,目光掠過周圍前來迎接的百姓,掠過隨他出徵歸來的將士,掠過那些半路歸降的降軍。
還有隨着容貴妃及諸位大臣一同來到的御林軍。
而後,他開口說話了:“諸位大夏的子民,這麼多年你受苦了。作爲先皇的兒子,本來我不應該這樣說,畢竟那是我的父皇。但是,從良心上講,這話我必須要說。”
三皇子一開口就提到了先皇,提到了百姓,衆人立刻全部靜了下來,仔細地聽着三皇子的話。
所有的百姓都知道,三皇子是回來接替先皇的皇位了。
但這件事情都是大家心照不宣而已,並沒有公佈,包括官府方面也沒有任何的告示文書。
這次這麼多人出來迎接三皇子,並不是以迎接一個大夏國的皇帝的名義,而是因爲三皇子的戰功。
這纔是官方的說法。
因爲大皇子和二皇子丟掉了浮雲光和紫金關,而三皇子憑藉一己之力,不但守住了龍虎關,還從大晉軍手中奪下了浮雲關和紫金關。
否則的話,天知道現在的大夏會怎麼樣?
沒有了浮雲關和紫金關、龍虎關的阻擋,如果大晉長驅直入,將會有多少大夏的百姓被擄掠進大晉國成爲奴隸。
將會有多少財富被大晉掠走,從此百姓流離失所,無家可歸。
那將是大夏有史以來的最大的一場劫難。
如果沒有三關要塞,大夏軍隊想要打退大晉的進攻,需要付出十倍百倍的代價,到那個時候將會有多少大夏勇敢的軍人戰死沙場。
將會有多少父母失去兒子,有多少女人失去丈夫,以後多少孩子失去父親,有多少爺爺奶奶失去孫子。
那將是極其悲慘的一副畫面,想想就覺得不寒而慄。
可是,正因爲有三皇子在,才奪回了浮雲關和紫金關,才避免了所有悲劇的發生。
這份功勞,是足以載進史冊的。
所以,這麼多人前來迎接凱旋的三皇子,迎接那些凱旋的勇士。
可是,雖然立下了這麼大的的戰功,對大夏做出瞭如此貢獻,三皇子登上高臺,並沒有提及戰場上的情況,沒有說他們是如何英勇殺敵,也沒有說當時的戰鬥是多麼慘烈。
他卻是第一句話向大夏的百姓道歉,而且是代他的父皇,也就是之前的大夏皇帝向百姓道歉。
君王之家向來都是對的,即便錯了,也是對的。
那些百姓還沒聽說過哪個皇上向百姓道過歉呢,更不要說皇上的後人替皇上道歉。
這種情況就相當於,做兒子的否定了他的老子。
在民間,這種情況都是極少發生的,更不要說是在帝王之家。
衆人心裡頓時感覺一股暖流浮動,都說三皇子仁德,現在看來,他還真是一個好皇帝的人選,從之前的穩定京都,到懲治貪官,再到賑濟百姓,都是想百姓之所想,開創了歷代皇帝之先河。
絕對會成爲一個最有魄力的皇帝。
而此時,在衆人心中百感交集之時,他們又聽得三皇子繼續說道:“無論是什麼原因,是權臣當道也好,是戰亂頻仍也好,還是天災人禍也好,無論是哪一種原因,百姓不能安居樂業,不能衣食富足,就必然是天子的責任,這是則無旁貸的。”
衆人默然,他們知道,三皇子說了大實話。
那些百姓可能都在背地裡討論過這些事情,也許還在背地裡指桑罵槐地指責過先皇,甚至先皇的先皇。
作爲大夏國權力最大的人百姓過成這樣,當然有他的責任。
甚至不是間接責任,而是直接責任,有些事情還就是皇上直接乾的。
比如苛捐雜稅,比如縱容貪官當道。
可是,百姓畢竟是弱勢羣體,在皇權面前,他們除了偷摸罵上幾句,又有什麼辦法。
三皇子的這一番話,正說中了衆人的心坎。
那些百姓都不不禁百感交集起來。
只聽得三皇子繼續說道:“不過,有我秦風在,我會把過往的一切糾正過來,把大夏子民的損失彌補過來,也許有的事情,已經沒有彌補的可能,但是,我相信,大夏百姓的生活,會一天比一天更好。因爲從現在起,大晉國將會偃旗息鼓,兩國之間的戰爭就此結束。咱們大夏不用死人了,咱們所有的力氣,所有的錢財,都會用在吃飯穿衣上,而不是用在打仗上。這是最值得慶祝的事情!”
“威武……”
“威武……”
三皇子的話還沒有說完,他所帶回來的諸多軍士一起歡呼吶喊起來。
因爲他們已經厭倦了戰爭,本來戰爭還會再打下去,因爲三皇子的出現,所以這一切都結束了。
誰不向往和平安定的美好生活啊,誰不想在親人的身邊,朝夕陪伴,哪怕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地幹農活,也是一種幸福啊!
所以這些軍士興奮的,因爲和平,因爲三皇子的存在。
隨着那些軍士的呼喊,那些老百姓的情緒也激動起來。
那些軍士哪個都是有家的人,哪個都與百姓人家打折骨頭連着筋的,俱爲一體。
老百姓自然也不希望打仗,因爲死的人多了,其中也許就會有自家人,哪怕現在家裡沒有當兵的,誰也保不齊將來會不會給抓去當兵。
和平是百姓永恆的追求,所以他們興奮,他們歡呼。
“我要說的說完了,過好日子,大家也好努力,勤勞致富,懶惰是不可能天上掉餡餅的,就說到這裡吧!”
就在大家以爲三皇子還會長篇大論的時候,他卻突然打斷了話頭,從高臺上走了下來。
弄得那些百姓都有些發愣。
“進城!”
隨後,三皇子一揮手,便要帶着大軍進城。
“三皇子殿下,老臣有本!”
便在這是,一個大臣從隊列中走了出來,手捧着一本奏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