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立強的反應,顯然並不出旁邊的何明所預料。
畢竟,後者自己,還有常浩南,在第一次看見這東西的時候,表現也都差不多。
“怎麼樣,我在公函裡跟你說的功能雖然多,但要集成在這麼大個東西里面,難度應該會下來不少吧?”
而此時的郭立強仍然沉浸在喜悅摻雜着興奮的情緒當中,短短几句話的功夫,已經繞着導彈架走了好幾圈,這瞧瞧那看看。
雖然空空導彈這東西不比飛機,從外表其實看不出太多有價值的信息。
但並不耽誤他單純地感到高興。
以至於甚至沒能在第一時間回答剛剛的問題。
何明看着如同拿到感興趣玩具小孩子一樣的郭立強,倒也沒有急着催促。
這種狀態他之前也經歷過,就是幾年以前第一次得知要引進蘇27的技術,在國內建立一條生產線的時候。
對於一名工程師,尤其是一名過去只能在在螺獅殼裡做道場的工程師來說,一個潛力如此巨大的平臺擺在面前可以任由自己發揮,那感覺確實非常通透。
尤其是,航空工業這塊在蘇27之前好歹已經有殲轟7和殲8幾種型號作爲過渡。
而航天技術研究院那邊在此雖然也搞過不少型號,但都是紅旗61或者霹靂11這種小打小鬧,甚至還有紅纓5這類單兵彈。
雖然從邏輯上講,大小並不能完全代表技術水平的高低,但如果真有選擇……
男人嘛,誰又會不喜歡大的呢……
郭立強在導彈旁邊敲敲打打了一段時間之後,這才重新拍了拍手上留下的油漬和灰塵,回到何明旁邊:
“何工,我剛剛大致看了一下,確實潛力不小。”
“雖然沒辦法拆開細看內部結構,但我推測它導引頭和戰鬥部這兩塊的體積填充率都不太高,有充足的空間容納更復雜的電子設備,去做您之前在函裡面提到的空對空反輻射導彈。”
說到這裡,他再次上前兩步,在導彈彈體靠近頭錐部分輕輕拍了拍:
“戰術導彈的戰鬥部基本都在這個位置(而不是頭部),一般情況下,因爲空中目標總體上比較脆弱,所以對空導彈會傾向於採用大量預製破片或者環形連續杆作爲戰鬥部,優化毀傷面積而不是毀傷能力,裝藥量佔到戰鬥部總重量的比例很低。”
“如果稍微調整一下戰鬥部的形態,並且能接受一定程度的射程下降,以這個導彈最高接近5倍音速的速度,我甚至覺得直接拿來對地都不會存在任何問題。”
“只是……”
剛剛還滿臉興奮滔滔不絕的郭立強面色一滯:
“只是,對於這種射程在200公里往上的空空彈來說,從發射到命中的過程可能要持續3分鐘甚至更長時間,哪怕有末端主動導引頭,也必須在飛行過程中持續進行引導修正,否則讓導彈僅靠慣性制導飛過去,目標早就跑到不知哪去了。”
“R33的紙面射程我記得有差不多300公里,當然這是在載機和目標頭對頭飛行時的極限數據,但哪怕在實戰中打個折,也得有個150公里上下,再考慮到發射之前就要完成鎖定,那雷達對目標的跟蹤距離怎麼着也不能小於250公里。”
“這個發射條件……咱們的載機現在能達到麼?”
如果說戰機是衝陣的猛將,那導彈就是猛將手裡的兵器。
二者的水平得相輔相成。
哪怕勇武如呂布典韋,在手裡沒有趁手傢伙的情況下,也發揮不出多少戰鬥力,最後束手就擒或者寡不敵衆。
反過來,哪怕給邢道榮配上方天畫戟和赤兔,也大概率免不了被趙子龍一槍掀翻的結局。
“之前在試飛過程中,1493雷達曾經捕捉到過240km以外波音737大小的目標。”
何明略作思索之後回答道:
“不過,要是說穩定跟蹤的話……恐怕距離還得近上不少才行。”
雷達,尤其是機械掃描雷達,並不是單純增加功率或者目標的RCS夠大就能無限制地提高搜索距離,還涉及到天線形式和雷達後端數據處理水平等諸多因素的影響。
關於這一點,郭立強還要比何明懂得更多些:
“如果是這樣的話,最好能有一種原生的機載相控陣雷達,就像米格31那樣,用來在射程中段保障目標數據。”
然而這就完全是在爲難何明瞭。
米格31本質上是國土防空軍特色的高空高速導彈發射架,屬於爲了R33導彈和N007S雷達這兩碟醋專門包出來的餃子。
對於華夏來說,即便不考慮技術層面,單從軍隊建設路線的角度講,也不會搞這麼個東西出來。
於是,他擺了擺手,決定暫時放棄在這個問題上糾結:
“郭工,我只是個負責生產飛機的,雷達那邊的項目我瞭解不多,但是至少,短時間內應該是沒有一種能裝在戰鬥機上面的相控陣雷達,否則我們早就應該開始搞相關的驗證機了。”
“我覺得,與其想這麼多咱們兩邊都沒辦法決定的事情,不如先把性能足夠的導彈造出來,掛到現有型號的飛機上進行測試,至於雷達麼……我想總歸會有的。” 郭立強當然也明白這個道理,只是他作爲一個導彈設計師,如果不能發揮出武器的全部性能,就總有一種名匠造的神兵被埋沒的遺憾。
“暫時也只好這樣了。”
他輕輕嘆了口氣,剛剛有些紅溫的腦子也逐漸恢復冷靜:
“就這個彈本身而言,對咱們的難度主要在發射藥上面,哪怕從老毛子那邊拿到全套技術資料,組織生產也要費些時日,剩下的部分問題倒是不大。”
“不管是主動雷達、被動反輻射、雷達制導對地,還是直接改成電視制導或者激光指導,就像你剛纔說的,雷達罩裡面的地方實在太大,這些都沒什麼難度。”
“目標信號處理和控制率這塊,遠程彈和中近程彈可能不太一樣,但咱們國家在這個方面也算是全球頂尖,不成問題……”
本來郭立強只是盤點一下,表示自己肯定不會辜負何明的一片好心,算是給對方吃顆定心丸。
但是盤點到一半反倒把後者給驚着了:
“全球頂尖?”
被突然打斷的郭立強愣了一下,旋即點點頭:
“是啊,你不知道?”
何明一臉懵逼:
“不知道什麼?”
郭立強理了理自己半白的頭髮:
“嗯……常總,還有科學院計算所的另一個研究員,在這個領域算是開拓者級別的人物,雖然在發了一篇文章之後應該就沒繼續在這方面深耕,但是國內,還有國外的華人研究人員受到他們很大鼓舞,這兩年往這個方向投入的精力很大,所以……就這麼領先了。”
何明深吸了一口氣。
他一個本職是搞機械製造的,確實從未聽說過這些事情。
不過轉念一想,如果是常總的話……
好像也合理。
於是就接受了這個設定。
看到何明臉上的表情恢復如常,郭立強才又繼續道:
“當然,我們這邊的研究能力也有限,不可能同時鋪開這麼多的攤子,所以還是先把主被動複合導引頭的基礎型號作爲研發重點。”
“另外,如果要執行反輻射任務,無論是打地面雷達、預警機還是開着雷達的其它飛機,光靠有被動反輻射能力的導彈效果都不太行,最好能配合有相關能力的電子戰飛機。”
“我知道鎬飛那邊之前用殲轟7平臺搞出來過一個電子戰型號,等到這導彈測試的時候,最好是何工您牽線搭橋一下,借一架拿來測試。”
“這個沒問題。”
何明當即點頭:
“而且,如果再等個幾年的話,我們這邊可能也會有殲11平臺的電子戰型號,之前常總來我們廠視察的時候提過一嘴……”
“應該用不了幾年那麼久……”
郭立強低頭思索了一下:
“總之這個可以到時候再說,反正只要能有可靠的電子戰平臺,那這個導彈的基本功能就可以保證,無非是有效射程受限於……”
說到這裡,他的聲音戛然而止。
何明有些好奇地轉過頭,卻看到郭立強正緊盯着眼前的三枚導彈,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我突然有個大膽的想法……”
半晌之後,後者才重新開口:
“像這麼大的一枚導彈,完全可以不只是一枚導彈……”
“啊?”
何明被這句話搞得有些摸不着頭腦。
“這個事情說起來有點複雜。”
郭立強搖搖頭,轉過身來看向何明:
“我希望能儘快跟常總見一面,不知道您能不能聯繫到他?”