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天祿閣中 中

“陛下,老臣告退了。”袁盎踏出天祿閣之後,劉啓便是默立於桌案之後,半晌不語,腦海當中,無數的記憶,接連不斷的浮現出來。

袁盎最後的那勸諫,他自然是聽得懂的——分封,乃是高祖定下來的國策,自己如今,明目張膽的削藩,便是違了祖制,而這,便是給了劉濞等人堂而皇之反叛的藉口。

在文帝時期,各大諸侯王,就已經蠢蠢欲動,歷經文帝一朝之後,各大諸侯王的力量,和帝室,已經相差無幾,反叛爭帝,與他們而言,是遲早的事,而他們唯一所欠缺的,就是大義。

但現在,這一卷削藩策,便是給了他們舉起大旗的大義——清君側,誰能保證,他們在清掉君側之後,會不會將自己這個君也順便清掉?

這幾乎是必然的是,否則的話,還能留着自己對他們秋後算賬麼?

但縱然如此,這大義,自己也不得不給他們!

各大諸侯王,於帝國而言,已經是尾大不掉,削藩之舉,勢在必行。

——所有的諸侯王,都說高祖皇帝的子嗣,故而高祖皇帝可以分封天下,至於藩王和帝室之間,會不會有爭端,帝位如何傳承,這於高祖而言,並無差別,左右都是他的子嗣血脈而已。

但如今的帝王,和高祖,卻是截然不同的——於一個帝王而言,最爲恐懼之事,排第一的,是帝國傾覆,排第二的,便是帝位旁落,自己苦心孤詣,歷經無數的妥協方纔治理好的偌大基業,最後卻不能交到自己的子嗣手上,便是尋常人家都受不了,更何況是一朝帝王?

各處的諸侯王,是每一代帝王忌憚,甚至於恐懼的對象。

爲什麼恐懼?因爲自炎漢帝國一來,帝王傳承六代,而諸侯王們,卻已經傳承了近六十代。

六十代的諸侯王,無一昏聵之輩,代代皆有勇有謀,堪稱賢明,個個都有問鼎帝王之姿,這樣的局面,又叫歷代帝王,如何不忌憚,如何不恐懼?

劉啓自忖,自己還在位的時候,壓制各大諸侯王的野心,自然是綽綽有餘,但若是自己不在了呢?

若是自己死去,那繼承帝位的,自己的子嗣,能否壓制得住,已經隱忍了三千年,將自家的勢力發展到了極致的諸侯王們?

只怕是很難!

甚至,按照帝國的傳承,帝位輪轉之際,那些諸侯王們,同樣有機會,名正言順的爭取這帝位,而自己的子嗣,能否爭得過他們?

劉啓真的沒有信心。

是以,如今的劉啓,最大的心願之一,便是趁着自己還在世,趁着帝國還有餘力的時候,給自己的子嗣,鋪平接掌帝位的道路,同時也要令各大諸侯王,都絕了爭取帝位的心思。

基於這個目的,晁錯的削藩策,也就順理成章的出現。

劉啓有極大的把握,這削藩策出,各大諸侯王有了大義之後,必然會起兵反抗。

而這,正是劉啓所想要的!

劉濞等人,以大義起兵,那也即使說,一旦是他們沒了大義,甚至說他們自己都破壞,違逆了這大義,那他們就再也沒有了爭取帝位的資格。

而這,也便是意味着帝位安全的輪轉傳承,自己的子嗣,可以平安的從自己的手中,將這偌大的帝國接過去。

“清君側?”

“劉濞,這大義,是朕給你們的。”

“朕當然也能拿回來。”

“朕倒要看看,在大義和帝位面前,你當如何抉擇!”

這一遭的清君側,各大諸侯王的力量和野心,都已經暴露出來,一旦他們取大義而舍帝位,那日後朝堂必然會竭盡全力的防範、壓制這些諸侯王,那些諸侯王們,想要奪取帝位的可能性,只會越來越小。

但若是他們舍大義而爭帝位的話,那沒有了大義,他們就更不可能爭取到這帝位,畢竟,這帝國當中,帝室,纔是最大的一個諸侯王。

也即是說,如今的七王之亂,看是七國大軍,來勢洶洶,縱橫不敗,但實際上,這一次七國叛亂,卻只是由劉啓所主導的一場棋局。

天下爲棋盤,山巒河川爲縱橫,七王,以及無數的修行者,爲棋子,而劉啓,則是唯一的一個,高坐於上的棋手,立於不敗之地——當然,這前提是,長安不會陷落。

至於說長安城是否會陷落,這一點,劉啓有着絕對的信心,在他死去之前,長安城,絕對不會陷落。

甚至,劉啓根本就沒有想過要依託長安城的城牆,和七國叛軍,打一場攻防戰。

城牆,從來都不是長安城的依仗,長安城的依仗,是十萬絕對忠誠於帝室的禁軍!

“劉濞,朕在長安城,等着你!”劉啓的目光沉下來,然後伸手提起那硃筆,在面前的絹帛上,拉出一道飛揚的紅色來,如火如血——那鋪在劉啓面前的絹帛,是一張大漢帝國的疆域圖,疆域圖上,一個又一個的諸侯王的領地,被硃紅色圈出來,每一個圈當中,都有一道鋒芒畢露的筆跡,將那些諸侯王的領地,完全貫穿。

“來人!”

“陛下!”劉啓話音才落,天祿閣外守着的管事大太監,就已經是躬身小跑着,匆匆而來。

“傳出消息去。”

“就說朝廷,已有棄守黃河之念!”劉啓冷冰冰的聲音,在這天祿閣當中迴盪着。

“陛下?”那管事太監,則是一臉的不可思議,在懷疑自己是不是聽錯了什麼。

作爲皇帝的貼身太監,自然不可能太蠢,那黃河天塹對於整個帝國,對於整個長安的意義,他自然也是清楚的。

帝國境內,江,河,涇,渭,四大水系,號稱四瀆,貫通整個帝國。

四瀆當中的黃河,呈一個‘幾’之形,將關中長安,環繞於內,只要渡過黃河,關中長安便如同被剝去了蛋殼的雞子一般,再也無險可守。

“陛下三思吶!”這管事太監的言語之間,已經是帶上了幾分哀慼。

若非是帝王有衆神祇看護的話,他幾乎是要懷疑,這位皇帝,已經是在不知不覺間,被人掉了包,否則的話,又怎麼可能會做出這種荒唐的決定來。

第一百一十章 半月之期第三百五十五章 火焰第四十二章 再見第三百七十六章 蛇之九首第一百四十三章 戶莊衝突第二百六十五章 神祇之論 下第二百九十三章 黽池水眼第三百五十六章 天命天數第四百三十四章 塵埃落定第四百零六章第二百九十五章 黽池縣中第三百二十三章 戰爭 四第二百五十章 別柳莊第一百六十二章 荒蠻第三十三章 朝菌不知晦朔第五十五章 看不見的敵人第一百八十三章 心思第三百零三章 天雷地火第二百六十五章 神祇之論 下第二百三十三章 法器的選擇第一百八十七章 智子疑鄰 上第一百三十三章 血脈長河,河上渡者第一百一十三章 刺第九十九章 再臨第四十三章 再見(下)第一百二十五章 所謂機緣第一百一十五章 餘波暗流第三百七十一章 煉神,還虛第二百六十七章 恰如天光破層雲第一百二十三章 言語如刀,字字誅心第二十三章 不識第三百四十四章 夏陽縣伏龍峽第三百八十五章 棋分黑白,子落縱橫第二百七十一章 血祭第一百一十二章 呔,吃俺老孫一棒第四百二十五章 萬人敵,一人敵第二百九十六章 黽池事畢第一百九十六章 藍田散修第一百五十四章 勝負,朝堂上第三百九十二章 劉雲古第二百三十八章 神兵百鍊,千折萬鍛第二十九章 雲銷雨霽 (求推薦求收藏)第三百一十二章 長平第四百一十六章 朔方城中的燈火第二百五十章 別柳莊第二百四十九章 兵刃的區別第二百四十五章 秘庫所在第一百四十一章 落腳處,幣和錢第二百六十四章 神祇之論第四百一十六章 朔方城中的燈火第六十五章 四境八景,巍巍萬靈 上(新的一年,祝大家萬事順心)第一百二十八章 血液當中的輪轉循環第一百七十三章 玄絕之疑第三百一十一章 天機第一百七十八章 三魂七魄論第二百六十九章 開端第五章 藥根第四百章 萬家燈火第一百七十一章 自投羅網第三百一十二章 長平第一百二十章 天門法,藏形術第三百三十二章 進退之間第二十六章 妖之始,氣與禁忌第三百七十六章 蛇之九首第二百一十七章 說和第一百零五章 祭煉第三百二十八章 戰爭 九 得失第五十四章 人有殺虎心第二百三十九章 妥協第四十九章 前夜第三百一十二章 長平第九十一章 再聚第三百五十七章 窮則變第二百五十一章 隱修第四百零三章 祭煉第二百四十三章 分析第二百四十七章 弱肉強食第三百九十二章 劉雲古第二百四十二章 陰霾第三百四十五章 再遇第一百七十三章 玄絕之疑第七十八章 倀鬼第二十五章 離去,風雪之試第四百一十四章 蹤跡,修養第三百章 疾風驟雨第三百九十八章 天星銅第兩百章 水之精第四十六章 溝通第五十九章 開智的猛虎第四百二十九章 停屍不顧,束甲相攻 上第二百五十一章 隱修第三百八十九章 黃河封凍第三百三十四章 消息第二百三十七章 智與力第三百零五章第二百三十一章 攔路第四十六章 大朝會(一)第十八章 餘波第一百二十四章 得失勝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